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独眼龙”夏侯为什么能两次打败巅峰时期的赵云,他到底有多厉害?

“独眼龙”夏侯为什么能两次打败巅峰时期的赵云,他到底有多厉害?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晴天 访问量:1363 更新时间:2024/2/23 4:25:49

夏侯是个很勇猛的人,在十四岁的时候,别人侮辱他的师父,他就将那个人杀了,是个快意恩仇的主儿,一言不合就杀人,足见其性格的刚烈彪悍。

但是,奇怪的是,犯下罪行的夏侯并没有被追究责任,看来当时东汉末年的社会动荡已经相当严重,法纪荡然无存了,此事也折射出当时社会政治的黑暗。

夏侯在曹操矫诏,会聚诸侯讨董卓的时候,加入了曹操的队伍,成为曹操早期的战将之一。

夏侯的勇武是没说的,在两军阵前那是敢于死打硬拼的,在曹操手下很快崭露头角,屯兵白马,任折冲校尉领东郡太守。

后来,陶谦为了讨好曹操,派张护送曹操父亲一家,结果半路上张杀了曹操父亲一家,抢了财物落草为寇去了。

曹操大怒,并借机讨伐陶谦,其实是想夺取徐州这个战略要地,夏侯受命留守濮阳,结果吕布进攻曹操家眷所在的鄄城,夏侯立即驰援鄄城,与吕布交战,随后被吕布奇袭攻破了濮阳,缴获了夏侯的一些军需物资。

吕布派人假装投降劫持了夏侯,索要贵重财物,夏侯手下的韩浩指挥军队,包围了夏侯的大营,并且向吕布宣布按照律法不会考虑人质安全,而且还做出进攻的准备,劫持者害怕了,于是释放了夏侯,可见夏侯真是不怕死的人。

后来夏侯和程昱、荀力保三城的时候,和吕布手下大将高顺交战。高顺也是一员猛将,和夏侯交战是全无惧色,双方斗到激烈处,高顺败走,这时候形势一片大好,夏侯就忘乎所以了,纵马追赶,高顺命在须臾。

结果高顺的战友曹性暗中早就瞄准了夏侯,一箭射去,正中夏侯的左眼,夏侯剧痛钻心,但是他毫不畏惧,一把抓住箭杆就拔出来了,没想到把眼球也带出来了。

夏侯大喝一声:“父精母血,不可丢弃”,然后像吃烤串一样把眼球吃掉了。这个场景太可怕了,在场的两军将士没有不心惊的。夏侯还不罢休,纵马冲向暗箭伤他的曹性,一枪就把曹性的面门扎透了。

从此以后,夏侯就成了独眼夏侯了,夏侯是个很爱面子的人,每次看镜子看到自己的盲目就会把镜子推到地上,他很反感别人叫他盲夏侯。

受到这次重创以后,夏侯的战斗力下降严重,基本上不能像以往那样勇猛冲杀了,但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夏侯两次打败虎将赵云。这又是为什么呢?

赵云被刘备称为一身都是胆,由此产生了一身是胆这个成语,在《三国演义》中赵云在武将中排名第二,仅次于吕布,“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二赵说的就是第二的赵云。

长坂坡前,赵云在曹操百万军中杀了个七进七出,当时曹操下令不得暗箭伤人,否则赵云很可能也会遭遇暗算。赵云和夏侯正好相反,夏侯是被暗箭所伤,赵云因为有曹操将令才没有被暗箭所伤。

他俩相遇是刘备在三顾茅庐请出了诸葛亮之后,刘备在新野县招兵买马,练兵整军,让夏侯十分不安,于是向曹操建议先下手为强,于是在曹操的指令下统兵十万出征新野。

诸葛亮的到这个消息,不慌不忙的开始调兵遣将,排兵布阵,把赵云从樊城调回,安排赵云去迎战夏侯,但是有要求只许输、不许赢。

赵云按照诸葛亮的吩咐和夏侯交手,为了吸引夏侯进入埋伏圈赵云两次败退,这并不是说赵云打不过夏侯,而是要达到诸葛亮的战略意图将夏侯引入包围圈予以消灭,所以赵云这才两次败给夏侯,赵云的败是为了全局的胜。

总之,夏侯不光勇武还爱学习,在行军打仗之余,经常请老师到军营里教学,他自己亲自迎接,对老师执礼甚恭。后来的夏侯更偏重战役指挥而不再冲锋陷阵了。

演义中,常山赵子龙,人见人爱,武功高强,曾在曹营中杀了个七进七出,如入无人之境。他一生斩杀二十多员将领,人称“敌将收割机”。然而,“常胜将军”赵云,却败给了“独眼龙”夏侯,还是两次败给了他。你能想象得到吗?那么夏侯的武功到底有多厉害,为何两次打败赵云?

