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格勒战役是整个二战中最惨烈的战役,没有之一1942年,德军在全面进攻受挫后,改变战术,转为重点进攻。
1942年7月,德国军队投入精兵百万对苏联重要的工业城市察里津(战后改名斯大林格勒)发起猛攻。
斯大林格勒对于苏联的军工生产非常重要,为了守住自己的工业中心,苏联方面也背水一战,投入重兵死守。
战斗从1942年7月德军发起进攻开始,到1943年2月德军最后一支部队第六集团军被全歼结束。不可一世的德国军队有75万军人伤亡,而苏军伤亡达到110万以上。
这场持续了199天的战争,平均每天伤亡人数突破了万人,每小时要有400多人倒在战场上。
苏联统计,上战场的苏军士兵平均存活时间不到一天,每个军官在战场的上的寿命则不超过七天。战争中被屠杀的平民有统计的就有4万名,被杀的战俘就有将近10万,而且这还是在惨烈战况下极不完全的统计。
战后的斯大林格勒到处都是断壁残垣,没有一座完整的房屋。城外没有一寸平整的土地,到处都是弹坑。苏联红军某步兵师的一名士兵在在日记中写道:
德军的飞机蜂拥而至,敌人的炮弹一发发在身边爆炸,在这样密集的炮火下,连一只麻雀都休想活命。放眼望去,大自然没一个生命能侥幸逃生。战友们被围困了三天,没有饮水,没有食品,我们不得不找残破的器皿来接自己的尿液解渴,嘴角都起泡了。指挥所里,所有的军人分不清谁是官谁是兵。大家都满身尘土,军用电话线路经常被炮火炸断,奉命去检修线路的人有去无回。
苏军士兵把斯大林格勒的街巷战称为缠斗战,好多房子已经大部分坍塌了,可是双方士兵还在随时都会坍塌的房子里贴身肉搏。
巷战中,德军士兵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就是,我们占领了客厅,卫生间还在敌人控制下。在炮火纷飞的战场上,死并不可怕,怕的是受伤,一旦受伤就生不如死。
保卫斯大林格勒的62集团军只配备了一个救护队,由100多名女兵组成,大多数人没有受过系统专业的战地医护训练,甚至连简单的救护也不会,因为不知道多少卫生员牺牲,换了多少茬卫生员了。
这些女兵一觉醒来立刻被遍地伤员惊呆了,他们不知道该怎么办。野战区医院在河对岸,白天有炮火和飞机轰炸,只能看着缺胳膊断腿的伤员发出撕心裂肺的嚎叫,看着他们在无助挣扎。到了晚上,那些命大的伤员才会被匆匆忙忙扔上船去。
那些有限的食物只能让能战斗的战士吃,伤员只能得到一点点食物来维持生命。即使那些伤员侥幸到了医院,但医院供应不上,得到及时救治的伤员也是百里挑一。
与苏军的窘迫状况相比,德军的状态也没好到哪里去。
一个德军士兵回忆说,战友受伤后根本没有什么战场救护。即使有战地医生,也分不清敌我,到达不了前线,到了前线也没有办法营救和治疗。好几次眼看负伤的战友打断胳膊,或者腹部中弹,肠子流出来,疼的他们昏死过去。他们最怕听到的是战友的哀嚎,或者是战友那一句声嘶力竭的哀求:给我一枪!
在战场上,最无辜的是那些平民。因为苏联统帅部的工作疏忽,战争爆发时,斯大林格勒有数万平民没有撤离。
这些人大多是妇女、儿童。由于炮火连天,他们不得不躲在下水道,地下室,或者郊区的洞穴里,没有粮食,更没有生活必需品,那些可怜的孩子壮着胆在轰炸和炮击间隙,从藏身的地方跑出去,从死去的战马身上割些也不知道不是是腐臭的肉来充饥,哪怕是捉到老鼠也会毫不犹豫捉住……饥饿让孩子们冒险去德军或苏军的军需仓库去偷窃,好多儿童被枪杀。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有上千名儿童因此被射杀。
1942年12月圣诞节后,被围困的德军第六集团军弹尽粮绝,士兵们每天只能领到不到200克面包。几个月衣服都没有换洗,每个人身上都爬满跳蚤,奇痒无比。遍地尸体喂肥了老鼠,经常有又累又困士兵在睡梦中被老鼠咬掉半个耳朵,或半截手指。
德军士兵在那个冬天里不是被冻死就是被冻残,还有不少人被冻疯,脱光衣服在雪地里打滚。整个斯大林格勒成了绞肉机,成了人间活地狱。
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人类历史上最为血腥的战役,惨烈的巷战是这场极其血腥的战役的典型代表。双方总伤亡人数超200万人,整个战役持续199天,在城区巷战的1星期内,超过4万苏联市民丧生。就拿苏军守城的第62集团军来说,前后投入的增援部队共计2个军、24个师、16个旅、40个团及20个营,但这个集团军的总人数从未超过6万人,犹如一张血盆大口,让你有来无回。一个成建制的师顶上去,三天就没了,这只是62集团军的冰山一角,用惨绝人寰来形容,毫不过分。
(斯大林格勒惨烈巷战)
苏军第62集团军像一把尖刀一样,牢牢的扎在斯大林格勒,消耗了德军大量的有生力量。下面我们就说说,在6个半月的会战中,苏军第62集团军的惨况。
1942年7月11日,帕克其将军的第62集团军投入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此时的集团军有5个师、16个直属团及5个营的兵力,由于力量对比悬殊,德军每前进一步,62集团军都要付出惨重的代价。经过外围激战后的第62集团军陆续撤入市区,斯大林格勒战役最惨烈的巷战拉开帷幕。
(斯大林格勒惨烈巷战)
最惨烈的巷战是发生在9月12日后的三天,对苏德双方来说都是最艰难的日子,德军不顾一切,步步紧逼。第62、64集团军顽强抵抗,城内已是一片废墟,兵员不停的减少。近卫第13师在马马耶夫岗与德军展开了拉锯战,由原来的1万人减员到2700人;步兵第42旅在伏罗希洛夫与德军进行了反复的拉锯战,战斗不到2天,仅剩650人,其中步兵不到200人;隶属57集团军的步兵244师出现在62集团军阵地时,只剩1500,其中兵力人数不足一个营,最后直至丧失殆尽。
(斯大林格勒惨烈巷战)
在拖拉机厂保卫战中,近卫第37师投入战斗10天后,全师剩下几百人,其中步兵114团仅剩84人,117团仅剩30人,装备全部被打坏。不分昼夜的巷战,使许多师兵力所剩无几,苏军只能用掉队人员、工人分遣队及市民来补充兵员。会战结束后,第62集团军被改编为近卫第8集团军,修整后作为主力参加了后续的一系列会战,直到攻克柏林。
(斯大林格勒惨烈巷战)
据一个德国老兵回忆:“对于车站站台,双方反复易手,死伤无数,他带领的一个火炮单元,同伴无一生还,我躲在掩体里看着俄军像旋风席卷而来,又像潮水一样退回”他后来得了肝炎,为此兴奋不已,他将离开前线,被送回后方接受治疗!后来得知所在连队无一生还。
这场战役的惨烈、悲壮无处不在,正像《斯大林格勒》电影中的台词一样:
“顿河!顿河!我是大鲟鱼!请求炮火支援!请求炮火支援!坐标:xxxx”
“收到!...等等,大鲟鱼同志,这里显示是我们的地盘!”
“是的!但是德国人马上要攻进来了!请求炮火支援!立刻!马上!”
“我全都明白了。兄弟,永别了。”
(斯大林格勒惨烈巷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