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为什么诸葛亮不夺取西藏?

为什么诸葛亮不夺取西藏?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3692 更新时间:2024/1/24 18:12:46

西藏最早被纳入中原王朝版图已经是在元朝的事了,而诸葛亮生活的三国时代距离元朝还有1000多年。他没那个能力征服西藏,也没有那个想法。

第一、路途遥远、运输不便,三国时期的西藏还十分神秘,并不被蜀国所熟悉在当时的环境下,即便蜀国占领了西藏全境也没有用处,更何况西藏地广人稀、气候环境不如内地宜居。蜀国登记在册的人口只有90多万,全部迁到西藏去也于事无补。

从公元227年到公元234年,蜀汉丞相诸葛亮为了收复中原,先后发动了多次北伐,都没有成功。234年,诸葛亮在五丈原病死,蜀国被迫撤军。自始自终,蜀国想要攻占的都是魏国的华北平原。

西藏就在蜀国的西面,而蜀国却一直想收复中原,没有染指西藏的想法。这是因为当时中国经济最发达、人口最密集的地区在魏国的黄河流域,而西藏在当时人烟稀少、缺乏战略资源。

诸葛亮生活的时代,中国的经济重心、人口分布都在北方集中,而蜀国占据的西南和吴国占据的东南都是地广人稀的区域,更别说遥远的西藏了。蜀国人口本身就非常稀少,没有多余的兵力能往神秘的西藏扩张。

在没有川藏铁路和公路运输的条件下,即便蜀国征发全国军队到西藏去,也要徒步穿过川西高原(阿坝州、甘孜州、凉山州)这些未知地带。这些地区道路崎岖、运输不便,连后勤补给都是问题。

更重要的问题是,蜀国人到西藏去能做什么?当然是什么也做不了,只能维持部落状态。

西藏处在高海拔地区,物资贫瘠,很多地区都是冰雪覆盖的高原和无法开发的冻土层,仅有的几个大城市也是后世才形成的。蜀国即便占领了西藏,也只会消亡得更快。

第二、古代西藏的地理环境恶劣,人口数量和经济水平还不如三国时期吴国的两广、越南地区西藏在中国历史上唯一出现过的强大帝国就是唐朝时期的吐蕃帝国,而此后由于物产贫瘠、宗教之争、气候环境等原因,大体上一直处于分裂状态。

西藏不像蒙古高原那样是一块天然的养马场,拥有丰美的牧草能够孕育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回鹘、契丹、蒙古这样一支又一支的游牧民族。

古代西藏的地理环境和物资产出,实在无法支持太多人口在上边生活,所以两千年来只孕育出了一个吐蕃帝国,其他的都是零碎的吐蕃部落或者不起眼的小国家。

一直到蒙古人兴起之后,才依靠骑兵的威力登上了青藏高原,距离诸葛亮已经过去了一千多年时间。西藏本土的经济和人口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而高机动性的蒙古骑兵也不是蜀国军队可比的。

蒙古人凭借快马弯刀,甚至打到了东欧的多瑙河流域和西亚的埃及边界上,更何况是近在咫尺的青藏高原。

公元1240年,蒙古帝国派一支精锐骑兵从甘肃、青海深入西藏,在西藏的北边杀死了一些吐蕃居民,引起了吐蕃人的恐惧。1247年,蒙古的贵由汗在位时,吐蕃的王公贵族纳土来降,西藏成为蒙古帝国的西南疆域。

此时,距离吐蕃帝国崩溃已经过去了400年左右,青藏高原上分布着吐蕃诸部,再也没有形成过强大的王朝,蒙古的进攻对吐蕃的王公大臣造成了恐慌。

在蒙古骑兵的威慑下,吐蕃诸部向蒙古帝国表示臣服。后来元王朝建立,元世祖忽必烈在西藏设置宣政院,并且册封吐蕃首领为“帝师”。直到这时,西藏才首次纳入中原王朝版图,而南宋的宋恭宗就被元朝皇帝流放到了西藏,一辈子跟随吐蕃僧人学习佛教。

因此,在更遥远的三国时代,蜀国丞相诸葛亮没有能力占据西藏。

三国时期,由于生产力水平仍然比较低下,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尚不足以有效利用青藏高原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包括西藏在内的青藏高原是高寒高海拔地区,即使有原住民在西藏地区活动,当时的中原地区的人民也并不知道。所以,诸葛亮不会也不可能制定占领西藏的政治军事战略。

直到隋唐等大一统王朝后,中原王朝才渐渐对西藏有了一些了解,并通过各种方式进行交流,其中就包括开疆拓土的战争,并最终把西藏纳入中国版图。

根据诸葛亮《出师表》所认为的,“不毛之地”指的是云南贵州等地区。试想,三国时期的云贵高原尚且是不毛之地,何况更高更远生命活动更艰难的青藏高原呢?这就是所谓的不知有汉,无论有魏晋了。

即使三国时期的人们知道青藏高原的存在,也只能把此地作为人类活动的禁区,连不毛之地都算不上,甚至比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的价值低得多。

