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魏吴有没有在庐江爆发战争?为什么?

魏吴有没有在庐江爆发战争?为什么?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4565 更新时间:2024/2/3 22:48:27

在回答此问题前,首先我们要明确“庐江”指的是庐江县还是庐江郡。

庐江县,古今县名。春秋时为舒国地,秦朝属九江郡,汉朝置舒县,朝置庐江县,县辖境东至江,南至潜山,西至龙舒,北至鹊渚(今三河),凡数百里。唐开元23年(735年)分合肥、庐江地置舒城县。宋朝时拆分庐江、巢县地设无为县。元朝时县境仍沿旧域。明永乐年间,庐南以青竹涧至古埂72户由桐城拨归庐江。民国33年(1944年),庐江县境总面积为2534平方公里。此后几十年间,庐江县境虽历有调整,但总归是一个县的建制,总面积变化不大。庐江县现隶安徽省合肥市。

庐江郡,古代郡名,辖境比庐江县要大很多,历朝调整变化也较大。西汉高祖10年(前196年)7月,九江郡属汉,境内设舒县(治设今庐江县城池埂),地名大城坂。汉元狩2年(前121年)7月,撤销江南庐江郡,在江北以原衡山郡东部与九江郡南部地区合并,组建新的庐江郡(治设舒县)。此时,庐江郡设12个县,分别是舒县(今庐江县陈埠乡)、龙舒(今舒城县龙河口)、皖县(今潜山县梅城镇)、湖陵邑(今太湖县东)、松滋(今宿松县柳溪乡)、潜县(今霍山县南岳乡)、襄安(今无为县襄安镇)、临湖(今无为县百胜乡)、枞阳(今枞阳县枞阳镇)、居巢(今市东北)、英山、黄梅,辖境涉及今皖西南及鄂东南。东汉复名舒县,属扬州庐江郡。章和2年(88年)撤销六安国,并入庐江郡,在皖境内辖4县(舒县、皖县、襄安、潜县)6侯国(居巢、临湖、龙舒、六安、安风、阳泉),郡境包括今巢湖、六安、安庆及江西九江等地。汉献帝建安4年(199年)迁郡治至皖城(今潜山县梅城镇)。汉献帝建安19年(214年)闺5月,孙权亲率大军攻破皖城,吴国将庐江郡治仍设皖城,魏国则将庐江郡治迁至今六安城北。晋迁庐江郡治至阳泉(今霍邱县临水镇),南齐迁回庐江县。初废庐江郡,置庐州,大业3年(603年)又改庐州为庐江郡,以合肥为郡治,辖境磊为缩小,只有合肥、庐江、舒城、巢县、慎县(今肥东)等数县。

综上所述,本文绝不是讨论在庐江县境内发生了什么战争,因为辖境有限的一个县境内的作战,最多只是很小的战斗而已,不会对全局产生较大影响,肯定不能称之为战争;而在辖境广阔的庐江郡内发生的作战,也许会对全局产生较大影响。所以,本文要讨论的问题,就是三国时魏吴两国是否在庐江郡发生过作战?此作战规模、档次能否称之为战争?

据《资治通鉴》所记,下列四事与魏吴两国在庐江郡有关:

(一)、汉献帝建安13年(208年)12月,孙权率兵围困合肥。汉献帝建安14年(209年),“孙权围合肥,久不下”。曹操派大将张喜率兵解围,许久未到,蒋济献计:“伪得喜书,云步骑4万已到雩娄”,并有意将送往城中的书信让孙权获得。“权信之,遽烧围走”。雩娄县,即今河南固始县黎集镇附近,此时属庐江郡。

(二)、汉献帝建安14年(209年)12月,“庐江人陈兰、梅成据、六叛,操遣荡寇将军张辽讨斩之”。,即今霍山县;六,即今六安县,此时皆属庐江郡。

(三)、汉献帝建安18年(213年)初,“曹操在谯,恐滨江郡县为孙权所略,欲徙令近内”。曹操问计于蒋济,蒋济说不可,“操不从。既而民转相惊,自庐江、九江、蕲春、广陵,户十余万皆东渡江,江西遂虚,合肥以南,惟有皖城。”