夏侯的武功

夏侯是三国时期,为数不多的敢杀敢拼的武将。他在眼睛没有受伤之前,武功虽然比不上超一流武将(典韦、许褚),也比一般的一流武将(张、夏侯渊)厉害。如夏侯曾数合刺徐荣于马下,给曹操报了仇,又如四十回合打败高顺。夏侯还勇斗吕布,虽然被打败了,他的勇气可嘉。

然而,夏侯在一只眼睛被曹性射瞎后,武功直线下降,成为一名普通的一流武将。此后,夏侯再遇到温侯吕布,不是拔腿而逃,就是参与六将围攻。他和关羽还有两次战斗,第一次是十余合诈败,将其引出城,引到土山之上,第二次是黄河渡口,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夏侯追上来,为自己的手下部将秦琪讨个公道。

两人战不十合,被曹操派来的使者拦住,后来又动手时,夏侯指挥手下两百人,包围关羽,准备群殴,以多取胜。此时的夏侯,没有勇气,没有信心和关羽公平决一死战。

然而,一只眼睛瞎了之后的夏侯,还两次“打败”了赵云。众所周知,赵云在三国二十四名将之中,排名第三,仅次于吕布和典韦。他一生斩杀有名有姓的将领二十多人,打败的更加不知道有多少。那么,“独眼龙”夏侯是如何打败“常胜将军”赵云的呢?

夏侯听闻刘备在新野县,每天操练新兵,害怕刘备做大,于是向曹操进言,先下手为强,主动讨伐刘备。此时的刘备,三顾茅庐,请来军师诸葛亮,招兵买马,实力越来越强,早已非吴下阿蒙。其他的不说,单凭诸葛亮一人,就抵得上十万大军了。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胸中自有百万兵,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

夏侯带领于禁李典、夏侯兰、韩浩四员大将,及十万大军,杀向新野。此时,关羽和张飞不服诸葛亮,冷眼看诸葛亮怎么安排军事行动。诸葛亮不慌不忙,端坐将台,代替主公刘备发号施令道:

“博望之左有山,名曰豫山;右有林,名曰安林:可以埋伏军马。云长可引一千军往豫山埋伏,等彼军至,放过休敌,其辎重粮草,必在后面,但看南面火起,可纵兵出击,就焚其粮草。翼德可引一千军去安林背后山谷中埋伏,只看南面火起,便可出,向博望城旧屯粮草处纵火烧之。关平刘封可引五百军,预备引火之物,于博望坡后两边等候,至初更兵到,便可放火矣。”又命于樊城取回赵云,令为前部,不要赢,只要输。“主公自引一军为后援。各须依计而行,勿使有失。”

以上军事部署,诸葛亮安排得井井有条,关羽和张飞埋伏博望坡两边,关平和刘封点火,赵云诈败,将夏侯引入包围圈,刘备是援兵。

知晓了诸葛亮的军事部署,赵云两次败给夏侯的原因也就一目了然了。赵云败给夏侯,并不是他学艺不精,打不过夏侯,而是另有隐情。按照计划,赵云和夏侯打斗,只许败,不准胜,直到将夏侯大军引入包围圈为止。

赵云和夏侯相遇后,听到夏侯出言不逊:“汝等随刘备,如孤魂随鬼矣!”赵云大怒,大战夏侯,仅仅数合,便诈败而逃。夏侯看见自己打败了超一流武将赵云,欣喜若狂,于是纵马从后追赶。赵云大约跑了十余里,怕夏侯不敢追上来,于是回马又战。

这次还是照旧,两人交手没有数合,赵云又“不敌”逃走了。夏侯手下部将韩浩提醒夏侯道:“赵云诱敌,恐有埋伏。”夏侯刚刚两次打跑赵云,志得意满,认为赵云不堪一击,即使有伏兵,也不怕。

以上就是演义中夏侯两次打跑赵云的相关描述,原因一目了然,赵云听从军师诸葛亮的军令,只败不胜。当时,赵云已经不是刚出道的小将了,而是久经沙场,多次斩杀敌将的大将,已经是巅峰时期了。

因此,这一战,“独眼龙”夏侯两次打跑巅峰时期的赵云,他应该值得骄傲了。如果两人真的公平对决,估计十个全盛时期的夏侯也不是赵云的对手,何况是一个盲夏侯。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赵云的具体战绩有哪些?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三国演义赵子龙的战绩称第一!!单挑战绩(1)“与文丑大战五六十合,胜负未分。”(2)“挺枪跃马,直取麴义。战不数合,一枪刺麴义于马下。”(3)“与裴元绍交锋,只一合,刺死裴元绍,尽数招降人伴,占住山寨。......仓不忿,与那将交战,被他连胜数次,身中三枪。”(4)“操大怒,教许褚出战。玄德背后赵云

