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三国历史上赵云和马超单挑谁厉害些?

三国历史上赵云和马超单挑谁厉害些?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4740 更新时间:2024/1/23 18:49:50

一会是赵云厉害,一会是马超厉害。赵云怀中有阿斗时,马超厉害。马超枪扎进树干拔不出来时是赵云厉害。

最终谁厉害,让京剧院演一出赵云战马超可见分晓。

我看过一场京剧《真假美猴王》。导演不特定谁是真的,谁是假的。让俩猴子各自发挥,谁打的趴在地上,谁是假的。结果是一小时的戏演了一个半小时还无分晓。剧场休十分钟,喝了茶接着打。那天的戏看的划算,一元二的票,现在一万二都看不到!

我想赵云与马超也照此办理,上坐率一定高!

论起赵云和马超,他们俩无论是在三国演义中,还是在正史当中都没有交手的记录,评判他们俩人的战斗力,比较困难,民间倒是有一个说法,具体排名: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七黄八许九姜维!对于民间的说法,找不到排名的根据,所以它的权威性大家很是质疑。

小人物认为:如果赵云和马超单挑,赵云的胜算比较大!原因是赵云靠的是信念(意志力),马超靠的是体力,因此,赵云胜算大一些。具体分析如下:

先从武力开始分析起马超是马腾儿子,从小在西凉长大,西凉地域经常和羌人在一起生活,民风自然少不了彪悍,羌人生活中最大的乐趣是:摔跤,比拼的是力量,马超和羌人长大,摔跤这个活动自然没少参加,由于马超性格比较好胜,自然与这个活动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史书上记载的是:马超“猿臂善射,有万夫不当之勇”。

马超最经典的战役是:渭南之战,和曹操猛将许褚打了一架,一战成名。许褚是一个什么角色呢?也是力大无比!可以拖着两头牛往后跑,这样的力气也是了不得,马孟起和许褚就这样战斗力好几百回合,连续作战两天,这种作战力可见一般。两个都是力量对力量的选手,马超和许褚打完之后,对许褚还是心生敬畏的!

赵云是三国里的“杀人王”,有人统计了一下赵云,在三国演义里的杀人数量,有名有姓的人共计36人,他最精彩的战斗时三国演义中,长坂坡大战,七进七出,杀敌无数,最后成功突围,他和猛将战斗的案例就比较少了!赵子龙打架从来没有输过,但是想许褚这样的硬仗却没怎么打。单单从长坂坡之战中,能够带着一个孩子,成功突围,就比较厉害了,至少武功绝对不能太差,要不然早死在万军丛中了!

从武功的角度分析,他们自然时不分伯仲,大概时不相上下。

从性格角度进行分析看过WWE(自由搏击拳击比赛)的都知道,一个拳手在与一个和自己不相上下的对手搏击的时候,最重要的时拳手的心理素质,高手过招就在细节,一场战斗可能就决定于性格了,在武功上马超和赵云不相上下,那么就看他们俩谁的心理素质好了。

马超是一个猛将,干什么事情都比较猛,对武力比较迷恋,在史书上记载,他曾经养过老虎,可见其性格的彪悍,跟韩遂一起和曹操战斗的时候,也体现了他性格急躁,喜欢用拳头解决问题,不喜欢用头脑解决问题,这是马超性格上的缺陷,也是他的致命伤。

赵云呢?他是一个很有计谋的战将,干什么事情都是有板有眼,考虑事情也比较周全,小人物曾经研究过赵云,赵云是一个“肩负着家乡人民期盼的人物”,在他投靠公孙赞的时候,就表明了他的志向:

公孙瓒)嘲(嘲笑)云曰(赵云说):“闻(听说)贵州(冀州)人皆原袁氏(袁绍),君(你)何独(独独)回心,迷而能反乎(你是迷途知返吗)?”云答曰:“天下(很乱),未知孰是(不知道谁是谁),民(老百姓)有倒县(倒悬)之厄,鄙州(我们冀州人民)论议(讨论),从(跟随)仁政所在(施行仁政的人),不为(并不是)忽(忽视)袁公(袁绍)私(偏爱)明将军(将军你)也。”

充分说明了赵云是一个肩负着冀州人民希望的人,他所作的事情都是不能以“不给冀州人民丢脸为前提的!”

还有一个案例是,后世的卢弼在《三国志集解》评价赵云:樊氏(女人名)国色(漂亮),而子龙(赵云)不取(同娶),贤(贤德)于关羽之乞(乞讨)娶秦宜禄妻去远矣。也说明了赵云是一个有志向且肩负着使命的人!赵云是一个有理想的人,一个肩负着历史使命的人,自然在性格和行为上对自己要求很严,自然不像马超那样凭自己的性格那样任性,为所欲为!

结论从这里可以看出,马超是有性格缺陷的,而赵云恰恰在这个方面比马超强很多,因此两人作战中,赵云可能没有马超那么勇猛,但是一旦战斗坚持到中场,马超心浮气躁的时候,赵云肯定是占上风的!打赢马超只是时间问题!

