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汉中为什么在三国时期战争频繁,它到底有什么战略地位?

汉中为什么在三国时期战争频繁,它到底有什么战略地位?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2953 更新时间:2024/1/24 12:35:18

汉中对蜀国来说,是进可攻退可守的前沿阵地。

第一,汉中物产丰饶,气候宜人能够驻扎大量军队,能够保证军粮供应。

第二,汉中北接秦岭,秦岭将汉中和关中截然分开,蜀国派兵把守秦岭的几大隘口,有利于蜀国北部防线的巩固。

第三,汉中是蜀国的缓冲地带,手中保有汉中,成都的统治者就可以大大舒一口气,减轻北方的政治军事压力。如果失去汉中,成都将危在旦夕。

对于魏国来说,汉中是魏军进攻成都的通道,在魏国进攻长江以南没有任何希望,江东吴国政权比较稳定的条件下,只有首先占领汉中。进占成都,然后顺长江而下,才能最后灭吴。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汉中人,棒槌袄袄义不容辞地来回答这个问题。

汉中市位于陕西省西南部,北依秦岭,南枕巴山,汉江流贯境内,在数十万年的冲积作用下,形成平坦肥沃、物产丰富的“汉中盆地”。汉中市东接陕西安康、西连甘肃陇南、南邻四川广元、北靠宝鸡西安,是陕甘川三省交界之地。

汉中的文明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夏商时期。《史记夏本纪》记载:“禹为姒姓,其后分封,用国为姓,故有夏后氏、有扈氏……褒氏。”褒国故地就在今天汉中市中部汉江与褒河交汇之处。

商代的汉中地区分属古褒国和古蜀国。当时的汉中,既是古蜀国的北方屏障,也是殷商王朝向西南地区扩张的前沿阵地。商王和蜀王之间的多次战争,都发生于汉中地区。

西周时期,汉中境内的褒国发展强盛,被周王朝承认为“南国领袖”,又称“周南”。《诗经》三百篇中就有《周南》之诗。周幽王的宠妃褒姒就是出自褒国。

东周前期,褒国被庸国所灭,汉中地归于庸国。公元前611年,秦、楚、巴三国联合灭庸,汉中北部地区属秦,南部地区归巴国所有。前451年,秦国派“左庶长城南郑。”南郑之名始见于史籍。前316年,秦国消灭汉中境内蜀国、巴国、楚国势力,并在四年后夺取楚国控制的安康地区。前312年,秦国正式设立汉中郡,将陕西境内的汉水流域统统划归汉中郡统辖,郡治在西城(今天的陕西省安康市)。

秦朝和西汉时期依然沿袭旧制。东汉初年,汉中郡治由西城迁往南郑(今汉中市汉台区)。汉中郡归益州刺史部管辖。

东汉末年,益州刺史刘焉任命张鲁为督义司马,率兵攻占汉中。张鲁占据汉中后,“断绝阁道,杀害汉使”,成为了割据一方的独立王国。

215年,曹操进军汉中,张鲁归降。

218年,已经占据蜀地的刘备率领众将进兵汉中,分遣将军吴兰、雷铜为前锋,都被曹操军所败。刘备和军师法正驻扎在阳平关(在今汉中市勉县城西),与魏将夏侯渊、张对峙。219年,刘备军从阳平关南渡汉水,沿着汉水南岸的山脚慢慢推进,在定军山腰修筑兵营。夏侯渊带兵来争战,刘备命令大将黄忠乘高而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斩杀夏侯渊以及曹操任命的益州刺史赵。曹操闻讯后,亲自从长安带兵南征。刘备预测说:“曹操虽然亲自带兵来,也不会有什么作为,汉中必定是属于我的。”曹操大军到汉中后,刘备收拢部众,据险扼守,始终不和魏兵正面交锋,曹操几个月不能攻克,逃跑的士兵日益增多。到了夏天,曹操终于坚持不住,感叹道:“汉中山高地险,真乃天狱也”,就率军撤退了。于是刘备就占有了汉中,随后,被群臣推举为汉中王。

223年刘备去世后,诸葛亮担任蜀汉丞相,秉承刘备“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的遗志,六出祁山,北伐中原。汉中作为北伐中原的前进基地,担负了十分重要的战略使命。

228年,诸葛亮率军从汉中北伐曹魏,扬言经由秦岭中的斜谷道攻打关中的眉县,让赵云、邓芝带领小分队为疑兵前往。诸葛亮亲自率领主力部队围攻祁山,军容整肃,声势震天,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反叛魏国,响应诸葛亮,关中地区震动。后因马谡违背诸葛亮的部署,军事行动失利,被魏将张攻取了街亭,蜀军只得撤退。诸葛亮迁移三郡一千多户百姓退兵回到汉中。

232年,诸葛亮吸取几次北伐失利的教训,在汉中勉县的黄沙休整兵马,开垦屯田。并且设计制作木牛流马,用以向前线运输粮草。次年冬季,诸葛亮让各军运米,集中在褒河上游的斜谷口,在此修建军事仓库。

234年,诸葛亮率军从汉中再次大举北伐,兵出斜谷口,用木牛流马运送粮草。大军进攻到渭水河边,遭到司马懿大军的拼死抵抗,两军形成对峙状态。八月的秋天,一代智星诸葛亮在渭滨去世,蜀汉的北伐大计戛然而止。诸葛亮去世后,被安葬在汉中勉县的汉江之滨。三十年后,钟会率大军攻伐蜀国的时候,还亲自前往拜祭。武侯墓现在作为国家级重点文物被完好保存着。

