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抗日战争中,北平陷落后日本都做了什么?

抗日战争中,北平陷落后日本都做了什么?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2951 更新时间:2024/1/20 10:20:40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日军遭到国民党守军第29军官兵以及北平军民的全力抵抗。日军在增兵后,向驻守在南苑的29军发起总攻,中国守军损失惨重,副军长佟麟阁、132师师长赵登禹不幸牺牲,壮烈殉国。7月29日,北平宣告沦陷。

日本侵占华北后,为了巩固对占领区的统治,在政治上采用“以华治华”的方针。“日军每占领一地,即着手、扶植汉奸及亲日分子,建立伪政权。”7月30日,以江朝宗为会长的“北平维持会”在中南海怀仁堂成立,“市府秘书长周履安、自治监理处处长吕均、前湖南省长周肇祥、商会邹泉荪和冷家骥、保商银行经理毓霖、朝鲜银行秘书梁正平、东亚同盟会社文龙等人为常务委员,”并聘请小泽开策等一干日人为顾问,日本顾问实际操控着维持会的运作。8月5日,张自忠在日人和汉奸的挤压下,被迫辞去相关职务,9月初经天津南下,一时北平呈现无政府状态,维持会成为“维护安定”的行政机构。

8月8日,日本侵略军进入北平城。8月20日,北平市维持会会长江朝宗任伪北平市政府市长。9月22日,日伪成立“平津地方治安维持会联合会”。10月12日,日伪改北平为北京,1938年12月13日,当时国民政府所在地,首都南京陷落,日本决定迅即成立华北新政府以取代南京国民政府,实现新旧交替。12月14日,日伪在中南海居仁堂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以王克敏、汤尔和、董康、王揖唐、朱深、江朝宗、高凌、齐燮元为委员,“仿照欧美三权分立、责任内阁的方案制定,实行总统制,分别设立行政、议政、司法三个委员会,以北平为“首都”,仍沿用中华民国年号。”1938年1月1日,“临时政府”正式办公,伪北京市政府改称“北京特别市政府”,5月13日,北京特别市政府又改称北京特别市公署。

1940年,汪精卫主持的汪伪国民政府成立。要求统一各地的临时政府,因此,华北地区临时政府改称华北政务委员会。事实上,由于扶持各地伪政权的日本侵略军利益不易协调,汪伪政权触角难以延伸至华中以外地区,“伪临时政府名义虽被废除,但是,为适应强度‘防共’的要求,其机构只是作了新瓶装旧酒的变换”,人员方面“伪华北政务委员会与伪华北临时政府组成几无差别”。

1937年7月29日第二十九军撤离平津,北平沦陷。

从这天起,北平升起膏药旗,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

那么,北平陷落之后,日本在这里都干了些什么?

建立伪政府中国幅员辽阔,日本兵力少且存在语言障碍,只能采用以华制华的政策,扶植政府对北平人民进行统治。

在日本侵占华北后,一贯实行这样的政策。

为了巩固对占领区的统治,“每占领一地,即着手、扶植汉奸及亲日分子,建立伪政权。”

7月30日,以江朝宗为会长的“北平维持会”在中南海怀仁堂成立,

不用说这是一个傀儡政权。

真正说了算的,是以小泽开策等日本人为首的顾问团。

8月20日,北平市维持会会长江朝宗任伪北平市政府市长。

9月22日,日伪成立“平津地方治安维持会联合会”。

10月12日,日伪改北平为北京。

1938年12月13日,首都南京陷落。

日本决定迅即成立华北新政府,以取代合法的南京国民政府,填补华北权力真空。

12月14日,在日寇操纵下,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中南海居仁堂宣告成立。

伪政府的委员包括:王克敏、汤尔和、董康、王揖唐、朱深、江朝宗、高凌、齐燮元等。

他们照搬欧美三权分立制度,实行总统制,分别设立行政、议政、司法三个委员会,定“北京”为“首都”,继续沿用中华民国年号。

1940年3月30日,汪精卫的伪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后,北平伪临时政府改称华北政务委员会。

下属各部改称总署,原各部负责人改称督办,名义上隶属南京汪伪政权,实际上仍保持相对的独立性。

疯狂移民为了巩固其统治,向中国移民,一直是日本侵略者的既定方针。

早在1906年,日本就开始策划向中国东北地区大规模移民,来华日本人以通商口岸或者东北为跳板,逐步向华北渗透,以各种职业为掩护的日本间谍、日本浪人进入北京。

日本占领北平之后,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占领中国东北,开始大规模向东北移民,进行殖民统治。

同时,日本将侵略目标投向了华北地区,开发华北。

“第一,原料供给便利,第二,煤炭供给丰富,第三,是日本向华北移民可以顺利进行”、

日本移民局在宣传单上赫然写着:“开发!开发!华北是我们的生命线!华北是帝国生存的基础,我们要开发华北啊!”

