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如何看待楚汉争霸的关键战役彭城之战?

如何看待楚汉争霸的关键战役彭城之战?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709 更新时间:2024/2/23 5:02:01

引言:公元前205年的四月,徐州附近一处荒凉的驰道上,一辆马车正飞也似地向前奔驰,马车夫不停的抽打着马匹,丝毫不在意马儿的哀嚎。马车内,一个中年男子不时的探出头来向后张望,不远处还可以听到喊杀声和士兵们的惨叫。突然,马车停了下来,车夫从路边抱上来一对孩子,男子一看竟然是自己的一双儿女,可这一停,后方的追兵已经肉眼可见了。“夏侯婴!你他妈快点!追兵要过来了!”男子忍不住的痛骂车夫。可多了两个孩子马车的速度也慢了下来,眼看着追兵越来越近,男子一脚把儿女踹下了马车,车夫见状,赶紧下车抱起孩子,这样来来回回十几次,“夏侯婴,这都什么时候了,还管他们!赶紧赶路,敌军追上来,我们都没有活路!”男子继续催促着车夫,最终,经过了长时间的奔逃,一行四人到达了安全地带,而历史,也因为男子的脱困而开始了新的一幕。

汉高祖刘邦剧照

他,就是西汉王朝的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刚刚的那个故事,发生在楚汉相争的初期彭城之战中,刘邦召集了五路诸侯国共计五十六万大军一鼓作气拿下了项羽的首都彭城,却没想到在短短几天后被项羽的三万士兵打的一败涂地,成为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而彭城之战,也成为楚汉争霸的一个拐点,那么,我们如何来看待这场关键的彭城之战呢?

一.彭城之战的背景天时地利人和公元前206年,随着项羽在阿房宫的一把大火,轰轰烈烈的反秦斗争落下了帷幕,项羽主持了分封大会后诸侯们各自就国,但因为分封不均天下很快又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被项羽打法去了巴蜀的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趁机走出了蜀地,还定三秦,刘邦联合了五个诸侯国,带着五十六万大军一举拿下项羽的首都彭城,连刘邦也没有想到会这么顺利,这其中,是刘邦对天时地利人和的巧妙利用。

1.天时分封诸侯,天下大乱在秦灭六国之后推行了郡县制,很大程度上加强了中央集权,但项羽倒行逆施,在天下百姓都谋求和平的愿望下开了历史的倒车,选择进行分封制,但由于分封不均,燕王臧荼与辽东王韩广火并,代王赵歇赶走了常山王张耳,齐将田荣更是把齐地搅成了一锅粥,项羽无奈之下只得亲自率兵去齐国平叛。

项羽分封诸侯国地图

趁着天下各地重燃战火,而项羽又深陷齐地,刘邦任用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顺利拿下关中,随后组成五个诸侯国反楚联盟,得以拿下彭城。

2.地利选都失败,彭城易攻难守项羽灭秦之后,选择彭城作为西楚的首都,彭城交通便利,承东西,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但彭城地处华北平原的南部,地势平坦宽广,根本无险可守,这才让刘邦顺利拿下彭城。

3.人和杀害义帝,正义联盟自古出师从不出无名之师,只有站在正义的一方才能得到百姓的支持,刘邦对这个道理是在明白不过了,为了使自己出师有名,刘邦以项羽杀害义帝为由让自己的军队成为正义之师来获取民心。在刘邦的大肆宣传下,反楚联盟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上,得到了民心。

新城三老董公遮说汉王以义帝死故。汉王闻之,袒而大哭。遂为义帝发丧,临三日。发使者告诸侯曰:“天下共立义帝,北面事之。今项羽放杀义帝于江南,大逆无道。寡人亲为发丧,诸侯皆缟素。悉发关内兵,收三河士,南浮江汉以下,愿从诸侯王击楚之杀义帝者。

《史记.高祖本纪》

正是靠着天时地利人和的巧妙利用,刘邦在项羽远离彭城之际顺利占领彭城,取得了第一阶段的胜利,更是刘邦战略上的胜利。

二.军事史上的奇迹三万击败五十六万当身处齐地的项羽知道刘邦已经占领了彭城之后非常愤怒,在与齐国达成暂时性的和解后,项羽亲自率领三万骑兵星夜赶回彭城。但项羽只有三万人马,可刘邦手上却有多达五十六万人马,可结局却是刘邦惨败,五十六万部队损失殆尽,这个结果堪称军事史上的奇迹!

