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东汉末年的动乱到底有多可怕?

东汉末年的动乱到底有多可怕?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4525 更新时间:2024/2/3 6:04:06

东汉末年,瘟疫横行、地震频发、战乱不断,人的存活机率非常低,躲得过瘟疫,逃得了地震,但能否躲得过战争的威胁吗?

瘟疫东汉末年瘟疫大爆发,死者无数。《三国演义》对于瘟疫记载语焉不详,但从只言片语中,还可以推测一二。

中平元年正月内,疫气流行,张角散施符水,为人治病,自称“大贤良师”。

《三国演义》对瘟疫的介绍只是一笔带过,但张角依靠念咒语、施符水这一江湖骗术,最后竟有四五十万百姓追随,可见瘟疫肆虐已久,人心惶惶,百姓为了生存只有寄希望于喝符水了!

这次瘟疫肆虐地域之广,流行时间之长,是前所未见的。据史料记载,瘟疫自公元一世纪开始,一直流行到公元三世纪,特别是在公元204年至219年最为严重。东汉张仲景在“伤寒卒病论”中说:

“余宗族素多,向逾二百,自建安以来,犹未十年,其亡者三分之二,伤寒十居其七”。不到十年时间,张仲景的家中亲属居然死去了三分之二,瘟疫之可怕可见一斑。

赤壁之战就发生在公元208年至209的冬季,当时正值瘟疫爆发,曹操军众大多来自北方,劳师远征,水土不服,加之军中瘟疫爆发,战斗力急剧下降,这是赤壁之战惨败的重要原因之一。曹操败北之后,曾给孙权写信,信中写道:

赤壁之战,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战船到底是曹操自己烧的还是周瑜烧的,已经难以考证了,曹操军中有疫情这是不容质疑的。

地震《三国演义》开篇记载

建宁四年二月,洛阳地震;又海水泛溢,沿海居民,尽被大浪卷入海中。这是大地震之后又引发海啸了,以当时的民众认知能力,认为这是天谴,是要生异端的不祥之兆。

据洛阳市志记载,从公元119年到公元149年的四十年间,洛阳发生了五次大地震,震级已不可考证,但从死亡人数和房屋毁坏程度来看,震级都在7级以上。

战乱公元184年,张角黄巾起义爆发,起义军蜂拥而起,呈燎原之势,东汉政权摇摇欲坠,虚弱不堪的东汉王朝根本无力镇压农民起义,号令各地自行募兵镇压起义军,这一招无异于饮鸩止渴,黄巾起义被镇压下去了,但地方割据势力愈发强大。

公元189年,外戚何进和十常侍争权夺利,兵戎相见,何进引西北豺狼董卓进京。董卓倒行逆施,残暴无度,废汉少帝,立刘协为帝。地方诸侯不满,拥袁绍为盟主,组成联军讨伐董卓,董卓死后,群雄之间相互征讨混战,曹操、袁绍、袁术等军阀逐渐崛起。

公元200年,官渡之战爆发,曹操灭袁绍,统一北方。

公元208年,赤壁之战爆发,曹操大败,魏蜀吴形成三国鼎力之势。

公元220年,汉献帝禅位与曹丕,东汉灭亡。

瘟疫、地震、战争,这里哪是人间,分明是炼狱。下面这组数字可以直观感受到炼狱之可怕。

公元156年,全国人口5006万人。

公元256年,全国人口560万人。

因为英雄豪杰辈出的缘故,很多国人对东汉末年的历史充满兴趣。在他们眼中,那是一个群星璀璨、空前精彩的时期,在不吝赞美之余,长恨此生不能生活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以此建不世之功。其实,作为超级大乱世,东汉末年实在不值得推崇,原因无他,死亡率超高,场面太可怕。

东汉末年的大动乱到底有多可怕,可以从损失的人口总数中窥见一斑。依据东汉中期的人口统计(6500万左右),三国初年的人口估算(2300万左右),那么在短短数十年的时间里,当时的中国损失了近60%、多达4200万的人口(所有数据均参考葛剑雄的《中国人口史》)!而造成人口锐减的原因,主要有战争、饥荒、瘟疫三种原因,在这里笔者逐一做个简述。

