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日军炮楼上一般都安装有探照灯,是自己发电还是从县城接电?自己发电用的是什么设备?

日军炮楼上一般都安装有探照灯,是自己发电还是从县城接电?自己发电用的是什么设备?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443 更新时间:2023/12/16 3:32:59

笔者的家乡有座大凌河铁路桥,就是当年日本侵略军所建,小时候曾经特地跑去观察过,南北桥头各有一座,内部是两层的砖木结构,各个方上分布着射击孔,再后来被武警接收就看不成了。既然是日军保护铁路线的警戒据点,那是一定要装备探照灯用于夜间观察的,不过这座铁路桥距离县城只有1000多米,确实有电线拉过来,很显然这是日军的永备据点,也一定会装备小型发电机,这叫双保险。

(孤立的炮楼没有直送电源)

侵华日军的据点分为永备和临时两种,它跟炮楼是不能直接划等号的,因为大型据点可以建有两个以上的炮楼,还附有平房等建筑,用作兵营、仓库和食堂等等,在整个据点的外围进行战术防御布置,一般会挖掘壕沟、拉铁丝网、架设吊桥。这样的据点驻上一个小队的鬼子兵就非难啃了,因为八路军和抗日游击武装严重缺乏攻坚武器,大型据点既有从公路的电线杆上拉统的电源,也有自备的小型汽油发电机。

但是沿公路架设的电线和电话线也是最不靠谱的,抗日武装在攻击据点时一定会首先切断它们,以免鬼子迅速联络呼叫援兵,因此日军大型据点不仅有发电机,其实还必备发报机,有线通讯在战场上是最容易被破坏的。所以采用直接送电的方式,一般只存在于侵华日军所谓的“治安区”,即日伪统治比较严密的地带,而在“非治安区”和游击区再架设电线杆显然是愚昧的,那还不够游击队砍的。

(炮楼里的日军照片)

但问题是碉堡和炮楼最密集的华北地区,反而也是日军兵力最稀薄的战略区,在广袤的山东、山西、河北大地上,日寇华北方面军的总兵力不过20万人,司令官多田骏曾经多次跟派遣军总司令部叫苦,称其兵力密度是每平方公里只能摊上0.37人,方面军和各军、各师团还要保持一定的机动兵力,而仅冀中地区日军修建的炮楼就多达500多个,几乎每10公里就有一个,日军哪有如此多的兵力进行固守呢?

结论就是其实大部分炮楼都是非常简陋的临时据点,在1944年华北日军实行战略收缩时全部放弃了,这样的据点一般是个孤立的炮楼,驻上一个分队(班)的鬼子都算多的了,大多是由伪军驻扎或者是几个鬼子率领一帮伪军。这样的据点别说探照灯了,连照明用电的条件都不具备,侵华日军配备的戛斯手提灯就是在这样的炮楼里使用的,当然,个别紧靠公路的据点除外,那倒是有条件拉上电源。

(日军手提照明灯)

侵华日军的发电设备主要有小型手摇发电机和汽油发电机两种,前者用于发报机的配套使用,后者就是提供要塞和大型据点用电,最低配备到大队一级。我们看《地道战》鬼子朝地道里灌水,那就得使用水泵,而若想驱动水泵就必须得有发电机,因此鬼子是肯定有装备的。这些发电设备都是日立、三菱等日本公司生产的,跟生产汽车引擎的工序差不许多,有看过一款94式三号甲型手摇发电机,重有约20来斤、尺寸22x26x11cm、踏板尺寸22x26,是由日本三菱电机株式会社1942年生产,这些日本企业也是侵略中国的帮凶。

1939年以后,鉴于八路军和抗日武装的蓬勃发展,日军在华北地区大力推行“治安肃正计划”,这就是所谓“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的“囚笼政策”,尤其是横贯太行山的正太铁路(石家庄、正定到太原),鬼子在铁路沿线的大小城镇、车站、桥梁、隧道附近密布据点和炮楼,阻断了八路军各部活动以及与太行山根据地的联系,为了打破敌人的封锁,才有了进行大破袭的“百团大战”。

(日军手摇发电机)

