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赤壁之战中,如果郭嘉活着,要如何战胜吴蜀联盟?

赤壁之战中,如果郭嘉活着,要如何战胜吴蜀联盟?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1612 更新时间:2024/1/23 18:23:36

最能影响时代进展的,就是导控舆论吧?郭同学应该多制造些娱乐新闻,让谣言四起,唾沫星子淹没联盟

赤壁之战中,如果郭嘉活着,能够出什么奇谋战胜吴蜀联盟,我们不得而知。毕竟郭嘉看人,是一看一个准,能够非常精准的看到别人的弱点,然后提出对应的奇谋,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胜果。

曹操就是听从郭嘉的一个个奇谋,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统一了北方,成为天下最大的割据势力,离统一天下只有一步之遥。最后因水土不服,英年早逝。也有可能是郭嘉生活不检点,早就把身体玩垮了。在恶劣气候中急行军,一折腾,身体扛不住,就病死了。

赤壁之战时,曹操已经统一了北方,拿下了荆州,已经处于绝对的优势。只要曹操稍微冷静一下,以他自己的水平正常发挥,至少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周瑜一针见血的指出曹军的几大弱点,曹操后方不稳,有马超韩遂在关中捣乱。曹军善骑兵,不善水战,以自己的劣势对抗吴军的优势,自找苦吃。赤壁之战又在寒冬,曹操军马缺乏草料,同时北方士兵来到南方,水土不服,容易生病。

这些弱点,曹操未必看不到,只是感觉自己太过强大,又急于一统天下,全都视而不见。最后果然瘟疫横行,战船又被东吴一把火烧了,狼狈的逃回北方。

曹操要战胜吴蜀联盟,那就只能慢点来。曹操灭袁氏兄弟时,不也是听郭嘉的建议以退为进,先退兵,让他们狗咬狗,再找机会各个突破。

曹操追杀刘备途中,掉头跑去拿下了江陵,给了刘备喘息之机,使他有了联吴抗曹的机会。曹操也是贪心,想一口同时吃掉两个,忽视了孙刘联盟。

如果曹操不贪心,可以联吴灭刘,专门去对付刘备。

以皇帝的名义,封孙权为吴王,命孙权灭刘备。然后派一大将防守荆州,训练水军。自己先去把西凉,汉中,益州搞定,把自己的内部反对者也干掉,最后再选个好天气收拾孙权。

孙权听命是最好,可以轻而易举的灭掉刘备。即使孙权识破阴谋,仍然孙刘联盟。曹操不去发动赤壁之战,只采取守势,守住荆州就行。孙权总不至于主动打过来吧。逼得孙权没有退路了,他不得不打。不招惹他,他哪还有勇气主动出击。孙权没这个实力,而且师出无名,与造反无异。反而让曹操师出有名。

守好自己的地盘,把孙权和刘备留在那一亩三分地上。时间一久,孙刘联盟迟早生变,双方咬起来。曹操在旁边看热闹就行。时机成熟,哪天高兴,把他们全收拾掉。

历史上赤壁大战的时候,诸葛亮到底在干什么呢?

火烧赤壁时,我估计诸葛亮在做以下几件事。

一,他知道周瑜未来必是自己的主要对手,他正在思谋想计,至周瑜于死池。二,他知道关羽一定会在华客道私放曹操,自己又不敢真的按军令法斩关羽,正在想办法为自己找台阶下,而又不会使二爷丢了面子。三,火烧赤壁时,诸葛亮不过是个小小参谋,他最有可能在和一班参谋们弹冠相庆,觥筹交错。

当然,作为刘备的首席军师,我们应该知道,无论何时何地,他都在为三分天下而筹划。

狭义的赤壁之战指的是乌林战役,也即是传统说的火烧赤壁,时间比较短,而广义的赤壁之战则从公元208年7月开始到当年12月结束,前后历经大约6个月的时间。

那么在这6个月的时间里面,作为刘备的主要谋士诸葛亮,他在忙些什么呢?借东风是他干的吗?火烧赤壁和诸葛亮有关系吗?

我们一起分析一下这些历史事实,从而还原历史事实。

赤壁之战期间,诸葛亮在忙些什么?广义的赤壁之战发生是从公元208年7月开始,到12月基本结束,在这期间,作为刘备的主要助手,,诸葛亮在面对强大的敌人曹操南下的时候,政务必然非常繁忙,那么他到底在忙些什么?