军阀混战是导致东汉人口锐减的主要原因。汉末天下大乱、诸侯纷起,强者着跨州连郡,弱者宰割县邑,相互间征伐攻讨,使得海内混乱不堪。而就在这无休止的混战背后,则是累累白骨、赤地千里的惨重代价。究竟有多少人死于战火,在历史上没有准确的数据,但依据前文所罗列的数据推测,至少在2000万以上,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死于屠城。

作为战争中恐吓、削弱对手的一种手段,各地军阀都对屠城乐此不疲,尤以国贼董卓为甚。董卓的凉州军团军纪最差,每每在攻克敌军城池后,便将城中财物劫掠一空,将残余的百姓悉数杀光。其实,不仅董卓这类残忍的军阀喜欢屠城,就连一向宣扬“拯焚救溺”的曹操,也干过这等为人不齿之事。

初平四年(193年),曹操以替父报仇为由,起兵讨伐陶谦,并将刻骨仇恨发泄在徐州百姓身上,所到之处都以屠城作为报复,死于其手的百姓竟然多达数十万(“凡杀男女数十万人,鸡犬无余,泗水为之不流。”见《后汉书卷七十三》)。虽然数据有严重夸大的嫌疑,但遇难者的数量绝不会低于数万。

纵观整个东汉末年,无休止的战争、大规模的屠城,导致天下人口数量锐减,以至于大江南北都是“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余一,念之断人肠”(见曹操的《蒿里行》)的惨景,生活在这个时代,能保住性命都是件奢侈的事情。

除战争外,死于饥荒的人口也是难以计数。由于各地军阀大规模征用青壮年为兵,再加上战争、天灾的影响,使得各地普遍出现农田大量抛荒、粮食歉收的现象,从而导致饥荒蔓延。在当时的情况下,各地军阀普遍严重缺粮,以至于出现“袁绍之在河北,军人仰食桑椹;袁术在江淮,取给蒲蠃”(见《三国志卷一》)的现象。

面对饥荒,士兵尚且不能填饱肚子,普通百姓的生存状况可想而知。由于极度的缺粮,导致百姓们在饥饿感的驱使下,竟然开始以同类为食,导致“人相食”的现象屡见史端。比如兴平元年(194年)六月旱灾、蝗灾过后,“是时谷一斛五十万,豆麦一斛二十万,人相食啖,白骨委积。”(见《后汉书卷九》)。这样的记载还有很多,不难想象当时的惨状。

战争、饥荒之后必然是瘟疫的大流行,而遇难者人数之多,同样无法统计。在东汉末年短短30余年时间里,见诸于史册的全国性大瘟疫共有12次之多,而在瘟疫来袭之时,往往死者相枕,阖家灭绝者比比皆是。作为时代的见证人,曹植曾在《说疫气》一诗中,用极为沉痛的笔触写道“家家有位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

在这一连串的瘟疫当中,尤以204-219年间的大瘟疫最为恐怖,直接把昔日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中原地区变为“人间地狱”,连贵为上层阶级的“建安七子”,竟然也有4人死于瘟疫。东晋史学家裴松之在为《三国志》做注时,曾描述过这场瘟疫的可怕性,称“自中原酷乱,至于建安,数十年间生民殆尽。比至小康,皆百死之余耳”,由此可见瘟疫的极端可怕性。

综上,在无休止的战争、大规模的屠城、大饥荒、大瘟疫的连番打击下,等到三国初年,人口总数锐减60%以上,许多地方更是赤地千里、十室九空。生活在这个时代,如果能平安过完一生,简直跟中“”一样幸运。正所谓“宁为太平犬,莫为乱离人”,虽然从艺术角度来看汉末三国很精彩,但没有人真的想穿越到那个时代去生活,不是吗?

