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古代历史上有没有双方都是名将,两方打的势均力敌,计谋频出的战役?

古代历史上有没有双方都是名将,两方打的势均力敌,计谋频出的战役?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868 更新时间:2024/2/22 20:31:16

南北朝时期,东魏与叛将侯景的涡阳之战就属于这种对决。这场战役中,慕容绍宗、侯景、斛律光段韶等新老名将斗智斗勇,精彩迭出。

慕容绍宗-高欢留下的侯景克星南北朝时期,宇文泰、高欢两位枭雄一西一东,各自裹挟皇室元氏,均自称大魏正统,史书将他们称为西魏与东魏。双方常年鏖战,高欢虽实力占优,但短期内也拿宇文泰毫无办法。

公元546年,年老的高欢卧病在床,替高氏经略黄河以南地区十四年的悍将侯景放出狠话:“高王在上,我自然不敢有二心;要是高王没了,我可没办法跟那个鲜卑小子共事!”

他说的“鲜卑小儿”,就是高欢的长子高澄。(高氏其实是汉人,但由于常年在边镇,已经明显的鲜卑化。)

弱肉强食的南北朝时期,悍将造反如同家常便饭,高氏父子对侯景自然早有戒心。同年底,高欢在病榻之上,向忧心忡忡的儿子高澄面授机宜:“侯景掌握河南大军十四年,平日里就飞扬跋扈,脱离了我的掌控后,一定会图谋不轨。以他的能力,当今少有敌手。但除了一个人:慕容绍宗。这些年,我刻意压制慕容绍宗,就是为了把他留给你,好好栽培成你自己的亲信。”

慕容绍宗,前燕名将慕容恪之后,是否真的能压制侯景?事实还真的没那么容易。

以少胜多,侯景击败慕容绍宗公元547年春,高欢刚死,侯景就迫不及待的外结南梁,起兵反叛。高澄遵循父亲遗命,任命慕容绍宗为东南道行台,率军南征。

起初,得知高澄可能派韩轨、高岳等将领来对付自己时,侯景嗤之以鼻;但最终获悉是慕容绍宗领军时,他不禁大惊失色:“是谁教鲜卑小儿派绍宗来的?难道高王还没死吗!”

慕容绍宗率十万大军南下,首先轻松击败了前来接应侯景的南梁数万兵马,并俘获了其统帅萧渊明等众多将领。

其后,东魏大军直奔侯景而去,后者率领全部家当--数千车辎重、数千战马、将士四万,退保涡阳,依托涡水对抗慕容绍宗。

慕容绍宗到达涡阳,迅速抢占上风位布下军阵;侯景见状则坚守不出,一直等到风停后才迎战。

两军拉开阵势,将要正面硬刚之际,慕容绍宗吩咐将士:“侯景一向很多阴谋诡计,尤其擅长抄敌军后路,我们要做好应对。”如他所料,侯景果然暗中派出了包抄部队,不过未能得逞。

双方正式开打。侯景不愧为久经沙场的名将,面对两军数量上的巨大差距,以及东魏军骑兵较多的优势,他命令士兵穿着短甲(活动方便)、手执短刀,冲进敌阵后低头猛砍对方的人腿马腿。东魏军猝不及防,全线败退,慕容绍宗狼狈逃到谯城。

初生牛犊不怕虎,不信邪的斛律光被上了一课在谯城,面对偏将斛律光、张恃显的鄙视,慕容绍宗略显尴尬:“我打的仗多了去了,但从未见过侯景这样难啃的硬骨头。你们要是不服气,可以自己出去试试。”

斛律光后来成了东魏/北齐军队的顶梁柱,不过此时还是个小角色。他很不服气,披挂上阵带着兵马前去挑战侯景。临行前,慕容绍宗再三交待他们不要渡过涡水。

和张恃显一起带军来到涡水北岸后,斛律光隔着河射侯景,遭到了后者的嘴炮攻击:“好你个愣头青,我可是你父亲的老友,哪有这样对长辈无礼的?看你这不敢渡河的怂样,一定是慕容绍宗教你的吧?”斛律光被识破,一时尴尬的哑口无言。

然而侯景可不客气,他让自己的神射手田迁隔河回射斛律光,正中其坐骑的胸口;斛律光换了一匹马躲在树后面,结果还是被射中,只好灰溜溜的跑回了军阵,再也不敢出风头。张恃显更惨,直接被侯景手下生擒,好在过了一阵就被放了回来。

最终,这二位也步了斛律光的后尘,识趣的跑回谯城。

此时,东魏的另一位统帅段韶想了个阴招,他暗中派人在上游顺风放火,意图烧掉侯景军营。不过这一招也没起到作用:侯景率领骑兵冲进河里晃了一圈上岸撤退,沿岸草地全湿,大火压根无法蔓延。

军事能力强悍的侯景,最终败于后勤和人心就这样,两军相持数月,侯景虽在对阵时未落下风,但由于粮草难以为继,再加上本身是背叛东魏,道义上不占优势,随着时间的推移,形势越来越不利。

