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谁出的题,基本的历史常识都没有,众所周知赤壁之战发生在湖北,现在有争论的是战事到底发生在黄冈赤壁还是嘉鱼赤壁,这两个地方都在湖北,何来曹军在江西一说?
赤壁因为苏轼所写赤壁怀古而分为文赤壁和武赤壁,文赤壁在黄冈,武赤壁在嘉鱼;连苏轼都不太清楚他写的到底是不是孙刘破曹的赤壁,所以才有“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之语。
高就高在诸葛亮能呼风唤雨接东风吗?
著名的“赤壁之战”中,火烧曹营的东风,诸葛亮是如何“借”来的?
根本就不是借东风啦
那个朝代没有天气预报,所以会预测未来几天天气的人就会被认为很厉害,就像仙人一样,诸葛亮只不过是能够预测到天气,然后搞个神坛,跳个大神,就被周瑜认为有鬼神之策。
实际上,曹操也会,在三国演义中,当晚吹东风的时候,曹操说“冬至一阳生,来复之时,安得无东南风?何足为怪!”可见曹操也知道这股东风是再正常不过的了。
可怜周瑜,被诸葛亮一次又一次的戏耍。
从现有史志来看,没有关于诸葛亮借东风的记载。三国演义小说,为了凸显诸葛亮的才智,撰写了这么个桥段。实际上是观测天气变化,提前预判要来风,然后自己设个神坛故弄玄虚。反正当时的人也愚昧。
历史上的今天,赤壁之战,您了解这次战役吗?
官渡之战后,曹操统一了北方,下一步他打算进军南方,消灭驻守在荆州的刘表和江东的孙权,从而统一全国。公元208年,曹操率领大军南下,直逼荆州,这时候刘表刚死,次子刘琮即位。刘琮是个胆小怕事的人,暗地里已经投降曹操。这时驻守新野的刘备见曹操军队来势凶猛,恐抵挡不住,就匆匆忙忙地向江陵退却。
江陵是军事重镇,也是兵力和物资重要补给地,曹操和刘备都认识到这一点,所以双方都是为了争夺这个地方而日夜兼程。在长坂坡曹操赶上了刘备并且打败了刘备,占领了江陵。刘备无路可走,就从小道跑到夏口,与刘表的长子刘琦会和,兵力加起来只有两万人马。
在夏口,刘备遇到正在等待他孙权的谋士鲁肃。原来得知曹操南下、刘表去世的消息后,就接受鲁肃“联合刘备,抗击曹操”的建议,并派鲁肃以吊唁刘表为名和刘备取得联系。鲁肃在夏口和刘备说明自己的来意,希望孙、刘两家能联合起来抗击曹操。这也很符合诸葛亮在隆中同刘备所讲的对策,所以刘备马上派诸葛亮同鲁肃前往柴桑,面见孙权商讨联盟破曹的计策。
孙权见到诸葛亮后,非常欣赏诸葛亮的才华,诸葛亮也被孙权的气度折服,两个人谈得很投机。孙权向诸葛亮请教眼前形势,诸葛亮就说:“现在天下大乱,曹操占据北方,而邑有吞并天下的之势,真是志向相同啊!”诸葛亮一句话就把孙、刘拉到共同抗曹的立场上。但他对孙权的决心还有怀疑,就说:“曹操占领了荆州,名声震及四海,现在他顺江而下,直逼江东。将军你应该根据自己的力量做出决断:如果能以您吴、越的力量与曹军抗衡的话,你就及早与曹操断绝关系;如果您估计无力与曹操抗衡,为什么不及早投降曹操呢,还可以苟且偷生呢?像现在这样,你表面上服从曹操,可内心却犹豫不决,在紧要关头做不出决断,灾难可就要来了。”
孙权听了这话就有些不是心思,心想这分明是黑我。这时诸葛亮又说道:“刘豫州是汉朝的宗室,才能是他人无法比及的,许多人都羡慕他,归顺他。如果他抗操不能成功,那也是天命;他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投降的。”
诸葛亮是用激将法,激励孙权做出决断。孙权果然被激起性子,猛地站起来说:“我也不是甘受摆布的人,我不能拿着整个江东十万士兵,受人家控制!我的主意已定!不和刘豫州联合,就无法与曹操抗衡。”诸葛亮为了解除孙权的顾虑,就说:“刘豫州虽然刚打了败仗,但是他仍有精兵两万。曹操虽然兵马多,但是他们经过长途跋涉,疲惫不堪,更何况他们都是北方人,已到强弩之末势。再加上曹操刚刚占领荆州,人心不服,那里的人都是向着刘氏的。将军你想一想,只要我们两家齐心协力,就一定能打败曹操。那时曹操退回北方,荆州、东吴势力就会发展壮大,这样三足鼎立的局面就形成了。”
