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拿破仑横扫欧洲时,两次战败都是流放,欧洲人为何不选择处死他呢?

拿破仑横扫欧洲时,两次战败都是流放,欧洲人为何不选择处死他呢?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1930 更新时间:2023/12/23 17:35:14

第一次是大家都不敢。

第二次是英国不同意。

拿破仑第一次宣布退位时,身边还有大概十多万军队,并且法国各地也还有很多愿意效忠于他的老百姓。

而拿破仑在法国人心里是什么地位,应该不用多介绍。从后来拿破仑的侄子拿破仑三世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就不难看出,哪怕是个狗屁不通的庸才,只要他叫拿破仑,法国人民也会泪眼汪的拥戴他为皇帝。

既然如此,当然就不能杀拿破仑了。如果反法联军杀了法国人民心中的拿皇,后果会非严重。

大概就相当于,麦克阿瑟杀了日本天皇。

一旦这么干,法国的民族主义者,大概率会因为拿皇之死而点燃复仇之火。跟反法联军和法国室来个鱼死网破。

如果这种可能性变成现实,那法兰西就会变成欧洲最大的火药桶。

周边一圈国家再也别想安宁。

所以拿破仑第一次退位,只是被流放,而不是被杀。很关键的一个原因,就是他那时积累的个人威望太吓人了。

另外还有一点,就算欧洲各国王室不承认拿破仑是皇帝。可不管怎么说,拿破仑也是梵蒂冈教皇封的神罗皇帝。

如果把他杀了,影响太坏。

毕竟,当时欧洲各国的皇室贵族,有一个算一个,都没少做见不得人的勾当。屁股都不干净。他们也怕遭报应。

尤其是路易十八。他作为被反法联军扶持上位的新任统治者,地位不稳固。他并不希望因为杀拿破仑,而激怒法国人民和那些拥护拿破仑的将领,导致法国再次陷入内战中。

相比于第一次,拿破仑第二次退位时,形势就相对复杂一些了。

当时,依然有很多人主张不杀拿破仑,但主张杀拿破仑的人也有很多。拿破仑最后能全身而退,是各方博弈的结果。

具体的情况是这样的。

听闻滑铁卢战役的结果后,法国的资产阶级立即以议会投票的形式建立新政府,并威逼拿破仑退位。毫无节操般地把拿破仑卖了。

听闻资产阶级要投降,拿破仑身边不少人都劝他发动政变。

当时,反法联军还没有进巴黎。拿破仑是有机会发动支持他的人,推翻新政府,与反法联军战斗到底的。

但是拿破仑不想这么做,便拒绝了身边人的好意。并对外宣布了自己退位的消息。

不过,拿破仑也不是无条件退位。他在退位前也提了条件,那就是法国新政府要护送他去国外。如果新政府不答应,他就不退位了。

对于这个条件,新政府满口答应。然后,新政府派人与英军主帅威灵顿和普鲁士元帅布吕歇尔斡旋表示我们的拿皇已经退位了,你们能否就此停战?反法联军能否不进巴黎?我们的拿皇想退隐美国,你们联军在这方面能否给予安全保障和通行许可?

在听到法国新政府的条件后,威灵顿和布吕歇尔均表示不能接受。

威灵顿说,英国政府并未给自己授权如处理拿破仑。现在自己无权放走拿破仑,也无权接受法国新政府以拿破仑退位为由,要求就此停战的提议。自己现在只能视拿破仑为战俘。至于拿破仑能不能去美国,自己要等英国政府的回信。

而布吕歇尔的态度更直接,他不仅果断拒绝了法国新政府的停战请求,而且偷偷下令,命普军继续前进,赶在英军之前,杀进巴黎。抓住并处决拿破仑!

后来,布吕歇尔的企图被威灵顿知道了。

对此,威灵顿表示强烈反对。因为这不符合英国的利益。如果拿破仑死了,法国因此而天下大乱,对英国的利益会造成极大损害。

眼见威灵顿反对,布吕歇尔只好作罢。但复仇的欲望让他不能就此罢休。

于是,他就又想出了一招,那就是威胁法国新政府普鲁士军队可以不进巴黎。但法国新政府必须交出拿破仑。无论死活都可以。

布吕歇尔这招,意图太明显了。拿破仑如果死了,那正中其下怀。而如果是活着交给他手上,最后也估计是难逃一死。

而至于拿破仑死后,法国会如何,会不会天下大乱,会不会损害英国的利益,他才不操心呢。他现在只想让拿破仑死。

对此,英国方面自然是不能接受的。所以当普鲁士人的新招被威灵顿知道后,他再次对布吕歇尔表示了自己的强烈反对。

眼见英国和普鲁士在杀不杀拿破仑的问题上有闹掰的趋势,各国不得不纷纷表态。有的支持英国,有的支持普鲁士。

为了笼络人心,威灵顿当时说了一句很感性的话:“杀了拿破仑,将使我们的名字在历史上留下罪恶的污点,后人将会说我们不配成为拿破仑的征服者。”