(四)、汉献帝建安19年(214年)初,“魏公操遣庐江太守朱光屯皖,大开稻田”。因恐曹操收稻后手中有粮,有粮则可招兵买马,实力大增,“闺月,权亲攻皖城”。诸将领想要孙权堆土成山,并添置攻城器具,只有吕蒙独持异议,说堆土成山及添置攻城器具须多日才能完成,届时敌人援兵也就到了;同时,我军是乘雨多水大而来的,如果旷日持久,大水必定渐渐退走,我军回程道路将成困难,也很危险。“今观此城,不能甚固,以三军锐气,四面并攻,不移时可拔;及水以归,全胜之道也。”吕蒙意见被孙权采纳后,他又推荐甘宁为升城督。“宁手持练,身缘城,为士卒先;蒙以精锐继之,手执鼓,士卒皆腾踊。侵晨进攻,食时破之,获朱光及男女数万口。”魏援兵张辽至夹石(今桐城县北47里)时,见城已破,遂退。“权拜吕蒙为庐江太守,还屯寻阳。”

至此,上述四事中,魏国所派张喜之援兵,没有与吴兵发生任何接触;庐江人陈兰、梅成反叛,不知是否与吴国策动有关,否则只能算是魏国内讧;庐江、九江、蕲春、广陵10万余户东迁至吴,只是魏国弄巧成拙,替他人做嫁衣裳而已;只有“权亲攻皖城”是魏吴间真正的兵戈相见,但能否称之为战争仍值得讨论。皖城之战规模不大,只是一个城池的须臾得失,短促突击,立获奇效,没有旷日持久的攻城战,以致于援军都不愿掺和进来了;作战时间不长,拂晓攻城,辰时破城,大约自晨5时至9时就结束了;作战成果一般,所俘守军及百姓加在一起才上万人,魏国换个地方又重设庐江郡治了,就连稻子成熟后也只是各家的地盘自己收割,吴国不能独吞。所以,皖城之战不能称之为战争,鉴于吴国的一把手御驾亲征了,从重视程度、投入兵力上来说,姑且将其称之为一次小的战役吧。

所以,魏吴两国在庐江郡没有爆发过战争。为何原因呢?(一)、在魏国占据庐江郡江北辖境时,此处对吴国来说属鸡肋,可有可无。庐江郡江北辖境的一部分(如六安、潜山、霍山、太湖、宿松、英山、黄梅、固始)地形为丘陵山地,连绵蜿蜒,路途艰险,行军缓慢,拓展地盘困难;自此南下则需水军,长江皖江段尽在吴军掌握之中,孙权谅魏军也不敢轻举妄动;向东向北尚有出路,但首先必须占据皖中之合肥,合肥不下,吴国即使拿下庐江郡江北全部辖境,也难达成自己的战略目标。所以,孙权对占据庐江郡江北全部辖境兴趣不大,如果庐江太守朱光不是“大开稻田”,可能他也不会率部进攻皖城。即使在占据皖城后,魏国另在六安新设庐江郡治了,孙权也没有再率部续征,而是于汉献帝建安20年(215年)亲率10万大军进攻合肥,遗憾的是围困10余日后,竟然被魏国7000守军所破,只得狼狈而退,并成就了“张辽威震逍遥津”的一段英雄史话。(二)、在吴国占据庐江郡江南辖境(九江、东至、大通及安庆)时,魏国虽对此富饶之地馋涎欲滴,但因缺失水军只能是望洋兴叹。汉献帝建安13年(208年)赤壁大战后,魏国水师精锐尽失,曹操虽于汉献帝建安17年(212年)率部进军东扼长江西控巢湖的濡须口(今安徽含山县东关,时属九江郡),并攻破孙权江西营,但所部“号步骑四十万”,没有水军;孙权率7万士兵进行反击,水军舟辑相连,相持月余,“操见其舟船器仗军伍整肃”,发出了令今人仍记忆犹新的感叹:“生子当如孙仲谋”,遂退兵而去。

综上所述,对魏吴两国来说,庐江全郡虽好,但一方视为鸡肋,可有可无;另一方虽有吞并意,无奈心有余力不足。对双方来说,最好的做法就是维持现状,相安无事,历史的轨迹也确是这样运行的。所以,三国时期的庐江郡,除偶尔小的战役外,没有爆发过魏吴两国的战争。

魏吴没有在庐江发生过大的正面冲突!

因为庐江不属于曹魏眼中的战略要地,不在双方的作战中心点上。

在加上曹魏的战略中心一直在蜀汉这边,对于吴只是恐吓和重点防御。

至于吴除了为了配合蜀汉和魏的战争,是不是的出兵应付一下,背地里也在讨好曹魏。

所以,两国在庐江根本不可能暴发过战争的!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水浒传》主要讲了什么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1975年,全国开展了评《水浒传》活动。期间毛主席这样说(大致),水浒这本书好就好在宋江是投降派,接受朝庭招安,去打另一帮农民起义去了。这段话深刻揭露了这本书的本质,从梁山好汉聚义转为忠义而替天行道,到宋江接受招安后领着梁山好汉们去打方腊,打不替天行道的农民起义军,是活脱脱的一个投降派。平阳狐狸,回

