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战是最考验守军的意志和决心的,在外围阵地被攻破的情况下,与敌人进行非常残酷的殊死搏斗。没有援军,也没有后路。
所以,巷战在很大的程度上打的是一口气。这口气什么时候卸掉是指挥官决定的。二战的时候,著名的巷战有三次,莫斯科,斯大林坚持在莫斯科不走,取得了胜利。斯大林格勒,朱可夫元帅也是在城内指挥的坚守和反攻。中国抗战的时候,最著名的巷战应该就是台儿庄大捷。池峰城将军带着残军坚守最后四分之一的角落,一边吐血一边指挥,终于等来了援军,取得了震惊世界的台儿庄大捷。包括一二八淞沪会战,也是典型的巷战,给予日军重大杀伤,也是决定撤退以后才撤退的。
反观南京保卫战,你看唐生智什么时候跑的就知道有组织抵抗是什么时候结束的了。
靖康之耻和土木堡之变,哪个让人觉得更为耻辱?
宋朝与明朝的两次大事件充分表现出了两个朝代在便对外敌时的气魄,而靖康耻和土木堡之变的事件中,很显然的是靖康之耻更为耻辱。这两次历史事件,我们从当时的皇帝的表现和百姓所遭受到的经历就可以看出。
靖康之耻宋朝,靖康失败后,金人占据开封外城,假装与宋朝和谈,希望让太上皇到金营谈判,而宋徽宗吓得不敢去,宋钦宗只能硬着头皮前去。
到了金营后,金军统帅并不理睬宋钦宗,只是派人要求降表,大臣孙觌反复改了四次才让对方满意,其降表大意就是让宋朝向金国称臣。拿到降表后,金人让太上皇来金营,而宋钦宗苦苦哀求,金人才勉强收回这个要求。
接着,金人在斋宫向北设香案,让宋朝皇帝朝北面而拜,作为臣子读降表,当时是风雪交加,宋钦宗作为一个皇帝受到如此欺辱,也只能暗暗垂泪。待降表宣读完毕后,金人才心满意足的回去。
当宋钦宗回到城中,看到迎接自己的大臣和民众时,心里感动的嚎啕大哭。可是他刚到皇宫坐下,金人便派人索要一千万锭,银二千五锭,帛一千万匹,听到这个数字后的宋钦宗突然想起自己的子民了。
他下令在开封大肆搜刮金银和马匹,让京城的马匹为之一空,金人要少女一千五百人,宋钦宗不敢怠慢,甚至用自己的嫔妃来凑数,而那些不堪受辱的少女自尽者甚多。
宋钦宗无法如实上交金人提出的金银布帛,就让权贵、富商、百姓凑数,所谓凑数其实就是抢夺,如有反抗,轻则枷锁,重则杀头,此番动作就连正皇后娘家也未能幸免。此时,开封城内一片狼藉,百姓哀嚎连天。
金人见宋钦宗如此胆小怕事,胃口变得更加大。他们又让宋钦宗前去谈判,但人到那里后又不予理睬。他们把宋钦宗关在条件极为简陋的房子里,外面重兵把守,然后想宋朝宣称,如果一日不凑齐金银布帛,宋钦宗便一日不得回去。
此刻的宋朝已经成为了金人的提款机,他们不仅在宋朝搜刮金银、连妇女、工匠、教坊乐工、图书典籍都被掠夺一空,而宋朝那些贪生怕死的官吏也非常卖力的为金人搜刮全国百姓。
到最后,宋钦宗被贬为庶人,宋徽宗被迫前往金营,父子被脱下龙袍后,金人扶持张邦昌为傀儡政权,继续搜刮。金人押着两位皇帝、亲王、皇后、嫔妃以及宗室成员北撤,当时被掳走的百姓十几万人,经过的地方房屋全被焚毁,所到之处生灵涂炭。
在北撤的过程中,宋朝女子不断相继有人死亡,风餐露宿、饥寒交迫,还要被金人士兵奸淫、虐待,以至于数万汉女子才走到一半路程,已死去半数以上。此刻的宋朝,百姓暗无天日、大好河山沦为敌人国土。
土木堡之变土木堡之变后明英宗被俘,但他并没有卑躬屈膝,而是表现得很镇定。明朝那边则是迅速的确立新君和太子,然后打死了王振的亲信马顺,之后于谦拦下准备逃跑徐,这一切都表现出明朝大臣的高素质、临危不乱的心态。接着,明朝廷部署全国各地进京勤王的军队,重用逃回来的武将石亨,加固城墙、操练军队。
而也先这边想利用明英宗的皇帝身份做要挟,拿下宣府大同,但朝廷已经有了新皇帝,他来回边关游荡多次,也没捞到一点好处。忍无可忍的也先带着明英宗来到北京,希望可以和明朝谈判弄点好处回去。
但明朝却一点谈判的想法都没有,也先失去耐心直接攻打北京,当让人万万没想到的是,明朝的士兵并没有龟缩在城内,而是全军列阵在城门外等待迎敌。
这是于谦当时下的令:
“临阵将领不顾部队先行退却的,斩将领。军士不顾将领先退却的,后队斩前队。”明军知道这次是死战,但没有人后退,他们要为上次的溃败洗刷作为军人的耻辱。也先在战场战斗中久攻部下,只能撤退,而于谦趁胜追击,一直追到居庸关才回来,而也先损失惨重。
