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关于青铜战戈,有哪些历史故事?

关于青铜战戈,有哪些历史故事?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1366 更新时间:2024/1/19 19:10:38

青铜器,是我国的文化瑰宝。据史料显示,我国的青铜时代开始于公元前2000年,经历了夏、商、西周、春秋、战国和秦汉几个朝代,所以它有着非常重要的历史和观赏价值。而“青铜戈”作为青铜时代的一种常用格斗兵器,在“青铜界”也很闻名。

“青铜戈”,是我国古代特有的一种长柄冷兵器,它由青铜制成,装有长柄,横刃,能勾能啄、可推可掠,是车兵作战用的最重要的格斗兵器,具有极强的杀伤性。

据考古学家测定,我国最早的青铜戈,距今已约三千五百多年了,它是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直内戈”,不过,这种“青铜戈”的杀伤力,还不是太大。而据今二千多年的春秋时期,人们打造的“青铜戈”,就已经非常锋利了。

史料记载,春秋时期“青铜戈”已经样式范多,青铜铸造技术已经相当先进,有一种“宋公栾戈”非常出名,它曾经代表着至高无上的尊贵和威严的象征,因为它是当代国君宋公栾,随身佩戴的集防身和装饰物之一,所以这种“青铜戈”也称为“宋栾”。

东周列国时期的宋国,是“春秋五霸”之一;而宋国开国之君,是商纣王的庶兄“微子”,此人能力不凡;宋公栾即“宋景公”,为宋国第二十七任国君,他的治国之道也不在人下,因此宋国在当时各诸侯国之中,也可谓是国富民强。于是,在青铜时代他们的青铜铸造技术居列国之首,他们铸造的这种“宋公栾戈”,曲线流畅,戈身呈微弧形状,戈柄部刻有鸟虫篆体铭文字样,通体长约21cm,戈尾呈m型向内凹陷,是一件极其精美的防身兵器。一开始,仅有“宋景公”佩用,所以铸造量不多,却极其名贵!

青铜战戈是我国古代特有的一种冷兵器。在古代战争中能勾能啄,可推可掠,具有极强的杀伤性。其大范围的挥击覆盖面更是配备战车的绝佳武器,造成极大的杀伤性

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有哪些?为什么能够获胜?

苍茫大地介绍粟裕大将以“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大智大勇,指挥的孟良崮战役,这也是解放军军史上以少胜多的光辉范例。

一、战役背景:

1947年,国军全面进攻被我军打破,被迫改为对陕北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3月国军进剿山东,兵力达24个整编师(军)、60个旅,45万人,以五大主力之三第74师、第5军、第11师为骨干,编三个机动兵团,第一兵团汤恩伯部共20个旅20万人,为主要攻击集团,三个兵团分别由临沂、泰安、泗水向鲁中山区全线进攻,企图寻华野主力决战。国军为避免进攻中被华野分割歼灭,采取了“密集靠拢、加强维系、稳扎稳打、逐步推进的方针。

华野在山东共9个步兵纵队和一个特种兵纵队27万人,处于劣势。我华野从3月下旬到5月,主动出击除在泰安歼敌72师外,没有战绩。我华野根据中央军委意见,于5月上旬将主力东移,后撤一步,以准备南下华中的2纵、7纵隐蔽集结于莒县地区,以进鲁南的6纵隐蔽在平邑附近地区,待机配合主力作战。

华野主力东野后,陈、粟两个预设的歼敌方案均未奏效。

二、战机顿现

华野主力东移,蒋介石、陈诚误判,以为华野攻势疲惫,可能继续向东北方向的淄川、博山方向撤退,于10日命令各部兼程前进,妄图逼我军在鲁中山区决战,顾祝同令3个兵团放胆向博山、沂水线疾进,右翼第一兵团改变原定的稳扎稳打战法,不等第2、第3兵团统一行动,即以张灵甫74师为骨干,在黄伯韬25师、李天霞83师配合下于次日自垛庄、桃墟进攻坦埠,企图袭占沂水至蒙阴公路,另以第7军、整编48、65师在左右两侧掩护。华野侦知这一部署电,粟裕于12日晨下达1纵、4纵、6纵、8纵、9纵围歼74师,以2、3、7、10四个纵队阻援的作战令,战役于13日黄昏发起。

