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为什么抗日战争中能力不济的孙元良能一路高升?

为什么抗日战争中能力不济的孙元良能一路高升?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2181 更新时间:2024/1/15 20:36:38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第一,孙绝非能力不济;第二孙绝非一路高升。

作为黄埔一期生,孙在抗战前已经身经百战,这才成为88师师长。

淞沪会战中,88师表现极为出色,但人员伤亡巨大,退到南京仍然有很大人员缺口。

蒋介石为了安抚这几个损失惨重的德械师,将他们提升为军,不过实际兵力只有1个师,孙由此成为军长。

但南京保卫战中,88师和敌人血战在雨花台等地,3个旅长牺牲2个,官兵仅有2000多人主要是伤员先期撤走,其余基本都死在城内。

孙自己躲进安全区,辗转回到部队。

这无非厚非,部队已经不存在了,设法突围是应该的。

不过,由于国内舆论原因,孙被暂时禁闭,直到1939年才恢复军长职务。

之后直到抗战结束,包括在独山增援中获得青天白日勋章,孙是军长,没有再升职。

可以看到,孙的仕途并不顺利。

至于能力上,孙能够当时中央军精锐中精锐德械88师师长,就说明他绝非草包。

根据88师在淞沪和南京的战斗来说,战绩突出,歼灭大量日军,孙指挥得法,是难得的人才。

为什么我的知道的孙却是另外一个人,很简单,他被系统全面的黑了。

因孙特别长寿,他一度成为黄埔学生会的领头人物。孙这人性格耿直,毕生致力于澄清国军抗战的功绩。他有句名言:说国军消极抗战,天理难容。

为此,他曾经得罪过香港著名左派人物,也拆穿过名声极臭的台湾李敖。

李敖为了黑918是蒋介石下令不抵抗,伪造所谓的铣电。被孙拆穿以后,李敖理屈词穷,改为对孙的历史进行曲解以人身攻击。

李敖的种种观点不是历史事实,甚至匪夷所思,比如孙在淞沪前线指挥部女学生一样,稍有智商的人就知道不可能的。

李敖的这些东西,在台湾香港均是站不住脚的,因为允许自由辩论。所谓真理不怕辩论,越辩越清楚。

有意思的是,在有些地方,李敖和香港周姓学者这套谬论却广为流传,这就值得深思了。

《八佰》中第88师师长:陆军中将,第5绥靖区、第16兵团司令长官孙元良。关于孙元良将军,很多人认为他好色、贪财,又以善于逃跑闻名,能媲美清末的逃跑总兵叶志超,是个草包将军。

孙元良年轻时投身革命、加入黄埔,作战勇猛,以战功一路升迁旅长。一二八战役中,率部在庙行镇击退日军,被誉为国军击败日军的第一次胜利,并荣获宝鼎勋章。

1937年第二次淞沪战争爆发,孙元良率德械第88师是第一批到达上海战场的部队,并最后撤退:以守卫四行仓库闻名天下。因此孙元良对抗日是有功的。

1948年孙元良任第16兵团司令官,淮海战役中,其兵团在陈官庄首先被歼灭,孙元良单身成功出逃。战役还在进行,孙元良已经在南京受命重建16兵团了。

1949年孙元良到了台湾,弃军从商,在日本开过面馆、高雄某针织厂担任董事长,写了回忆里《亿万光年中的一瞬》。2007年5月25日孙元良去世,享年103岁。

孙元良是为数不多的黄埔一期生、浙江人,一路凭借战功升迁,并非不学无术。孙元良(1904-2007年),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四川成都华阳县,父亲是晚清知县。早年在私塾就学,勤奋读书,后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与东南大学附属中学。

孙元良早年追求进步、投身革命,1924年受李大钊举荐,进入黄埔军校第一期。他外形俊朗、风度翩翩,开学典礼被选中作了礼仪兵,引起蒋介石注意,便记住了他。

孙元良毕业后在第1军第1师任连长、营长、第1团团长,参加过东征、北伐。那时候孙元良作战勇敢,是靠战功升迁上来的,并非无能之辈。

1926年北伐,第1军贸然攻打南昌,得手后大肆寻欢作乐,孙元良亦在酒楼喝花酒。孙连芳部连夜反击,孙丢下防区牛行车站的部队率先逃跑,南昌门户洞开。

事后程潜令孙元良团向东警戒,掩护主力部队集结,但孙却拒不执行命令,继续逃跑。蒋介石闻讯勃然大怒,要依照革命军人连坐法将孙元良枪毙。

后在何应钦、薛岳等人劝说下,蒋介石念其忠心耿耿,最终法外开恩。孙元良拿着叔父孙震赠送的十万大洋,东渡日本留学镀金,就此因祸得福。

一二八上海保卫战,孙元良表现可圈可点:率部击退日军进攻,享誉国际。1928年,孙元良从日本回国,任第1师1旅旅长;1932年任259旅旅长,率部参加一二八第一次淞沪战争,在庙行镇击退日军,被国际评论誉为国军对日作战第一次胜利。