彭城之战示意图

项羽不愧是军事的奇才,按理说,从山东回到江苏应该是从北向南(齐地属于山东,而彭城即徐州,属江苏),但项羽却一改此路线,选择绕过徐州转而到达地处徐州西南的萧县(即安徽宿州萧县),当刘邦把所有的主力都忙着防守可能在北方出现的项羽时,项羽却神出鬼没的从萧县北上进攻徐州,刘邦的部队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激战一上午便损失达十多万人,刘邦的部队一直被追到睢水附近,为了逃命,十多万人跳进了河里,睢水一度断流,刘邦急得连自己的家小都来不及接,父亲妻子都被项羽俘虏,路上碰见了儿子刘盈和女儿鲁元公主也一度被刘邦踹下马车,为了逃命,刘邦已经不顾一切了!

项王乃西从萧,晨击汉军而东,至彭城,日中,大破汉军。汉军皆走,相随入谷、泗水,杀汉卒十馀万人。汉卒皆南走山,楚又追击至灵璧东睢水上。汉军却,为楚所挤,多杀,汉卒十馀万人皆入睢水,睢水为之不流。

《史记.项羽本纪》

彭城之战,最终以项羽以少胜多而结束,刘邦的美梦只做了短短几天就被项羽撕了个粉碎,他终于认识到项羽的实力到底有多强,为他后来与项羽的对抗积累了经验和教训,当然,这个教训买的着实有些太贵了。

三.失败是必然的彭城之战结局早已注定这场战役在刚一开始,刘邦似乎已经站在了胜利的终点,政治上他现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军事上他手里有五十六万部队,心理上已经拿下项羽的首都彭城,而项羽此时被困在齐国无法脱身,唯一的遗憾就是没有抓住项羽。可实际上,在刘邦拿下彭城之后这场战役失败的结局就已经注定,刘邦完全不是和项羽一个级别的。

1.刘邦骄兵必败:在彭城之战前,刘邦和项羽从来没有交过手,因此他不知道项羽到底有多厉害,再加上自从汉中誓师出兵以来,平定关中,进攻彭城都非常顺利,刘邦此时内心已经非常骄傲了,觉得就算项羽回来也是必输无疑,何况自己手上还有五十六万部队。

2.楚军哀兵必胜:寻根拜祖是中国自古以来就流传下来的,不管身处何方最终都要回到家乡,对于项羽手下的子弟兵来说,彭城是西楚的首都,就是他们的家乡,如今家乡被敌人占领了,他们一个个早就杀红了眼想要报仇,哀兵必胜!

3.项羽是军事天才:刘邦猜到了项羽最终会救援彭城,所以他把目光都对准北方,这是常理,但项羽却反其道而行之,绕过彭城从南向北进攻,再加上彭城易攻难守,原本对刘邦的有利如今反而成了不利因素,彭城很快就被项羽攻破,城池陷落从而导致刘邦兵败如山倒。

西楚霸王项羽剧照

4.反楚同盟一盘散沙:刘邦虽然号称五十六万部队,但是却分数五个诸侯国,刘邦虽然是盟主却只是名字上的,当初这些诸侯国答应是因为彼时项羽处于劣势,进攻彭城对他们有好处,可一旦攻守逆转,他们马上会调转枪口,反而使刘邦腹背受敌。

综上所述,刘邦虽然看上去实力强大,却不过是外强中干,徒有其表罢了。在加上刘邦的军事素养远不如项羽,在战术上吃了大亏,五十六万部队被项羽三万人马一击即溃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四.下邑画策楚汉相争的第一个拐点彭城之战的失败让刘邦第一次认识到项羽的实力,也感受到了自己与项羽的差距,刘邦毕竟只是亭长出身,没有受过正经的军事教育,和兵家世家的项羽比差距明显,这让刘邦开始选择另外一条道路开进行之后的楚汉战争培养人才!