三、经过

74师在83师、25师掩护下自垛庄北进,被9纵击退,随后占杨家寨等地,妄图14日攻占坦埠。

5月13日晚,我1纵、8纵一部在74师正面阻击,主力从其两翼趁隙向纵深楔进,1纵3师对外正面阻击65师,主力割断74师、25师联系,8纵割断74师与83师的联系,一部占领孟良崮东南的横山老猫窝。4纵、9纵从正面攻击,扼制了74师的进攻,6纵于14月抵垛庄西南地区。13日晚,张灵甫不顾前沿据点遭攻击,仍想14日占坦埠。

5月14日,张灵甫得知天马山、马牧池等地失守,怕被围歼,仓促向孟良崮、垛庄方向撤退,并组织一部反击。6纵在1纵一部协同下,于15曰拂晓攻占垛庄,切断74师退路,8纵攻占万泉山,同1纵、6纵打通联系,在芦山、孟良崮地区四面合围74师。蒋、顾以为74师是第一王牌,死守孟良崮,左右增援到位,可趁机与华野主力决战。顾祝同严令新泰的11师、蒙阴的65师、桃墟的25师、青鸵寺的83师以及,河阳、汤头的第7军、48师迅速向74师靠拢;并调第5军自莱芜南下,20师从大汶口向蒙阴疾进,在蒙阴、青驼寺寻歼我华野主力。

粟裕见国军10个师大举来援,多数距孟良崮一至两天路程,最近的仅十几公里,于15日下令华野阻援部队坚决阻止各路援军,主攻部队尽快干掉74师。

15日晨,整编74师被围困在孟良崮为核心的几个山头,即520、东西540、600、610高地,及芦山、雕窝等地,74师的水源被切断,大量美式装备歇了菜,张灵甫上孟良崮把重炮、坦克等又丢弃了。激战至16日上午,华野占领全部主阵地,下午,华野前方将士以为74师被全歼,细心的华野粟总发现我军歼敌数与74师编制差万人,部队严密搜索,终将74师及83师1个团余部全歼,张灵甫被击毙。16日16时半战斗结束,华野发现敌台仍在活动,4、8、9纵奉粟总命令搜索,到18日,又搜出7000余人。

在华野主力围攻74师过程中,华野2纵、3纵、7纵、10纵等拼死阻击,国军在蒋、顾严令督战下,最近的距孟良崮5公里,炮弹能打到孟良崮,但74师照样被歼。

四、胜利原因:

A、粟裕的卓越指挥才能及非凡胆魄。

粟总是我军为数不多、擅长指挥大兵团作战的帅才,他用兵连当代孙武“刘帅、主席五虎上将之首林帅也极为佩服。

B、我华野全军精诚团结、密切配合,将士们舍生忘死。

C、张灵甫的骄横授我歼敌良机。

D、国军内部的矛盾,配合不十分到位。

李天霞作为七十四军(师)的副军长当年和张灵甫抢七十四军军长失败,心有怨言,增援时就不太利索啦。如他的83师再冲进一个旅,我军就够呛!

五、战果及后话。

斯役,国军被歼3.2万,我军伤亡1.2万人,国军被迫停止对山东的进攻。

顾祝同被撤掉陆军总司令职务;黄百韬虽救援,但未达效果,被撤掉师长之职,后又重用,死在淮海战场;汤恩伯被撤一兵团司令之职;李天霞未很好掩护及救援,撤职被捕。

1946年2月我东北民主联军挫败日本关东军残部疯狂反扑的“通化暴动”就很经典,不足500人的我通化警备部队,击败了20000多人的日军余孽、国民党特务、土匪和叛变队伍,可谓以少胜多的典范战例,而胜利的关键是能够及时采取“斩首行动”,打乱了敌人的指挥体系。

(开国中将刘西元)

吉林省通化市地处长春市东南,临近中朝边境,抗战末期是日本关东军的“战斗司令部”所在地(长春总司令部之外的野战指挥所),也是在苏联红军发起进攻后,东北日军逃往朝鲜或转道回国的必经之路,因此一度聚集了许多日军机关和部队。1945年8月末苏军进驻通化,解除了当地日军主力第125坦克师团的6000余人的武装,并实施军事管制。

