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居庸关八达岭长城段,历史上经历过哪些战争?

居庸关八达岭长城段,历史上经历过哪些战争?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1565 更新时间:2024/1/25 8:29:42

居庸之名,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吕不韦的《吕氏春秋》已将居庸,列为天下九寨之一。元王恽《中堂事记》载,世传秦始皇北筑长城时,曾“徙居庸徒于此”,故名,“庸”指苦役,“徒”指囚犯。民夫士卒被强征徙居在这里,所以被称为居庸关。当然了,这个说话只是一家之言,也并不准确。《周礼》载,周朝因功授赏,分功勋为不同等次,其中“王功曰勋,国功曰功,民功曰庸,事功曰劳,治功曰力,战功曰多”。“居庸”即“居于为民建功之位”,居庸关的意思也就是守土卫民之关。

居庸关古称居庸塞。三国称西关,东晋称塞,北齐称纳款关,唐称蓟门关,金朝称“查刺合攀”,意为“严关”,元朝称“纳钵关”。居庸关也曾易名军都关,总之名称繁复,居庸关有“天下第一雄关之称”。

居庸关所在的峡谷,属太行余脉军都山地,地形极为险要,其战略地位与战国时代秦国的函谷关,三国时蜀汉的剑门关相当。据金朝《金史》称,“中都也就是北京之有居庸,犹秦之崤函,蜀之剑门也”。自古以来居庸关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是中国塞北分界线上“最险要的长城关隘”。幽州抵御北方的铁骑,居庸关和山后诸州就是重要屏障。北宋的欧阳修称:“自幽州西北入居庸关,……关路崖狭,一夫可以当百,此中国控扼契丹之险也”。居庸关的得失不仅关系到京城的安危,甚至关乎王朝的存亡,比如辽,金、明三个王朝都与居庸关的失陷有关。

那么,居庸关历史上经历过哪些战争?简要回顾一下相关的历史吧!第一次是金灭辽之战,辽保大二年,也就是1122年,金太祖完颜阿骨打举兵攻辽,命迪古乃出得胜口,银术哥出居庸关,娄室为左翼,婆卢火为右翼,分进合击。辽朝“以劲兵守居庸”,乃金兵临关,不战而溃。金军一举夺关南下。这次战役导致辽南京也就是现在的北京失陷,辽朝土崩瓦解,三年后辽帝被俘。

第二次是元灭金之战,蒙古兵团于金大安三年1211年和崇庆二年1213年,两度攻占了居庸关,围抵金中都也就是今天北京。1211年九月,蒙古大兵压境,居庸关的守将逃走,蒙古军前锋者别驰入居庸关,陈兵中都城下。1213年农历七月,蒙古军取德兴、下怀来,金兵汲取前车之鉴,以重兵驻守居庸关,“恃居庸之塞,冶铁锢关门”,于各路广布铁蒺藜,阻蒙古军于百里之外。成吉思汗采纳札八儿火者的计策,遣哲别速不台穿山中间道而出,“疾趋南口”,再次攻陷居庸关。史载“关既破,中都大震”。这次战役导致了金国山后防线崩溃,金帝遣使求和,中都危如累卵国本动摇。不久金国迁都汴京,此后苟延残喘了21年。

第三次就是明朝的土木堡之变。明英宗朱祁率官军号称50万,御驾亲征…大军放弃了居庸关天险,过怀来至宣府,轻率冒进。结果在居庸关外40公里的土木堡全军覆没,明英宗被瓦剌生擒。第四次是甲申之变,明朝崇祯17年,也就是1644年。李自成大举向明朝进攻,其北路军取宣府,破柳沟,剑指居庸。居庸关总兵、定西伯唐通,监军太监杜之秩等献关而降,京师北门豁然洞开。太仆丞申佳允听闻居庸关失守,当即惊叹:“京师不守矣!”三月十六日,李自成攻陷昌平州,焚毁明陵殿庑明楼,总兵官李守战死,守陵太监申芝秀投降。18日,大顺军势如破竹,自沙河进犯平则门,“竟夜焚掠”,随即城破明亡。

总结:辽,金、明的败亡,都和居庸关有密切关系。明兵部尚书于谦曾言:“居庸在京师,如洛阳之有成皋,西川之有剑阁。而昌平去关,不及一舍,往来应援,呼吸可通……此陆逊所#云一有不虞,即当倾国争之者也”。清朝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称:“居庸一倾,则自关以南,皆战场场矣。”以上,可以看出这三朝的军事主要危险来自北方,而居庸关是北京城最关键,也是最后一道可以依赖的屏障。可谓据之则强,弃之则危;得之则固,失之则殆。