孙元良因指挥有方,荣获宝鼎勋章、升任第88师副师长。1935年授陆军中将、88师师长。

在黄埔一期学生中升迁算是很快了,除了胡宗南、关麟征等成为方面大员外,孙元良与王耀武、杜聿明、宋希濂、郑洞国等军中地位相当,成为蒋介石爱将。

第88师由原国民警卫第2师改编,1936年12月换装德系装备及执行德军训练,由师直属部队,两个步兵旅,两个补充团组成。是当年国军中最精锐的三个德械师之一。

淞沪战场,88师战车2连最后幸存的一辆坦克,向日军发起自杀攻击。

1937年第二次淞沪战争爆发,孙元良率88师第一批进入上海,最后一批撤离战斗。孙元良调任88师副师长时,驻军武昌,期间与上海人吴懿辉结婚。升任师长后,作为中央军嫡系,孙元良奉命借追击红军之名入川,驻军万县。

孙元良虽贪财好色、爱好打猎,但极其厌恶赌博。加上第88师是模范德械师,训练、管理严格,因此在四川时的军纪和口碑不错。

1937年8月,军委会决心进行淞沪会战,调集全国军队。孙元良第88师经船渡于12日第一批抵达上海。次日淞沪会战爆发,88师作为主力冲在了最前面。

孙元良指挥88师将士奋勇作战,表现出色,一度与36师配合打的日军躲入租界。由于整个战役战术的失误,迟迟未能攻下日军阵地。随着日军援兵源源不断运抵上海,88师不得不转入防御。

11月日军在杭州湾登陆,国军有被合围危险。3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指挥各军撤退,并要求孙元良88师留守上海,以期待国际社会同情和关注。

孙元良据理力争,建议有一部留守四行仓库,其余不做无谓牺牲,顾祝同接受建议。孙元良要求524团副团长谢晋元率1营固守四行仓库,这就是著名的八百壮士。

孙元良因功升任第72军中将军长兼88师师长,撤出上海前,孙元良派兵到英国人扔下的仓库里,抢劫了大量面纱运走,在苏州无锡一带贩卖,可谓升官又发财。

孙元良在抗战中算是打完全场,总得来说功大于过。12月10日,日第10军立功心切,扩大战火至南京。第88师未经修整即参加南京保卫战,负责守卫城南和制高点雨花台。

经过两天激烈抵抗,终因兵力、武器、补给差距,12日上午日军夺取外围阵地、攻入雨花台。88师262旅在中华门拼死抵抗之时,孙元良带部分部队意图从下关过江撤退。

不料被第36师师长宋希濂率督战队拦住去路,用机枪“劝阻”孙元良返回阵地。孙元良只得返回,中华门被日军突破后,他抛下部队,独自躲入某国使馆。

88师群龙无首,很多官兵无法过江,成了俘虏后被日军残杀,余部退往武汉。这次孙元良做的太过份了,88师残部在旅长廖龄奇带领下,联名上书要求将其枪毙。

孙元良知道不妙,拿出20万大洋上下打点,好在战乱之中众说纷纭、南京卫戍司令唐生智没有受惩处,军委会只是将孙元良、宋希濂等一干将领撤职了事。

孙元良被安插到到孙殿英系统担任集团军副总司令兼29军军长,再也没有掌握中央军嫡系,被蒋介石凉在一边。

1944年日军发动豫湘桂会战,国军除了在长衡作战中顽强抵抗,其余部队一溃千里。日军兵锋直指离重庆700公里的贵州独山,一时重庆震动。

孙元良所部29军91师在严令下正火速驰援。11月30日夜,91师搜索部队与日军前锋遭遇。12月1日,91师在美机配合下,依托黑石关、白蜡坡等有利地形逐次阻击日军13师团104联队攻击。