在他带着明英宗逃回去后,觉得明英宗就是一个鸡肋,他希望明朝有人可以接他回去,然后弄点银子。但很无奈的是,明朝的皇帝和大臣上下同心,并不想给也先任何的好处,而景泰帝在坐稳了皇帝的位置后,更是不想让哥哥回来。
最后在于谦保证“天位已定,宁复有他”的情况下,景泰帝才同意把明英宗接回来,当然明英宗回来后发生的事,那是明朝自家的政治事件了。
对靖康之耻和土木堡之变的看法总结。两个朝代事件对比,宋朝在金军兵临城下的时候,朝廷大臣胆小怕事,只顾个人利益和身家性命,主和派只顾求和,卖国割地、搜刮百姓无所不做。皇帝在金营做人质,遭受各种屈辱,开封百姓被金人大肆残杀,北方大地山河破碎。
到最后,皇帝和宗室成员被俘,宋朝半壁江山成为敌人的土地,而那些大臣没有拼劲全力抵抗,只求苟活。作为一国之君,为求残活,不惜用自己的身边的女人和子民来抵债,国家资源被掠夺一空,无数汉人女子被金人玩弄致死,宋朝全国千里无人烟,百姓尸臭数百里。
反观明朝,在经历大败,皇帝被俘后,朝廷大臣迅速稳定内部,主战派立刻把握朝政,立新军、加固城墙、操练部队、调集军队进京等,一切都是那么有条不紊。
对敌人的态度更是没有任何的胆怯,要战便战,没有退缩。北京保卫战的胜利是明朝人不屈的表现,更是“天子守国门,君臣死社稷”的气节。虽然这场战役明军损伤颇多,但却保住了沿边和京城的百姓以及明朝的国土。
因此,从上面两次历史事件对比来看,那个朝代更为耻辱,这已经很明显了。
当然是靖康之变耻辱,所以才会有“靖康之耻”这个说法,而土木堡之变只被称之为“变”。
靖康之耻是中国历代王朝里空前绝后的奇耻大辱,除了靖康之耻以外,中国从来没有过两代皇帝和后宫妃嫔,满朝文武一起被人打包带走的情况。宋徽宗宋钦宗作为大宋帝国的最高统治者,居然上赶着当了金国的阶下囚。赵宋皇室的妃嫔公主,居然当了金军的性奴,被奸淫至死的人不计其数。可以说整个北宋的朝廷,都成了金国的奴隶,毫无尊严可言了。
而宋徽宗宋钦宗,也可以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最软弱的皇帝,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居然也在金国苟活了十几年。他们但凡有崇祯帝十分之一的骨气,也不会在历史上留下这样的耻辱。在异国当了十几年的阶下囚,宋徽宗死了以后居然还要被金国人出油来点灯。
话说回来,赵家的皇帝要是有崇祯帝的骨气的话,开封根本就不会失陷。金军两次南侵,每次的目的都是为了抢点钱,根本就没有灭亡宋朝的想法。第一次南侵的时候,在开封城下被开封的爱国军民大败。即使这样,宋朝皇帝也赶快和人家签订了屈辱的城下之盟,还严令宋军和义民不许阻击金军。第二次南下的时候,宋朝军民的抵抗意志更强了,但宋钦宗对军民高涨的战斗热情充耳不闻。当时开封城内尚有近十万宋军,全城百万百姓皆愿出死力,城中粮草可支持一年,全国的勤王军队源源赶来,而金军只有几万人。就在这种情况下,宋钦宗好死不死的命令一个叫郭京的妖道带着一群流氓去开门迎敌,开封外城随即陷落。然后吓破了胆的宋钦宗就放弃了内城防守和巷战,乖乖的去当了金兵的俘虏。
而土木堡之变就完全不同了。明英宗是在战败的军队中被俘的,跟宋钦宗在皇宫内出城投降是两个性质。而明英宗即使在被俘虏后,依然保持着皇帝的气度与体面,面对也先毫不畏惧,不卑不亢,其气度令瓦剌人都称赞。更重要的,明朝朝廷并没有在土木堡兵败后被击垮,而是在于谦的带领下很快重新组织起了北京的防守,并在之后的北京保卫战中大败瓦剌,瓦剌没有从中讨到一点甜头,于是在一年后灰溜溜的把明英宗送回来了。
其实在土木堡之变后,很多明朝大臣都倡议迁都,往南京或长安迁都,这时候于谦站出来,引用的就是靖康之耻的故事。靖康之变后,金军占领了开封,随即在开封设立了伪政权,整个华北不再为宋朝所有。如果当年明朝也南迁的话,那在明朝也势必出现一次南北朝,历史将会改写。所以靖康之耻并非全无好处至少有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