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第一次印度支那战争造成了哪些结果或者影响?

第一次印度支那战争造成了哪些结果或者影响?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3797 更新时间:2023/12/24 8:21:07

1946年12月19日,法军炮击河内,随后发动了对越南的全面武装进攻,拉开了第一次印度支那战争的帷幕。

1954年7月21日,日内瓦会议上,关于印支问题的一系列协定最终签订,第一次印支战争宣告结束。

这场战争持续了9年时间,原本只是印支人民反殖民主义的战争,但由于战的开,大国力量的干涉,这场战争逐渐掺杂了两大阵营的争夺因素,对之后的亚洲格局乃至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印度支那问题的由来

印度支那地区包括如今的越南、老挝和柬埔寨三国,原本三国就是不同的国家。

1856年,法国军舰侵入越南,开始对越南进行殖民征服。

越南当时是清朝藩属国,地形狭长,分为三个部分,南部为交趾支那,中部为安南,北部为东京(不是城市,而是指地区,也就是靠近中国边界的地区)。其中安南为越南朝廷所在地。

1862年,越南被迫与法国签订了第一次西贡条约,割让了交趾支那的三个省给法国。法国以此为据点,开始了殖民扩张活动。

1864年,法国乘柬埔寨内乱出兵,将柬埔寨变成了“保护国”。

1880年,法军安南和东京进攻,越南向清朝求救,中法战争爆发。结果双方签订了《中法新约》,清朝将越南割让给了法国。

1887年,法国将柬埔寨、交趾支那、安南和东京组成印度支那联邦,纳入庞大的法国殖民帝国法兰西联邦中。

1899年,寮国(也就是老挝)被并入印度支那联邦,至此,法国在印度支那的殖民统治确立。

不过法国对五个地区采取了不同的殖民统治方式,交趾支那由于战略地位极为重要,成为法国直辖领地,安南为保护地,东京为半保护地,柬埔寨和老挝为保护领。

20世纪20年代,中国革命兴起,革命思想传到了越南,一批精英人士也开始了反法救国运动。不过这些运动都没有能产生太大影响,法国的殖民统治依然很牢固,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1940年6月,法国战败向纳粹德国投降。法国的投降鼓舞了日本,9月,日军开进印支北部的东京,接管了滇越铁路,切断了中国的国际援助通道。

1941年7月29日,日本与法国维希政府签订了协议,日军获得了在印度支那正式驻军的权力,日军开进了交趾支那,准备南下。法国殖民当局继续维持行政权力。

1945年3月9日,日本推翻法国殖民当局,关押了法国官员,宣布越南国(交趾支那、安南和东京)独立,任命前越南国王保大为领导人。老挝和柬埔寨国王也在日本要求下宣布独立。

1945年7月,盟军统帅部决定,以印支北纬16度为界,北部由中国军队受降,南部由英军受降。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但此时法国殖民当局官员还在监狱中。胡志明组建的越南独立同盟(简称越盟)发动八月革命,推翻了保大政权,建立越南民主共和国。

就在中英两国军队开进印度支那接受日军投降时,法国远征军在英军帮助下一起开了过来,准备恢复对印度支那的殖民统治。

冲突便在谋求独立的越盟与企图恢复殖民统治的法国之间爆发了。

二、反殖民斗争

1924年,孙中山确立了联俄联共的政策,在苏联的帮助下,开始建立自己的革命武装。胡志明作为苏联顾问鲍罗廷的翻译来到中国。

1925年,在中共帮助下,胡志明组建了越南青年革命同志会,主要成员为流亡的越南青年,其中不少人进入黄埔军校学习。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部分越南革命人士回国,在国内进行反法活动。后来在胡志明的努力下,越南共产党成立,不久改名为印度支那共产党,隶属于共产国际领导。