年底,后经手下大将司马世云向慕容绍宗投降。公元548年初,双方再次交战之际,为了鼓舞士气,侯景忽悠手下将士,说他们的家属已经全被高澄所杀;慕容绍宗则对天发誓,声称不仅叛军的家人安然无恙,即使他们自己如果弃暗投明,也会官复原职,既往不咎。

侯景的手下本来就不愿投靠南梁,听到慕容绍宗的保证后,大量将士临阵投降,余下的兵马人心涣散,一时崩溃。仅带着800人南逃的侯景,则被慕容绍宗放了一马(事实证明,慕容绍宗这是故意纵虎祸害南梁)。

至此,涡阳之战以东魏获胜结束,原本想趁火打劫的南梁政权,不仅赔了夫人又折兵,而且还引了侯景这只恶虎入室。

各位名将的迥异结局此后,侯景、慕容绍宗、斛律光、段韶这四位在涡阳之战中登场的将领,步上了完全不同的人生轨迹。

涡阳之战,侯景体现出的军事才能令人服气,不过他的人品可就不怎么地。臭名昭著的侯景之乱,令曾经富庶的南梁江南地区化为人间地狱;然而多行不义必自毙,在陈霸先王僧辩的打击下,侯景最终被手下所杀,甚至尸骨无存。

立下大功、被封为燕郡公的慕容绍宗,却在第二年就死在了战场上。公元549年,东魏围攻西魏颍川,引来洧水灌城。慕容绍宗在视察战场时遇到大风,藏进战船躲避;戏剧的是,风势过大,吹断了系船绳,慕容绍宗的船飘向颖川城;不甘被城头的西魏军乱箭射死,一代名将慕容绍宗投水而亡。

在涡阳之战中还是配角的段韶、斛律光,则成了东魏(北齐)的主心骨,他俩连同兰陵王高长恭,数次遏制了西魏(北周)的攻势。然而,在段韶病死后,斛律光、高长恭先后被自毁长城的齐主杀害,曾经实力强大的北齐逐渐衰落,最终被北周吞并。

南北朝时期,连年的无休止征战,虽然呈现了令人津津乐道的经典战役,却包含着底层百姓的无尽血泪与辛酸。侯景这类残暴军阀的存在,更是所处时代的悲哀。

正史漫谈,以史为鉴。

我们都知道蒋介石有一个十分重视的将领叫陈诚,在蒋介石眼里看来陈诚绝对算得上是一个名将。

尤其是到了抗日战争胜利之后,蒋介石更把陈诚当作是全国“剿匪”总司令。

今天我们就说一下陈诚和粟裕将军的之间的较量吧。

尽管说陈诚大权在握,头上顶着各种很牛的头衔。但是,他和粟裕将军之间较量起来,跟粟裕相比,还是差了很多的。

因为解放战争时期,粟裕带领的华野军真的是打了太多的胜仗了,陈诚对粟裕不得小心应对。

本来一开始陈诚是想要用三到六个月的时间,来消灭共产党的。

但是,事实上华东地区上,仅仅粟裕的一个华野军,就让国民党损失惨重。来自于华野军的打击,让陈诚明白了一个道理。

也可以说他是被华野军给彻底的打醒了,想要消灭共产党,根本是不可能的,不要说三到六月了。

就是三到六年的时间,都是不可能的。

要知道那时候粟裕带领的华野军,打了苏中七场战役,而且全部取得了胜利,这个战役在历史上被称为苏中七战七捷。

粟裕的胜利,对于陈诚来说就是一种耻辱。一开始粟裕胜利,陈诚失败蒋介石还是可以容忍的。

但是,当粟裕占领了临沂之后,蒋介石就彻底的容忍不了了。

毕竟临沂是军事要塞,是进入华东地区的门户。

当粟裕的华野军占领临沂之后,蒋介石给陈诚下了命令,让他无论如何不管付出任何代价,都要把临沂给夺下来。

这时候的陈诚,已经不能不小心应对了。为了能够拿下临沂来,陈诚派了四路大军,直扑临沂而来。

看到如此气势汹汹的陈诚,粟裕想到的是,不和陈诚硬拼。毕竟我们只有留住人,才能夺取最终的胜利。

城市是死的,暂时给到他们,大不了我们在重新夺回来就可以了。

在得到党中央的允许之下,粟裕打算给陈诚一份大礼,表面上粟裕是把临沂让给了陈诚。

但是,事实上粟裕带着全部华野军,已经到了鲁东北地区。

在这里粟裕打了几场胜仗,消灭了几十万国民党的大军,最终还取得了莱芜战役的伟大胜利。

本来陈诚占领了临沂,他是很高兴的,但是,当鲁东北尤其是莱芜战役失败之后,这时候的他真的是五味杂陈,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蒋介石更是对陈诚恨铁不成钢。

可是,此刻的他在想派人去鲁东北支援,已经来不及了。因为这时候鲁东北的广大地区,都已经掌握在了粟裕带领的华野军的手手里。

你看这就是名将陈诚和粟裕将军之间的较量,几乎每一次粟裕都能够走到陈诚的前面,大概这就是粟裕将军能够战胜陈诚的原因。当然了他们之间的较量还有很多,我们就不一一列举了。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中国古代有不夜城吗,具体是怎样的?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在今天的中国,随处可以繁华喧闹城市、彻夜营业的商家。不过在古代,这样的不夜城却极少存在。在严格的“坊市制”和“夜禁制”下,绝大多数城市入夜便关闭坊市,禁止居民上街游逛。当然,随着历史的发展,这一情况有所改变。尤其是到了宋代,“坊市制”和“夜禁制”被相继打破,宋朝都城开封和杭州便是有名的不夜城。在宋以

  • 印度被百般欺辱,都不曾起义,为何英国将猪油涂子弹上就出事了?

