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古代战争中,营寨是什么存在,怎么说闭营不出,对方就不打了,只能营外叫骂。难道就营寨攻不了吗?

古代战争中,营寨是什么存在,怎么说闭营不出,对方就不打了,只能营外叫骂。难道就营寨攻不了吗?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2552 更新时间:2023/12/24 8:22:59

我们经常看到影视剧当中这样一个情景:一方龟缩在营寨当中,另一方就在营寨外不断的叫骂,还不进攻。这倒不是因为什么遵守战场规矩,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进攻或者是不进攻!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古代军营构造情况。

营寨建造设计绝对不像影视剧当中插几根木棍当作围栏,里面装上帐篷就可以当做军营了。营寨建设就相当于在建造一座军用城池。一般使用木材土石打夯作墙,条件允许的话应在甚至用坚硬的石材作围。墙高3-10米,墙宽0.8-2米。图.弩炮

2.围墙上边设置弓箭塔、弩炮塔、望塔、城墙上站立弓弩手、长枪投手、檑石滚木……

3.进入营寨后用木材或者石材将营地分割成几个部分。分为士兵住宿区、马匹饲养区、生活做饭区、大帐、屯粮区、陷阱区……

4.军营的四周挖有深沟,深沟里面设置尖刀,竹签等构成一个大大的陷阱。根据周围地形不同设置1到N个出口,出口用吊桥连接。如果没有吊桥则设置高大拒马,防止敌人骑兵快速突入寨中。

拒马:《通典兵五》引《卫公兵法攻守战具》:“拒马枪,以木径二尺,长短随事,十字凿孔,纵横安检,长一丈,锐其端,可以塞城中门巷要路,人马不得奔驰。”5.大寨附近建立隐蔽副寨(子寨)。用于围堵进入大寨的敌人对敌人进行包围,或者救援。

介绍完营寨我们就可以来回答为什么敌将只是叫骂不进攻的问题:

本身营寨有箭塔弩炮可以直接对士兵和敌将进行射杀,所以不敢靠得太近,就更不要说直接进攻。就算要发起进攻还要克服高大的拒马,冲过深坑才行。即使克服了前面两关,也不能直接进入敌人的营寨。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当摸不清营寨当中的军队数量、火力配备、军队的驻扎情况。任何一个将军都不敢贸然进攻,因为一旦进入营寨就可能被陷入包围。有时候骂阵只是一种心理战,并不是要直接攻取营寨。要么是为了骚扰对方,要么是为了“引蛇出洞”。在开阔地对敌人进行歼灭,让敌人失去在营寨里面的优势。什么时候会进攻营寨呢?

孙子兵法谋攻篇》用兵之法,十则攻之,五则围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第一种情况当进攻方人马少于或者等于防守方的人数但已经摸清营寨当中的情况,知道军中大将所在的位置。可以利用大雾或者是夜色破坏掉拒马箭塔,采取突袭或者夜袭。以奇致胜。

第二种情况当进攻方是防守方人数的2-3倍则采取长期围困战术,断其粮道水源,寻找破坏周围子寨,长此以往营寨自破。

第三种情况当进攻方式防守方人数的数倍甚至十倍则可以利用人数优势技术装备优势直接攻取营寨。

结语古代打仗更多的是运用谋略,审时度势,最大限度的减少伤亡保存实力。对敌方营寨的侦查成了战前的必须工作,只有做到知己知彼才能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最合理的作战部署。

营寨相当于野外的小城池,好的营寨具备侦查(望楼)、陷阱(壕沟)、防御(高强、栅栏)、反攻(占据有利地形)等功能,一般偎山靠水设置,可以容纳驻军生活里面的设置、区域的划分、配备的物资也有专门的讲究,《孙子兵法》就有相关的讲述。

古代战争主要依赖人、粮、军械,当你行军途中,敌方在必经之路造了一个营寨,你攻打么面对这么一个庞然大物、刺猬一样的存在肯定会损失兵力,长途行军也不可能随军带着大型工程器械,建造起来么需要时间、材料;不打的话,俗话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继续干耗着么又浪费粮食、士气也会下降,绕道继续前进攻城的话,难不保会被抄了后路、前后夹击,而且粮草运输也会麻烦。所以好的将领可能会营外叫骂、引军出战或者隔绝水源、不攻自破等等用计破除歼灭,这样来减少不必要的战斗减员,达到出兵的根本目的。

典型的可以参考街亭之战,《读史方舆纪要》卷五十九载:“街泉城,在县(清秦安县)东北,汉置县,属天水郡,后汉省入略阳县。刘昭曰,略阳县有街泉亭,故县也。三国汉建兴六年(注:公元228年,汉蜀后主刘禅六年),武侯出祁山,使马谡与张战于街亭,败绩。杜佑曰,陇城县有街泉亭,即马谡败处。……时武候军於西县,以街亭师败,进无所据,乃拔西县千余家还汉中”。街亭之败导致诸葛亮首次北伐也是最有利的一次北伐中途腰斩。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赤壁之战中,如果郭嘉活着,要如何战胜吴蜀联盟?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