居庸关经历的战争

居庸关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在居庸关留下过很多次战争的史迹。居庸关的得失甚至关系到很多朝代的兴亡。

1.鲜卑人攻打居庸关。

汉代元初五年(公元118年)就有鲜卑人攻打居庸关同汉朝守将大战的记载。

2.辽灭后周。

921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大军南下,先后力克居庸关、古北口,北京的门户顿开,辽军如入无人之境,很快后周灭亡。

3.金灭辽。

辽代末年,金兵攻关时,辽兵隐蔽在悬崖下面,突然崖石崩塌,士兵被压死许多,便不战自溃,很快辽灭亡。

4.金灭北宋。

1122年,在宋金灭辽战争中,宋朝收回了早在936年后晋皇帝石敬瑭割让给契丹幽云十六州中的燕京、蓟、景等六州之地。但仅过三年即1125年,金在消灭辽残余势力后开始攻宋。考虑到居庸关难以攻下,金分兵由紫荆关入寇易州反攻居庸关,关城失守,燕京最终沦陷。

5.蒙古灭金。

金兵占据居庸关时,蒙古兵多次攻打该关。一次元兵攻到关外,金兵用铁水将几道关门封死,并在关沟内外布满铁蒺藜,选派精兵防守。结果成吉思汗改变了计划,转而南下从内三关之一的紫荆关攻入,然后兵抵居庸关南口,南北夹攻,攻破居庸关,从而一直打到了金中都。

图:蒙古伐金路线图。

6.明靖难之变。

明朝朱棣于1399年发动靖难之变时,为解北顾之忧,率先拿下居庸关,为历时4年的靖难之役奠定根基。从而定都北京,后来也就有了现在的十三陵。

7.土木堡之变。

土木堡是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境内的一个城堡,它坐落于居庸关至大同长城一线的内侧,是长城防御系统组成部分。1449年7月,蒙古瓦剌部侵忧辽东、宣府、大同等地,明军大败。明英宗朱祁镇在宦官王振的怂恿下率军亲征,出居庸关,到达前线大同。后闻前方惨败,则惊慌撤退。决定取道蔚州由紫荆关退兵,本欲使英宗于退兵时经过其家乡蔚州“驾幸其第”,显示威风,又怕大军损坏他的田园庄稼,故行军路线屡变,导致士兵疲惫不堪。至宣府,瓦剌大队追兵追袭而来,明军3万骑兵被“杀掠殆尽”。1449年8月13日,明英宗朱祁镇狼狈逃到土木堡,瓦剌军已紧逼明军。兵部尚书一再要求驰入居庸关,以保证安全,但王振不准。最后导致明英宗被俘。土木堡一战,明军精锐折损大半,瓦剌趁机入侵北京,但他们没有选择进攻坚不可催的居庸关,而是南下攻破紫荆关到达北京。

8.李自成灭明。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五日,李自成抵达居庸关,监军太监杜之秩、总兵唐通不战而降。三月十九日清晨,崇祯皇帝景山自缢。

9.南口抗战。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军占领平津,为解除侧背威胁并实现“西进南下”的侵略政策,发动了南口战役。1937年8月初,日军派出共计7万兵力的精锐部队,直奔南口。中国国民党军共6万人迎击日军。双方在以居庸关、南口为中心,东起德胜口,西至横岭、镇边城长约100里的山地战线上展开大规模、拉锯式的激战。由于在猛烈攻击居庸关国军防线无效的情况下,不得不秘密迂回水头村穿越长城,包抄国军后路。此时南口防线的汤恩伯部队面临腹背受敌的险境,不得已放弃了居庸关、南口、八达岭防线,迅速西撤至张家口方向。

对此清人顾炎武在《昌平山水记》里感慨道:“地非不险,城非不高,兵非不多,粮非不足也。国法不行而人心去也。”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有人说关中地区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却悄然退出历史舞台,为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

    关中地区因其地理位置优越,凭借据险而守的优势,从而达到可进可退的战略目的。加之关中平原土壤肥沃,是一个割据发家的好地方。退出历史舞台的原因主要是经济中心、军事重心的东移和大一统国家的形成。关中形成历史上的关中地区广泛的指秦岭以北,渭北山脉以南,西起宝鸡,东至潼关的渭河平原和关中平原,后因战国时期秦国

