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战争史上,哪些战役的结果,是让人最意想不到的?

战争史上,哪些战役的结果,是让人最意想不到的?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1527 更新时间:2023/12/24 8:23:19

海南岛战役:解放军认为会打的很艰苦,国军认为防守绰绰有余。结果,韩先楚将军三天就把薛岳的立体防御体系击碎。颇有吕蒙白衣渡江奇袭荆州的效果。

刚经历金门新败,毛主席等众多领导对海南战役很慎重。1949年10月发动的金门战役,解放军第一梯队经过三天三夜奋战,9000多官兵大部分壮烈牺牲,余下的被俘。解放军后续登陆部队因为无船可用,只能眼睁睁看着战友在对岸被优势敌人击溃。这场战役也成为我军在解放战争中遭受的最惨重的一次失败。

同年11月份,我军又在登步岛战斗中,遭受了失败。连续两次登岛作战失败,让我军高层对登岛作战非常慎重。真要是一而再,再而三的“登陆失败”,士兵那还敢再打这样的仗呢?

所以,对海南岛战役,毛主席要求四野向三野调查渡海作战经验,避免重蹈金门覆辙。同时,毛主席在战前还做出指示:

渡海作战,必须集中能一次运载至少一个军(四五万人)的全部兵力,携带3天以上粮食,于敌前登陆,建立稳固滩头阵地,随即独力攻进,而不要依靠后援。海南岛是我国仅次于台湾岛的第二大岛,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蒋介石很注重海南岛防御,任命薛岳为海南防卫总司令。薛岳是国民党悍将,曾使用“天炉战法”在长沙会战中歼灭日军十万之众,被日军称为长沙之虎。蒋介石让薛岳守海南岛,也是有“志在必得”的意思。

而且,当时薛岳手下兵力不俗:陆军5个军;海军1个舰队、1个陆战团,舰艇50余艘;空军4个大队,飞机45架;总兵力共计有10万余人。薛岳以这些兵力,在海南岛建立了陆海空立体防御体系,并以自己的名字命名为伯陵防线。蒋介石也认为有薛岳在,海南岛固若金汤,企图凭险固守海南,把海南岛当作反攻大陆的基地。

而解放军方面,虽然海南岛上有琼崖纵队(16000游击队员)配合。但是,解放军没有登陆舰,主力船只都是木帆船。木帆船没有风,就走不动的,遇到国军舰艇,只能被动挨打。而且,登陆点均在解放军炮兵射程之外。所以,解放军为了“护航”,往少数木帆船上装上了发动机和火炮,对抗国军军舰。同时,这些火炮还能支援登陆点。

在战斗开始前,上级领导却决定延期攻击。为了解放海南,解放军调集了四野下属的第四十(军长韩先楚)、四十三军(军长李作鹏),以及加农炮兵第二十八团、高射炮兵第一、九团及工兵一部,共计10万余人。这支渡海兵团,由叶剑英领导,第十五兵团司令员邓华等人祖制指挥。部队在1949年12月,就开始登陆作战训练,预计春节前发动进攻。

解放军的作战计划是:利用海南岛本地的琼崖纵队配合,先分批次偷渡过去两个加强营和两个团。然后,军级领导(必须有军长)亲自上前线指挥4万人组成的主力登陆部队,带着3天物资,强行在预定登陆点登陆。这样,就算遇到敌人顽强阻击,我们还有3天时间组织后援。

可是,等到1950年1月10日,情况有了变化。当时,在苏联访问的毛主席对解放海南做出新的批示:将进攻时间由“春节”推迟到“争取春夏两季解决海南问题”。

1950年2月1日,在15兵团司令部作战室举行的海南岛作战会议上,叶剑英传达毛主席指示,进攻时间推迟至6月份。

2月9日,第十五兵团司令员邓华任司令开会时,传达的意思为“6月份不一定行,年底之前解决就不错。”