面对难以逾越的秦岭,李白发出“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不与秦塞通人烟”的感叹,而秦岭与青藏高原相比就如泥丸一般。

因此,鉴于当时生产力比较低的客观条件,诸葛亮无论从国家战略层面还是从个人认知方面,都不会也不可能制定占据西藏进而全面控制青藏高原的战略规划,而必然根据先主刘备的遗志,制定北定中原,一统天下的战略目标,并终生付诸实施,为之奋斗。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赤壁之战真实历史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赤壁之战是三国历史上一次真实的,著名的战役。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

  • 陈玉成和李秀成是如何从通力合作走向见死不救的?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回顾李秀成和陈玉成关系的变化,不免感叹:好环境让人变好,坏环境让人变坏。早年同乡好友二人来自同一乡同一村。李秀成说他与陈玉成早年就是至交,到太平天国后,更是“格宜深友”。如果不是出自《李秀成自述》,还真是让人难以置信。陈玉成参加起义时15岁,李秀成参加起义时28岁,一个是初中生,一个是职场老油条,这

  • 古代有一个特别残忍的刑罚:坐冰凳,它到底有多残忍?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坐冰凳最早是日本鬼子,刑讯逼供杜月笙的大管家万墨林时使用的酷刑。后来被杜月笙的把兄弟戴笠发扬光大,用在了日本女间谍身上,据说太残酷,没有女人能扛得住。万墨林被称为“杜门第一红人”,同时也是戴笠和杜月笙的合作抗日的联络人。1940年大汉奸傅筱庵被杀,日本人怀疑是万墨林所为,于是命令汪伪特务机构76号将

  • 苏轼的爱情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苏轼的妾室朝云到曾经是歌女,不知道是不是你说的?还有一个和苏轼很谈得来的歌女叫柔奴,苏轼曾问:“何处是吾乡?”柔奴歌曰:“此心安处是吾乡。”很得苏轼心意。不知LZ说的是不是她?故事要有描述才动人,实在不忍心浓缩:传说一:爱琴海琴是希腊有名的竖琴师。相传她的琴声能使盛怒中的波赛东恢复平静;相传她的琴声

  • 万里长城的城墙并不算高,当时是如何抵御外敌入侵的呢?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

    长城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军事防御建筑,也是世界八大奇迹之一。千百年来已经成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长城的修建目的自始至终都是为了防备北方的游牧民族,事实也证明,相较于南方的蛮夷,北方的游牧民族对中原王朝更具威胁力。如先秦时的狄人,汉朝时的匈奴,唐时回鹘,宋时契丹女真等等。至于为什么城墙修建的不高原因有

  • 经典的战火中的爱情有哪些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战火中的爱情:爱在战火蔓延时拯救大兵瑞恩珍珠港狙击手爱国者中途岛之战第九连……国外经典战争电影大全(热兵器时代)片名情节指数影效指数推荐指数1,雷霆救兵故事背景:地球人都知道,就不再多讲了2,雷霆战将故事背景:讲述1944年盟军反攻欧洲大陆时在森林中突破德军防线的战斗故事3,细细的红线故事背景:讲述

  • 为什么巷战会成为现代战争主流?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现代社会,自然对应现代战争。“斩首”行动,擒贼先擒王;科技、经济、金融、通信、军政重点等,主要位居城镇;瘫痪中枢,进而瓦解对方军事,自然“接手”对方的科技、经济等“家产”,因为现代就没什么大规模对刚的战争,大国互掐多是打打代理人战争、打打贸易战、打打嘴炮什么的。真干吃不消,那么剩下的都是代理人战争和

  • 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的进步性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古代就有这么一句话: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也。在古代,华夏民族的血液中就淌着对小家和睦(家庭),大家统一(国家)的渴望。就如秦王统一天下一般,统一,不仅仅代表土地、权力、利益,还象征着国威。有人说:“秦王只是用暴力、杀戮,奢望来换取自己子孙的一片荫。”但是我不那么认为。尽管,征服少不了战争

  • 水浒传中,征辽期间两军有哪些精彩战役?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梁山征辽篇章还是有不少精彩段落存在的,下面逻辑文史游就说三个自己认为比较精彩的战役吧。一、卢俊义独斗耶律四小将梁山在攻打玉田县时,在与大部队走失的情况下遭遇了耶律四子的截击,这四小将保底都是八水平,就算是这样,疲惫不堪的卢俊义还能以一敌四酣斗近两小时并且挑杀一人吓跑另外四人。这还不算完,接着孤军奋战

  • 谁能介绍一些恐怖的鬼故事啊?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鬼片就很多咯!深海寻人/见鬼3玩命记忆深深深/大海深处地下墓穴女高怪谈5:结伴自杀镰刀梦魇/玉米田的孩子午夜凶铃2:美版反正很多了!要列出来很麻烦,你去v8影院看看吧!www.iv86.com蔡骏的小说很经典,悬念、惊悚、推理、科学、罗曼蒂克,写法娴熟。如法兰西异域风情的《玛格丽特的秘密》,从红与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