然而在日军高层的暗中指使下,第125师团参谋长藤田实彦大佐等部分顽固分子拒不缴械,纠集3000余人连夜出逃,藏匿于通化山区的老爷岭林地,试图保存力量东山再起。这次事件后来被部分日本人称为“第一号逃跑”,因为藤田在第125师团和通化地区的日军中“威望”较高,足可以掀起一股腥风血雨。

(藤田实彦)

藤田实彦,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33期、陆军大学第42期,1937年曾作为轻装甲车的少佐中队长参加淞沪会战,1942年升任大佐战车联队长,1945年1月担任坦克师团参谋长,是日军内部的“军事专家和后起之秀”,时年46岁,若非日本投降,这厮差一步就要跨进将军行列。

在日本关东军特务头子池田中将的撮合下,藤田很快与国民党“东北南部先遣军司令”莫德惠搭上了线,后者封其为“通化前进区司令官”,同时受国民党通化党部书记孙耕直接指挥,任务是搜罗散兵游勇对抗民主联军,发起暴乱以配合国民党中央军对通化地区的接收。

(莫德惠)

为了驱使日军残部为自己卖命,孙耕尧一口气答应了藤田组织和参加暴动的三个条件:通化地区的日本兵不回国、不失业、暴动成功后集体前往台湾。1945年12月15日,藤田化名“田友”正式加入国民党,同时潜回通化城区,开始串联和发动放下武器的日本士兵和侨民参加暴动,不料却因同胞揭发而被捕。

通过对藤田实彦的阴谋活动的掌握,以及我军打入敌人内部侦察员的汇报,东北民主联军通化支队司令员兼政委刘西元(后任38军政委)警觉起来,迅速布置抓捕日军战犯,将120多名大尉以上军官全部监押。命令部队在2月2日晚查抄敌人的暴乱总指挥部,将孙耕尧等5名首要分子抓获并紧急处决。

与此同时,我军将航校、炮校里作为内应的日本留用人员全部逮捕或软禁,保证了飞机、坦克和大炮不落入暴动日军的手中,这次成功的“斩首行动”对通化平叛意义十分重大。

(东北民主联军战士)

根据情报,敌人阴谋暴乱的总兵力达到20000余人,其中日本关东军残部10000人、投靠国民党的伪满军和土匪10000人,还有企图作为内应的日本人、收编部队600人;由于通化支队主力外出执行任务,市内仅留500余人,加上武装起来的机关干部也不过600人,敌我兵力对比非常悬殊。

1946年2月3日凌晨4时,逃脱羁押的藤田实彦指挥13300多名日军按计划发起暴乱,分头向市政府、通化支队司令部、公安局等目标疯狂进攻,遭到严阵以待的通化支队迎头痛击;通化医院里留用的日本医生和护士,也动手残杀了我军伤病员参与暴乱,但由于暴乱日军缺乏武器而大多使用军刀、斧头等武器,500多我军战士在炮兵的支援下顽强地守住了各要点。

(日本关东军)

由于兵力紧张,负责看押战犯的只有一个班的战士,就在暴动日军即将营救成功的危急时刻,该班战士果断用机枪将120多名战犯全部射杀,使日军缺乏骨干从而失去有效指挥,继续着群龙无首的状态。

中午时分,回援的通化支队主力和朝鲜支队赶到战场,迅速击溃了日伪军的暴动主力,至当晚6时许基本平定暴乱,藤田等28名日本军人躲入日本人居住区,第二天终被搜出;战后统计,东北民主联军共毙伤俘敌4000余人,余皆溃散。

(抓获藤田)

民主联军之后在通化城进行了整整两周的地毯式搜捕,计有1800名日本人被处决,3000多人被关押,尤其是朝鲜支队的战士对日本人极为憎恨,搜捕中大开杀戒,春节期间没有挂对联的住宅一律剿灭,藤田实彦一个月后在监狱里羞愤自杀。

最可笑的是,挑唆暴动的国民党骨干分子都躲在家中没有参与战斗,准备坐收渔人之利:如果日本人得手,他们会出来摘桃子,如果日本人失败,他们也将没有责任。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战争历史上,有哪些害人害己的行为?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1940年7月起,重庆军事委员会以参谋总长何应钦、副参谋总长白崇禧的名义,向延安方面提出关于“八路军和新四军的作战区域”问题,同时附带一个近乎命令式的要求:“八路军和新四军之各部队,限时全部开到河北、察哈尔两省以及山西北部地区,并将新四军纳入第18集团军作战序列”。归根到底,这是那位蒋某人要进行所谓

  • 战争的过程中,你见过哪些让人咂舌的事情?

