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沈战役在锦州发生,为此锦州修建了辽沈战役纪念馆,成为锦州红色旅游的景点,也是锦州闻名的名片之一!我爱我的家乡!我祝我的家乡越来越繁荣昌盛!
第一个是辽沈战役第二个松锦大战这个是清军入关前的一场大仗历史上锦州三次被屠城锦州是一个充满血腥的城市锦州好像还出过一个皇上做过国都
能否说一说古代土匪的故事?
被称为“民国第一奇案”的“临城劫车案”就是由以孙美瑶为首的上千土匪制造的。
这是最近看书看到的,在这里给大家讲一讲。
孙美瑶原是大户人家的子弟,后因家道中落生活艰难,就和哥哥孙美珠一起占据抱犊崮山区(鲁南地区)为匪。这一地区因为地形险峻成为土匪的乐园,当地还有一个顺口溜:“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处处不留爷,爷上抱犊崮。”
孙美瑶兄弟俩上山后,陆陆续续召集了70多人,修建了山寨,队伍逐渐壮大。那时候,军阀混战,时局动荡。张勋和张敬尧先后在军阀混战中失败后,他们的手下的一些正规军也跑到孙美瑶这里加入了土匪队伍。
1920年,孙美瑶兄弟自封为山东建国自治军。
土匪日渐猖獗,皖系军阀段祺瑞命令山东督军张树元围剿土匪。
谁知,当地的军队和土匪早已达成了默契。军队每次进山时放空枪提醒,孙美瑶听到枪响,留下大量的金银珠宝后撤退。官兵呢,收取珠宝留下武器弹药后走人。随后,军队回去向上级汇报说“剿匪全面胜利”。
不过,这样的情况持续了一段时间之后。段祺瑞垮台,新上任的山东督军田中玉为讨好直系军阀,直接派军全面封锁抱犊崮。
这一封就封了18个月,期间孙美瑶的哥哥孙美珠还被混战击毙,孙氏兄弟的土匪队伍也从7000多人减到了3000多人。
孙美瑶心想,已经被逼到这个份上了,横竖一死,不如博一博。
民国十二年(1923年)5月6日深夜,津浦路一列由江苏南京浦口开往天津、载有39位外国旅客和200多位中国旅客的特快火车经过山东临城县沙沟山时,孙美瑶带着上千名土匪挖断铁轨,迫使列车司机紧急停车。
孙美瑶等人登上列车,将车上的财物洗劫一空。临走时绑走了70多名中国乘客和19名外国乘客。
事实上,为了保证39名外国乘客(乘客中有美国总务司安迪生的代表鲍育、法国公使馆参赞茹安等外国政要人士,他们此行是要参加中国关税会议)的安全,北洋政府不仅调来了当时中国唯一的全钢火车给外国记者乘坐,还在车上安插了20多名带枪的乘警。
北洋政府作梦也没有想到孙美瑶这个亡命之徒带了上千人来劫车。
劫案发生后,北洋政府和孙美瑶进行数十天的谈判。最终北洋政府答应对劫车土匪一律予以赦免,并且支付给了孙美瑶8万大洋。
6月12日,最后一批外国人质被释放,轰动世界的劫车绑票案了结。
孙美瑶接受招安当上了正规军的旅长,一时风光无限。
然而,同年12月9日,兖州镇守使张培荣摆酒席邀请孙美瑶赴宴,孙美瑶刚一到达宴请地点就被解除武装,押往刑场枪决。
据说,孙美瑶被枪决后,张培荣还下令砍下孙美瑶的脑袋,悬首示众。
-end-
袁文才、王佐,井冈山上两个响亮的名字,湘赣边界一对威震四方的人物!早年因反抗土豪劣绅的压迫,相继投身绿林,组织队伍,“杀富济贫、除暴安良”,在茅坪和茨坪之间遥相呼应,控制了整个井冈山。后来,又同在当地共产党组织的帮助下,双双下山,成为宁冈、遂川县农民自卫军首领。毛主席引兵井冈山后,他们又主动打开山门,接纳革命军,立下了头等功劳,随后在惊天动地的井冈山斗争中,共同成为了红四军的高级指挥员,立下了赫赫战功。
一、身逢乱世,柳暗花明
袁文才(1898年10月1930年2月23日)客家人,出生于江西省宁冈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早年为反抗土豪劣绅的压迫,参加当地的马刀队,任参谋长。1926年秋,马刀队被编为宁冈县保卫团,袁文才任团总。同年9月,受湖南农民运动的影响,在中共宁冈县支部的领导下,举行宁冈暴动,建立农民自卫军,任总指挥。同年11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袁文才率农民自卫军在茅坪坚持斗争。1927年7月,根据党的指示,会同王佐等率领的农民自卫军,攻进永新县城,打开监狱,营救了一批共产党员和群众。同时,成立了永新县革命委员会和赣西农民自卫军,袁文才任自卫军副总指挥。在宁冈茅坪一带的斗争中,袁文才充分利用山高林密的天然屏障,灵活指挥,将部队化整为零,出没无常,有利就打,不利就躲。历时一个多月,拖得国民党“追剿”军精疲力尽,使其不得不退下山去。
王佐(18981930),出生于江西省吉安市遂川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3年参加绿林武装,1925年,所部被地方政府收为新遂边陲保卫团,任副团长、团长。1927年,在遂川县农民协会的帮助下,将所部改称农民自卫军。同年6月,率所部与宁冈、永新、安福等部农民自卫军于7月26日在永新暴动队的配合下,攻克永新县城,营救被捕的革命同志,随后任赣西农民自卫军副总指挥。后与袁文才率部在宁冈坚持斗争,于192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二、井岗山相逢:“山大王”遇见“草头王”
