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楚汉名将都有哪些?

楚汉名将都有哪些?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4153 更新时间:2024/2/23 4:40:41

每逢大乱之际,便是战将扬名之时。而楚汉之际的大乱之时,便涌现了以下的五位“战神”级的名将。

第五位,英布。(?前196年),今安徽六安人。英布的作战风格跟项羽很相似,英布反汉时,刘邦见英布行军布阵一如项羽,便深恶之。陈胜起义时,英布聚集千余人响应,后又以兵属项梁,陈胜死后,项梁拥立楚怀王之孙--熊心为王,仍号之为楚怀王,项梁为武信君,英布为当阳君。在项梁死后,秦军章邯围赵,楚军北救之,宋义畏敌不前,项羽斩杀之,而以英布先行渡河。

史载“项籍使布先渡河击秦,布数有利,籍乃悉引兵涉河从之,遂破秦军,降章邯等。楚兵常胜,功冠诸侯。诸侯兵皆以服属楚者,以布数以少败众也。”项羽巨鹿一战,英布可以说是居功甚伟。项羽分封诸侯,英布为九江王,这也是项羽账下唯一的一位被分封为诸侯王的战将。后其判楚归汉,被封为淮南王。汉诛韩信、彭越,英布不自安,故反,却兵败身死。

司马迁评价道:项氏之所杀人以千万数,而布常为首虐。功冠诸侯,用此得王,亦不免於身为世大。

第四位,彭越。(?前196年),今山东菏泽人。彭越在楚汉之际,将游击战发挥得可谓淋漓尽致。项羽与刘邦在荥阳对峙,彭越数绝楚军的粮道,而项羽账下大将却无一人可以当彭越,而使得项羽在荥阳与梁地间疲于奔命。可以说楚汉相持阶段,若无彭越,刘邦已早败。

英布曾道:“上老矣,厌兵,必不能来。使诸将,诸将独患淮阴、彭越,今皆已死,馀不足畏也。”

第三位,章邯。(?—前205年),大秦最后的名将。以骊山刑徒之军而败周文、杀项梁,山东多少名将都战死其手,若非巨鹿一战遇上项羽,秦末起义之火已被其扑灭。其军事才能不下於王翦

清代著名史学家蔡东藩曾评价道:“盖章邯为秦之骁将,邯不败,即秦不亡。且山东各国,无敢敌邯,独羽以破釜沉舟之决心,与拔山扛鼎之大力,一往直前,九战皆胜,虏王离,杀苏角,焚涉间,卒使能征善战之章邯,一蹶不振,何其勇也!然使秦无赵高之奸佞,二世之昏愚,则邯犹不至降楚,或尚能反攻为守,亦未可知。天意已嫉秦久矣,故特使赵高以乱其中,复生项羽以挠其外,章邯一去而秦无人,安得不亡!谁谓冥冥中无主宰乎?”

第二位,韩信。(约前231年-前196年)江苏省淮阴人。被萧何誉为“国士无双、世不二出”,一生功绩擒魏、取代、破赵、胁燕、东击齐,南灭楚。可以说汉室的江山有三分之二都是韩信打下来的。被后人奉为“兵仙”。

第一位,项羽。(前232年—前202年)今江苏省宿迁人。自秦国商鞅变法后,秦出兵与山东六国战,就鲜有败绩,六国皆谓秦军为“虎狼之师”,更不敢轻易与秦人野战。遍查整部史记,唯有赵奢在阏与之战中,敢于主动进击秦军。而项羽在巨鹿之战中,以破釜沉舟之决心、勇往直前、以少击多,九战皆胜,而使得秦军一蹶不振。彭城之战,项羽又以三万轻骑击败刘邦五十六万之众。

李晚芳曾评价道:羽之神勇,千古无二。项羽最终的失败源於其政治上的失当,其临终遗语:“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若论楚汉英雄,人气最高的,当属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人们都说,西楚霸王有勇无谋,我觉得并不尽然。

营救赵王歇时,渡河而战,此时的项羽军事才华开始显露。而在巨鹿之战,大破王离与章邯,要知道章邯可是秦朝名将,智谋相当高明。

灭秦之后,拥立六国贵族为王,得到六国的支持,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他知道民心的作用。但他所承认的民心并不是普通百姓,而是士大夫阶层。所以尽管那个时代的顶层人士都偏向于项羽,但终究只是少数人,毕竟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项羽的勇武毋庸置疑,任谁与他单挑估计不死也残,或者半身不遂。

他的失败,很多人都觉得可惜。但其实他的失败是注定的,原因有两点。

第一点:大家都知道,项羽刚愎自用,极其自负。这是不争的事实。

我们最熟悉的鸿门宴,就是个极好的例子。通过太史公的著作中记载,鸿门宴上,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本该杀死刘邦永绝后患,却因为妇人之仁而放虎归山!

