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是刘备的五虎大将之一。刘备一身是胆,智勇双全。在《三国演义))中,赵云给后人留下了许多经典的故事,其中最经典的故事是大战长板坡。
公元208年,刘备兵败逃往江陵,曹操派轻骑追赶,在长板坡追上刘备,情急之下,刘备丢下妻儿,仅带张飞、诸葛亮等数十人向南逃跑,赵云却只身一人反向向北杀人曹军之中,赵云怀抱幼子刘禅,保护甘夫人,七进七出,在曹军中往来撕杀,如入无人之境,共斩曹军名将五十余人,杀得敌人闻风丧胆,并让幼子和甘夫人安全脱脸。赵云的这个经典故事十分精彩,让读者拍案叫绝。
刘备一直把赵云当作自己的贴身心腹,每次外出,都赵云跟随,更把家庭成员的安危交在赵云手上。除关羽张飞外,赵云是刘备最信任的人。
刘备入川后,赵云和张飞与诸葛亮一起,为平定益州立下了汗马功劳。刘备死后,赵云跟随诸葛亮,单骑退追兵,立下赫赫战功。为三国鼎立鞠躬尽瘁,死而后矣。
历史上赵云号称常胜将军是不是真的无败例,赵云究竟是怎么死的?
在《三国志》里,陈寿对赵云评价并不是那么高:
他将关羽、张飞称为“万人之敌,为世虎臣,有国士之风”,却将赵云和黄忠简单评价为“强挚壮猛,并作爪牙”,直接给降了一个档次。
在“关张马黄赵传”中,赵云也是敬陪末席。
在该传中,记载了赵云的一次败绩:
明年,亮出军,扬声由斜谷道,曹真遣大众当之。亮令云与邓芝往拒,而身攻祁山。云、芝兵弱敌强,失利於箕谷,然敛众固守,不至大败。军退,贬为镇军将军。意思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就是马谡作死失街亭那次),让赵云做疑兵,吸引曹真主力,其实就是炮灰。
敌众我寡,赵云在箕谷兵败,这次战争后,诸葛亮自降三级,赵云也被贬官。
然而,赵云的勇猛善战,即使是尊曹贬刘的陈寿也不得不承认,留下了“强挚壮猛,并作爪牙,其灌、滕之徒欤”的评语。
在正史上,赵云最光辉的时刻,不是长坂坡七进七出(正史上只是勉强护着阿斗和甘夫人不失),而是在曹操攻汉中的一次战斗中。
据《资治通鉴》记载:
操运米北山下,黄忠引兵欲取之,过期不还。翊军将军赵云将数十骑出营视之,值操扬兵大出,云猝与相遇,遂前突其陈,且斗且却。魏兵散而复合,追至营下,云入营,更大开门,偃旗息鼓。魏兵疑云有伏,引去;云雷鼓震天,惟以劲弩于后射魏兵。魏兵惊骇,自相蹂践,堕汉水中死者甚多。备明旦自来,至云营,视昨战处,曰:“子龙一身都为胆也!”简单来说,就是赵云带着数十骑出营找黄忠,正好碰到曹操领兵出击,赵云猝不及防。
但是,赵云没有抱头鼠窜,而是充分体现了其智慧和勇猛:敌众我寡,直接冲阵;虚晃一枪后,边斗边退;曹军乱一阵后,才追到赵云营寨下。
如果直接逃之夭夭,曹操军就看透了赵云的虚实,数十骑逃不过大军的追杀;然而直接冲阵也不是谁都能干的,一不小心就是送菜。
只有智慧与勇猛兼备,才能这样做。
赵云入寨后,没有拒寨固守,而是把寨门打开,放倒旌旗,命令军士不出声音。
曹操怀疑有埋伏,前面赵云数十骑也是故意引诱他们,因此退兵。
赵云这个时候反而来劲了,擂鼓震天,用劲弩追着曹军射他们。
曹军大惊,还真有埋伏哇!于是抱头鼠窜,自相践踏,不少人掉汉水里淹死了。
赵云此战,勇、猛、智,缺一不可。
无勇,乍遇敌军不敢冲阵,也不敢开寨门诈敌军。
无猛,冲阵时候直接就挂了,根本无法脱身。
无智,则没法玩这种虚虚实实的把戏:遇到曹军时候,冲阵然后且占且退,使得曹军追击之心不坚决;入营寨时候,大开营门,让曹军以为有埋伏不敢进;曹军退走,又以假为真,装作有埋伏进行追击,扩大战果。
赵云,真良将也。
难怪第二天,刘老大来视察,惊叹道:子龙一身都为胆也!
因此,赵云虽然有过败绩,但是智、勇、猛兼备,实为良将也!
至于赵云死因,正史并无奇葩死因记载,后人演义,多出于人民对英雄的喜爱,为其增加一丝传奇色彩吧。
提问者没有搞清楚就提问,历史中赵云是个文职将军,在成都武侯祠中把赵云列在文官之中,历史中对赵云的记载很少,没有任何胜仗记载,只有战败记载,常胜将军是演义中的赵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