在刘邦看来,自己这次失败五路诸侯国如同一盘散沙,关键时刻根本靠不住,就像战国时六国合纵攻秦一样,各怀鬼胎最后的结果只有失败,想要击败项羽只有自己不断的去挖掘人才,才是正确的出路。关键时刻,张良展现了他一代谋主的风采,为刘邦进行了出色的谋划,史称“下邑画策”。

张良的献策让刘邦有了目标

在张良的推荐下,刘邦确立了自己手下未来的三大人才:大将军韩信,此时还在齐王手下的将军彭越,九江王英布。为此,刘邦可以说下了血本,提出了“捐关以东”的筹码,最终,这三人也成为楚汉相争期间为刘邦立下最大功劳的三个武将。

良进曰:“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郄;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

《史记.留侯世家》

对于刘邦来说,此时击败项羽才是最重要的,为此他可以放弃函谷关以东的所有土地来换取人才,因为刘邦非常明白,人才难得,长期混迹社会使刘邦懂得“舍得”的重要性,项羽锱铢必较导致天下大乱,而想要谋取天下就必须先舍,刘邦放弃函谷关以东的土地可以说是一次大手笔,这次舍弃为他带来了三个大将,而他最终得到的却是整个天下!人生道理尽在于此。

五.彭城之战,意义深远彭城之战,刘邦在先胜利的情况下最终惨败收场,对于刘邦来说就是花钱买教训,可细细想来,彭城之战的意义远非那么简单,因为彭城之战所带来的一系列深远影响甚至改变了刘邦的一生。

1.使刘邦感受到了人才的重要性彭城之战发生在楚汉相争的开始时期,彼时刘邦手下还没有太多可用的人才,这次失败,尤其是失败之后张良的建议让刘邦感受到了人才的重要性,从那以后挖掘人才成为刘邦取天下的一项必修课。

功成名就之后刘邦也不禁感叹:“我之所以有今天,得力于三个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不断供给军粮,吾不如萧何;率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位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汉初三杰:张良,萧何,韩信

2.使刘邦第一次感受到诸侯王的不可靠在这次战役刘邦并不是孤军作战,早在平定关中后他便组织了一个反楚同盟,五个诸侯王参与其中,分别是:魏王豹,赵王歇,韩王郑昌,殷王司马,河南王申阳。可是,在战役的后期,这些诸侯王眼看刘邦输了,就纷纷倒向了项羽,连早已投降的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也投靠了项羽,这无疑让刘邦非常心寒。

同时,这些诸侯王的背叛也让刘邦感受到异姓诸侯王的不可靠,毕竟血管里流淌的不是同样的血液,说翻脸就翻脸,刘邦在建立汉朝之后就开始了对异姓诸侯王的大清洗行动,而这一切的开端便来自于彭城之战的失败。

3.分兵作战开始,韩信做大由于诸侯王纷纷倒向项羽,刘邦在对付项羽的同时不得不分兵去处理其他的诸侯王们,而刘邦手下这些将领里单独领兵作战能力最强的就是韩信,韩信也得以第一次单独领兵作战。

这下,韩信的军事才能发挥的淋漓尽致,假渡黄河灭西魏,背水一战灭赵国,不战而降得燕国,胜利一场接着一场,更是在灭齐时消灭了项羽头号大将龙且和十万楚军精锐,韩信的实力开始慢慢做大,也逐渐让刘邦与他渐行渐远,最终两人终于分道扬镳,这一切,都始于彭城之战的失败。

结语:彭城之战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一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只是因为他的胜利者项羽最终成为了失败者而在这方面的例子中显得有些灰暗。但是,彭城之战的意义是深远的,它让楚汉之争进入了相持阶段,并潜移默化的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假如项羽在彭城之战失败,可能历史就是另一个展现了,当然,历史没有如果,有的,只是今人的遐想罢了!