史料来源:《后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中国人口史》等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关于太湖的传说和故事有哪些?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

    关于太湖来历的两个传说太湖素来被冠以“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的美赞,“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一首脍炙人口的优美歌曲使太湖名扬海内外。关于太湖的来历,太湖周边流传着许多版本,小编特辑流传最广的民间两个版本,以食。传说一很久很久以前,杭嘉湖地区就有杭州、苏州、湖州、显州四个大州城,显州就是现在的太湖

  • 河南镇嵩军有怎样的历史?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历史上,河南人和陕西人是有积怨纠葛的。有人说,是1926年河南镇嵩军围困西安城造成了两地的积怨。1926年河南镇嵩军的这次围城,的确是西安人的一段血泪史。这一年四月,刘镇华率领十万镇嵩军杀入潼关,围攻西安长达八个月之久,城里死了五万多人,几乎家家有死人。当时,死守西安城的是李虎臣和杨虎臣两位将军,其

  • 李白的《望天门山》到底写的是哪里的天门山,有人说是安徽天门山,可诗中写的是楚江开?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

    谢谢友的邀请!我作为芜湖人,对这个问题理当予以作答,一是想说明事实,二是须澄清是非!李白的《望天门山》七绝诗,是一首家喻户晓的杰作。无论气势,还是比喻、动感、韵律、写景,均是神来之笔,无人出其左右。诗中所述的山就是位于芜湖城北的天门山风景区域,其把对峙于长江两岸的山写活了!这首诗创作于唐开元十三年(

  • 历史上有哪些经典的战役,至今依旧被人津津乐道?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四渡赤水是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得意之作,至今仍被人们传领,津津乐道。四渡赤水的经典,我以前在文章中已经介绍过,今天主要说说他的历史意义。△红军由被动挨打转变为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从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在博古、李德的指挥下,红军开始长征大转移,连战连败,处处被动挨打,湘江一战最为惨烈,红军一下子从长征时的8

  • 关于古代诸侯征战的事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

    像发生了这些事,诸侯赶天子的估计就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了,当时诸侯国实力太大,而周王室却衰微,周天子就一个虚名在那里,取代只是迟早的事,各国都是打着保护周天子的旗号互相征伐,而这时就需要各国变法图强,发展经济,这点,可以参考秦国的商鞅变法。而天子削弱诸侯的办法,就可以参考我国历史上的西汉,刘邦搞的烂摊

  • 六尺仁义巷的故事发生在哪个朝代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

    在河南安阳老城区内有一条2113“仁义巷”,那里曾是明朝宰相郭朴的祖宅所在地。仁义巷的来历很是动人,在安阳可谓家喻户晓。郭朴的老家就在离钟楼不远的地方。有一天,身在京城的郭阁老刚下朝回府5261,就接到老家夫人写来的一封家书。信中说,邻居王山盖房时,多占了咱家一墙宽的宅基,想让他派人回来压压对方,为

  • 为何古代战争都强调长江天险?长江那么长,别的地方不能渡河吗?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不能!不像陆地防线,长江防线只能被瓦解,不能被突破。如果对方的长江防线还在,水军还在,即使你能选择一点渡江,突破到江南,等待你的只能是死路一条!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来假设,冷兵器时代的任何一个朝代,大将军您,亲率十万铁骑,未遇抵抗一路杀到长江边,随便什么地方吧,如您所问,不确定。到了长江边,您要下马

  • 唐玄宗天宝年间爆发的“安史之乱”究竟是怎么回事?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公元755年,安禄山以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发动叛乱,从范阳率兵南下,直指唐都长安。他的叛乱得到了他的密友一一平卢兵马使史思明的支持,故称为安史之乱。引发安史之乱的原因及经过。1、胡人鼠辈,天生叛逆。安禄山的骨髓里就有逆反之心。安禄山,营州柳城人,是个混血胡人。胡人是指北方匈奴及蒙古高原的鲜卑、突

  • 一个名将,被更厉害的名将打败的故事,你知道哪些?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陈明仁的第71军本来下辖第87师、第88师和第91师共三个主力师,然而在三战四平死守待援的战役中,他手里却只有第87师是完整的,其它两个师哪里去了呢?无它,一个月之前已被林彪在野战中消灭,若不是杜聿明报警及时,陈明仁早就成为我军俘虏,恐怕也就没有后面的故事了。这就是东北我军转守为攻的1947年“夏季

  • 三国演义中,你认为谁最搞笑?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三国演义》中最搞笑的人当属曹操的谋士蒋干。此君上演的一出著名的“蒋干盗书”,不但成了世之笑炳,还葬送了曹操号称的83万大军,可说是误己误国、贻笑大方。话说曹操率领83万大军挥师南下,在赤壁扎下营盘欲攻孙、刘以一统天下。初战三江口,由于曹操所部大多为北方的青州兵,素来不善水战,因此先一折了一阵,挫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