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确实有的战斗是村庄斗殴,但也有大规模的战役。
很多人认为日本很小,是小日本,萨沙一直也都这么认为。
去了日本以后,你会发现日本并不小,至少不比欧洲那些所谓的大国要小。
大家注意,日本领土面积是38万平方公里,同中国比当然不大。
然而,德国不过35万平方公里,英国24万平方公里,法国最大也不过65万平方公里。
日本领土南北相距高达3800公里,还是很长的。
古代日本人口也不少,战国后期有1200万。
这个数量已经不算少。
同一时期,英国人口只有900多万,法国也不过1000多万。
日本战国时期,很多战斗规模很小,原因主要是日本的军阀太多。
由于历史原因,日本国内军阀原子化,有名有号的大名就有接近70个。
日本领土是38万,那么平均每个大名只有5000平方公里土地。
萨沙所在的南京人面积都有6000多平方公里,相当于一个大名也就控制一个城市而已。
1200万人口分为70份,每个大名平均只有不到20万人口。
古代日本农业水平低下,又进行需要很多人力的稻米种植。
20万人口可以拿出的兵力,一般只有几千人。
有意思的是,日本的传统,不让农民参战,只用职业军人武士作战。
养武士是费钱的,所以20万人口也养不了多少武士。
很多小大名之间的战斗,也就是二三百人打一二百人,确实像中国的村庄携带。
然而,大名大规模战役还是有的。
桶狭间合战,是一场以少击多的战役,此战织田信长军约5000人,今川义元军约25000到45000之间,织田信长的奇袭部队约2000人。
长合战,是武田势力与织田势力的一次全面冲突,需要说明的此战武田胜赖并未带来武田军的全部家当而只是其中一部分。此战武田胜赖方面共有军队15000人,织田信长和德川家康的联军共约38000人。
关原合战,德川家康的东军方面共纠集军队70000至104000左右,石田三成的西军方面的军队也在80000以上。两军相加几乎超过20万人。
那么,为什么小大名之间作战,采用这点规模的部队呢?
一是他们实力有限,二是也不愿意把本钱拼光。
小大名之间战斗,主要是争夺利益。
然而,附近的大名基本都有姻亲关系,不愿意把事情做绝。
况且大名数量很多,你和邻居拼的两败俱伤,第三方大名可能坐收渔人之利。
所以,大名的战斗很多都是可以小规模,甚至出现三国演义里面的一骑讨,也就是两个武士单挑决胜负。
这句话流传很广,用以嘲笑历史上日本人的苦逼式袖珍和妄自尊大还是可以的,但要说日本战国时代的大名内斗真是村长级别的,就有点过于开玩笑了。
日本的战国时代,大致相当于中国明代中期至清初,这段时间日本国内战乱频繁,原本分封为各地守护的二三百大名经过残酷的征伐吞并,逐渐形成了大概二十个左右相对比较有实力的大名武士集团,如上杉家族,今川家族、武田家族,毛利家族、织田家族等。战国后期主要的经过是,今川家族羽翼丰满后,族长今川义元率领三四万大军要武装“上洛”,也就是带领军队挺进日本东京,废除影响示微的镰仓幕府,由自己开辟新的幕府时代,作为幕府将军继续拥立天皇统治日本。
注意两点,日本人在活学学活用中国文化上那可是很一本正经的,上洛也就是去洛阳出差的意思,但实际则暗含夺取天下的雄心壮志。而多达数万人的部队,显然也不是坊间所说村长狗斗那样的寒碜,他也想借此机会消灭沿途的反对势力,将今川家族的势力延伸到京都,为以后长治久安做好准备。