首先,前期跟随刘备向南逃亡。

公元208年7月,曹操率领大军秘密南下,抄近路快速推进,直达宛城和叶县之间。同年8月,荆州刘表病死,荆州实权人物蔡瑁张允等人拥立刘表的幼子刘琮就任荆州牧,成为荆州新的主人。

9月,曹操大军的前锋抵达新野,而此时荆州的新主人刘琮在世家大族蒯氏,蔡氏以及名士的拥戴下已经投降曹操。刘琮等人的行为让刘备一无所知,直到他们派宋忠过来通知的时候,刘备才恍然大悟。

正在这时,诸葛亮劝刘备趁刘琮没有防备,带兵袭击襄阳,一举夺取荆州。刘备碍于情面不好下手,于是和诸葛亮率领大军,带着辎重以及百姓向南逃避曹操的锋芒。

刘备带领的大军在长坂坡被曹操的五千精骑追上,慌忙之下,刘备丢下妻子和儿女,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人骑马仓皇而逃,曹操俘获了刘备大量的人马辎重。

曹操击败刘备之后,顺利地占领荆州重镇江陵,而刘备不得不逃往夏口等待时机。

此时,诸葛亮一直跟随刘备逃亡。

其次,游说孙权结盟联合对抗曹操。

曹操占领江陵后不久率兵沿江而下,打算一举荡平刘备军。诸葛亮眼见形势危急,一旦兵临夏口,刘备将无容身之地,于是向刘备建议,立即动身去见孙权,商讨两军结成联盟的事情。

诸葛亮连夜赶到柴桑见到了孙权,并且劝说孙权和刘备结盟共同应对强敌曹操。在诸葛亮的劝说之下,孙权以及部属们同意和刘备结成联盟共同对抗曹操。

最后,夺取南部四郡。

完成使命后的诸葛亮回到刘备处,共同应对即将到来的联合作战。这年11月,沿江而下的曹操大军在赤壁突然遭遇孙权和刘备联军的火攻,曹军军遭受了巨大的损失,雪上加霜的是曹军又恰逢爆发瘟疫,极大的降低了军队的战斗力。为了避免更大的失败,曹操只得率军向北撤。

同年十二月,刘备趁曹操向北撤的时机,接受了诸葛亮的建议,乘机夺取了荆南四郡。随后刘备任命诸葛亮为军师中郎将,督令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负责调整赋税,充实军资。

因此可见,自始至终,在赤壁之战中,诸葛亮为了和孙权结成联盟以及参与战事,最后夺取南部四郡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正是在诸葛亮的协助和谋划之下,刘备才得以将势力最大化,并从这场赤壁之战中获得了最大的利益,从而为后来鼎力三国打下了基础。

借东风是诸葛亮干的吗?说东风是诸葛亮借来的,确实有神话他的嫌疑,因为此时的诸葛亮并不在周瑜军中,而是和刘备呆在一起,因此并不存在借东风的事情。那么这个东风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作为当时的主帅周瑜居住在长江沿岸,对于这里的水文条件和天气非常熟悉,正是周瑜巧妙的利用了这里的特殊天气气候,恰到好处运用了火攻,从而破坏了曹操的船队。

因此,东风并不是诸葛亮借来的,而是被当时的主帅周瑜巧妙地运用到这场战役中,从而击败了曹操。

火烧赤壁和诸葛亮有关系吗?火烧赤壁其实和诸葛亮也没有什么关系,虽说刘备和孙权已经联盟,但是当时的主帅是周瑜,并不是刘备。在战役上,刘备只是配合周瑜作战,具体指挥则是以周瑜为主。

在涉及到战役计划,则是周瑜安排和操作,比如火烧赤壁的计策也是周瑜麾下的大将黄盖提出和运用。

当时曹操的士卒大部分都是北方人,不习惯坐船,为了避免这个问题,就把所有的战船链接起来,人和马在上面走动或者跑起来就非常方便。

在前线作战的黄盖得知这个情况后,立即向周瑜献计,认为曹操将战船链接的行为,可以通过火攻的方式。

为了取得战役的突然性和爆发性,黄盖向曹操诈降并取得曹操的信任。

在诈降的那一天,黄盖准备了几十艘蒙冲、斗舰,满载薪草膏油,在靠近曹军的时候,黄盖命令点燃柴草,冲向曹营。

恰在这个时候,刮起了东南风,风助火势,吹向曹操的战船,并且蔓延到岸边的营寨,从而烧死了大量的曹军,火势逼迫许多曹军跳入水中,导致许多人马被淹死。

因此,火烧赤壁和诸葛亮的关系不大。

总而言之,在赤壁之战期间,诸葛亮具体参与的战役其实很少,他更多地参与和孙权之间的联盟关系,以及保障刘备军的后勤和内政之中,具体的军事指挥以及参与则是周瑜和刘备负责。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三国三大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哪次战役意义最重大,最关键?你怎么看?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称为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就历史大一统的长远意义而言,我认为官渡之战更为关键,历史意义更为重大;首先完成了北方大地统一的愿望,发展了生产力,促进了多民族,多地域的文化融合;其次,为后来华夏统一打下坚实的基础。建安四年(199年)六月(具