电影《百团大战》里攻克日军重要据点(四个炮楼编了号)的桥段令人记忆深刻,英勇的八路军战士冒着日军的火力冲锋,却由于缺乏直射火炮无法端掉敌人火力点从而造成伤亡惨重,居然演绎出夺取日军坦克直瞄射击的故事,显然是学创作了。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将军与蒋介石矛盾激化的焦点,一方面是军队的控制和指挥权问题,一方面是史迪威站在美国和整个反法西斯战争的立场上,坚持要把美援武器分配给八路军一部分。

这就触碰了蒋介石的底线,因此不惜冒着与美国决裂的风险坚决要求罗斯福调走史迪威,并最终如愿。如果史迪威的计划得以实施,华北八路军能够拥有一定数量的美式武器,比如火箭筒或者战防炮等等,日本人的据点和炮楼那就是鬼子伪军的活棺材,只可惜,历史不能假设,无数抗日志士因此牺牲在攻打炮楼的战斗中。

(打炮楼成为游击队的日常)

二战时期,日本给被侵略国家造成了难以言喻的巨大创伤,尤其是我国更是蒙受了巨大的伤亡和损失,这是任时候都不能忘却的。抗战时期,日本修建了许许多多的碉堡和炮楼,这些炮楼易守难攻,对当时缺乏重武器的八路军战士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威胁。一般情况下,日本的炮楼主要是修建在华北等地区,执行治安战,一个炮楼就可以控制一片地区,而许多炮楼互相连接,就形成了日本的管控网络。

许多影视剧中,日本的炮楼都有着大量的探照灯,但是笔者认为这并不可信,当时纵观整个北方地区,日本的电力设施也是很少的,主要集中在津京地区和日本人苦心经营的东北地区,举个例子,1937年后,日本人就先后在松花江、鸭绿江、抚顺、阜新等地修建电力设施。1938年前后,日本还使用种种手段,通过名义上的合资和直接实行军事管理两种形式,全面控制了东北三省及北平、天津、山东、山西、河北、河南等地电业,强行霸占公用电厂38个、自备电厂62个、送电线路291.7公里、配电线路5491公里、变电容量5.531万千伏安。

不过,在日本治安战的主要战场,晋察冀地区的农村,是很难通上电的。一般情况下,也就只有距离城市较近的防御工事和炮楼内能够使用电灯和探照灯来照明,距离较远的偏远地区是很难接线照明的,而且电线在当时非常容易损坏,稍不注意我们的游击队破坏,所以许多防御工事内都是使用两套系统,除了接电之外使用自发电来维持探照灯的运行,或者干脆不使用探照灯。

在抗日战争中,为了不让日本人用上我们的电力设备,中国人付出了巨大的牺牲,1937年11月上海沦陷后,当时的浦东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开发浦东”第一人童世亨先生拒绝和日本的电力公司合作,停业抵抗日本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938年9月,武穴光明电灯公司经理陈云山及3名工人为保护发电机组设备,被日军残酷杀害。该公司配电工陈实后来加入了抗日队伍,他们做出的贡献我们也不要遗忘。

总的来说,虽然当时日本人的炮楼戒备森严,但是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方便,很多小型据点还都得使用煤油灯等设备照明,并没有通电,尤其是在二战中后期,日本将主力部队调往太平洋作战,再加上当时的日本国力已经枯竭,日本炮楼的情况还要更差一些,不仅通不上电,还缺乏各种给养和设备,许多炮楼直到二战结束都没有通电。

总的来说,由于当时我方游击队的破坏和死守,当时日本炮楼能够使用上电力的并不多,大多数是使用自己的发电机带动探照灯进行照明,而战争后期,连日本本土都缺乏燃油的情况下,日本人的情况还要差一些。

尊重客观事实,探究事件真相,我是兵器世界,欢迎关注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沙家浜讲了什么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沙家浜常熟沙家浜地处阳澄湖畔,近年来景区日趋完善,水面芦苇荡从最初的150亩增加到现在的2200亩,湖荡中菱荷相间,芦苇密布,古色古香的画舫载着游客穿行在芦苇迷宫中,寻觅抗日战争时期发生在芦苇荡的故事;岸上有按抗日战争时期建造的江南小村庄、沙家浜革命传统教育馆、新四军活动旧址等,依稀让游人瞥见阿庆嫂

