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朝为了抵抗来自北边蒙古骑兵的侵扰和劫掠所修建的长城,地理位置是最靠北防御体系,当然是最靠近北极圈的军事防御工程。
金朝为女真族建立,世居长白山、松花江流域。公元11世纪初,女真族完颜部统一女真族。12世纪初,完颜阿骨打灭辽,于1115年称帝建立金朝,定都上京会宁府。1125年攻宋,于1127年4月监禁宋徽宗、宋钦宗,正式代表灭掉北宋王朝。赵构建立南宋,经过15年交战后向金称臣,划淮河为界而治。于此金统一北部中原。
1127年蒙古人鞑靼部族崛起,推选出了合不勒汗,就是成吉思汗铁木真的曾祖父,趁金朝与南宋交战之时偷袭、劫掠金朝,洗劫金朝的财富和人口。由于蒙古族以草原为家、游牧为业,生性野蛮,骑技射艺高超,战斗力极强,机动性高,已经对金朝北部边境构成大患。金朝在与南宋战斗中分身乏术,在”减丁战“无效的情况下,金朝只能对蒙古族采取守势,学习汉人修建长城来抵抗蒙古骑兵的偷袭。
1138年,金国开始在重要地段和区域修建金长城,但由于是战时,还要面对南宋的战争、蒙古的偷袭,因此这段长城并没有相接成片,组成有效的防御体系,往往被蒙古骑兵轻松突破,劫掠完后安然而去,1147年更是攻占了27团寨。面对活跃在北方的蒙古骑兵,不停的灵袭扰,金朝不得不请和,割让27团寨,赔偿25万头牛羊,绢30万匹和米豆等大量财物。
拿到赔偿的蒙古族并没有就此罢休,一样的抓准机会就骑马过长城,洗劫财物后安然而退,最后还带坏了金国的盟友塔塔尔人,也加入打劫的队伍。
1194年,痛定思痛的金世宗以倾国之力修建第二道长城,开掘宽2米深1米多的壕沟,就地采泥修建土墙,一箭之距修城堡做驻军和望之用;并逐步连接原来分散的边堡和边城,形成两道线形有效的防御体系。两道长城的建成有效阻挡了鞑靼部族南下的偷袭和抢掠,保证了金朝边疆的稳定和安宁。在金世宗以后的几代王朝继续维护长城并进行新的建造,总共修成四道,全长6000公里,是秦长城后的第二长的长城。
由于金朝是为了抵抗来自北边蒙古骑兵的侵扰和劫掠,所以修建的长城地理位置是最靠北的,作为北方的防御体系,当然可以称为就“最靠近北极圈”的军事防御工程”。
金朝鼎盛时期统治疆域的最北部位于包括今天中国的东北地区和俄罗斯联邦的远东地区,疆域辽阔。金朝修有两道长城,金明昌长城是修筑于明昌末至承安初期间;另一道金朝大安长城修筑于大安二年(1210年)至大安三年(1211年)。其中的金明昌长城,也称金边堡、金界壕,位于今内蒙古及黑龙江境内,是仅次于万里长城的古军事防御工程,由壕、墙、马面、边堡、关城五部分组成。因为金长城起初是为了抵御北极圈附近南下的各小型游牧民族的骚扰,所以位置建的很北,成为最靠近北极圈的军事设施。而纵观西方其他国家,比之纬度更高的国家几乎全是岛国,有海洋作为天然防御,所以并不用建造诸如长城等军事设施,
秦始皇修造长城扫平百越,而且还平定了六国焚书坑儒。他是伟大的帝王还是残酷的暴君呢?
筑长城偏安一隅,修阿房宫建陵墓盘剥百姓,杀功臣指鹿为马,兴文字狱焚书坑儒,秦始皇乃是千古暴君!
秦始皇有功亦有过,但总体而言肯定是功大于过的。秦始皇在位三十余年,在中国的历史上,这个在位时间不算上,但就是这个在位时间算不得长的人,上承两千年,下启两千年。秦王亲政后就表现出他性格中鲜明的两面:一个是下面的,善于用人,任用贤能,从如流;一个是惟我独尊,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强悍而不失细腻,阴鸷而不失勇武。秦始皇挥兵东方六国,只数年便彻底结束了六国的气运,统一战争打得波澜不惊,除了在楚国的暂时失利,并没给后世史家绕舌的机会。至于有些人说没见到他有多强的军事指挥能力,这个我是不认同的。君主是猎人,他要做的只是制订战略计划,而具体的战役应该交给臣子猎狗来处理,而秦始皇在战略方面表现得很好,比如先亡韩还是先亡赵,当多数人要亡韩时,秦始皇却决定先打击赵国这个六国中的最强者,亦是个刺儿头。而当秦始皇将赵国彻底打垮后才挥兵向韩。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而在法家思想指引下进行“作一”,用儒家的话来说就是“大一统”。统一文字度量衡,“书同文行同轨”。着眼于制度、社会及文化层面的统一这一点上秦始皇对中国的贡献可以说是相当大的。在西欧,查理曼大帝进行了一系列征服战争,打下一片江山,但他在制度上没有太多的建树,结果他一死,西欧就再也没有统一。秦始皇吞并六国后,又借着强盛的兵威挥兵百越、匈奴,从而统一了百越,并让匈奴退七百余里。使得秦末中国混乱之时匈奴对中国没有大的动作。
但是他修阿房宫大兴土木,焚书坑儒,坑我四百多个知识分子,四处求仙,幻想长生不老,大造始皇陵,引起民怨沸腾等,是他的过错。功过相抵,他仍然无愧伟大的帝王,无愧千古一帝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