  • 二战中的巴普洛夫大楼,为何德军三个月都攻不下?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巴普洛夫大楼,是一座位于斯大林格勒的四层红砖建筑,正好在一个十字路口,所以是个绝佳的观察所,而且距离这里不远的地方,有一个苏军由东岸向西岸进行补给的重要哨所,重要性不言而喻,原本已经落入德军手中,只是他们认为没什么重要性,所以防卫松懈,又被苏军夺了回来,这是苏联卫国战争中是一个重要的据点,当时守着这

  • 为什么历史上的西凉那么难平定?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西凉古代称凉州,今天的甘肃武威市凉州区,西汉汉武帝刘彻把其纳入汉朝版图,西凉少数民族居多,以羌人为主,羌人生性野蛮反复无常,后汉初年屡次反叛,很难平定!西凉难以平定,是因为西凉自产良马,士兵以羌人为主,民风彪悍,士兵不从事生产,以抢劫为生,他们的铁骑骁勇善战是职业性的军人!汉末三国时期,董卓带三千铁

  • 刘邦如火如荼地还定三秦,为什么项羽置之不理?

    战史风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首先我们看一下史记的记载。“八月,汉王用韩信之计,从故道还,袭雍王章邯。邯迎击汉陈仓,雍兵败,还走;止战好,又复败,走废丘。汉王遂定雍地。东至咸阳,引兵围雍王废丘,而遣诸将略定陇西、北地、上郡。令将军薛欧、王吸出武关,因王陵兵南阳,以迎太公、吕后於沛。楚闻之,发兵距之阳夏,不得前。令故吴令郑昌为韩王

  • 唐朝与吐蕃百年战争进程如何?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战争没有胜利者,自古如此。唐朝与吐蕃死磕了近百年,最后双双在公元9世纪衰落灭亡。大唐和吐蕃的实力对比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着,简而言之,在大唐在太宗高宗玄宗在位之时还能吊打吐蕃,安史之乱后,随着大唐西方边境的精锐部队被抽调中原作战,吐蕃趁机攻占大唐河西走廊,直接切断大唐安西都护府和唐政府中央的联系,并

  • 中国 汉朝有卫子夫吗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

    孝武思皇后(?-前91年),卫氏,名不详,字子夫,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人。汉武帝刘彻第二任皇后,在皇后位38年,谥号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拥有独立谥号的皇后。[1]卫子夫原为平阳公主家讴者。于建元二年(前139年)入宫,建元三年(前138年)封为夫人,元朔元年(前128年)册立为皇后,征和二年(前

  • 战争带给儿童哪些苦难的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

    那是深秋的一天,太阳偏西了。由于长时间在荒无人烟的草地上行军,常常忍饥挨饿,陈赓同志感到十分疲惫。这一阵他掉队了,牵着那匹同样疲惫的瘦马,一步一步朝前走着。忽然,看见前边有个小红军,跟他一样,也掉队了。那个小家伙不过十一二岁。黄黄的小脸,一双大眼睛,两片薄嘴唇,鼻子有点儿翘,两只脚穿着破草鞋,冻得又

  • 中国历史上十大著名战役?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

    “和平-战争-和平”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道路。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发生的战争更是数不胜数。特别是那些耳熟能详的改变历史发展轨迹的关键战役。通过本篇文章,给大家分享改变中国历史的十大战役。一、涿鹿之战发生于大约4600年前,黄帝部族联合炎帝部族,与蚩尤所进行的一场大战。双方为了争夺适于牧放和浅耕的中原

  • 中国上古时期,大禹治水时,用了什么金属做的工具凿开了三门峡?

    战史风云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如意金箍棒,先变成针那么大,然后插到洞里一直喊大大大,于是就有了三门峡。历史上真实的大禹治水,没有经过三门峡。大禹真正治理的河流不是黄河,而是淮河。历史跟神话不一样。历史没有神话那么美好。过去,书籍上都写大禹治水是治理黄河。但是今天,其实书籍都已经改了,只泛写大禹治水。毕竟,神话不是历史,就算要抬高

  • 为什么有人说,在整个甲午战争中,全国上下是李鸿章一个人在同日本战斗?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民族的历史是一部苦难史也是一部奋斗史,回顾历史方能知兴衰,回顾历史能够促进我们更好的发展,今天我们来了看看李鸿章在当年的甲午海战中所起的作用和影响!一、学生战胜了老师甲午战争1894年7月间,日本向中国和朝鲜发动了侵略战争,史称“中日甲午战争”,战争持续至1895年4月因中国战败而签署丧权辱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