  • 你读过的文学作品中最荒诞传奇的细节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鲁迅的小说《补天》中通篇给我的感觉都是荒诞!女娲形象的荒诞、各种人和事的荒诞,构成了一个荒诞的故事。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触不周山的故事《淮南子.天文训.共工怒触不周山》,而女娲补天的故事出自《淮南子.览冥训.女娲补天》,本是两个独立的传说故事,东汉时期,王充把两个故事串联起来,有了我们今天耳熟能详的

  • 小英雄雨来的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

    抗日战争时期,有一个小朋友叫雨来,他住在芦花村。雨来非常喜欢游泳,水性很好。d一天,鬼子来“扫荡”了,雨来一个人在家。突然,交通员李大叔闯了进来,雨来把他藏在了缸下面的地洞里。雨来刚跑出去,敌人就来了,他们把雨来抓了起来。一个扁鼻子军官问他:“你看见一个人跑进来没有?”雨来说没看见。扁鼻子军官,抓着

  • 中国古代本该严肃正经的朝会上,发生过哪些荒诞不经的有趣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古代朝会的代名词就是无聊+正经?天真!相比现代某些重大活动彩排了又彩排的严谨,古代朝廷上的那些趣事,已经按捺不住教你重新做人的心了。邵篪:咳咳,一屁扬名说的正是在下人,都会放屁,这是一种生理现象。不过尴尬的是,放屁这种事根本无法精准控制,大庭广众之下屁意突然来袭,忍不住了怎么办?当然是悄悄咪咪地放掉

  • 有哪些很荒诞邪性的文学作品?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余华,《现实一种》。我读《现实一种》的时候,是在阳光照射的火车上,那是盛夏的阳光,本应很热,但是我读的浑身发冷,那种冷是透彻骨髓的,冷却了血液里的一切热度。因此有人说余华身体里流的不是血,是冰凉碴子。其实余华被大众熟知的作品都是后期作品了,与他早期作品的风格截然不同。他的处女作《十八岁出门远行》是中

  • 日本战败后,士兵回国,结发妻子是怎样迎接的?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随着美国在广岛和和长崎投下原子弹后,日本的士气彻底被击垮。1945年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签署投降书后,这也标志着二战结束。那么,在日本投降后,结发妻子是怎么对待回国的士兵的?回国士兵剩下人数在二战中,单在华战场。据记载,从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开始算起,至1945年结束,在十四年抗战中。

  • 如何理解法国存在主义文学作家加缪作品中的“荒诞”与“反抗”这两大主题?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加缪作品中的两大主题“荒诞”与“反抗”是递进关系:首先要发现荒诞,这是出发点;然后反抗荒诞,即面对荒诞应该采取的态度即在荒诞中奋起反抗。加缪在20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初,以神话为象征,分别创作了“荒诞”和“反抗”为主题的两组作品:1、40年代初至40年代中期的“荒诞”主题,以西西弗神话为象征,代表

  • 1979年美国三角洲特种部队和地底外星人的杜尔塞战争是不是真的?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科学的定义是可辩伪,从这个意义上出发,杜尔塞战争不科学。外星人绑架地球人做实验的传闻一直都有流传,却仅存在科幻作品中。目前只有一个名为菲尔施耐德的美国工程师献身说法,杜尔赛战争的所有细节就是其在演讲时提及的内容。据菲尔施耐德所说,自1940年初以来,美国就开始兴建地下基地,平均深度超过一英里,每个基

  • 《潜伏》中民国的广播没有那么多信号转播塔,余则成真能接收广播信号么?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

    民国时期,很多地下工作者都选用无线电广播传递情报。长距离传输,更安全,更稳定,更可靠。双方提前约定好用那本书对照密码,广播里说的数字代表第几页第几行第几个字。抗战时期,日军为了阻止我方用此方法传递情报,限制沦陷区人自由使用收音机。就算允许使用的地区,也要人为破坏信号接收装置来限制收音机的信号接受范围

  • 战争史上有哪些事情的发生,看起来很荒谬,但是事实上是很合理的?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2月,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的野战部队一下子从九个纵队减少到四个纵队,总兵力骤减了10万人左右。而这种减少既不是部队调往其它解放区、也不是发生了战斗损失,居然是晋察冀军区主动进行的军队复员所致,是不是感觉有些匪夷所思?(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与此同时,蒋军却在积极向四处运兵备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