位置:首页战史风云>抗日战争时期的伟人故事

抗日战争时期的伟人故事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849 更新时间:2024/2/23 8:07:06

抗日战争时期的伟人故事

抗日战争时期的伟人故事,抗日时期感人的伟人故事有很多,在中国快要没落的时候,他们站起来抗争,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去铭记,以下是我整理的抗日战争时期的伟人故事,欢迎大家借鉴和参考。

抗日战争时期的伟人故事1吉鸿昌

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参与组织中国人民反法西斯大同盟,被推举为主任委员,准备在家乡河南发动中原暴动,国民政府发难。

经党组织同意,准备将在江西的吉鸿昌旧部两个师调回河南,与河南当地的地方武装结合起来,进行暴动。

11月9日,吉鸿昌在天津法租界遭军统特务暗杀受伤,遭工部局逮捕。

为置吉鸿昌于死地,宋美龄不遗余力,她拿公款向租界行贿,将吉鸿昌引渡到北平军分会。

11月24日,经蒋介石下令,吉鸿昌被杀害于北平陆军监狱,时年39岁。

抗日战争时期的伟人故事2马本斋

抗日战争时期,在华北平原上,活跃着一支以回民兄弟为主组成的抗日部队——回民支队。这支部队屡建战功,威震敌胆,给日本侵略军以沉重打击,被八路军冀中军区誉为“无攻不克,无坚不摧,打不垮,拖不烂的铁军”。泽东称其为“百战百胜的回民支队”。马本斋就是这支英雄的回民支队的司令员。

马本斋,1901年出生于河北省献县的一个回族农民家庭。早年投身奉军当兵,逐级升至团长。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面对国土沦丧,报国无门,因不满国民党蒋介石政府的对日不抵抗政策,毅然弃官卸甲,到了故乡河北省献县东辛庄。

1937年7月,全国抗战爆发后,马本斋在家乡组织回民抗日义勇队,奋起抵抗日本侵略军。1938年4月率队参加八路军,所部改编为冀中军区回民教导总队,任总队长。1939年,回民教导总队改编为八路军第三纵队回民支队,任司令员。1942年8月,回民支队奉命到达冀鲁豫抗日根据地,马本斋被任命为冀鲁豫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兼回民支队司令员。马本斋作战勇猛,身先士卒,在回民支队和广大群众中享有很高威望。改编后的回民支队,在马本斋的率领下,战斗力不断提高,队伍发展到2000多人,成为一支能征善战的抗日劲旅。从1937年至1944年,马本斋率领回民支队,不惧牺牲,浴血作战,奋勇杀敌,经历大小战斗870余次,歼灭日伪军3。6万余人,在广阔的冀中平原和冀鲁豫大地上,所向披靡,屡建战功,打得日本侵略军闻风丧胆。

在党组织帮助下,在人民军队的大熔炉和抗日战争烽火硝烟的考验中,马本斋的政治觉悟迅速提高,他深深地感受到党的伟大,决心加入中国共产党,为党的事业,为打败日本侵略军,为祖国和民族的解放而奋斗。他在入党申请书中写道:“我甘心情愿把我的一切献给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献给为回族解放和整个中华民族的解放而奋斗的伟业。”1938年10月,马本斋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3年底,马本斋在率部参加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反蚕食战斗中,颈后长了毒疮。由于战事繁忙,加之缺医少药,未能及时治疗,不久病情加重。1944年1月底,回民支队奉命开赴延安。出发前,他抱病为部队作了最后一次动员,叮嘱同志们“要跟着党,跟着毛主席,抗战到底!”同年2月7日,马本斋在山东莘县不幸病逝,时年42岁。

抗日战争时期的伟人故事3台儿庄战役

汽车沿着陕西省铜川市一片繁华的商业街慢慢行驶,街道并不宽阔,树木倒很茂盛,道路两边密密麻麻排列着商场、餐厅,突然转进临河的一个普通小区,获得了片刻的宁静。

抵达93岁老兵鲍鸿海的家时已是中午时分。他静静坐在沙发上等候,面前的茶几上放着一个小铁盒,里面装有他此生最珍贵的东西——几张泛黄的证书和一枚闪闪发光的勋章。

“这枚勋章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时国家给颁发的,我爸爸可宝贝它了。”鲍鸿海的小女儿鲍易君说。

