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以上外,还有东周,你可以直接去看《东周列国志》魏晋南北朝时期也很经典,你可以看看那个时期众多的志人小说,像世说新语什么的,如果要了解历史可以看这里还有辽宋夏金元时期,看《宋辽战争》隋唐时期,看隋唐英雄传,不过我更喜欢唐传奇
中国革命故事
有一天,爸爸叫他把一封粘着三根鸡毛的信送到三王村,在第二天天黑之前一定要送到,千万不要落到鬼子手里。海娃一听便赶着羊向三王村急急地跑去。这时海娃远远的看见有一队鬼子向这里走来,海娃心想:把鸡毛信藏在哪里?扔了肯定不行,埋起来万一找不到怎么办?这时他看见头羊那又大又粗的尾巴,心里有了一计,他把信绑在羊尾巴底下,这样一来什么也看不见了。这时鬼子来到了跟前,一个鬼子搜遍了他的全身只搜到了一个大地瓜,鬼子便让他带路去三王村。眼下一条小路,一条羊道,他便赶着头羊在羊道上飞奔,羊道太难走了,鬼子便让他走的慢点,可海娃不听还是飞快地奔跑,把鬼子拉在岩石之后,眼看就要进三王村的包围圈了,他便高声呼叫:“快打鬼子,鬼子来了!”不一会,八路军都到齐了,鬼子知道上当了,开出一排排子弹。不好,一颗子弹打到了海娃的腿上,他昏倒了。一个八路军把海娃救起,海娃嘴里不停地说:“羊尾巴下面有鸡毛信,鸡毛信在羊尾巴下面……”说罢便昏过去了
战争中时期感人故事
长征时期,发生了一个又一个动人、感人的故事,我较为了解的一个故事叫《一袋干粮》。它讲述了一个13岁的小红军小兰在随部队一起前进的时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干粮,却在过一座桥时为照顾一位伤员不慎把自己的那袋干粮掉入河中冲走了。她为了大家有足够的干粮吃,坚持没告诉他们。为了装成没事发生一样,她拔了许多野菜塞入挎包,塞得鼓鼓的。不久她的身体就不行了,在护士长发现她吃野菜和挎包中“干粮”的事后,大家才知道事情的真相,于是大家每人分了一点干粮给她,让她体会到了家的温暖……故事虽小,内涵不小。这些点点滴滴的细节,小故事却能够反映红军战士们的优秀品质不怕苦、坚强、无私、热心……小兰,她只是一个13岁的小女孩,却有男孩一样坚强的意志;却知道体谅他人。在她没有粮食之际,她大可伸出双手向战友们要一些,她没有这么做,她选择沉默,不告诉任何人,自己吃苦,此刻,她脑海里想的只有战友的利益,而忽略了自己的困难;而对伤势严重的伤员们,她大可丢下他们,让他们自生自灭,可她没这么做,她细心照料一个伤员,没有怨言,没有后悔。一个小兰尚且如此,可想而知,我伟大的红军整支队伍的品质了。
急需革命故事
据我所知,清朝后期的广州市四大名医陈伯坛、赵学琴、黎庇留、陈月樵,在中山有众多的徒弟,他们对中山的中医水平的提高有杰出的贡献,于是,我从寻找四大名医在中山的徒弟入手,进一步考察中山中医发展的历史。
在写书期间,许多资料不详,众说纷纭,我边写边查找这些名医资料,不断修改,力求做到没有差错。原中山市人民医院院长程观树的父亲程祖培,是陈伯坛的大徒弟,也是石岐的名医。对他的毕业时间,有人说是民国六年,也有说是民国七年,还有说是民国八年。我亲自找到程观树,程观树找出他父亲的所有资料,我查到他的毕业证书,证实是宣统三年去念书,毕业于民国四年。
查找资料没遇到大的困难,可是,天有不测风云。2000年,正当我全心投入写作,手稿完成了一半,那天,我突然作呕,吐血不止,经胃镜检查,发现胃溃疡复发,原来,我的溃疡正连着动脉血管,引起大出血。这是我始料不及的,因为这胃病手术后已20多年不曾发过,只得住院治疗。2001年的一天,我再一次因便血而休克,经医院抢救,我终于从死亡线上挣扎过来。两次住院都是10多天,回到家里,身体极度虚弱,可是,想到如果完不成稿件,这么多好的素材就要浪费。为了尽快完成手稿,我不得不继续坚持写作。2004年,我的手稿基本完成,书籍估计在今年可以出版。最近,我又进行了一轮修改。
我本来还想写《中山西医史》、《民间验方》,可是,因为年纪太大,没有人帮忙,肯定完不成。我最大的愿望是,政府能办班培养下一代,学习老中医的经验,收集更多验方,将几千年的中医文化传承下去;将中西医结合,提高人们的身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