  • 对于南宋来说,面对蒙古骑兵的进攻。汉中和襄阳哪一个更加重要?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导读:历史的事实证明了结论,襄阳的作用远大于汉中。从窝阔台大汗时代到蒙哥汗时代,蒙古军队数次越过汉中劫掠四川但始终没有对南宋政权造成太大的威胁。根据防御大师孟珙提出的藩篱三层理论构筑的防御体系分为四大战区分别是淮东、淮西、京湖和四川。淮东、淮西咱们不说了,肯定和东吴防守曹操一样利用水网密布抵消蒙古骑

  • 如何评价宋鸿兵的《货币战争》?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宋鸿兵的《货币战争》一经发售就受到追捧。然后就开始各种挨喷。现在只要一说《货币战争》必然提到被神化的罗斯柴尔德家族。我看这本书的时候,也被这些情节深深吸引,觉得非常符合玛丽苏发展轨迹。然后,我陷入了深深的怀疑,我不知道自己看的是一本跟经济学有关的书,还是杰克苏奋斗史。于是,我又去翻阅了很多相关资料。

  • 唐朝时期的吐蕃真的有百万之军吗?现在的西藏不过几百万人口?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我谈谈我的看法。吐蕃是没有百万大军的。关于吐蕃军队的数量和编制,唐朝方面的史料并没有明确的记载。想了解具体情况,还得依靠吐蕃方面的资料。但是,吐蕃方面的第一手材料(即吐蕃人自己写的史料)也缺失,因此,关于吐蕃的军队和人口数量,只能在五部遗教和贤者喜宴等后世藏人的作品中寻找。一、吐蕃的行政和军事编制吐

  • 唐太宗李世民最爱的女子是谁?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李世民虽然后宫嫔妃多达十余位,但要论他最爱的女子是谁,毫无疑问,应该就是长孙皇后。长孙皇后以豆蔻年纪嫁给李世民之后,夫妻二人相伴长达二十多年,一起经历了隋末动乱、储君之争,乃是真正的患难夫妻。虽然长孙皇后在贞观十年便早早去世了,但毫无疑问,她在李世民心里的地位,是其他后宫嫔妃根本无法相提并论的。△李

  • 明清时代的“总兵”到底是多大的官?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

    在汉语里,总,有为首的,最高的的意思。那么总兵,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军人中为首的那位。总兵最早出现在明朝,它一开始只是一种差遣,不常设,也没有固定的品级以及固定的兵员和编制。比如国家遇上战事,需要派一个将领带兵打仗,那这个被派出的将领就佩将印出战,称之为总兵,也就是这支军队的总负责人。作为临时性的差使

  • 护法战争护的是什么法呢?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

    一、在护法战争中,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坚决守护的“法”指的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二、辛亥革命。公元1911年,中国革命党人在武昌发动起义,经过激烈战斗顺利光复武汉三镇。胜利的消息很快传遍全国。全国各地的革命党人都纷纷发动武装起义。全国陆续有11个省摆脱清朝控制,宣布独立,支持革命。公元1912

  • 中国历史人物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

    慕容冲370年,前燕为前秦所灭后,包括慕容冲及其兄慕容泓在内的众多鲜卑慕容部人被迁往关中。慕容冲且成了前秦天王苻坚的娈童,和其姐清河公主皆被苻坚宠幸,长安因而有歌谣:“一雌复一雄,双飞入紫宫。”前秦建元十九年(383年),前秦于淝水之战大败,对境内各族的控制力减弱。建元二十年(384年)慕容冲之叔慕

  • 项羽打过哪些经典战役?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项羽打过好几场漂亮仗,第一场著名战役是巨鹿之战,成为灭秦的关键一战,奠定了西楚霸王的地位。第二战是彭城之战,以三万骑兵大破刘邦56万联军,是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汉王南渡平阴津,至洛阳新城。三老董公遮说王曰:“臣闻‘顺德者昌,逆德者亡’;‘兵出无名,事故不成’。故曰:‘明其为贼,敌乃可服。’项

  • 俞大猷是如何抗倭的?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俞大猷(1503-1580年),明朝抗倭名将、民族英雄。字志辅,号虚江,出生于洛江河市,他与戚继光齐名被称为“俞龙戚虎”。出身于下级军官家庭,祖籍安徽凤阳,始祖俞敏跟从朱元璋打天下,以开国功臣袭泉州卫百官,至其父俞元赞已历5代。俞大猷少时家境贫困,经常断炊,依靠母亲杨氏编发网和亲友资助,维持生活和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