打开盒子的瞬间,老兵也打开了一段尘封的记忆。

鲍鸿海曾是原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二十七师的一名书,参加过著名的台儿庄战役等。战争使他的耳朵受到损伤,听力一直不好。80岁的老伴儿伟珍坐在丈夫身边,时不时伏到他耳边说话,充当“翻译”。两个人携手走过了六十多个年头,甘苦与共。

鲍鸿海还能清楚地回忆起台儿庄战役的一些情景。“白天阵地丢了,晚上我们就再去夺回来。夜里敌人的大炮、飞机使不上,我们肉搏,连长死了排长补上,排长死了班长补上。送饭的、炊事班的、通讯班的都用上了。”

老兵每说一段都会停下来沉默好久,双目下垂,陷入深深的思考。象征荣誉的勋章静静地躺在茶几上,历史的.时钟滴答滴答回响,仿佛浓缩进了数十年时光。

“500个敢死队队员背着大刀,每人配备了两个手榴弹,连枪都没带就冲进敌营,最终夺回了东门。我听说最后只剩几十人。”鲍鸿海说,他的声音有些颤抖。

客厅里挂着的“抗日英雄,民族脊梁”几个字是老兵一生最好的写照。鲍鸿海的大儿子鲍玉龙说,父亲的三个哥哥都参加过抗战,全部牺牲在战场上,除了自己,他没有对任何人说起过。

铜川市耀州区孙塬镇宝剑村的一个普通农家小院里,挂满了耙子、铁锹等各种农具。一位胡子花白的老人坐在藤椅上,饱经风霜的脸上布满了深深的皱纹,眼睛却很有神。

90岁的抗战老兵文生明还能记起许多战友的名字。他曾是原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三十八军独立46旅的一名战士,参加过中条山的望原会战等。

“当时不知道害怕,人一害怕就不行了,”文生明说,眼眶里闪着泪花,“一起抗战的,有回来的人,有没回来的,孙塬镇就活着我一个。”

文生明也有一枚勋章,上面写着“敬献给为我中华独立自由抵御外敌的民族英雄”。这是关爱抗战老兵公益组织颁发给他的。因为经常拿出来看,每次拍照都会戴上,勋章的漆已掉了大半,别针也坏了,只能用一根铁丝别在衣服上。对老兵来说,现在已是风烛残年,别无他求,清贫一生过得并没有怨言。

今年7月,民政部重申有关政策,并表示将不断提升包括原国民党抗战老兵在内的困难群体、特殊群体、优抚群体的保障水平。参与“寻找老兵”的志愿者说,在大陆的原国民党抗战老兵有2万余人,目前寻找到的不到1/10,平均年龄在90岁以上,大多数生活在偏远农村。

志愿者刘宽利2009年开始自发组织找寻抗日老兵线下活动系列报道。他说:“抗战老兵成仁取义的民族精神足以震撼我们。在他们面前,我觉得自己太渺小了。勋章代表的不仅仅是荣誉,而是他们希望被时代记住的心声”。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当年盘踞在川陕边境的大土匪王三春是个怎样的人?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

    王三春是民国时期的一代巨匪,其臭名昭著的恶行在地区档案馆里都有几大卷宗,特别是活吃人心下酒的恶行更是令人发指。其狂妄程度更是世所罕见,曾高喊出“活捉国贼蒋介石”的口号,还敢跟红军打仗,更敢于攻击国民党部队,并依靠“铁血营”的强大战力,盘踞秦巴山区一带长达35年,因此被当时民间称为“刁民中的鼻祖,嚣张