当时,因为解放军使用的木帆船必须要用季风。而只有4月和9月的季风能用。也就是说,4月不打的话,解放海南岛要被推迟到9月了!而我军知道金日成要动手,是在当年5月份金日成访华的时候。朝鲜战争爆发是在6月25日,第二天,美国舰队就隔断台湾海峡。真要是拖过4月,海南岛也就别想解放了。海南岛是“南中国海门户”,南中国海也就没有了。。。

上面“延期”的消息一出,43军就开始懈怠了。而韩先楚的40军一直没有松懈,韩先楚将军没有将“进攻延期”的消息传达下去,照样让军队训练。

幸好,在韩先楚将军的力争下,我军果断出击,顺利解放海南。在韩先楚将军力争早日发动登陆作战时,很多战友不理解他,不支持他。

3月20日,韩先楚将军主动请战,可是,电报上去后,没有任何回复。

3月26日,分批偷渡的任务完成,海南岛已经有解放军两团两营,将近一个师。

3月31日,韩先楚再次以40军党委名义致电15兵团领导,还是没有回复。

4月7日,韩先楚再次以个人名义致电15兵团、四野领导,并转报中央军委和毛主席,要求立即发起海南岛战役。此时,40军内部领导也不支持韩先楚将军,所以,韩先楚以个人名义请战。

韩先楚的电报是这么写的:“如43军未准备好,愿率40军主力渡海作战”。新中国已经建立,很多指战员不想在这个时候牺牲。况且,前两次登陆作战都遭受了失败。这次登陆海南,真是九死一生。甚至,就连40军参谋长宁贤文这样的高级领导,为了不上海南岛前线,竟然把自己弄伤了。

按照宁贤文的说法,他是被特务打伤的。可是警卫员说“我可以保证首长不被特务打伤,可我不敢保证首长自己打伤自己──我知道他什么时候会拿石头砸自己的脚呀?”

4月10日,在韩先楚将军多次请战下,林总和毛主席终于被说动了。军委决定,4月16日,开始海南岛战役。

当时,由于43军训练松懈,第一批次只凑出一个半团。而40军一次拿出6个团!不过,在组建前线军级指挥部时,韩先楚遇到了难题。很多高级领导不想上前线,不报名,他们觉得这次可能“重蹈(金门)覆辙”。甚至,等到出发时,部分团级干部找理由开小差走了。不过,正是这些人的贪生怕死,更衬托出韩先楚将军的伟大。

4月17日凌晨3时,登陆部队的木帆船冲破敌人封锁线,顺利到达登陆点。韩先楚将军一马当先,就要带头冲锋。幸好,被部下及时发现,一连的战士将他拦下,不准他冲锋。然后,将他死死的摁在一块岩石后面,保护他。

三天后,薛岳“固若金汤”的立体防御被韩先楚打碎。4月22日,薛岳坐飞机离开海南。5月1日,海南全境解放。最终,解放军以伤亡4500余人的代价,共歼灭国民党军3.3万余人,收容国民党溃兵1.8万人。

(文|勇战王聊历史)

在战争中,“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是一个很疯狂的想法,或许除了粟裕之外,很少人会把这一想法当作战机,这正是粟裕大将的过人之处,敢打他人不敢打之仗,从不放过敌人露出的一丝破绽,哪怕这个破绽持续时间很短,粟裕都会谋而后动、创造战机、抓住战机,所取得的战果往往出乎与他人之预料。

1947年5月初,国民党第1兵团20万大军在“中原王”汤恩伯的指挥下,发起了对我山东解放军的重点进攻,当粟裕、陈毅等率领的华野以逸待劳向东移后,汤恩伯继续乘机前进,相继侵占了莱芜、蒙阴等地,而第1兵团辖下的桂系钟纪的第7军和张光玮的第48师为抢头功,便贸然北进沂水城,而且推进速度极快,已经形成孤立深入之势,为此粟裕原计划首歼桂系这两支部队。