当时刘邦率先入主咸阳,肯定是想当天下共主。刘邦虽然知道有项羽在,他绝对当不上,但龙椅的魅力有多大自不必说,当然也可以看一看项羽的态度,看他是否能信守承诺。

结果当然是不行,项羽生气的后果是很严重的。于是就有了著名的鸿门宴!

史料记载,鸿门宴上,危机四伏,张良看出端倪,赶紧让刘邦尿遁。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当时的项羽无论威望、兵力都数倍与刘邦,在酒席上,以项羽的性格估计是极尽挖苦,威逼胁迫。

刘邦我们都知道,他最厉害的就是厚黑,翻译过来就是脸皮厚,城府深。他知道项羽要杀他,自然会无所不用其极,一哭二闹三上吊,激起项羽自负之心。

估计刘邦首先会摆出极尽卑微的态度,摇尾乞怜,实在不行就说:霸王杀我可是怕我?即便项羽对他卑微的态度无动于衷,可这句话一说,以项羽这么高傲的性格会怎么样?大概他会认为,刘邦不过尔尔,不配成为我的对手。

项羽带兵打仗是行家,是大家。可论人心险恶,他可远不及刘邦这个从小泼皮一步一步混上来的汉王。

项羽如愿入主咸阳,做了关中王,刘邦撤退的时候没拿走一分一毫,只是拿走了户籍之类在他眼里毫无用处的东西。

项羽没想太多,可范增却是感叹道:刘邦帐下有能人啊!

的确,刘邦的帐下可谓是人才济济,反观项羽,只有一个范增拿得出手,可能项羽对自己的武力有着超乎寻常的自信,导致他对阴谋阳谋都不屑一顾。这,也是他最终失败的因素。

第二点:没有大局观,没有先进的意识。

上文说,刘邦在离开咸阳时,金银财宝分文不取,只拿了档案与户籍,这件事在项羽眼里不值一提,可范增却看出了门道。

得到那些档案和户籍可以轻而易举地得知当时全国的人口分布,赋税情况,还有水利,林业,畜牧。对于管理国家有着莫大好处。还能知晓各地地势,对排兵布阵也是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项羽在定都彭城后,分封六国,拥立六国贵族为王,虽然拉拢了六国,但却相当于从封建社会重新回到了奴隶社会。在某种程度来说,是历史的倒退,如果项羽最终成功,灭了刘邦,那天下又变成了七国争霸的时代。

所以他的失败是注定的,是大势所趋,也是历史的必然。

乌江自刎,霸王别姬,成就了一个悲情的英雄,可他的失败并不值得遗憾。

刘邦与项羽,到底还是刘邦更胜一筹。

提到楚汉英雄,就不得不提到汉初三杰。

张良,萧何,韩信。

张良出谋划策,萧何管理后方,韩信排兵布阵。

这三人各有优点,也各有缺点。

张良虽然是军师级别的人物,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但性格有些冷淡,过于明哲保身,俗话说不接地气,有偶像包袱。

萧何管理方面十分出色,有萧何在,粮草军饷不在话下,为韩信提供足够的物质基础。但他谨小慎微,胆小怕事,逆来顺受,为了自己安危主动请缨,陷害韩信。

韩信此人与项羽很像,军事天才,被称为国士无双。毕竟项羽是死在他的计谋之下,四面楚歌太过经典。可他过于看中名利,自恃才华,情商低,不给人留情面,连刘邦都敢怼。例如刘邦曾问过韩信,自己能带多少兵,韩信直言不讳,你只能带十万,这还因为你是我主公我才多说的。刘邦又问他,你能带多少兵?韩信自信满满,我韩信点兵,自然是多多益善,给我多少我就能带多少,保证战斗力杠杠的!

刘邦本就忌惮韩信的势力,这下就更加忌惮了,他最后的结局就可以预料了。

虽然韩信有缺点,但笔者认为,汉初三杰中,韩信当属第一。

韩信可以说是个全才,他曾给项羽出谋划策,虽然没有被采用,但引起了范增的注意。

他做过治粟都尉,后勤事宜也是得心应手。再后来被刘邦拜为大将军,行军打仗不次于项羽。

在韩信还是齐王的时候,他的一个谋士叫做蒯彻,此人是个术士。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很多开国皇帝的潜邸之臣里总会有一个能掐会算的,比如三国时期蜀汉的诸葛亮,大唐凌烟阁里的徐茂公,明朝开国功臣刘基刘伯温等等。

这个蒯彻其实很厉害,他对韩信说:齐王之背,贵不可言。

背就是反的意思,也就是说,韩信若是造反,一定能够成功,做皇帝不在话下。可遗憾的是,韩信并没有听他的,可能认为刘邦不会动他或是其他什么原因,总之没有造反。这个蒯彻可能生不逢时,没了用武之地。也不知韩信在被吕后设计杀害的时候,有没有后悔。

论勇武,万夫莫当者,当是项羽。论识人用人,刘邦乃此中翘楚。而文武全才,天下无双,非韩信莫属!