  • 古代中原人的后代都移民去哪了?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古DNA表明:现代汉族就是5000年前古代中原人的父系直系后代单纯研究那些自相矛盾的古籍,很难看清一个人群的发展,尤其当它的年代比较远而记载比较简略时。现代的考古学和古DNA检测已经为研究古代人群变化开创了新的路径,更加直接和准确。至于现在的汉族,早已遍布各个省份了。(古代中原人服饰)东南亚地区是主

  • 世界上有哪些著名的探险故事?急!!!!!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一)魏格纳的故事魏格纳于1880年11月1日出生在德国柏林,从小就喜欢幻想和冒险,童年时就喜爱读探险家的故事,英国著名探险家约翰富兰克林成为他心目中崇拜的偶像。为了给将来探险做准备。他攻读气象学。1905年,25岁的魏格纳获得了气象学博士学位。1906年,他终于实现了少年时代的远大理想,加入了著名

  • 为什么工业革命没有出现在经济更为发达的古代中国?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

    原因是多方面的对中国来说,古代中国经济发达是封建经济发达,体现在农业生产上,此外这种发达不是真正的发达,真正有钱的是地主,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仍然是贫穷的,所以,古代中国未必有经济实力去进行工业革命。此外,古代中国人民受封建思想的禁锢,迷信玄学而较少进行科学制造,这或许也是一点原因。然后,工业革命为

  • 刘邦与项羽的故事简短50字?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刘邦和项羽的故事霸王举鼎秦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24岁的项羽和叔父项梁在江南起兵。为了扩大力量,项梁派项羽去联络桓楚一起反秦。桓楚趾高气扬地说:"你能敌万人,我们就服你,院中有一大鼎,足千斤,你能举得起吗?"项羽先让桓楚手下4名健壮的大汉一起举鼎,然而大鼎却像生了根似的丝毫未动。然后,他自己撩起衣襟

  • 临汾在古时有怎样的历史?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

    临汾地处太原、郑州、西安三个重要城市的连接中点,区位优势突出,历史悠久,是华夏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和黄河文明的摇篮,有“华夏第一都”之称。“尧都平阳”即临汾。《禹贡》分天下为九州,平阳为冀州之地。冀州处九州之中央,故称“中国”,“中国”一词由此而来。亦文亦物谈古迹艺术:“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

  • 1905年的日俄战争中,日本取胜的原因在于何处?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

    日本,一个善于学习的国家。和族,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古代,因为有一个强大的邻居,所以向这个强大邻居学习,什么遣隋使,遣唐使,后来和中国一样,实行“闭关锁国政策”,1853年美国以炮舰威逼日本打开国门,史称“黑船事件”,从此开始掀起的倒幕运动和后来的明治维新,尤其明治维新,日本换了老师学习西方使之成为

  • 刘邦跟项羽都是楚国为什么打仗?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秦朝统一六国后,实行了很多新的制度,秦始皇认为国家不会再出现战争,便开始大兴土木,为了防备北方的匈奴,将各国的长城链接起来。修建阿放宫,和自己去世后的陵寝。这都需要很多人,秦朝便向全国各地征收民夫,所有地方的百姓都要轮着去那些地方干活。人民被苛政折磨的苦不堪言,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天下纷纷响应。项

  • 南京历史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南京历史悠久,发生的历史故事数不胜数。如电影《投名状》讲的就是清末四大奇案的“刺马”,发生地就在南京,在现南京一中。再如,南京明城墙的故事等等。告诉你几个网址,可以自己看看:江宁县,隶属于江南道润州。江南道的治所在润州,润州的州治在丹徒(今镇江),江宁是润州下的一个县。至于楼上所说的丹阳,唐武德年间

  • 中国古代有哪些“谍战”事件?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

    在中国,间谍的传统可谓源远流长。《六韬》中就已经出现了“间谍”一词,其第三卷《龙韬》第一篇《王翼》,在论述军队统帅部的构成中有一条:“游士八人,主伺奸候变,开阖人情,观敌之意,以为间谍”,对间谍活动进行了较为精准的概括。而诸良才先生在《中国古代间谍史话》中对“间谍”的作了如此的定义:间谍,中性词。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