这时,粟裕从情报得知汤恩伯兵团的大致部署,即以张灵甫整编74师为主要中心突击力量,以黄百韬整编25师和李天霞83师掩护张灵甫左右翼;以65师掩护黄百韬25师侧翼;以桂系第7军和48师掩护李天霞83师侧翼,一举攻占坦埠华野指挥中心。与此同时,王敬之兵团整编第5军和欧震兵团的整编第11师等部已经由莱芜、新泰向坦埠方向东进,蒋介石投入山东战场的总兵力达到了45万。汤恩伯的作战计划是采取“中心开花”突破,在两翼和后续兵团的掩护下、以黄百道第25师协助张灵甫整编74师担任中路突进,对山东华野采取中央突破战术,企图将华野压缩至胶东一带或赶过黄河。

粟裕经过深思熟虑后,发现汤恩伯已经开始的全线进攻已经露出了破绽,第1兵团最中间位置的张灵甫74师经过孟良崮脱离了25师和83师的左右掩护,已经形成了孤军深入之势,而自从经过莱芜战役损失李仙洲兵团六万大军之后,国民党行动极为谨慎,一打就缩,围歼战机难以捕捉。为此,粟裕决定放弃原先首歼桂系第7军和48师计划,针锋相对以“反突破应对汤恩伯的中心突破”战术,迅速集结五个纵队来个“猛虎掏心”,切断中路突进的国民党王牌张灵甫整编74师与第1兵团间的联系,再给与围歼。

粟裕大胆提出的“以中央突破对付国民党的中央突破”战术,曾在1946年底指挥的宿北战役中面对国民党四路大军的压境,集中优势兵力围歼突出部的戴之奇的69师取得巨大的成功,开创了我军的先例战术。此次围歼张灵甫74师粟裕敢于再次使用此战术,主要是因为汤恩伯掩护大部队与74师之势相距一至两日的行程,除了左右两翼的25师和83师距离比较近,而华野有9个纵队和一个特种兵纵队,在局部对孤军深入的74师已经形成了绝对优势,而且张灵甫自从进入中原后一路势如破竹而异常骄横,与友军矛盾较深支援不会很积极。因此,粟裕果断抓住稍纵即逝的战机来个“虎口拔牙”,以五个纵队担任主攻一举围歼张灵甫74师。

1947年5月16日,历时三天的孟良崮战役圆满结束,张灵甫74师3.2万人在国民党40万大军的掩护下遭致全歼,张灵甫本人也被击毙,粟裕以“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之势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在“夹缝”敢打他人不敢打之仗,开创了我军在敌人重兵集中下割歼强敌的战例,也是战争指挥艺术上的重大突破。孟良崮战役后,毛主席任命粟裕任中原野战军司令,以便让其放手统一指挥刘邓及华东两大主力部队,粟裕果然不负众望,豫东战役再次“虎口拔牙”轻取开封、再歼援敌,再次开创了解放战争以来的歼敌记录。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古代战争中,营寨是什么存在,怎么说闭营不出,对方就不打了,只能营外叫骂。难道就营寨攻不了吗?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我们经常看到影视剧当中这样一个情景:一方龟缩在营寨当中,另一方就在营寨外不断的叫骂,还不进攻。这倒不是因为什么遵守战场规矩,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进攻或者是不进攻!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古代军营构造情况。营寨建造设计绝对不像影视剧当中插几根木棍当作围栏,里面装上帐篷就可以当做军营了。营寨建

  • 赤壁之战中,如果郭嘉活着,要如何战胜吴蜀联盟?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

    最能影响时代进展的,就是导控舆论吧?郭同学应该多制造些娱乐新闻,让谣言四起,唾沫星子淹没联盟赤壁之战中,如果郭嘉活着,能够出什么奇谋战胜吴蜀联盟,我们不得而知。毕竟郭嘉看人,是一看一个准,能够非常精准的看到别人的弱点,然后提出对应的奇谋,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胜果。曹操就是听从郭嘉的一个个奇谋,取得