  • 古代吕蒙打仗的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关于吕蒙的故事吕蒙战绩斐然,还杀了大名鼎鼎的关二爷,可谓是被关羽追崇者恨之入骨。不过可恨之人必有过人之处,吕蒙由于家境贫寒,从小就跟姐夫外出打仗。十六岁的他抱的看法是家里这么穷,说不准立下大功还能脱离贫穷。他的母亲拗不过他,就只好让他去打仗了。他没有读过书,却凭着自己的胆识和过人之处赢得了孙策的器重

  • 世界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有哪些?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

    名将都是力求以多胜少,以少胜多的尽量避免,但以少胜多还是不在少数,中国的以少胜多的大多都清楚,就不一一展现,来说说世界上,有这么几场1.阿萨耶战役是英属东印度公司和马拉塔帝国之间的冲突,阿萨耶战役见证了6500-10000名英国士兵与40000-50000名强大的马拉塔军队对峙,不幸的是,英国人对敌

  • 赤壁之战曹营在长江西岸,吴蜀联军在长江东岸,为什么要借东南风

    战史风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这是谁出的题,基本的历史常识都没有,众所周知赤壁之战发生在湖北,现在有争论的是战事到底发生在黄冈赤壁还是嘉鱼赤壁,这两个地方都在湖北,何来曹军在江西一说?赤壁因为苏轼所写赤壁怀古而分为文赤壁和武赤壁,文赤壁在黄冈,武赤壁在嘉鱼;连苏轼都不太清楚他写的到底是不是孙刘破曹的赤壁,所以才有“故垒西边,人道

  • 《三国演义》里都有哪些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

    三国演义太精典,故事也太多了,但我印象最深的有《桃源三结义》《草船借箭》《三顾茅庐》《温酒斩华雄》《煮酒论英雄》《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火烧连营》《温酒斩华雄》等等,深入人心,百听不厌。前段时间因为肺炎疫情的原因,许久不能出门,刚好重温了一遍电视剧,大致的故事还都有印象。故事都是与人物有关,听故事要

  • 中国古代著名的战争,你知几何呢?

    战史风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古代著名的战争有:1约5000年前,炎黄版泉之战2约5000年前,炎黄联军与蚩尤逐鹿之战3约前1600年,汤灭夏鸣条之战4前1046年,周武王与商纣牧野之战5前684年,齐鲁长勺之战6前632年,晋楚城濮之战7前627年,秦晋崤山之战8前511年,吴伐楚,郢之战9前478年,越王勾践灭吴10前3

  • 历史上写得非常好的可抵千军万马的战争檄文有哪些?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要说战斗檄文,当属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文章、诗词。毛泽东一生,以笔为武器,用笔杆子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推翻了蒋家王胡,用他的思想武装了全国人民,成为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和强大敌人的精神法宝和锐利武器。1927年,毛泽东领导了伟大的秋收起义,看到革命热潮的高涨,他欣然挥笔写下了《西江月秋收起义》:军叫工农

  • 土木堡之变的50万明军是如何被屠的?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

    土木堡之变,明军号称五十万大军,实际上也就二十多万,为什么少了那么多?因为一半当了逃兵了。此战明军几十万大军,为什么竟然被屠戮殆尽,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土木堡之变时蒙古瓦剌的势力。明英宗正统帝时期,被明太祖和永乐大帝打散的蒙古各部落又统一起来了,其中势力最大的一个部落叫瓦剌。瓦剌之主叫脱脱不花,但是

  • 明朝的万历三大征,具体是哪三次战争?结局如何?有什么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明神宗朱翊钧,大明王朝的第十三位皇帝,10岁即位,年号万历,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位之初十年,内阁首辅张居正主持政务,社会经济有很大的发展,开创了“万历中兴”的局面。期间主持了著名的万历三大征,巩固了大明疆土,维护了大明王朝在当时世界特别是东亚地区的地位。第一征朝鲜之役(抗日援朝)

  • 古代战争为什么都是几十万人的大兵团战争?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动辄就几十上百万多少会有夸大的成分,比如说赤壁之战曹操的劝降书写道:“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显然这个数据是不足为信的,只能说曹操的牛皮吹的好。如果查阅资料不难发现,纵观整个中国战争史,就数战国时期的战争兵马众多。除却部分记载夸张外,太史公的数据具有一定的可信度。原因大致如下1.战国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