  • 赵子龙是不是被“吹”出来的?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看你怎么理解,客观的讲,赵云是蜀汉不可多得的良将,是有政治远见的大臣。关于赵云,现如今有两种极端的评价。一种认为赵云顶多就是保镖头子,杂牌将军,被演义吹的出神入化,实际上一无是处;另一种认为赵云是文武双全、百战百胜的无敌将军,甚至是三国第一名将。我们来逐条梳理,首先从大部分人讽刺赵云职位低的观点来说

  • 赵云与对手打平的战斗中,换做关羽或张飞出手,能打赢吗?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

    赵云一生中单挑未分胜负的三次,到底是哪三场单挑?赵云戎马一生,驰骋疆场,身经大小数十战,未尝败绩、未受一伤!一条龙胆亮银枪,一匹照夜玉狮子,赵云所到之处,无论是遭遇敌将拦路,还是冲入卒林兵海,赵云基本都是一枪刺死,或者生擒活捉。纵观赵云一生,刺死麴义、高览、朱然、韩德等大小战将二十三人,力压周仓、李

  • 楚汉战争中,对刘邦贡献最大的三个人为何死的惨不忍睹?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

    谢谢邀请。帮助刘邦打天下而不得善终者有好几个,但贡献最大的三个人中只有死一个,就是韩信。1.三大功臣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

  • 《左传》中你印象最深刻的一篇文章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

    《左传》以说理劝谏见长,然我更爱其描述战斗之文,不仅场面生动,也可以隐约看出《孙子兵法》原是凝聚了众多先人之智慧。暂取几篇来论述之。前714年,郑庄公大败戎人。北戎侵郑,郑伯御之。患戎师,曰:彼徒我车,惧其侵轶我也。公子突曰:使勇而无刚者尝寇,而速去之。君为三覆以待之。戎轻而不整,贪而无亲,胜不相让

  • 赵云军旅生涯的最后一战,本是惨淡收场,为何变成了神勇无敌呢?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在正史上,赵云军旅生涯最后一战是在公元228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那年。当时诸葛亮想突袭祁山,于是采用暗度陈仓之计,明面上宣称自己将由斜谷道出兵,并令赵云、邓芝为疑军,占据箕谷与曹魏大都督曹真的大军周旋。由于赵云是疑兵,并不是主力,双方兵力有点悬殊,赵云对抗曹真的大军很有压力,但由于赵云一直将所有能掌

  • 古文中说的大战三百回合,一回合是怎么计算的了?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

    骑马用冷兵器交战,双方来回马头相交一次为一回合。三百回合就是三百次来回。哈哈,千万别当真,所谓“大战三百回合”,不过是宋代以后说书人的“噱头”而已。“古文中”,其实除了文学作品之外,没有类似记载;而且,明清以前的文学作品中,也没这么说的。“大战三百回合”,一定与现在说的“撂地儿”这种说书的表演形式有

  • 三国演义小说里面,有几个武将能把赵云吊着打?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

    开什么玩笑,在《三国演义》里不要说吊打赵云,就是能击败他的人都没有。在《三国演义》中没有一个明确的武将排名,一个武将的武艺高低,一般是以他战平或者击败的武将为依据。赵云刚出场时不过是一个少年,不过却已经能和袁绍手下的大将文丑大战五六十合不分胜负。文丑此后曾经击败徐晃,其水平在演义中也是属于顶尖层次。

  • 鲁庄公与曹刿的故事是怎样的?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鲁庄公与曹刿的故事,是历史上一个非常经典的故事。在战争的问题上,君臣虽然指挥不一,但是,鲁庄公能及时配合曹刿的战场天才指挥!因此他们构成了非常经典的故事。先论鲁庄公能广开言路,唯才是用,不高高在上,而是亲临一线,深入实际,甘当配角。让能人掌军,用能人决心坚定,不干扰能人的作战部署,并善于向内行请教,

  • 左传中哪些典故为后世后人所引用?

    战史风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多行不义必自毙,言不由衷,风马牛不相及,先声夺人,无以复加,鞭长莫及,疲于奔命,病入膏肓,有备无患,断章取义,数典忘祖,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心腹之患,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贪天之功,马首是瞻,宾至如归,包藏祸心。爱鹤失众,比喻因小失大。拨本塞原,防患除害要从根本上打主意。班道固,形容老朋友在路上碰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