    战史风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

    印度也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但是这英国人到来之前。印度这个国家都没有统一过。当英国人到来之时。英国人用一系列战争将印度强行统一。印度就这样成了英国的一块大大的殖民地。英国本身人数就并不多。他们大量的雇用印度的土兵维持印度的秩序。而英国本身的驻扎军队不过4万人。本来两者相安无事,虽然英国人过得很好,

  • 中外古代著名战役的战场有多大?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牧野之战:又称武王讨伐。周武王联军与商朝军队在牧野的决战。牧野(今淇县南、卫河以北,新乡市附近)。周联军4.5万人,商朝约17万人。这场战役,最终“纣克东夷而损其身”。官渡之战: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地点,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袁绍军约十一万人,而曹操军仅约

  • 二战期间有什么悲剧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

    英伦三岛诞生了无数的伟人、{达尔文,莎翁,牛}欧卅工业革命代{约17世纪}英个小小的岛就像火头一样带动着整个世界向前奔跑。20O2年、英传媒机构BBc就是英史上最了不的人物进行投票,没想到的是,得票最多的是两度担任英首相的丘吉尔,//、英百姓记住丘吉尔,也并不是他的才干,而是他在二战中的表现,正当值

  • 古代历史上有哪些反败为胜的战争案例?过程怎样?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请君高唱大风歌】在下认为是楚汉战争。刘邦彭城(今江苏徐州)之败,连老父亲都管不了,况妻儿乎?夏侯婴驾车带刘邦并其一儿一女永逃跑,楚军在后紧追。刘邦弃儿女嫌车重速度慢,夏侯婴数次以救而拾回。愧高祖无妻父儿女之情,赞将军有江山社稷之恩。经此败刘邦彻底重用韩信,终于翻转乾坤。垓下之战,十面埋伏。霸王别姬

  • 拿破仑的经典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

    拿破仑当了统帅以后,有一次约几位大将到郊外赛马,正扬鞭畅奔,他的赛道突然被几个乞丐挡住,卫兵们举枪喝斥散开,拿破仑却放慢马速,命令卫兵们和他一同绕道。并大声说,请尊重弱者。是讲战国时期齐国与魏国的桂陵之战。公元前354年,魏惠王欲释失中山的旧恨,便派大将庞涓前去攻打。这中山原本是东周时期魏国北邻的小

  • 500年前的朝鲜战争中,明军主帅李如松和朝鲜第一名将李舜臣谁能力强一点?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没有任何可比性,一句话概括:李如松是帅,而且是大国之帅;而李舜臣只是将,而且是附属国之将,两者显然是不同等级的人物。李如松是大明帝国的东征提督,是整个朝鲜之役明朝联军的最高指挥官,而李舜臣不过是一名朝鲜的海军将领而已。此外,李如松乃将门之后,自幼获得良好的军事教育,而且常年统帅大军为大明帝国征战,保

  • 历史上有没有雅利安人入侵印度次大陆这件事呢?你怎么看?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

    雅利安人入侵印度雅利安人是古代游牧民族,他们活跃于公元前两千多年前,地点在今天的中亚草原。大概气候所迫,雅利安人的一支进入伊朗高原,成为今天伊朗人的祖先。另一支于公元前2000-前1500年进入印度翻过帕米尔高原,穿过印度西北山脉豁口,入侵到恒河流域。从此以后,雅利安人成为印度的统治阶层,持续了将近

  • 历史上著名的神枪手有哪些?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

    楼主好问题啊,请由在下介绍我国神枪手张桃芳和邹习祥。张桃芳是江苏省兴化市人,于1951年3月从军加入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537高地,他创下击杀214名联合国部队官兵(主要是美军)的击杀纪录。1953年志愿军总部为他荣记特等功并授予“二级狙击英雄”荣誉称号,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务委员会授予他“一级

  • 春秋时期有哪些著名的战争?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1。长勺之战:亦称齐鲁长勺之战。公元前684年,齐军攻鲁,两军遇于长勺(今山东曲阜县北)。当时齐强鲁弱,鲁庄公用曹刿的计谋,采取“敌疲我打”的方针鲁军先不与齐军交战,等到齐军三次击鼓进军、士气低落后,才发动反攻,打败齐军,取得胜利。2。泓水之战:也称楚宋泓水之战。春秋无义战之一。公元前638年冬,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