  • 三国三大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哪次战役意义最重大,最关键?你怎么看?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称为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就历史大一统的长远意义而言,我认为官渡之战更为关键,历史意义更为重大;首先完成了北方大地统一的愿望,发展了生产力,促进了多民族,多地域的文化融合;其次,为后来华夏统一打下坚实的基础。建安四年(199年)六月(具

  • 古代吕蒙打仗的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关于吕蒙的故事吕蒙战绩斐然,还杀了大名鼎鼎的关二爷,可谓是被关羽追崇者恨之入骨。不过可恨之人必有过人之处,吕蒙由于家境贫寒,从小就跟姐夫外出打仗。十六岁的他抱的看法是家里这么穷,说不准立下大功还能脱离贫穷。他的母亲拗不过他,就只好让他去打仗了。他没有读过书,却凭着自己的胆识和过人之处赢得了孙策的器重

  • 世界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有哪些?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

    名将都是力求以多胜少,以少胜多的尽量避免,但以少胜多还是不在少数,中国的以少胜多的大多都清楚,就不一一展现,来说说世界上,有这么几场1.阿萨耶战役是英属东印度公司和马拉塔帝国之间的冲突,阿萨耶战役见证了6500-10000名英国士兵与40000-50000名强大的马拉塔军队对峙,不幸的是,英国人对敌

  • 赤壁之战曹营在长江西岸,吴蜀联军在长江东岸,为什么要借东南风

    战史风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这是谁出的题,基本的历史常识都没有,众所周知赤壁之战发生在湖北,现在有争论的是战事到底发生在黄冈赤壁还是嘉鱼赤壁,这两个地方都在湖北,何来曹军在江西一说?赤壁因为苏轼所写赤壁怀古而分为文赤壁和武赤壁,文赤壁在黄冈,武赤壁在嘉鱼;连苏轼都不太清楚他写的到底是不是孙刘破曹的赤壁,所以才有“故垒西边,人道

  • 《三国演义》里都有哪些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

    三国演义太精典,故事也太多了,但我印象最深的有《桃源三结义》《草船借箭》《三顾茅庐》《温酒斩华雄》《煮酒论英雄》《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火烧连营》《温酒斩华雄》等等,深入人心,百听不厌。前段时间因为肺炎疫情的原因,许久不能出门,刚好重温了一遍电视剧,大致的故事还都有印象。故事都是与人物有关,听故事要

  • 中国古代著名的战争,你知几何呢?

    战史风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古代著名的战争有:1约5000年前,炎黄版泉之战2约5000年前,炎黄联军与蚩尤逐鹿之战3约前1600年,汤灭夏鸣条之战4前1046年,周武王与商纣牧野之战5前684年,齐鲁长勺之战6前632年,晋楚城濮之战7前627年,秦晋崤山之战8前511年,吴伐楚,郢之战9前478年,越王勾践灭吴10前3

  • 历史上写得非常好的可抵千军万马的战争檄文有哪些?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要说战斗檄文,当属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文章、诗词。毛泽东一生,以笔为武器,用笔杆子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推翻了蒋家王胡,用他的思想武装了全国人民,成为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和强大敌人的精神法宝和锐利武器。1927年,毛泽东领导了伟大的秋收起义,看到革命热潮的高涨,他欣然挥笔写下了《西江月秋收起义》:军叫工农

  • 土木堡之变的50万明军是如何被屠的?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

    土木堡之变,明军号称五十万大军,实际上也就二十多万,为什么少了那么多?因为一半当了逃兵了。此战明军几十万大军,为什么竟然被屠戮殆尽,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土木堡之变时蒙古瓦剌的势力。明英宗正统帝时期,被明太祖和永乐大帝打散的蒙古各部落又统一起来了,其中势力最大的一个部落叫瓦剌。瓦剌之主叫脱脱不花,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