正在这个时候,曹操派人送来恐吓信,说他率领80万军队讨伐江东,要同孙权一较高低。心中的语气非常傲慢,吓得吴军众谋士脸色俱变。东吴威望最高的张昭就说:“如今曹操打着皇帝的名义征战,如果拒绝,则有些名不正、名不顺。尽管我们依据长江之险,但曹操已占有荆州,拥有大量的战舰和水军,恐怕我们的长江之险也是无用。”许多谋士都是依言附和,就是主张投降。
孙权不高兴地站起来,鲁肃忙上前说道:“您千万不要听张昭的泄气话,他们的话对您很不利,应该赶快请都督周瑜来主持军务,联合刘备共同抗曹。”
这个时候周瑜正在鄱阳湖训练水军,得到孙权的命令,连夜赶回柴桑。他听了文武官员的意见,就对孙权说:“我们占据江东数千里,兵精粮足,怎么能将这些拱手送给他人,怎么能向曹操称臣呢?”周瑜看着众人又说道:“其实,曹军最多不过20万,且现在又是天寒地冻的时节,他们缺乏草料。北方将士到南方水土不服,疾病就要流行。这正是他们致命弱点,请拨给我几万精兵,开赴夏口,击败曹操。”
孙权被周瑜的话所感动,拔出佩刀,一刀砍下案桌的一角,严厉地说:“今后如有人再提投降曹操,就和这张桌子一样。”第二天,孙权任命周瑜为大都督,程普为副都督,鲁肃为赞军校尉,率领三万兵马,与刘备的水军会和,在长江南岸的赤壁,跟北岸曹操的军队隔江对峙,一场大仗即将爆发。
这时的曹军正流行一种传染病,许多士兵都生了病;没有生病的士兵也因晕船呕吐不止,失去战斗能力。有人就献计用铁索把船连起来,铺上木板,北方士兵走在上面就平稳安全了不少。不过这样就潜藏了一个致命风险。
在一个大雾弥漫的夜晚,东吴老臣黄盖派人送给曹操一封投降书,说自己看出东吴无力抗拒势力强大的曹军,只有目光短浅、心胸狭窄的周瑜和鲁肃硬要以卵击石,自取灭亡。他在信中表示实心实意归顺曹操。这时的曹操内心非常傲慢,没有把东吴军力当回事儿,所以就相信了黄盖信中说的话,就和黄盖约定了投降日期和暗号。
此时东吴大营内,黄盖对周瑜说:“目前敌人力量雄厚,而我们只有三万人,不能打持久战,现在曹军把战舰用铁索连接,我们可以用火攻的办法,烧毁他们的战船。”周瑜犹豫着点头,说出自己的担心。因为是冬季,西北风多,搞不好就会烧到自己的战船。鲁肃知道诸葛亮通晓天文,就把他请过来,最后诸葛亮和周瑜商定冬至那天发起进攻,因为那天是东南风。
曹操接到黄盖冬至日率领粮船来投降的信,规定船头有青龙旗的就是投降信号。冬至这天,天色渐晚时刮起东南风,不一会江面上就出现一列帆船,帆船迅速向北方驶去,船头插着牙形青龙旗,曹操看到不禁达喜,说道:“黄盖一来,我就大功告成了!”
他根本没有想到黄盖的船上装的不是粮草,而是浇上油的干草,外面盖着油布。船离曹军水寨有两里远的距离时,黄盖回头看到南岸周瑜已做好准备,只等他这里点火,就率领船队压过江去,这时刘备也在樊口准备同时进兵。黄盖一声令下,水手们点燃火船,船队像一条火龙漂向曹军水寨。同时黄盖率领水手们跳上小艇,纷纷拔出武器,冲向曹营。
曹操的战船无法移动,士兵们望着十条火龙,吓得魂不附体,纷纷躲避逃跑。这时十条火龙,已将曹军战船一只只引燃,风助火势、火借风威,曹军大乱,被烧死、踏死、挤落江的不计其数。周瑜和刘备的战船也乘势急驶过江,与曹军混战在一起。
黄盖的十几只小船迅速逼近曹营,一面放火箭,一面寻机杀敌。黄盖的小船直奔曹操的帅船,果然看到曹操正踏上一条小船准备逃跑,他举起手中刀,高喊道:“曹操,哪里逃,黄盖来了!”
曹操已经跳进张辽营救他的小船,头也不回,逃命而去。张辽张弓搭箭,一箭射中黄盖肩膀。黄盖翻身落水,被赶来的老将韩当救起。曹操带领几千残兵败将,摆脱孙、刘联军水路、陆路追击,由陆路逃回许昌,从此在无力量向南进军。
赤壁之战是我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事实上这场战役的胜利,曹军内部的疫情是一个重要原因。毕竟双方力量悬殊,否则孙、刘联军即使胜利,也是惨胜。
山野老人回答这个问题:
历史上的今天,赤壁之战,您了解这次战役吗?(刘备)
对于这个问题,没有人不知道!