    战史风云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1950年2月下旬,国民党军在台湾省金门县北太武山麓的一个山洞中抓获了一名须发皆白,长发及腰的野人。此人正是解放军叶飞兵团第28军253团的团长徐博。他已经在岗哨林立的金门岛躲藏了一百多天。他是怎么被发现的?原来是民众向国民党金防部队反映,他们种的地瓜常常在夜晚被人偷吃,经查,附近部队绝无此事,于是

  • 我喜欢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赏析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

    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描写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从平民到总统,从士兵到将军,从一般市民到资本家,社会上风貌的各个层面,都作了详尽的描写.人物形象描写生动丰满,种种社会风貌和故事情节详实感人,自始至终,浑然完整.那是世界唯一完整详实感人的伟大的文学艺术作品.是世界文艺魁宝.一八一二年,俄、法两国再度

  • 《战争与和平》的内容简介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

    托尔斯泰卷秩浩繁的长篇小说。场面浩大,人物繁多,被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成就非凡。《战争与和平》问世至今,一直被人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这部卷帙浩繁的巨著以史诗般广阔与雄浑的气势,生动地描写了1805至1820年俄国社会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各个生活领域:“近千个人物,无数的场景,国家和私人生活的

  • 抗战小故事抄写下来,字数在250字左右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游击队巧捉鬼子官在麻峪村东西两个碉堡修好后,虽然日夜有鬼子兵站岗放哨,但也阻挡不住在村民们掩护下的游击队河东河西自由地往来。日寇在其既有武装驻防,又搞了“连环保甲制”的情况下认为万无一失,便在永定河东一些村子随便出行。孰不知在抗日情绪高涨的村庄里,老百姓、游击队已成一家,同时下地干活,频频出现在街头

  • 历史上有哪些比较经典的,以少胜多的战争?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有巨鹿之战.彭城之战.井陉之战.昆阳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淝水之战.高梁河之战.翻阳湖之战.萨尔浒之战.苏中七战七捷.淮海战役等。秦末巨鹿之战5万对40万,项羽率军渡过漳水后,下令把船全部凿沉,把做饭的器具全部毁坏,只带着三日粮草与秦军作战,项羽士卒因此以必死之心奋勇

  • 背水一战是成语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是成语故事背水一战[bèishuǐyīzhàn]基本释义背水:背向水,表示没有退路。比喻与敌人决一死战。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韩)信乃使万人行;出;背水陈(阵)。……军皆殊死战;不可败。”例句1.预选赛出现的全部希望就在这最后一搏,队员们决心~。近反义词近义词破釜沉舟反义词重整旗鼓典故楚汉相争

  • 谁能给我介绍下古代战争中所包括的成语故事呀?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

    在古代的战争中,有很多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古代的战争频发,而战争也催生出了很多的成语故事,今日就细细盘点战争中的成语故事。垓下之战:四面楚歌: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典故:楚汉相争时期,项羽攻占秦都以后,烧杀掳掠,人民怨声载道。汉王刘邦趁机出击想衣锦还乡的项羽,让大军把项羽围在垓下,并设下

  • 古代有哪些军官率兵打仗战败却不失威风的历史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1西汉李凌(被杀全家那个),好像是五千对八万,虽败犹荣2唐对阿拉伯战争,在恒罗斯城吃了败仗(好像出了内奸),唐军失败后停止了西征的步伐,如果不出内讧的话版图能扩到地中海3抗战时期淞沪会战,虽然国军付出巨大代价打了败仗,但是粉碎了日本人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美梦,也看出了中国团结抗日的决心4武汉会战,虽然武

  • 新四军在抗日战争中有什么战绩吗?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受限于宣传方面的影响,很多人以为新四军在抗日战争中就一个皖南事变,是一个被欺负的小媳妇,其实这是最大的误解。新四军其实是一个名将辈出的团队,新四军一开始建立的时候,全军1.03万人,共4个支队,四个支队司令员分别是陈毅,张鼎丞,张云逸,高敬亭。这四个支队司令,陈毅成为元帅和张云逸是大将,另外一个大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