    最能影响时代进展的,就是导控舆论吧?郭同学应该多制造些娱乐新闻,让谣言四起,唾沫星子淹没联盟赤壁之战中,如果郭嘉活着,能够出什么奇谋战胜吴蜀联盟,我们不得而知。毕竟郭嘉看人,是一看一个准,能够非常精准的看到别人的弱点,然后提出对应的奇谋,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胜果。曹操就是听从郭嘉的一个个奇谋,取得

  • 三国三大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哪次战役意义最重大,最关键?你怎么看?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称为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就历史大一统的长远意义而言,我认为官渡之战更为关键,历史意义更为重大;首先完成了北方大地统一的愿望,发展了生产力,促进了多民族,多地域的文化融合;其次,为后来华夏统一打下坚实的基础。建安四年(199年)六月(具

  • 古代吕蒙打仗的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关于吕蒙的故事吕蒙战绩斐然,还杀了大名鼎鼎的关二爷,可谓是被关羽追崇者恨之入骨。不过可恨之人必有过人之处,吕蒙由于家境贫寒,从小就跟姐夫外出打仗。十六岁的他抱的看法是家里这么穷,说不准立下大功还能脱离贫穷。他的母亲拗不过他,就只好让他去打仗了。他没有读过书,却凭着自己的胆识和过人之处赢得了孙策的器重

  • 世界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有哪些?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

    名将都是力求以多胜少,以少胜多的尽量避免,但以少胜多还是不在少数,中国的以少胜多的大多都清楚,就不一一展现,来说说世界上,有这么几场1.阿萨耶战役是英属东印度公司和马拉塔帝国之间的冲突,阿萨耶战役见证了6500-10000名英国士兵与40000-50000名强大的马拉塔军队对峙,不幸的是,英国人对敌

  • 赤壁之战曹营在长江西岸,吴蜀联军在长江东岸,为什么要借东南风

    战史风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这是谁出的题,基本的历史常识都没有,众所周知赤壁之战发生在湖北,现在有争论的是战事到底发生在黄冈赤壁还是嘉鱼赤壁,这两个地方都在湖北,何来曹军在江西一说?赤壁因为苏轼所写赤壁怀古而分为文赤壁和武赤壁,文赤壁在黄冈,武赤壁在嘉鱼;连苏轼都不太清楚他写的到底是不是孙刘破曹的赤壁,所以才有“故垒西边,人道

  • 《三国演义》里都有哪些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

    三国演义太精典,故事也太多了,但我印象最深的有《桃源三结义》《草船借箭》《三顾茅庐》《温酒斩华雄》《煮酒论英雄》《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火烧连营》《温酒斩华雄》等等,深入人心,百听不厌。前段时间因为肺炎疫情的原因,许久不能出门,刚好重温了一遍电视剧,大致的故事还都有印象。故事都是与人物有关,听故事要

  • 中国古代著名的战争,你知几何呢?

    战史风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古代著名的战争有:1约5000年前,炎黄版泉之战2约5000年前,炎黄联军与蚩尤逐鹿之战3约前1600年,汤灭夏鸣条之战4前1046年,周武王与商纣牧野之战5前684年,齐鲁长勺之战6前632年,晋楚城濮之战7前627年,秦晋崤山之战8前511年,吴伐楚,郢之战9前478年,越王勾践灭吴10前3

  • 历史上写得非常好的可抵千军万马的战争檄文有哪些?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要说战斗檄文,当属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文章、诗词。毛泽东一生,以笔为武器,用笔杆子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推翻了蒋家王胡,用他的思想武装了全国人民,成为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和强大敌人的精神法宝和锐利武器。1927年,毛泽东领导了伟大的秋收起义,看到革命热潮的高涨,他欣然挥笔写下了《西江月秋收起义》:军叫工农

  • 土木堡之变的50万明军是如何被屠的?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

    土木堡之变,明军号称五十万大军,实际上也就二十多万,为什么少了那么多?因为一半当了逃兵了。此战明军几十万大军,为什么竟然被屠戮殆尽,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土木堡之变时蒙古瓦剌的势力。明英宗正统帝时期,被明太祖和永乐大帝打散的蒙古各部落又统一起来了,其中势力最大的一个部落叫瓦剌。瓦剌之主叫脱脱不花,但是

  • 明朝的万历三大征,具体是哪三次战争?结局如何?有什么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明神宗朱翊钧,大明王朝的第十三位皇帝,10岁即位,年号万历,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位之初十年,内阁首辅张居正主持政务,社会经济有很大的发展,开创了“万历中兴”的局面。期间主持了著名的万历三大征,巩固了大明疆土,维护了大明王朝在当时世界特别是东亚地区的地位。第一征朝鲜之役(抗日援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