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开始推行“华北政策”,分裂华北的活动甚嚣尘上,华北日侨逐渐增长。

日本政府实行“奖励移民”政策,宣称“要向河北各省地移日籍10万户至30万户”,之后又将该计划增至“5年移民华北200万户”。

北平作为华北的中心城市,吸引了大量日本人的到来。

据当时报纸报道,“平津道上,据人说颇有‘九一八’前南满铁道的‘风味’,天津到北平的火车上‘友邦’人士占了大半”,且“不独火车上如此,你去颐和园、北海、中山公园,那一处的泥地上,不是满印着木屐的痕迹”。

1935年11月25日在日军的唆使下殷汝耕在通县(现通州区,抗日战争时期隶属河北省)成立“冀东防共自治委员会”,大量日本浪人、商人进入冀东地区,走私、贩毒、刺探情报。

1935年4月通县的日本侨民人数为0,1936年8月则达82人,至1937年已达290人。

与此同时,北平的日本侨民也快速增加。

北平1935年4月底,日本侨民为1661人,1936年底则为4478人,一年多时间里,人数增加2.7倍。

1937年12月,北平日本侨民1584户、4647人。

1938年12月底,日本侨民达10371户,26072人。

1939年12月底,达16672户,45416人。

为解决激增人口的居住问题,日伪还划定了西郊“新市区”专供日本侨民居住。

1943年1月,北平日本侨民数量达到峰值109449人,是1937年的23倍。

北平日本侨民数量不断增加,在华北城市中居第三位,仅次于沿海城市青岛、天津。

日本侨民有不少守法的,但是更多的却是为非作歹的。

很多日本人在北平以各种身份为掩护,刺探情报、走私物品、贩卖毒品。

日本统治北平,给人民带来的最大危害就是毒品。仅1939年一年,北平市就消费鸦片烟4731313两,全市经常吸食鸦片者约9.7万人,间或吸鸦片者11万人,合计20.7万人,约占当时北平156万人口的13%,许多人因此而倾家荡产,或丧失劳动能力,甚至死亡。

至1939年,北平已成为海洛因、吗啡等系列毒品的生产中心之一,1938年,北平有烟土批发店107家、零售店231家。

到1942年为止,增加到1800家。

烟毒泛滥,严重侵害了北平人民身心,麻痹他们的意志。

1939年原北平东方饭店韩国经理车阴轩直言不讳地说:“大日本帝国的意图是要求我们通力合作,要让所有的北平人都抽上白面儿,使他们的体力慢慢衰退,意志消沉,成为三分像人七分像鬼的废物,真正变成坐以待毙的亡国奴。”

日本学者江口圭一也一针见血地说:“近代以来日本以销售毒品为侵略的手段,使中国人的价值系统为之混乱,良心为之麻痹而变成无耻,以供日人之驱策。”

文化侵略和破坏日本侵略军侵占北平后,就不断展开文化侵略和渗透工作。

其中包括,通过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留学派遣等方式培养和塑造亲日顺民;

通过建立宣传组织机构,控制通讯社,报纸杂志出版社,广播电台等媒体,粉饰侵略战争,美化殖民统治;

通过派遣日本文字工作者,利用沦陷区文人创作美化殖民统治的文学作品,纵容的泛滥来消磨沦陷区民众的反抗意识。

通过电影,音乐,美术,戏剧等各种文艺宣传手段服务侵华战争.

与此同时,日本侵略者对于宣传三民主义、共产主义的书籍疯狂查禁,书店里的此类书籍不能摆放,违者罚款。

日军还曾先后两次到故宫太庙图书馆检查。

第一次是1938年6月,运走新书、杂志并撕毁10985册,还下令将报纸搬到指定空屋封存,将图书馆负责人带走,拘留两天后才释放。

第二次是1939年3月,拿走杂志37册。根据故宫方面的报告,这些新书、杂志,主要是因为宣传三民主义、马克思主义。

在日伪的统治下,北平的工商业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可谓百业萧条。市场上物价飞涨、百姓怨声载道、民怨沸腾。

即使是跟日本人合作的“公务员”,生活得也不轻松。

以一个中等科员来说,在1944年上半年,一个月加上补贴可以拿到240元。但当时的房租均价是30元到40元,一尺布要10余元,一袋面则要200余元。

一个科员的收入,难以维持一家温饱。

1939年,科员的工资跟1936年比涨了近一倍,但同时粮食涨了30多倍,布匹涨了100多倍。

对于北平人来说,当亡国奴的日子不堪回首。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叙利亚内战最艰苦的时候是什么时候?什叶派阿拉维人武装始终支持巴沙尔吗,为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叙利亚内战最艰苦,应该是指巴沙尔政权最有可能倒台,岌岌可危的时候。从虎贲的角度来看,2012、2013年,阿萨德政权孤立无援并且四处点火,可以说是最艰苦的时候。在2012、2013年,叙利亚自由军几乎呈现出一种燎原之势,南北夹击叙利亚政府军。各地的反对派民兵、游击队甚至可以说是土匪也是应声而起,十余