要回答这个问题难度很大!
因为赤壁之战,人们太熟悉了!
讲些人们熟悉的事情,不但没有人看,还让人厌恶!
怎样回答这个问题呢?
山野老人沉思了很久,决定说说赤壁之战失败的原因!
赤壁之战失败的原因,也有很多总结!
综合起来,大致有这么几种认识:
曹操失败于对东南的气候缺乏了解,被孙刘一把火烧走了!
曹操失败于对东南地理位置的了解,是被血吸虫打败的!
对此,曹操、周瑜都有总结。
曹操评价赤壁之战说: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
周瑜也早有总结:“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
类似的说法还有很多,就不作赘述了!
山野老人认为以上说法,都强调客观,浮在表面,没有解释赤壁之战曹操为什么失败的根本原因!
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
伟人说过,决定战争的关键因素是人不是物。
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曹操,曹操犯了三大错误!
一,战前,曹操犹豫不决。
(曹操)
官渡之战结束,曹操平定北方后,曹操准备出兵江南,收拾刘表。
曹操带兵出发后,收到袁绍儿子袁谭请求投降的来信,为此曹操是收拾袁谭,还是继续出征江南,对此犹豫不决。
荀与荀攸主张先对付袁谭,然后再出兵江南收拾刘表。
曹操的其他谋臣认为继续出征江南,收拾刘表。
通过荀与荀攸的反复劝谏,曹操决定采纳荀与荀攸的建议,先停下来收拾袁谭。
犹豫不决的好处是停下来,很好地处理了袁谭与袁尚兄弟俩;坏处是错过了出征江南的大好战机。
如果曹操按既定时间出发征战刘表,正好是冬季。
冬季赶到江南与刘表开战,一是长江是枯水季节,二是血吸虫也处于冬眠状态,这对曹操有利。
可是曹操由于与袁谭、袁尚开战,最后拖延到第二年的七月。
这时,正赶上江南雨季与血吸虫爆发期,这对曹操不利。
所以,裴松之总结说,曹操失败是天意,是运数不济!
二,战时,曹操目标不明。
(孙权)
曹操征战江南,主要是冲着刘表而去,结果刘表死了,刘表的小儿子刘琮害怕,投降了曹操。
胜利来得太突然,让曹操变得十分骄狂!
曹操带着二十万大军,到了江南,没有了目标,怎么办呢?
曹操写信给孙权,“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本意只想威胁、吓唬孙权,或是搂草打兔子,捡过便宜,没有想到促成了孙刘联盟,让自己落荒而逃!
三,骄狂,促成孙刘联盟。
对于孙刘联盟的形成,错在曹操,是曹操自己促成了孙刘联盟。
正常情况下,曹操是不可能犯这样的低级错误的,而且曹操对于这种情况有过多次经验。
曹操在来江南之前,就遇到这样的情况。
袁谭、袁尚兄弟俩正在争夺冀州。
曹操接到袁谭的投降信息,有人主张不接受袁谭投降,应该趁他们兄弟俩开战之机消灭袁谭。
荀攸批评说:“这是最愚蠢的办法!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接受愿袁谭投降,然后让他们兄弟俩去争夺冀州,让他们兄弟俩互相厮杀。如果我们不接受袁谭的投降,就会逼迫袁谭与袁尚联合,反过来对付我们!”
曹操对荀攸的计谋当然是心领神会,因为当年曹操出征北方乌丸就是这样对付袁尚与袁熙的。
袁尚与袁熙兄弟俩逃到辽东太守公孙康那里,曹操的手下主张乘胜追杀袁尚与袁熙。
曹操说,不需要再麻烦你们诸位了,到时公孙康会送袁尚、袁熙的首级过来。
曹操手下问曹操为什么会这样?
曹操说:“如果我们紧追不舍,相反会促成他们的联合;如果我们不追杀了,公孙康反而担心袁尚、袁熙兄弟俩会夺取他的地盘。为了防止袁尚与袁熙兄弟俩,公孙康一定会杀了这兄弟俩。”
后来袁尚与袁熙真的受到公孙康的迫害。
赤壁之战时的孙权与刘备就是这样。
如果曹操占领荆州后按兵不动,刘备本来就无处藏身,孙权也不会接纳刘备,给刘备藏身的地方。
如果刘备赖在孙权的地盘不走,孙权自然会对刘备采取措施。
可惜,曹操有点性急,促成了两个本应是仇人的人结成了联盟,最后把自己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