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说说林彪的几个战例:
第一,湘江会战。
湘江会战非常惨烈,湘军几个师连续猛攻,杀到红军眼皮底下。
当时林彪是红一军团军团长,他的指挥部在最前线。
此时湘军已经四面击破红军防线,一股湘军大约100多人,甚至摸到了红一军团司令部几十米的地方。
当时湘军连长下令上刺刀冲锋,务必活捉林彪。
而此时林彪也在用望远镜观察战场情况,突然他看到几十米外草丛里面有一片光阳反射,很耀眼。
林彪身经百战,非常有经验,立即判断是敌人上刺刀时候的反光。
他丝毫不乱,首先命令警卫排立即准备战斗,同时命令司令部非战斗人员立即向反方向转移,随后亲自拔出手枪。
而他的政委则紧急联络周边部队。
湘军果然进行了一次冲锋,然而警卫排已经准备好了,一轮盒子炮将他们压制住。
随后,周边部队派出1个连从侧面杀过来,湘军见腹背受敌,只得撤退了。
差一点点,林彪就做了刀下鬼。
第二,林彪中弹。
大家都知道,林彪在抗战期间,经过阎锡山晋绥军二线阵地是,突然被一个新兵开枪误伤。
当时林彪并没有穿日本军大衣,只是穿着普通八路军军官的棉衣。
因为骑马走在最前面,被新兵误认为是日本人,这才吃了枪子。
林彪中的这一枪非常重,子弹从背后射入,擦伤脊椎又打飞了一截肋骨后飞出,射穿了肺部。
正常来说,这种枪伤是致命的。
林彪也知道是重伤,然而直到昏迷前他都非常镇定,仔细命令部队暂时有政委负责管理,军事指挥由某旅长负责,部队暂时应该怎么调动之类。
这种生死关头的镇定,才是真的镇定,不是演戏。
很多人在这时候吓得大哭大叫,闹着不愿意去死。
第三,东北的一次误会。
林彪刚刚进入东北,当时局势很乱,到处都是土匪在活动。
一次警卫部队也派出去剿匪了,司令部只剩下几个人。
晚上,突然哨兵报告发现可疑人影,怀疑是土匪。
就在此时,突然就在林彪房间门口,的打响了一梭子。
当然哨兵和秘书都大吃一惊,以为是土匪摸到司令部了,一下子都乱了起来,拿枪的拿枪,躲避的躲避。
而林彪只是“哦”了一声,就像没听到一样,继续看他的地图。
后来才发现,人影确实可能是土匪的探子,但发现村里有解放军就没敢进入。
至于那梭子子弹,是一个警卫员听到有土匪,急忙装弹备战。
紧张之下,他错误扣动扳机,一梭子的子弹就打在林彪房间的窗沿下。
说到带领大兵团作战,能够保持临危不乱,战必胜,攻必取的将军,我就想到了刘伯承将军。
说到刘伯承将军,大家都知道他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有名的军事家,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新中国的独立和解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刘伯承有“军神”的称号,他的一生真的是打了太多的大仗和胜仗了。他历经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最为擅长的战役就是带领大兵团作战,而且每一次战役都是可以做到战必胜,攻必取的。
抗日战争时期,我们都知道刘伯承带领的129师在太行山一代抗日。
在这期间他打了很多打仗,尤其是百团大战的时候,几乎将近一半的兵力,都是来自刘伯承的部下。
可以说他们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解放战争的时候,刘伯承带领的大兵团作战,也取得了很多战役的胜利,尤其是千里跃进大别山和淮海战役的胜利,是最被人津津乐道的。
要知道千里跃进大别山一战,是刘伯承和邓小平带领的孤军,深入到了敌人的核心地区,他们如同一把尖刀一般,刺入到了敌人的心脏。
这一次战役,为解放战争的大反攻拉开了序幕。
可以说正是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一战,让国共之间的战役,从黄河以北迅速扩展到了长江延安。
所以说千里跃进大别山一战就是解放战争时期,最为有名的一场伟大的战役。
另一场刘伯承指挥的战役就是淮海战役了。
在淮海战役当中,刘伯承带领的中原野战军把黄维带领的十二兵团给围在了双堆集这里,两军进行了激烈的厮杀。
最终黄维在拥有先进的武器装备的情况下,也没有能够突围而是被刘伯承打败,并且被刘伯承俘虏。
可以说淮海战役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刘伯承的中原野战军起了关键的作用。
所以说到可以带领大兵团作战,并且能够做到战必胜,攻必克的将领,我就想到了刘伯承以及他带领的刘邓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