但今川上洛的野心却在一个阴沟里翻了船,其所途经的尾张国大名织田信长在筒狭间以奇兵偷袭了今川的中军,今川战死。仓促间日本战国版图大变,织田家族和武田家族异军突起,准备成为新的霸主。今川家族瞬间土崩瓦解后,原本依附于今川家族的德川家族在逃回领地的年轻领袖德川家康带领下摆脱今川家族控制实现独立。接着就是今川的前盟友武田信玄与德川家族、织田家族、上杉家族间的狗斗,上万人规模的战役一个接着一个。
武田家的甲斐赤备骑兵算是战国历史上的一抹亮色这是武田信玄以银矿开采为基础用毕生心血打磨出来的精锐部队,红盔红旗红甲,数量多达两万,是战国年间人人闻风丧胆的武力存在。而通过与西方贸易得到的火绳枪制造技术这时期也大放异彩,最初,火绳枪只有萨摩等西部沿海地区掌握,每把高达千两白银之多,后来,得知火绳枪能轻易洞穿重甲,各地大名想方设法搞到了设计图纸纷纷进行改进。织田家一次就订购可数千把名为铁炮的火绳枪用来装备精锐部队。
此时,战国进入了新的阶段,最先是上杉家族因为族长上杉谦信去世,淡出了历史舞台,然后一代雄主武田心信玄去世,老一代大名至此都消失在天际了,剩下帮半大小崽接着斗。织田信玄打出了天下布武的旗号对四周大名进行武力加政治的双重征服。
信玄的儿子信赖志大才疏,想学父亲样子继续征伐德川和织田,逼着织田信长与德川家康成为同盟,共同在长之战中用三段式射击法遏制住了武田家甲斐骑兵军团的冲击,武田家族经此一战实力锐减,很快就消失匿迹。此后,织田又与今川家族的前盟友石山本愿寺僧兵集团大打出手,最后火烧了石山本愿寺,烧死杀死僧众十万人以上,织田也得了个恶魔的雅号。此时,织田实力已经触及京都,开始整合京都的官僚势力,为开创幕府做准备了。恰在此时,织田手下大将明智光秀因为对织田封赏和任意打骂手下的作风不满,突然造反,发兵两万攻击了织田下榻的本能寺,织田战死,战国形势又一次大变。
织田麾下另一大将、游商出身却伶俐异常的羽柴秀吉在复仇大战中逐渐整合继承了织田的班底,消灭了明智光秀,他成为织田信长一派新的代理人,并用政治军事的手段继续深化扩大织田信长打下的统一大业。十六世纪末,改名为丰臣秀吉的羽柴秀吉,以解决日本国土狭窄难以遍封群臣为借口,开始调动大名军队组成兵团入侵朝鲜,实际也是想借这个机会消耗掉那些表面臣服自己实际却暗藏实力的地方大名。十年里,前前后后,日本向朝鲜派出了至少二十万大军,但却遭到朝鲜军民和大明政府的痛击,最终,丰臣秀吉弥留之际不得不下令征韩大军撤退,日本征韩之战铩羽而归。此战对中日两国影响甚深,万历朝前后投入几十万兵马,上百万民夫,将张居正税制改革所攒下的家底彻底扔在了战场上。同时,由于连年用兵,与朝鲜接壤的辽东东北一带居民和少数民族苦不堪言,而明朝又由于军力的削弱,不得不更为仰仗这些土酋来维系统治,女真等部落渐生不臣之心。
日本也是如此,一直在征韩过程中消极怠工保存实力的德川家康终于在丰臣秀吉死后掌握了战略主动权,他先以拥立丰臣秀吉孤儿寡母为幌子,集聚力量,与丰臣家臣石田三成为代表的丰臣集团展开了关原大战,双方各自投入了二十多万大军,最终由于丰臣一派小早川秀秋临阵倒戈,石田三成战败身死。此战中,淀君出于坐山观虎斗的心态保持了中立,坐看德川家康势力坐大。接下来,德川又借大阪冬之战和夏之战,用二十多万兵力消灭了淀君和丰臣秀赖的残余力量,完成了对日本实际上的统一。
由此可见,德川从日本战国时代中一个地不过几县兵不过几千的小大名最终能独占鳌头,也是流血漂橹尸山血海一路杀出来的,而日本战国时代也是世界战争史上波诡云谲充满传奇与铁血的精彩篇章,也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绝不是一言不合两村互斗那种古惑仔式斗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