如民国时期梅公毅在《越南新志》中评价赵云:为将之道,胆欲大而心欲细;胆大则勇,心细则智,所以能战胜攻取,即有不利,亦不至一败涂地。三国时将材,可当此者,魏之张辽,汉之赵云而已,正说明了这个问题。

马超赢赵云只有一种情况,那就是马超的武力直接碾压赵云,才可以取胜!但是赵云的智慧,一定会调戏马超,让他心浮气躁,最后输了比赛。

综上所述:赵云和马超战斗,赵云胜算大一些!

以上是小人物的观点,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历史上的赵云真像《三国演义》中的那么厉害吗?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三国演义》是文学写作,肯定会有虚构,这是题裁决定的。所谓正史虽是历史记载,但也存在不少争议,也未必就是事实真象。《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受当代政治的束缚和影响,以及个人的好恶或偏见,笔下的公正值得怀疑,仅从一例就可得到印证。陈寿的老师谯周在三国人物中,算不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但在陈寿笔下花下大量笔墨为

  • 古代历史上还有啥故事分享,像赵云七进七出,辛弃疾带50人闯军营等的?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

    金鳞要分享的,是西晋武帝时期的名将,马隆!三国之后,司马家族建立的西晋,逐步统一中国。不过晋武帝之后,贾南风专权,紧接着又是八王之乱,中原地区进入最黑暗的五胡乱华昏暗时期。有句话叫江山代有人才出,在这个昏暗的时期,依然涌现了很多知名的历史人物,其中“武”的方面,有灭蜀的钟会,有坐镇襄阳的羊估,还有组

  • 《三国》中的赵云结局很好,那历史上的赵云呢?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历史上真正的赵云于建兴七年寿终正寝赵云(?-229年),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身长八尺,姿颜雄伟,三国时期蜀汉名将。汉末军阀混战,赵云受本郡推举,率领义从加入白马将军公孙瓒。期间结识了汉室皇亲刘备,但不久之后,赵云因为兄长去世而离开。赵云离开公孙瓒大约七年左右的时间,在邺城与刘备相见,

  • 《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四部经典电视剧里有哪些隐藏的历史典故和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

    四大名著改编成电视剧,拍得最好的《三国演义》,然后,分别是《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这几部都是老版的,或者说是央视版的。以下,就按照这个顺序,讲一讲这几部电视剧所隐藏的典故和故事,顺带也点评一下这几部剧作。《三国演义》是经典中的经典这部改编自同名古典小说的电视剧,非常忠实原著,从改编、到演

  • 历史上,赵云有没有受重用?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总体来说,赵云一生有三个阶段,分别是:公孙瓒时期,刘备时期,诸葛亮(刘禅)时期。在这三个阶段时期,赵云确实受到的重用程度不同,下面我们就这三个时期进行进行分别阐述。一、公孙瓒时期赵云是常山真定人,也就是今天河北省正定县人。在东汉末年,这里曾经是幽州军阀公孙瓒的势力范围。这段时期,黄巾起义虽然被平定,

  • 历史上究竟有没有赵云?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

    无论是在正史中,还是在小说中,赵云均有出场,不知道题主为什么会提这个问题,问历史上有没有赵云,不如问历史上有无刘关张?看了一些条友的评论很有意思,总爱拿历史上.....是.....,居然说赵云是二流武将,真凭实据都没有就信口雌黄。说实在,真正的历史是不存在的,多多少少为人所写,有杜撰夸张的成分,但能

  • 近代史上都发生了哪些著名海战?它们对海战模式产生了哪些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

    1862年3月9日,一场铁甲舰对射3个小时的海战,震惊了全世界。(汉普顿海战)在这之前,木制帆船才是海战的主流,虽然英国已经开始了铁甲舰的建造计划,但还没有人意识到海战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美国南北战争期间,第一批铁甲舰开始进入战场。我们的主角之一,最初的名字是“梅里马克”号,它是北军制造的蒸汽护卫

  • 垓下之战中,韩信是如何打败西楚霸王项羽的?

    战史风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垓下之战是发生在汉五年(公元前202年)十二月的一场决定性战役,楚汉两军在垓下(今安徽省灵璧县东南沱河北岸)展开决战、一决生死,这场战役为持续数年的楚汉争霸画上了句号,一代霸王项羽最终落得个乌江自刎的下场,而刘邦则最终登上了皇位。下面容许我简单来复盘一下这场战役。垓下之战背景汉五年(公元前202年)

  • 历史上的赵云是否真的一辈子未受过伤?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

    据三国演义,没看子龙受伤,最后病死的,本人也不大精通请谅解。答:这个问题我看应该这么问,三国英雄中,有没有能伤到赵云的人?我们来看看三国这几把臭手,哪个有本事能伤到赵云?!吕布?看见夏侯就躲了;典韦?练歌房火拼就能丧命;关羽?文聘、乐进、徐晃、包括鲁肃说虐他就虐了,随便虐;马超?听到张的名字还没看见

  • 楚汉之争期间的成语故事有哪些?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楚汉之争期间的成语故事非常多,比如说:楚河汉界霸王别姬刚愎自用约法三章运筹帷幄背水一战十面埋伏四面楚歌破釜沉舟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还有:四面楚歌项羽和刘邦原来约定以鸿沟(在今河南荣县境贾鲁河)东西边作为界限,互不侵犯。后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规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