日军104联队于是以第1大队迂回,次日进入独山。独山守军放弃了大量军用物资,四散溃逃。

日军占领独山后,认为战役目的达到,逐主动后撤。1944年12月8日拂晓,孙元良率部“克复”独山,顺便在滇缅路上截留了几十辆商车。

以此“功绩”,孙元良获得“青天白日”勋章。1945年5月,日本已日暮西山,孙元良的29军在局部大反攻中,一路克复河池、德胜、宜山、中渡、永福等地。

抗战胜利后,孙元良奉京沪卫戍司令汤恩伯之命出任常镇地区警备司令,后任第三方面军政治部主任。

为扩充力量,孙把周佛海、刘明夏等人所辖伪军改编成卫戍部队,担当治安任务。同时借收缴敌伪财产之名,大肆搜刮。1946年孙元良调任重庆警备司令。

内战中孙元良兵团士气涣散、战斗力低下,因突围失败而溃散。1948年初,蒋介石认为川军孙震作战不力、保存实力,于是想撤换孙震。孙震推荐自己侄子孙元良,日后还能影响部队。

蒋介石认为孙元良是黄埔一期,就顺手推舟同意了。孙元良得以执掌兵权,出任16兵团司令官。淮海战役前,孙元良16兵团第99军被配属在蚌埠布防,兵团主力奉调移师宿县,防守徐州后方。

是徐州剿总下辖的4个主力兵团之一(其余为邱清泉第2兵团、黄百韬第7兵团、李弥第13兵团),但属于战斗力最弱的一个。

徐州剿总副总司令兼前进所主任杜聿明。

淮海战役开始后,黄百韬兵团被围。孙元良兵团北上驻防徐州,掩护邱清泉、李弥兵团救援黄伯韬。结果宿县被中野三纵攻占,津浦线被彻底切断。

国防部命黄维12兵团向徐州行进,准备夺回宿县,却在双堆集陷入中野包围。黄百韬兵团被歼灭后,杜聿明被迫带领邱清泉、李弥、孙元良三个兵团向西南撤退,企图依托淮河,会同蚌埠的李延年、刘汝明兵团解黄维之围。

由于蒋介石临时改变作战计划,在永城地区陈官庄被华野包围。三个兵团中,孙元良兵团最早奔溃,其本人化装成低级军官,逃出了战场。

孙元良“飞将军”除了北伐南昌车站第一次逃跑,不杀反而因祸得福外,还有多次的临阵逃跑记录:1937年11月9日,日军突破苏州河,国军除104、105、106等师比较镇静外,余部皆溃不成军。孙元良带着几个卫士丢下部队逃跑,直到苏州才将参谋部重新集结起来。1937年12月12日,南京雨花台阵地陷落,日军居高临下,攻击中华门阵地。孙元良率师直属队和262旅一部擅自向下关撤退,企图渡江北撤。在挹江门内被36师师长宋希濂的督战队用机枪劝阻”,只得返回中华广继续作战。中午中华门被突破,孙元良飞不通知部队,再次独自逃跑,躲入南京外馆。1948年淮海大战,徐州剿总主力三个兵团被包围在陈官庄,杜聿明下令各兵团分三个方向突围。孙元良指令16兵团所部分散突围。为防杜聿明变卦,孙元良还命令截断电话线,嘱咐指挥部电报一律不收。结果邱清泉和李弥部果然奉杜聿明之命取消突围,孙元良部孤军突围,一万多人在混乱中被歼,军长、师长大多被击毙,残部只得重返包围圈。覆没碾庄的第7兵团司令官黄百韬

蒋介石为何重用多次战场逃跑的孙元良?勇敢是军人最基本的素质,孙元良多次在战场逃跑,为何还屡屡得到重用,不断升迁呢?最重要的原因,是蒋介石用人方式独特。

蒋介石用人是黄浙陆一,即黄埔军校毕业、浙江人或保定陆军大学毕业,尤其是黄埔一期生,蒋介石视为宝贝。而孙元良正符合标准,货真价实的黄埔一期生、浙江绍兴人。

孙元良作为中央军嫡系将领,对蒋忠心耿耿。在黄埔军校时,就是孙文主义学会的骨干成员。

黄埔一期生本来就少,很多人战死、有相当多人投共,“黄埔三杰”中两个半是共产党员,剩下来的寥若晨星,蒋介石还指望他们挑大梁,打江山呢!