1941年5月,为了建立更加广泛的反法西斯阵线,印度支那共产党组织了“越南独立同盟”,号召各界人士为民族独立奋斗。越盟有很强的民族主义色彩。

1944年,越盟得到了美国的援助,包括组建正规军抗击日军。

1945年2月的雅尔塔会议上,罗斯福总统为了铲除旧的殖民主义,提出将印度支那交联合国托管的计划,计划遭到英法强烈反对而作罢。

1945年3月24日,法国戴高乐政府发表声明,提出要重新建立印度支那联邦。由于罗斯福去世,美国表示不干涉法国的决定。

1945年8月,推翻保大政权的越盟开始吸收非越盟人士加入新政府,9月2日,越南民主共和国临时政府成立,胡志明任主席,武元甲任总理和军队主席。

新政府显然不是法军的对手,胡志明立即写信给斯大林,谴责法国违反联合国决议,希望得到苏联支持来阻止法国重返,不过没有得到苏联回应。

胡志明也给杜鲁门写了信,希望美国制止法国,但也没有得到回应。

无奈之下,胡志明只好把希望放在中国身上。胡志明利用前来受降中国军队迟滞法军北上,同时为了争取蒋介石支持,他接受了国民政府支持的越南国民党和同盟会成员加入新政府,并且还解散了印度支那共产党。

除此之外,胡志明还准备跟法国谈判,想用承认法国宗主权的方式来为自己赢得时间。

但是蒋介石有着自己的打算,一方面想废除法国之前在中国的特权,另一方面,想把军队调回去打内战。

1946年3月1日起,中国军队开始从越南北部撤军,法军随即进驻。

胡志明只好和法国谈判,双方达成协议,法国承认越南为自由国家,有自己的政府、军队、议会和国库,但是属于印度支那联邦和法兰西联邦。

但是双方很快在交趾支那问题上发生矛盾。交趾支那此前是由法国直辖,法国人不肯放弃权力。

1946年6月1日,法国宣布交趾支那成立一个自治共和国,遭到越盟的强烈抗议。在后来的一系列事件中,越盟和法国的矛盾不断升级,法国决定要给越盟一点厉害瞧瞧,最终战争爆发了。

三、战争性质的变化

法军很快就攻占了越南北部的大批城镇,但是越盟的游击队却一直在山林里坚持抵抗,战争陷入了长期化,给法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严重影响了法国战后经济的恢复。

这场战争本来是一场殖民战争,也只是局限在越盟和法国之间进行。不过二战对殖民主义形成了强烈的冲击,一些原殖民地人民纷纷支持越盟。

比如印度、缅甸等国不断批评法国的军事行动,锡兰、马来亚、新加坡等地的码头工人拒绝为法国船只服务。

英国原本坚定支持法国重返印度支那,在这种情形下,也不敢再公开支持法国的军事行动,曾经答应的武器和军队援助直接取消了。英国自己也面临着印度和缅甸等殖民地问题。

美国原本就想打击殖民主义,所以也不支持法国。此时美国关注的是苏联,而印度支那此时跟苏联还没啥关系。

1947年10月8日,陷入困境的法国殖民当局在交趾支那组建了傀儡政府,由法籍越人阮春任总理。

1948年6月5日,法国人又把被两次赶下台的前国王保大从香港接了回来,宣布“承认越南独立”。

法国给予越南名义上的独立,让越盟成了叛乱者,法军的军事行动变成了“维护越南的独立稳定”。

此时冷战已经开始,法国便大肆宣扬胡志明的共产主义背景,希望以此来得到英美支持。

美国人很纠结,他们不希望法国恢复殖民统治,所以一直没有承认法国扶持的越南国保大政权,但又不愿意共产主义得势,于是就默许了法国将马歇尔计划给的经济援助用于印度支那战争。