最后,支持威灵顿意见的国家占多数。

于是反法联军也就决定不处决拿破仑。

当然,了解欧洲历史的朋友应该知道。

威灵顿代表英国政府力保拿破仑,主要原因不是什么害怕在历史上留下污点,被后人指指点点。

真正的主因,是英国要保证欧洲大陆的均势局面,不能让欧洲大陆崛起任何能挑战英国的强国。

而法国的实力,因为资本主义繁荣,当时紧跟英国之后,明显强出普鲁士、奥地利、沙俄等国一大截。

如果拿破仑死了,波旁王朝复辟,路易十八重新坐稳了王位,那想必法国用不了多少时间就又会复兴,变成英国的新威胁。

所以,英国需要搅屎,需要在法国布局。

而不杀拿破仑,把拿破仑关押在英国领地圣赫勒拿岛上,牢牢得控制住,就是英国对法国最大的牵制。

也就是说,英国不杀拿破仑,选择囚禁。可以把拿破仑当作牵制路易十八的筹码。

如果路易十八听话,英国就囚禁拿破仑。

如果路易十八不听话,敢于英国为敌,英国就把拿破仑再放回来。

这一招,明摆着是“阳谋”。英国就是明摆着告诉法国王室,你们别轻举妄动。

事实上,拿破仑为什么在1821年被毒杀。

就有人怀疑与法国王储贝利于1820年被刺杀有关系。

贝利公爵遇刺身亡后,英国趁机操控法国极右王党掌权。在这帮混蛋的治理下,当英国正如火如荼地展开工业革命时,法国却在搞封建复辟。而当法国被搞得一团糟后。其实力与英国也就拉开了差距。

既然法国已经不成器了,那此时此刻,英国已就不需要拿破仑这张筹码了。

既然用不着拿破仑制衡法国王室了,那还留着他有何用呢?干脆毒死拉倒。

在拿破仑的故事里,原本我以为有个事情是常识,然而每次看到相关讨论时,发现在网上热议拿破仑的群里,这个事并不是常识,而是仅比知识略微热那么一丁点的知识点:这就是拿破仑的身份问题。

很多人以为拿破仑就是法国皇帝,打下了欧洲大片土地,所以对拿破仑的军事、政治行动的诸多认知,就从根子上开始产生偏差。不是的,拿破仑他不是法国皇帝,或者说他不仅仅是法国皇帝,他是合法的,神受君权的欧洲皇帝,或者叫罗马皇帝!这个帝号因为欧洲历史的复杂性,翻译上的很多争议,所以这么说可能也不是很正确,但大至就是那么一个意思,像后来法国又冒出来的路易十八,拿破仑三世什么的,那才是法国国王。请注意,欧洲国家尚保留君主制的,或者历史上那些君主,都被称为“王室”,间或有人用皇帝称号,有我国一些作品翻译和应用上的不严谨,也有一些是自己强行加冕伪称。

欧洲的历史有点古怪,因为教皇国的存在,宗教因素的作用,罗马帝国死而不散,大至上相当于我国一直把春秋的历史状态延续下来,许多人看春秋战国的故事,不是很在意里面人物的什么“郑伯”,“隋侯”,“襄公”,“庄王”,这些都是职位,一开始郑伯的郑国近,各方面发达一些,有兵车百乘,即可威压四方,但总的来说最后都是大国封地的那些“公”,才有资格争霸,到战国,开始称王,很多实际上是名不正言不顺的,特别是齐国的齐王。战国末期,还有秦国骗齐国称帝的闹剧。

欧洲的情况也大至如此,比方俄国自称沙皇,但是起家就是基辅大公国,后来觉得自己实力越来越牛叉,就称帝了,这也是欧洲人不爱鸟他们的一个总要因素,实际上沙皇一直到尼古拉二世全家团灭,他们合法的,被公认的职位还是大公。