  • 叙利亚内战真的停止了吗?巴沙尔政权为何至今不倒?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

    叙利亚内战已经经历了六个年头,满目苍夷一片废墟的国家除首都大马士革外,全国其它的省份城市和乡村部落建筑,基本都是弹痕累累残破不堪,一片废墟。2011年叙内战没有开始前,叙利亚政府军拥有正规部队32万人,预备役民兵39万人,合计71万人的强大军力。武器装备方面,政府军装备有俄罗斯制造的T55/T62/

  • 二战时的战地电话线路是怎么接通的?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二战时候各国都是通过野战电话系统搭建战地电话网络的,这种网络最简单的模式就是一根电话线加上两个磁石摇把电话机的模式,复杂一点就需要一个20门或者40门的交换机了。一根电线怎么构成回路了?很简单了,另一头接地就好了,大地是良导体就当做另一根线喽。所以一般情况下,部队进入阵地之后,普通士兵们开始挖掩体和

  • 以前队伍中如果有内奸,是怎么查找的?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抗战初期,发生了一起堪称整个抗战史上最大的内奸泄密案,使蒋介石、宋美龄夫妇险被暗杀,更让中国最高作战机密总被日军未卜先知,并且种种证据表明日军的内奸已经渗透进了中国国民政府最高层。那么,当时这个内奸是如何查找出来的呢?其实古往今来查找内奸的方法不外乎以下几种:打草惊蛇计,引蛇出洞计,反间计,偷梁换柱

  • 为什么抗日战争中能力不济的孙元良能一路高升?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第一,孙绝非能力不济;第二孙绝非一路高升。作为黄埔一期生,孙在抗战前已经身经百战,这才成为88师师长。淞沪会战中,88师表现极为出色,但人员伤亡巨大,退到南京仍然有很大人员缺口。蒋介石为了安抚这几个损失惨重的德械师,将他们提升为军,不过实际兵力只有1个师,孙由此成为军长。但南京保

  • 什么电影用荒诞的元素表现历史的或现实的意义?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随着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人类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和经济危机的洗礼,人类文明史受到了各个方面的打压和冲击,人类点燃了重新定位自我意义,同时也遇到了巨大的迷失当中。常年在哲学流派存在主义的影响下,荒诞派文学在五十年代的硝烟中从欧洲国家兴起,并迅速在整个文艺界产生共鸣,被艺术家们应用到了绘画、戏剧、电影等形

  • 电视剧里面看到用电台,可以从上海直接和延安联系,以前没有网络的情况下是怎么做到的?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小时候看过《永不消逝的电波》,里面就有英雄李侠在上海向延安发报的场景,我方秘密人员和敌人的无线电搜索车玩躲猫猫,还是很刺激的,虽然远在上海,通过电台可以将情报源源不断地送到延安,跨越千山万水,几乎秒发秒收。猜想题主也可能是说的这个场景。那么在没有网络的情况下,如何把秘密情报传送到延安本部?这里英雄们

  •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有哪些比较经典的战役?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说起第二次世界大战,可以说一定要提的就是斯大林格勒战役。这场战役的经典之处不仅仅是在于对于二战全局的战局影响,也因为其中苏联红军利用对地形的熟悉在斯大林格勒内与德军展开了惨烈的巷战。1942年7月开始,德军对斯大林格勒开始发起攻击。战争的前期德军按照莫斯科战役的套路,攻破了城市外侧防线,直接冲进城内

  • 日军炮楼上一般都安装有探照灯,是自己发电还是从县城接电?自己发电用的是什么设备?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

    笔者的家乡有座大凌河铁路桥,就是当年日本侵略军所建,小时候曾经特地跑去观察过,南北桥头各有一座,内部是两层的砖木结构,各个方向上分布着射击孔,再后来被武警接收就看不成了。既然是日军保护铁路线的警戒据点,那是一定要装备探照灯用于夜间观察的,不过这座铁路桥距离县城只有1000多米,确实有电线拉过来,很显

  • 沙家浜讲了什么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沙家浜常熟沙家浜地处阳澄湖畔,近年来景区日趋完善,水面芦苇荡从最初的150亩增加到现在的2200亩,湖荡中菱荷相间,芦苇密布,古色古香的画舫载着游客穿行在芦苇迷宫中,寻觅抗日战争时期发生在芦苇荡的故事;岸上有按抗日战争时期建造的江南小村庄、沙家浜革命传统教育馆、新四军活动旧址等,依稀让游人瞥见阿庆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