对越盟来说,情况就越发艰难了,什么都缺乏,军事人才,武器弹药,食物药品等等,已经快支撑不下去了。

此时的苏联一心关注欧洲,而中国陷入内战,根本无暇关注。至于那些同情越盟的印度、缅甸等国,也都仅仅只能口头鼓舞,不可能提供物质援助。

1949年,战争已经持续了三年,对越盟来说,反殖民斗争几乎陷入了绝境。然而就在这时,世界局势发生了重大变化,新中国成立了,越盟绝处逢生。

1949年12月底,胡志明派代表前往北京,要求军事和经济援助,中国当即就同意了,不顾自身的困难,开始为越南提供援助。

1950年,中苏先后承认了越南民主共和国,对西方阵营产生了强烈冲击。

美国很快就承认了法国扶持的越南国、柬埔寨王国和老挝王国,开始改变外交政策,从之前的反殖民主义变成了防止共产主义渗透,并开始对法国殖民当局提供援助。

中国的援越抗法很快也开始了,经济上不仅援助武器弹药、粮食钢铁,还修复了中越之间的交通,帮助越南整顿货币。军事上则在中国境内建立军校,培训越南军事人才,另外还派了规模庞大的军事顾问团前往越南,帮助制定军事战略部署等。

中美两国插手后,印度支那战争已经不仅仅是法国和越南之间的事情了,这场战争虽然还是反殖民战争,但已经深深的染上了冷战色彩。

四、战争结果

在中国的援助下,越盟军队很快脱胎换骨,乌鸦变凤凰了。

1950年秋季,越南人民军主动出击,连续取得了一系列胜利,改变了北方的局势,从之前的游击战开始转变为运动战。

随着朝鲜战争的爆发,美国对中国出兵印度支那的担忧加剧,开始加强了对法国的援助。

不过美国援助越多,法国的依赖性就越强,美国对印度支那的影响就越大。这是法国不愿意看到的局面,美国给的援助都依附着条件,就是要求法国终结殖民主义,让印度支那三国获得更多的独立。

在美国援助下,法军一度取得了优势,摧毁了许多越盟的根据地。但当朝鲜战争陷入僵局,中国加大对越南的援助力度后,法军就遭到了一系列的败绩。

1952年,印度支那的法军司令塔西尼去世,更是沉重打击了法军的士气。

与此同时,越盟还与柬埔寨和老挝的反法力量取得联系,在柬埔寨和老挝也掀起了反法抵抗运动。

法国已经不堪重负,此时联邦德国重新崛起,也让法国感到了更多压力,法国不希望在欧洲的兵力少于德国。此时,法国已经萌生和谈想法,想把军队撤回欧洲,防范传统敌人德国。

不过这时候美国不同意,美国人认为如果和谈,就等于把印度支那让给了共产主义,这样一来势必会对整个东南亚产生冲击。他们要求法国制定新的进攻计划,承诺给予更多的援助。

1953年,斯大林去世,苏联改变了外交政策,主动和西方缓和关系。在这种形势下,朝鲜停战谈判重新开始并最终达成,这对法国影响很大。法国也开始谋求和谈,希望用和谈的方式来确保自己的利益。

中国也希望和谈,获取一个和平的经济建设环境。

不过美国一直在阻挠和谈,美国担心朝鲜停战后,中国可以将更多力量投入印度支那,所以美国希望尽快发起攻势,美国甚至想把印支问题国际化,再次组织联合国军进行干涉,这个想法遭到法国极力反对,英国也不同意。

1954年3月-5月,法军在奠边府战役失利,法国完全失去了继续战争的信心。在全世界都在提倡和平的氛围下,美国最终也被迫参加日内瓦会议,开始了印度支那问题的和谈。

经过三个月的谈判,日内瓦会议最终达成停战协议,越南、柬埔寨、老挝获得独立。不过越南被分成了南北两部分,以北纬17度为界,南方由法军接管,北方由越盟接管。根据协议,两年后法军从南方撤出,南北方同时进行大选,选出统一的政府。

第一次印度支那战争最终以殖民者的失败而告终,法国耗费了上百亿美元,损失了几十万军队,内阁频频更换,印支总司令也换了8任。而越南北部几乎所有城市和村庄都被夷平,越南民众死伤约50万人,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五、历史影响

日内瓦协议的签订标志着第一次印度支那战争的落幕,越南、柬埔寨、老挝脱离了旧殖民主义统治,走上了民族解放的道路。

对英法等欧洲殖民帝国来说,这场战争是对殖民体系的一次沉重打击。法国统治下的殖民地,比如阿尔及利亚就受到日内瓦协议的鼓舞,立即展开了游击战。世界范围内的殖民地解放运动随后蓬勃兴起,五六十年代,殖民地纷纷独立,英法殖民帝国瓦解。