若说谁是楚汉第一英雄,各位心中自有分晓。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股市故事经典么?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首部股市题材的大型情景喜剧,是英壮又一力作视频网站上有片花,大家可以去看看经典,有总编剧:白志龙曾参与创作的影视作品《闲人马大姐》《外地人在北京》《售楼处的故事》《家住小区》《东北一家人》《税务所的故事》《巴哥正传》《欢乐青春》《小房东》《地下交通站》《马大姐新传》《事故科故事》你说经典么?

  • 有关武则天的小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唐太宗是个精明能干的皇帝,但是他的儿子高宗却是个庸碌无能的人。唐高宗即位以后,自己不会处理朝政大事,一切靠他的舅父、宰相长孙无忌拿主意。后来,他立了皇后武则天,情况就发生了变化。武则天本来是唐太宗宫里的一个才人(一种妃嫔的称号),十四岁那年,就服侍太宗。当时太宗的御厩里,有匹名马,叫“狮子骢”,长得

  • 你的祖辈有哪些有趣的传奇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

    三伏天里,北京的大太阳光灿灿白花花的,特别适合晾晒衣服。我把压箱底的祖辈的衣服都拿出来晾晒了……弟媳妇帮着我,一边挂,一边赞叹:你姥姥的衣裳真美!这件折枝缠花杨妃色的旗袍,是我姥姥的。姥姥要是知道她的衣服,孙女每年都会拿出,晾晒,收好,一定会开心的。她一辈子都爱打扮。我其实也没见到她。我的亲姥姥。她

  • 有哪些民间传奇故事,令你难忘,讲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战史风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听说过去一对年轻夫妻,种田为生,过了几年,收成总是一般。夫妻二人就去集市找算卦先生算一算,何时能富,有个算卦先生说:你二人是穷命人,一生都富不了,就过穷日子吧。夫妻二人想,这个算卦先生算得不对,我们勤劳动,省吃俭用肯定能富得了。就又找了一个算卦先生,也是那样说的,又找一处去算,按生辰八字推算,受穷的

  • 楚汉之争的最终结局,为何在鸿门宴时便已注定?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我是历史笑春风,我来回答这个问题。鸿门宴是楚汉战争前的预演,这次鸿门宴杀机四伏,最终,刘邦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并成功逃脱。范增最后无奈的说,我们将来一定会被刘邦给俘虏了。鸿门宴预示了未来楚汉战争的结局,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在这次鸿门宴中,双方的优缺点都暴露无遗。明显的,刘邦要比项羽强的多。首先是在胆略上

  • 解释一下《左传》所说的“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左传》里所说的“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的主要意思是,国家的重大事务,在于祭祀与战争。《左传成公十三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这里的祀,指祭祀。我国古商代的时候非常注重祭祀,周代商后继续坚持了“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的治国理念。古代祭祀的目的主要有三种。一是通过祭祀达到消灾的目的。灾害主要是指狂风暴

  • 楚汉战争中兵仙韩信与霸王项羽有过几次交手,胜负如何?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论武功韩信手无缚鸡之力,谈不上是项羽的对手,而用兵则项羽不是韩信的对手,可惜可叹,项羽存妇人之仁,间或又刚愎自用,终不听一冠三杰哑父范增之言,必当败于韩信之手,还自怨天之亡我,非战之罪!楚汉战争中兵仙韩信与霸王项羽一共交手几次,这个问题在历史上一直争论不休,至今也没有个明确的说法。争论的焦点主要有二

  • 左传是怎么描写战争的?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

    《左传》尤为出色的是善于描写战争,这集中体现了它高超的叙事艺术。作者生当战乱之世,耳濡目染,习于战事,了解并善于描述战争。对当时一些著名战役,如秦晋韩之战、宋楚泓之战、晋楚城濮之战、秦晋之战、晋楚郝之战、齐晋鞍之战、晋楚鄢陵之战、齐晋平阴之战、吴楚柏举之战、齐鲁清之战等等,都有非常出色的描写。《左传

  • 解放战争时期的国军“五大主力”能不能打得过日军的甲级师团?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新一军可以狂虐日军王牌师团。在滇缅战场,新一军犹如猛虎出山,碾压日军“丛林之王”第18师团。对中国人民犯下累累罪行的18师团。第18师团代号“菊”,其士兵来自日本民风强悍的北九州久留米,日本这个地区贫穷落后,当地人好勇斗狠,崇尚武士精神。打起仗来,异常勇猛顽强。第18师团的士兵很多曾经是矿工,这些人

  • 梅兰芳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五件感人的事迹都有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

    1、移居香港。1937年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淞沪战事爆发。日寇占领上海不久,得知蜚声世界的京剧第一名旦梅兰芳住在上海,就派人请梅兰芳到电台讲话,让其表示愿为日本的“皇道乐士”服务。梅兰芳洞察到日本人的阴谋伎俩后,便决定尽快离沪赴港,摆脱日寇纠缠。于是他一边给日本人带口信说,最近要外出演戏,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