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结论,正史记载中,赵云军事才能优秀,属于蜀汉集团比较出色的将领,而汉中之战击败曹操也见之于正史资料,应当属实。而大部分人认为赵云军事才能不足的主要原因在于:赵云正在蜀汉集团官阶不高,不受重视,而认为是小说、影视、戏曲过度夸大了赵云的形象。以下就以正史史料,还原赵云的历史形象。
正史上赵云的军事才能《三国志》是记录三国历史的正史,其作者陈寿也有良史之称,其用词极为概括,但是大多数记载都比较可靠。
三国志
在《三国志》的《赵云传》中记载了赵云的各项军事作战行动:
第一次出场:
瓒遣先主为田楷拒袁绍,云遂随从,为先主主骑
这是赵云的第一次记载,其并不是军事行动,而是赵云追随刘备时间较早,为刘备掌管骑兵。
第二次出场:
及先主为曹公所追於当阳长阪,弃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
此次记载是赵云保护刘禅及刘备家属,在曹操大军追赶的情况下,保护家眷,顺利与刘备汇合,虽然没有记载,赵云突出的战绩,但是其在形势大不利的情况下,完成了任务。
第三次出场:
亮率云与张飞等俱溯江西上,平定郡县;至江州,分遣云从外水上江阳,与亮会于成都
刘备攻克益州不顺利,诸葛亮率领张飞、赵云入蜀作战,并顺利平定了郡县。更为突出的是赵云单独率军从外水攻击江阳,并顺利与诸葛亮回师成都。这是赵云单独率军作战并且顺利成功的一大表现。
第四次出场
亮出军,扬声由斜谷道,曹真遣大众当之。亮令云与邓芝往拒,而身攻祁山。云、芝兵弱敌强,失利于箕谷,然敛众固守,不至大败
此次出场是赵云的高光时刻,此时诸葛亮北伐,蜀汉大将损失殆尽,赵云充当了独当一面的大将作用,其与诸葛亮分兵,独自抵抗曹真大军,由于敌强我弱而失利,但是能够固守,保持不大败,彰显了赵云高超的军事才能。
裴松之注《三国志》的赵云记载《三国志》记载简洁,后人裴松之在对《三国志》作注的时候,旁征博引了相关的史料,进行了补充,在对《赵云传》作注的时候,引用《云别传》的相关资料。
裴松之注三国志
其记载了赵云的如下军事行动:
1)从平江南;
2)与夏侯敦战於博望,生获夏侯兰;
3)云与张飞勒兵截江,乃得后主还;
4)汉中之战立下战功(下节描述);
5)夷陵战败后,率军接应刘备(先主失利於秭归,云进兵至永安)
赵云是否汉中之战击败曹操?根据《三国志》记载,赵云并没有参加汉中之战的明确记录,但是根据当时形势,刘备几乎是动员全有武将投入汉中之战,已经进入益州的赵云应当也会参战,而裴松之在注《三国志》之《赵云传》中,对赵云参加汉中之战进行了详细的记载,如下:
曹公争汉中地,运米北山下,数千万囊。黄忠以为可取,云兵随忠取米。忠过期不还,云将数十骑轻行出围,迎视忠等。值曹公扬兵大出,云为公前锋所击,方战,其大众至势逼,遂前突其陈,且斗且却。公军败,已复合,云陷敌,还趣围。将张著被创,云复驰马还营迎著。公军追至围,此时沔阳长张翼在云围内,翼欲闭门拒守,而云入营,更大开门,偃旗息鼓。公军疑云有伏兵引去。云雷鼓震天,惟以戎弩於后射公军,公军惊骇,自相蹂践,堕汉水中死者甚多
根据裴松之注的记载,赵云不仅参加了汉中之战,而且还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其突入曹军,并且顺利救出黄忠等将领,在曹操大军压境之际,赵云大开寨门,形成现实版的空城计,并且顺利击溃曹军,取得了巨大的军事成果,这件事情也在《三国演义》中进行了详细描写,刘备更是夸奖赵云“一身都是胆”。
裴松之注《三国志》虽然没有正史《三国志》的可信度高,但是其仍然属于相对确切的史料,根据记载,可以判定,赵云在汉中之战击溃曹操应该属实。
赵云的军事才能如何?结合上述赵云的作战实力,可知,赵云的军事才能还是非常优秀突出的。但是赵云的官阶不高,在刘备时期一直是杂号将军,所以很多人对赵云的军事才能都持怀疑态度。
赵云官阶不高的原因在于:其前期主要充当保护刘备家眷的护卫工作,没有多少独自率兵作战的能力;而后期因为不赞成刘备攻取东吴而力谏,也引起了刘备的不满。
赵云的影视形象
从赵云参加的主要军事行动可知,赵云能够独自率军攻取郡县,汇合诸葛亮;能够在汉中之战击溃曹军;夷陵之战后率军接应刘备;并在诸葛亮北伐独自率军对抗曹真,其应该属于蜀汉阵营较为出色的将领。
以上资料参考《三国志-赵云传》、《裴松之注三国志-赵云传》、《云别传》等相关史料。
历史上的赵云军事才能如何呢?汉中之战击败曹操是真的吗?赵云(字子龙,?公元229年。有传闻说,韩国前女总统朴瑾女土年轻时的,梦中白马王子就是赵子龙),在刘备(蜀汉政权)阵营中,属于老人了,他在公元200年开始追随刘备。赵云,曾两次勇救后主刘禅(分别,是在公元208年九月,在长坂乱军之中勇救襁褓之中的后主,以及,在公元211年十二月,与张三爷截江勇救幼儿刘阿斗)。这个两个事件,表明了子龙将军勇猛无比和对刘备的赤胆忠心。另外,在此后赵子龙还有几次胆量过人的英勇之举。至于,赵云将军的军事才能如何呢?赵云,在史实中并未有过统领大军独挡一面、攻伐一方的经历(或许,这是因为历史没给他机会)。赵子龙,确实在刘备与曹操的汉中争夺战中,用“空城计(空营计)”吓跑了曹军
。因此,还获得了刘备的“点赞”,“子龙一身都是胆啊!”再有,在刘备刚得成都时,曾要将成都城内外的一些土地、房屋赏赐给将领之际,赵云劝谏刘备不要这样做,以免失去民心。后又在,刘备要东征孙权时,赵云又提了反对意见。从这两个关系到刘备阵营、蜀汉政权的生存和发展的问题上,子龙将军都表现了,他在政治问题上有大局观,至少也是有独特见解的武将。赵云的这两次的表现,显示了他与绝大部分武将的不同,证明了赵子龙将军具有武将难得的政治头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