烟酒阁大学士原创文章,感谢点赞和关注。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什么电影用荒诞的元素表现历史的或现实的意义?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随着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人类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和经济危机的洗礼,人类文明史受到了各个方面的打压和冲击,人类点燃了重新定位自我意义,同时也遇到了巨大的迷失当中。常年在哲学流派存在主义的影响下,荒诞派文学在五十年代的硝烟中从欧洲国家兴起,并迅速在整个文艺界产生共鸣,被艺术家们应用到了绘画、戏剧、电影等形

  • 电视剧里面看到用电台,可以从上海直接和延安联系,以前没有网络的情况下是怎么做到的?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小时候看过《永不消逝的电波》,里面就有英雄李侠在上海向延安发报的场景,我方秘密人员和敌人的无线电搜索车玩躲猫猫,还是很刺激的,虽然远在上海,通过电台可以将情报源源不断地送到延安,跨越千山万水,几乎秒发秒收。猜想题主也可能是说的这个场景。那么在没有网络的情况下,如何把秘密情报传送到延安本部?这里英雄们

  •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有哪些比较经典的战役?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说起第二次世界大战,可以说一定要提的就是斯大林格勒战役。这场战役的经典之处不仅仅是在于对于二战全局的战局影响,也因为其中苏联红军利用对地形的熟悉在斯大林格勒内与德军展开了惨烈的巷战。1942年7月开始,德军对斯大林格勒开始发起攻击。战争的前期德军按照莫斯科战役的套路,攻破了城市外侧防线,直接冲进城内

  • 日军炮楼上一般都安装有探照灯,是自己发电还是从县城接电?自己发电用的是什么设备?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

    笔者的家乡有座大凌河铁路桥,就是当年日本侵略军所建,小时候曾经特地跑去观察过,南北桥头各有一座,内部是两层的砖木结构,各个方向上分布着射击孔,再后来被武警接收就看不成了。既然是日军保护铁路线的警戒据点,那是一定要装备探照灯用于夜间观察的,不过这座铁路桥距离县城只有1000多米,确实有电线拉过来,很显

  • 沙家浜讲了什么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沙家浜常熟沙家浜地处阳澄湖畔,近年来景区日趋完善,水面芦苇荡从最初的150亩增加到现在的2200亩,湖荡中菱荷相间,芦苇密布,古色古香的画舫载着游客穿行在芦苇迷宫中,寻觅抗日战争时期发生在芦苇荡的故事;岸上有按抗日战争时期建造的江南小村庄、沙家浜革命传统教育馆、新四军活动旧址等,依稀让游人瞥见阿庆嫂

  • 你读过的文学作品中最荒诞传奇的细节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鲁迅的小说《补天》中通篇给我的感觉都是荒诞!女娲形象的荒诞、各种人和事的荒诞,构成了一个荒诞的故事。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触不周山的故事《淮南子.天文训.共工怒触不周山》,而女娲补天的故事出自《淮南子.览冥训.女娲补天》,本是两个独立的传说故事,东汉时期,王充把两个故事串联起来,有了我们今天耳熟能详的

  • 小英雄雨来的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

    抗日战争时期,有一个小朋友叫雨来,他住在芦花村。雨来非常喜欢游泳,水性很好。d一天,鬼子来“扫荡”了,雨来一个人在家。突然,交通员李大叔闯了进来,雨来把他藏在了缸下面的地洞里。雨来刚跑出去,敌人就来了,他们把雨来抓了起来。一个扁鼻子军官问他:“你看见一个人跑进来没有?”雨来说没看见。扁鼻子军官,抓着

  • 中国古代本该严肃正经的朝会上,发生过哪些荒诞不经的有趣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古代朝会的代名词就是无聊+正经?天真!相比现代某些重大活动彩排了又彩排的严谨,古代朝廷上的那些趣事,已经按捺不住教你重新做人的心了。邵篪:咳咳,一屁扬名说的正是在下人,都会放屁,这是一种生理现象。不过尴尬的是,放屁这种事根本无法精准控制,大庭广众之下屁意突然来袭,忍不住了怎么办?当然是悄悄咪咪地放掉

  • 有哪些很荒诞邪性的文学作品?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余华,《现实一种》。我读《现实一种》的时候,是在阳光照射的火车上,那是盛夏的阳光,本应很热,但是我读的浑身发冷,那种冷是透彻骨髓的,冷却了血液里的一切热度。因此有人说余华身体里流的不是血,是冰凉碴子。其实余华被大众熟知的作品都是后期作品了,与他早期作品的风格截然不同。他的处女作《十八岁出门远行》是中

  • 日本战败后,士兵回国,结发妻子是怎样迎接的?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随着美国在广岛和和长崎投下原子弹后,日本的士气彻底被击垮。1945年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签署投降书后,这也标志着二战结束。那么,在日本投降后,结发妻子是怎么对待回国的士兵的?回国士兵剩下人数在二战中,单在华战场。据记载,从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开始算起,至1945年结束,在十四年抗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