他们是绿林军,我们是草头王,大家可以合为一家嘛!有机会我要去拜拜山。1927年9月,毛主席率领湘赣边秋收起义部队到达永新县三湾村。同年10月,毛主席率领秋收起义部队进驻宁冈茅坪后,在此会见袁文才派来的代表。为了争取这支农民武装,毛主席在宁冈大仓村会见袁文才,向袁文才详细介绍了当前的形势和革命发展的前途,勉励袁文才同工农革命军联合起来开展斗争,并赠送100支枪给袁文才。袁文才深受感动,表示一定为革命掌握好枪杆子。愿意竭尽全力帮助工农革命军解决各种困难,并慷慨地回赠1000大洋给毛主席,用于工农革命军的给养。并表示他接受整编,参与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王佐在袁文才的影响和说服下也打消了疑虑。于1927年10月下旬派出代表迎接毛主席和工农革命军上山。毛主席率工农革命军抵达大井,王佐杀猪宰羊予以款待。毛主席会见王佐后,赠给王佐70条枪,还有一些马鞍和手枪套等物品;王佐也回赠工农革命军500担稻谷作为军粮。10月27日,王佐邀请工农革命军进驻茨坪,并通过打土豪的途径,筹集了一大笔资金和财物,解决了工农革命军经费不足的问题。
1928年初,袁文才和王佐所部经过改编后正式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二团,袁文才任团长兼一营营长,王佐任副团长兼二营营长。不久,王佐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8年4月,红四军成立,袁文才和王佐分别任红四军第十一师第三十二团团长和副团长。同时,他们还兼任遂川县第一届工农兵代表大会执行常委、中共湘赣边界特委委员、湘赣边界防务委员会主任和副主任,袁文才还担任湘赣边界工农兵政府主席。期间,他们率领所部先后参加了宁冈新城战斗、龙源口战斗和著名的黄洋界保卫战等作战,屡立战功。
三、井岗双雄:“听毛委员的”,“只跟毛委员走”
毛主席对王佐、袁文才有着特殊的感情。大革命失败后,婉拒瞿秋白的挽留,不愿进政治局留在大城市,而要上山落草。明确指出“我不愿跟你们去住高楼大厦,我要上山结交绿林朋友!”其间结交的第一对绿林朋友就是袁王。在这里不仅创造了中国革命的第一块红色根据地,还学到了山大王的游击战术。
毛主席通过运用赠送枪械,以示诚信;同仇敌忾,生死相依的策略,彻底消除了袁王的疑心,使之心悦诚服、无怨无悔地投奔到毛主席麾下,至死不渝。在改造的过程中,毛主席树立了很高的威望。袁文才说:“毛委员是个中央才,跟着他是有出息的”、“我只听毛委员的”,愿意执鞭牵马,跟他打天下;王佐说:“毛委员是最有学问的人,跟他谈一次话,真是胜读十年书。”
四、含冤昭雪,英名永存
袁、王被杀是我党、我军早期革命历史上发生的一起冤案。由于当时党内一些“左”的政策,土客籍矛盾和地方主义的影响,以及袁、王自身的毛病及其部队存在的一些不良习气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最终使这对曾让豪绅地主闻风丧胆的“井冈双雄”,没有倒在弹雨呼啸的战场上,却倒在了“左”倾错误的政策之下。1930年2月23日,于永新县被诬陷杀害,成为我党我军历史上的一起冤案。
“杀袁王是杀错了”,“没有理由杀袁王”。这句话,毛主席念叨了几十年,提起过无数次。全国解放后,江西省委第一书记陈正人就派人为袁文才和王佐平反,最终袁文才、王佐被错杀的历史陈案平反昭雪,恢复了名誉,追认为革命烈士。袁文才的儿子袁耀烈和王佐的儿子王寿生还一起被中央邀请参加了开国大典。
1965年5月22日,毛主席回到了阔别38年的井冈山。在八角楼,毛主席想起了袁、王两位老战友,深情地说:“他们两位是好同志,他们是‘左’倾路线的牺牲品啊!”当了解到袁、王的遗孀还健在时,毛主席特地嘱咐“临走前都见见,记得请两位嫂子。”
在井冈山宾馆毛主席接见了袁、王的遗孀。毛主席依然像38年前一样,亲切地称呼她们为“袁嫂子”,“王嫂子”,并合影留念;且对袁妻谢梅香说:“袁文才、王佐不在了,他们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在党的历史上,袁文才、王佐对中国革命的贡献和刘志丹、徐海东十分相似。刘志丹、徐海东开辟的陕北苏区为中央红军结束二万五千里长征提供了落脚点;而袁文才、王佐领导的绿林武装则为毛主席带领秋收起义部队进军井冈山提供了栖身之所。
“毛委员有中央之才”,“只跟毛委员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