然而对于印支三国来说,在冷战格局下,小国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为了独立,他们不得不选边站,选择投靠某一个阵营。这场战争染上了很深的冷战色彩,印支地区成为中美角力的前沿,更是两大阵营对抗的前线。

日内瓦协定虽然签订,但是美国对这份协定很不满意,最后也没有在协定上签字。美国想把第一次印支战争变成第二个朝鲜战争,想找回在朝鲜失去的东西。日内瓦协定的签订被美国视为红色中国的又一次胜利,这是美国不能接受的。

1954年7月22日,就在日内瓦协议签订的第二天,美国迫不及待的召集盟国讨论建立东南亚条约组织。

9月8日,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菲律宾、泰国、巴基斯坦签署了《马尼拉条约》,建立了东南亚条约组织,目的是为了遏制红色中国。

条约违背了日内瓦协议,把南越、柬埔寨和老挝都置于这个东南亚条约组织的保护之下。美国建立起了从日本、韩国、台湾、琉球一直到东南亚的反共包围圈,与中国的敌视激化了。

对中国来说,由于美国将台湾纳入了反共包围圈,并且和台湾签订了《美台共同防御条约》,国家统一的任务变得遥遥无期。

为了打破孤立状态,中国加强了对北越的援助,从之前的军事援助改变为全方位的援助建设,建立起一种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同志加兄弟”关系,这种不正常的国家关系为后来的关系破裂埋下了隐患。

为了打破美国的遏制,中国还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努力缓和跟东南亚国家的关系,争取他们的中立,参加了1955年的万隆会议,在外交上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越南的分治不可避免,为了巩固反共包围圈,美国决定取代法国在印支的地位。美国绕过法国,直接对柬埔寨、老挝和南越三国进行援助。法军撤退后,美国加大了对南越吴庭艳的援助,派出了庞大的军事顾问团。

1955年4月30日,吴庭艳宣布日内瓦协议是法国殖民地代为签订的,南越无需遵守,随后进行了单方面的选举,推翻了国王保大(悲催的保大再一次下台),建立了越南共和国。

为了反击吴庭艳破坏日内瓦协议的行为,胡志明在中苏支持下于1956年也举行了大选,越南从此分裂成南北两个国家,一直到1975年才恢复统一。

总的来说,战争虽然结束,但是问题没有得到完全解决,几年之后,美国亲自上阵的越南战争就爆发了,将两大阵营的对立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我是迷蝶梦,以上为个人浅见,如果你有不同看法,欢迎留言哟。

第一次印度支那战争就是一场独立战争,是印支三国从被殖民中解放出来,结束了将近半个世界被法国殖民的统治。跟鸦片战争时期的中国差不多,只是我们当时的情况略好一点,没有被完全殖民。而他们是完全在殖民之下。

这场战争最大的意义有两点,第一个是他们完全被解放,自己当家做主,不用再被别人掠夺,第二个就是为亚,非,拉解放斗争提供了经验。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希腊神话中的诸神为何总是钟情于凡人的纷争和运动会?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神话故事属于文学创作,而很多神话故事的文学创作,却成了流芳百世的经典名著,比如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他是象历史上的一些生活现状或现实生活中一些真实的故事情节展现在神话故事之中。同理,古希腊神话也是一样,当一个国家或者一个诸侯国,他们的最高统治者,他们的娱乐一般是下棋,可是光只是下棋的输赢,根

  • 美印“准备战争”针对的是谁?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印度瞎眼狗棒上美国野心狼,狼狈为奸准备战争?可能印度人不死是命鳖的,连新冠病毒都打不过,硬是呈强,都是好了疮疤忘了疼,想针对中国?美国应该问问印度,62年吃亏可会忘,印度也该问问美国,朝鲜战场,侵犯越南死了多少美国兵,美印都该问问中国人,何时怕过狗和狼!别说针对,就是真干,中国军队不怕任何强敌和饭囊