拿破仑不一样,他是那个死而不散的罗马帝国合法皇帝,欧洲各国再不心甘情愿,但是彼时都是捏着鼻子承认过的,所以他可以合法的把自己的兄弟和战友分封为丹麦国王,意大利国王什么的,他失败后,这些分封依旧有法律效果,仍旧是合法分封。欧洲历史上无数野心勃勃的君王都有一统欧洲,成为罗马皇帝的梦想,但是,在罗马帝国崩溃后,只有拿破仑一个人做到了这一点,虽然短暂,但他就是唯一被公认做到这一点的罗马皇帝。

这些并不是废话或者题外话,只有确认这一点,才能知道拿破仑带领法国军队东征西讨,横扫欧洲,并不是侵略他国,而是合法的征讨不臣!我们现在很多网络小白爽,给年轻人灌输了只要拳头大,只要实力足,就能为所欲为的观念,并不知道政治这种事,人力有穷尽,到了一定程度或者高度,你以为虚幻的“民心”、“名正言顺”,非常非常之重要。当时欧洲各国组建的七次反法同盟,才是非法组织。

这里面还有极其复杂的新兴资产阶级,与各封建王国贵族势力之间的阶级斗争在里面,总的来说,拿破仑是代表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继承了法国大革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使命,因此一开始,这股新兴势力奉他为明主,贝多芬的《英雄交响乐》,最初就是献给他的,但是后来拿破仑似乎有封建贵族妥协,或者转化的迹象,贝多芬极其愤怒,才改名为《英雄交响乐》。事后上帝视角看拿破仑,他是受不了欧洲皇帝这种封建特权阶层的诱惑,也有政治上跟封建贵族妥协的地方,但总方针跟总路线,确实都是站在新兴资产阶级势力一边的,只是到了他的高度,各种政治势力之间的互相妥协,已经是势不可免,确实说不上拿破仑背弃了当初的理想。

拿破仑的失败,也正是资产阶级胎里就带来的软弱性,新旧两个势力的对决,在反法同盟各自内部与新势力达成妥协后,新势力居然反过来支持代表封建贵族的一方,而拿破仑一方的新兴势力,也厌倦了常年战争给他们带来的拖累,所以拿破仑其实才是那个被背刺和出卖的人。但是战争与政治交易的双管齐下,新兴资产阶级势力,在欧洲大陆,已经与封建贵族势力达成妥协,有资格坐下来参与决策。同时封建贵族也不是傻子,包括惠灵顿,早就在战争中领教了资产阶级的厉害,比资产阶级自己都更知道谁代表了那个时代的先进生产力,所以掉过头来,自己就以封建大贵族的身份,投身于资产阶级先进的经济活动,和工业投资当中,成为贵族与资本家为一身的双面人,所以这场战争的输赢,也非表面上那么简单。

欧洲自中世纪黑暗年代走出,一个文艺复兴,一个拿破仑战争,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里程碑,因此拿破仑这个人物,在欧洲各国历史上,都是一个正面人物,包括特别不喜欢法国人,不愿意说法国人贡献和荣誉的英国让,德国人,以及吃过拿破仑大亏的俄国人,在他们的历史里,也泛着酸味承认拿破仑的功绩。那么在拿破仑当时,他是战败,但是他没犯罪,他的法国军队出身资产阶级平民子弟,在当时是相对有理想,有荣誉感和纪律的部队,不能说他们当中完全没有对平民有犯罪行为,但肯定远比反法同盟的封建军队少,因此这方面不能抓拿破仑的痛脚。另一个,就是他们反法同盟才是导致战争的罪魁祸首,一生征战的拿破仑,即使带着军队在他们土地上作战,那也是皇帝远来征讨不臣,没办法把诸如侵略,战争狂人之类的罪名戴到他头上,所以只能放逐,甚至都不能剥夺他的皇帝头衔。

而且新旧双方已经妥协,已经无需在为已经失势的拿破仑再添波澜,流放是最完美,各方最能接受的方案。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波黑战争究竟是怎么回事?谁是战争的最大赢家?