此后的蜀汉相继由蒋琬、费、姜维执政。在他们秉政期间,汉中依然是蜀国最重要的军事基地。汉中失守,则蜀汉灭国,这已成为蜀国君臣的共识。

汉中地处秦岭、巴山之间,南北都有高山作为屏障,地形险要,易守难攻。加之气候温和、经济富饶,是有名的“鱼米之乡”、“西北小江南。”这些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使汉中成为自古以来的兵家必争之地。尤其对于三国时期国力最弱的蜀汉来说,拥有汉中,就是拥有了生命线;失去汉中,就会失掉整个江山社稷,意义是极为重大的。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国外名人男女之间纯友谊的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

    保罗和莎乐美一直保持了友谊,他们同居在一起五年,没有爱情没有婚姻的一种同居。在这个世界上我们不能懂得的事情很多,尤其是天才们身上发生的事情,因为天才们不可复制。因为我们的目光没有可能达到那另一片高远的天光,天才们的经历是一种另类经历,他们原本就不打算让俗人理解。莎乐美与保罗的深厚关系和交往时间是远远

  • 中国古代都有哪些体育运动?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1.【中国古代足球运动蹴鞠】我国古代称踢球为『蹴鞠』。据史料记载,战国时期就开始流行蹴鞠游戏,而在汉代,蹴鞠成为兵家练兵之法,到了宋代,出现了蹴鞠组织和蹴鞠艺人,《水浒传》中描写宋徽宗赵佶好踢球可证,当时有许多球社,称『齐云社』,『圆社』;称踢球者为『圆情的』,《蹴鞠谱》中还介绍十种踢法:『肩,背,

  • 中国古代各个朝代的作战方式以及兵种

    战史风云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

    在中国古代,陆军一般设置有步兵、骑兵、战车兵、弓箭兵。但实际上到了秦朝灭亡的时代,战车基本上已经被淘汰了,其实并不是战车本身的劣势,而是由于秦国在战国前期还是很弱的,倾全国之兵也难以找出几辆像样的战车,所以,即便是商鞅变法以后,秦人的战车水平也难以提高了。后来,站车一直就兴盛不起来了。于是,这种传统

  • 明朝以长城为屏障,对北部边患采取固守和阻遏,如何评价此策略?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长城在春秋战国时期之所以会建设,正是为了抵御当时的游牧民族,并由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连接了起来,当时的确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而到了明朝也先后抵御过蒙古和后金,并且见证了大明王朝的兴衰。明朝兴盛遥想当年,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时期,都曾经出长城,北击元朝残部,开创了一个盛世的局面,当时是何等的辉煌,长城在

  • 宋鸿兵的《货币战争》这本书可信度有多高?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就跟杨过用石头扔死蒙古大汗的可信度差不多吧货币战争是宋鸿兵摘编自西方的阴谋论。西方的阴谋论里,有货真价实的干货,也有空口无凭的猜测。对现实世界,经济教科书能解释的东西非常有限。但是经济科班出身的人已经被教科书禁锢了头脑。货币战争里即使只有3分符合史实,就有莫大的价值。因为它打开了另一个维度另一扇窗。

  • 谁知道《水浒传》中的一些比较著名的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准备好了吗?嘟嘟..嘟嘟...嘟嘟喂嘟嘟...《水浒》所有章回目录名称楔子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第一回王教头私走延安府九纹龙大闹史家村第二回史大郎夜走华阴县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第三回赵员外重修文殊院鲁智深大闹五台山第四回小霸王醉入销金帐花和尚大闹桃花村第五回九纹龙翦径赤松林鲁智深火烧瓦罐寺第六回花

  • 长平之战赵国真的一次性就死亡50万军队吗?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50万应该没有,长平之战时,赵国参战的总兵力也只有约45万人,这基本上是赵国的全部精锐了。而且,长平之战并非只有一场战斗,整个长平之战历时三年的时间。秦军把赵国45万军队分隔成两部分,各个击破。然后又断了赵国的粮草,让赵国士兵首尾无法呼应。这些赵国军队被秦军团团围住,突围又出不去,援军又没有,只好筑

  • 《水浒传》中有哪些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水浒传》中经典故事:景阳冈打虎,醉打蒋门神,智取生辰纲,拳打镇关西,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火烧草料场,三打祝家庄,怒杀阎婆惜,打破连环马,血溅飞云浦,魂捉方天定,真假李逵,大闹五台山等,这些都是比较经典的拓展资料:《水浒传》以大量篇幅通过诸多故事从侧面反映了封建社会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从而揭示

  • 世界历史上,哪场灭国之战打得最久?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世界历史上,哪场灭国之战打得最久?诚谢邀请:仅存的一点点记忆,几十年来是我记忆里最清晰的,因为它是世界上打的最长的灭国之战。布匿战争:公元前264……146年,古代罗马与迦太基之间的三次战争,罗马人称迦太基人为:布匿,故名。战事至最后迦太基发生饥荒,疾病流行,罗马军终以强大兵力波城而入。迦太基陷落后

  • 南京保卫战如果坚持巷战待援能否守得住?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巷战是最考验守军的意志和决心的,在外围阵地被攻破的情况下,与敌人进行非常残酷的殊死搏斗。没有援军,也没有后路。所以,巷战在很大的程度上打的是一口气。这口气什么时候卸掉是指挥官决定的。二战的时候,著名的巷战有三次,莫斯科,斯大林坚持在莫斯科不走,取得了胜利。斯大林格勒,朱可夫元帅也是在城内指挥的坚守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