西楚霸王项羽与汉王刘邦之间的有些战争,可谓玄妙至极。瞬间的变化,改变了双方的命运。比如,彭城之战就是如此。

一、刘邦借为“义帝”报仇的名义,纠合诸侯,攻占彭城。

公元前205年3月,汉王刘邦挥师南下,来到洛阳新城,遇到了他的老乡董公,得知“义帝”已经被项羽杀害了。

在老乡的建议下,刘邦便借为“义帝”报仇的名义,号召诸侯伸张正义,讨伐西楚霸王项羽。随之,好几个诸侯响应汉王刘邦,起兵讨伐项羽。

刘邦率军出征(剧照)

于是,汉王刘邦会集多路诸侯的五十六万大军,浩浩荡荡地杀向楚国腹地。

此时,霸王项羽正率领精锐部队攻打齐国,留守的兵马不多,所以,汉军长驱直入,很顺利地占领了江淮地区,攻占了彭城。

二、项羽为了首府彭城的陷落,舍弃齐国,力克刘邦。

当霸王项羽听到彭城失守的消息后,焦急万分。他将部分将士继续留在齐国,自己亲率三万精兵,日夜兼程,火速回救彭城。

项羽回救彭城(剧照)

而此时的汉王刘邦,不仅自恃兵多将广,麻痹轻敌,而且沉醉于眼前的胜利,导致军心涣散。

四月的一天,项羽率领楚军向彭城发起了猛烈地攻击,正在城里寻欢作乐的汉王刘邦和他的将士们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刘帮不是项羽的对手,只得狼狈逃窜。汉军见主帅逃跑,随即乱了阵营,四处溃散。

楚、汉两军争战场景(像)

几十万大军退到了彭城东北的谷水和泗水后,因为船少,抢渡不及,被楚军消灭了十几万;一部分汉军逃到了灵璧县以东的睢水边上,企图跳水逃命,结果大部分被淹死了。

汉王刘邦在将士们地舍身救护下,侥幸突出重围后,想顺便回家带走自己的父亲和妻子,谁知他们早已被楚军俘获了。刘邦只好灰心丧气地离开沛县。

逃亡途中,刘邦遇到了带着自己的儿子、女儿的部下滕公夏侯婴。原来汉军溃败后,夏侯婴四处寻找汉王,他没有找到汉王,却无意中碰到了汉王刘邦的儿子和女儿。

驾车狂奔的夏侯婴(剧照)

说话间,楚军又追上来了,夏侯婴忙驾车奔跑。这时,汉王刘邦见车上人多跑不快,就心一横,把自己的两个孩子推下车去了。

刘邦要把子女推下车(剧照)

夏侯婴见此情景,急忙跳下车去,又把两个孩子抱上车。刘邦着急地说道,我们的命都保不住了,还管孩子干什么?

夏侯婴不敢坚持己见,但也不忍心舍弃汉王刘邦的两个孩子,便急中生智地骑上了他部下的一匹马,然后把两个孩子也抱在马上。车上的人少了,车子跑得快了,刘邦得以摆脱追兵。

刘邦的两个孩子,在夏侯婴的保护下也脱险了。他们就是后来的孝惠帝和鲁元公主。

三、对“彭城之战”的一点认识。

彭城一战,本来对汉王刘邦是极为有利的:一则,师出有名,理直气壮,为“义帝”报仇;二则,纠合诸侯,增强军力,孤立霸王项羽;三则,项羽东征,乘虚而入,江淮地区唾手可得。

可是,在战果颇丰,而且有着绝佳的乘势战胜项羽的机会之际,刘邦在胜利面前志得意满,失去了警觉;疏于防范,一败涂地,几乎丧失了全部兵力。

霸王项羽则在这次战役中,行动迅速,挟雷霆之势,以少胜多。不但重创了汉军,而且使得已经归顺刘邦的司马欣等诸侯又纷纷投到了自己麾下。当然,有人说,项羽在攻打齐国的紧要关头,回救彭城,有点缺乏大局意识。