    战史风云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作为教了多年世界现当代史课的教师,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前南斯拉夫6个加盟共和国,其他都是一个主体民族为一个共和国,唯独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简称波黑)例外。波黑面积约占南联邦总面积的20%,总人口436万,其中44%是信奉伊斯兰教的穆斯林族,32%是信奉东正教的塞尔维亚族,17%是信奉天主教的克罗地亚

  • 泰国的枢密院是干嘛的?与中国古代的枢密院有相似之处吗?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

    古代枢密院类似于今天的中央军事委员会,是古代社会的最高军事机构,主管全国军事,与三省六部主管行政相区分。想要进一步了解枢密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古代封建社会的政府组织机构。古代封建社会丞相的权利过大,有的丞相集行政军事为一身,甚至皇帝的权利都被架空,为了限制丞相的权利,成立了枢密院(主管军事),为了进

  • 《跨过鸭绿江》电视剧中戴墨镜的将领是谁?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你问的是图上这位戴墨镜的将军吧?他叫徐斌洲,1912年生,湖北黄安(今红安)人。别看徐斌洲参加革命时年龄小,但他的资历却很老。许世友当团长时,徐斌洲任该团政治处主任;他当师政治部主任时,四方面出身的许多名将,如陈锡联、洪学智、王近山等,还只是营连级干部。1932年,张国焘在鄂豫皖搞大肃反,徐斌洲险遭

  • 为国捐躯的名人事迹?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

    黄继光1952年,朝鲜战场上甘岭战役打响。黄继光的部队接到命令,对上甘岭高地进行反击战争。炮火持续不断,在黄继光部队攻下5号阵地之后,双方人员伤亡损失惨重。特别是黄继光部队,战士和炮弹捉襟见肘。不妙的是,在进行下一个阵地攻击时,敌人隐藏已久的火力点对着黄继光部队发起猛烈的射击。黄继光部队的进攻遭受到

  • 苏联与德国几场著名战役的经过是怎样的?

    战史风云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苏联和德国之间的战争,简称苏德战争(德国方面称为东方战线,德语:dieOstfront;苏联方面称为伟大的卫国战争,俄语:ВеликаяОтечественнаяВойна,而“卫国战争”本指1812年的俄法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与纳粹德国及双方盟国之间发生的战争,时间从1941年6月22日

  •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与沙俄打过几场战争?起因与结果如何?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分享专业知识,奉献原创精品,我是兵说,欢迎关注。根据史学家的统计,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和沙俄帝国,进行了十二次的大规模战争,至于零星的小规模战争则是多得无法统计。至于原因,主要是沙俄帝国对于出海口疯狂的追求。我们知道,沙俄帝国起家于莫斯科地区,是一个小公国,17世纪,随着公国的崛起,就慢慢地进入到扩张阶

  • 两百年里打了十次战争,俄罗斯为何总要死磕奥斯曼帝国?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题主说两国200年里爆发了10次战争并不确切,从1676到1923年,其实共发生12次战争。但两国其实从1430年开始就逐步爆发冲突,从1430年到1570年,奥斯曼帝国的臣属国克里米亚汗国就开始入侵莫斯科公国。(1)两者都是从小国变成大国强国,但奥斯曼强大得早,后来强大者只有打败前个才可能成为强者

  • 五十年以来,世界上有哪些国家频繁经历战火,又有哪些国家成立和灭亡?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你好我是迷彩派。这和问题我来回答你。首先,近五十年来频繁遭受战乱的国家有以下几个第一个国家当属中东的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两个国家。这两个国家因为历史原因所以导致现在都视彼此为死敌。这五十年来大小战争和各种摩擦几乎从没中断过。偶尔就会有对方的火箭筒什么的飞过来。第二个国家是阿富汗。从1982年以来,这个国

  • 缅甸德林达依省和古代泰国关系深厚吗?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

    德林达依省,是缅甸最南端的一个行政区,面积约43000平方公里,人口90多万。该省旧称“丹那沙林”,位于克拉地峡以南,地形狭长,这块地区历史上也曾经属于过暹罗(泰国)。缅甸和泰国在历史上属于“骨灰级仇家”,两个国家曾经你来我往的打了近三百年,时间跨度远远长于“英法百年战争”,至今缅甸还津津乐道于他们

  • 你知道黄继光和他的生前部队有哪些故吗?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后,中华好儿女踊跃报名参军,1951年3月,在四川中江县征集志愿军新兵点有一个矮个子青年早早地来报名,可征兵同志嫌他个子矮不愿收他,他就在那软磨硬泡,这时一位征兵营长走了过来,被他当兵的热情所感染,同意破格录取了他,他就是用身体堵枪眼的特级战斗英雄黄继光。“雄纠纠、气昂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