  • 二战中印度是个怎样的存在?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时候,印度还没有独立建国,所谓的印度只是作为一个地理慨念存在,它包括整个南亚次大陆现在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尼泊尔、不丹等,这些地方都可称为印度。英国自1757年就开始进入印度了,到二战爆发时,整个印度地区除个别的封建自治领地外,基本上都是英国的殖民地,所以称之为英属印度,

  • 1687年,意大利发生的“恶魔来信”事件,到底是怎么回事?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

    1687年,修女被魔鬼附身写出没人看得懂的信,到底怎么回事?300多年前,意大利西西里岛帕尔玛迪蒙蒂奇亚罗修道院的一名修女称她被魔鬼附身,写下了一封涉密字符组成的信,让教会整整恐惧了300年!修女玛丽亚和魔鬼的来信1676年8月11日,玛丽亚克鲁西菲萨修女在并不闷热的地中海气候的舒适天气中慵懒的醒来

  • 二战时,一个百战老兵的战斗力抵得过多少集训一个月就匆匆被赶上战场的菜鸟新兵?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远征军1944年克复松山的战役整整进行了十次攻击,总共耗时95天,其中第六次攻击的重点是滚龙坡阵地。战斗中第八军首次使用了美式火焰喷射器,效果奇佳,日军无法在碉堡和隐蔽部里藏身,遂跳出堡垒与远征军进行单兵格斗。去了被烧死的,共有4、50个鬼子与冲上去的第八军82师246团一个连接战,军长何绍周就

  • 1618年掷出窗外事件如何成为三十年战争的导火索?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想把这个问题说清楚就不得不牵涉到宗教问题,作为无神论者,我想自己可以不带主观情绪的描述。其实我们统称的基督教并非一个高度集中的整体,它是由若干个教派组成的,虽然他们同样信仰上帝。就如同我们的儒学一样,虽然都奉行孔孟之道,但对圣人言行的解释和儒家典籍的真伪存在分歧,儒家大体可分新、旧两学,又由此演进出

  • 谁能说说,印度历史上有打过胜仗吗?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

    当然有过。印度作为一个地区大国,和其他国家一样,对外战争也是有胜有负的,虽然胜率不高。远的不说,就说现代的,第三次印巴战争,就是以印度彻底胜利告终的!印度完全达到了肢解巴基斯坦的战略目的!战争背景印度独立之后,根据蒙巴顿方案,大英帝国治下的印度被一分为二,实行印、巴分治。穆斯林的巴基斯坦分为两个部分

  • 印度超日王的传奇一生是怎样的?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超日王号航母的超日王,就是旃陀罗笈多二世。旃陀罗笈多二世是古印度历史上,非常有作为的一个国王。他是笈多王朝第三位君主,在位长达40年之久(375年-415年)。公元3世纪以后,印度贵霜帝国衰败,分裂成无数小国。笈多王朝开始崛起,经过旃陀罗笈多一世之子海护王两个皇帝的治理,开始成为

  • 雅典为何会输掉了伯罗奔尼撒之战?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伯罗奔尼撒战争时发生在以雅典为首的提洛同盟和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联盟之间的战争。而战争起因主要有三个:科西拉事件;波提代亚事件;墨加拉事件(而这三次事件均是由于原属于伯罗奔尼撒联盟中重要城邦殖民地的政治立场投入提洛同盟)于是历时近十年的战争开打~至于雅典战败的原因,说来很好玩,从政治体制上来讲,

  • 在古希腊,反斯巴达的科林斯联盟,是怎样建立起来的?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在古希腊,就像中国古色时军阀混战雷同,只要当政者的执政违背其他地方势力,地方势力就会暂时结成同盟与当政集团开战。在这期间一定会有外国势力插手,为了自己的利益向符合自己利益的一方提供金钱上的帮助,以达到自己所要的利益。伯罗奔尼撒战争后,斯巴达人留下了名将莱山德主持雅典的重建。在他的扶植下,雅典的“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