司马欣(剧照)

这样一来,彭城之战后的汉王刘邦,不得不实行战略退却,转攻为守,从而使自己处在了元气难复、被动挨打的窘境。

否则的话,如果汉王刘邦能重视对手,谨慎对待占领彭城后的军事行动,可能会改变楚汉战争的进程,乃至中国历史的进程。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如何评价楚汉战争时韩信灭齐之战?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韩信看到刘邦和齐王已经议和,打算停止进攻齐国。可是蒯彻(后改名蒯通)对郦食其游说齐王成功是慕妒忌恨,一个劲窜掇韩信攻打齐国。韩信脑袋一发热就率领大军攻打齐国,齐王大怒把身在齐国的郦食其给投进沸水锅里煮了。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刘邦的谋士郦食其说服了齐王,齐王把准备攻打刘邦的大兵撤了回来,背叛了项羽投靠

  • 赵子龙当阳单骑救主, 在曹军中七进七出。历史上确有其事吗?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谢谢邀答!赵云七进七出是真的吗?假的,是罗贯中作者虚拟的。赵云是刘备的主管骑兵,刘备被曹操在当阳长阪追上的时候,丢下妻子儿女向南逃走,可见刘备心有多黑,现代骂人的话算什么东西,由赵云身抱阿斗,就是后主,保护着甘夫人,也就是后主的母亲,使他们全部兔于灾难,被升为牙门将,很小的官。成都平定后,任命赵云为

  • 七进七出,一身是胆的赵子龙,其历史上真实形象如何?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历史上的赵子龙,也是相当了不起啊!虽然没有七进七出的神话场景,但依然改变不了赵子龙的名将身份。陈寿能把他列在蜀书第六,与关羽、张飞、马超、黄忠并为一传,能得刘备的极力盛赞“子龙一身都为胆也!”足见赵子龙的身份地位,以及德行才能,在正史中,同样是值得肯定的……赵云在正史中的形象,可以用“完美”两个字形

  • 《三国演义》中赵云血战长坂坡,除了他还有哪些古代小说武将可以?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

    谢邀!《三国演义》中赵云赵子龙单枪匹马背着幼主刘禅在曹操百万军中杀了个七进七出,有曹操的不许放箭要生擒此人的命令原因,也有赵子龙浑身是胆武艺超群和一丝幸运的原因!虽然小说之类的内容对人物都有一定渲染和夸大描写,但中华自古多英雄这是千真万确的!中国历史上的众武将英雄:中华大地自古以来多磨难,也出了无数

  • 三国猛人赵子龙在长坂坡杀了多少战将?有一流武将吗?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古来冲阵扶危主,只有常山赵子龙。赵云虽然不是位高权重,但却十分受后人的喜爱,这得益于他的忠义之心,英勇之举。他的忠在于不但终忠于汉室,忠于刘备,为了救助阿斗,更是刀枪匹马入百万曹军,七进七出。他的义在于舍生忘死,长坂坡为让马给糜夫人,被敌将放倒宁愿摔到自己,也不肯让阿斗受伤,血染征袍,一昼夜的征战,

  • 赵云在《三国演义》里都有什么经典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

    赵云是刘备的五虎大将之一。刘备一身是胆,智勇双全。在《三国演义))中,赵云给后人留下了许多经典的故事,其中最经典的故事是大战长板坡。公元208年,刘备兵败逃往江陵,曹操派轻骑追赶,在长板坡追上刘备,情急之下,刘备丢下妻儿,仅带张飞、诸葛亮等数十人向南逃跑,赵云却只身一人反向向北杀人曹军之中,赵云怀抱

  • 《左传》是如何描写战争的?有哪些艺术特点?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

    记得上中学时学到过《左传》里的一篇《曹刿论战》,这篇古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原文如下:曹刿论战先秦:左丘明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 历史上真实的赵云是怎样的人,为蜀汉做出哪些贡献?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赵云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个三国人物。《三国演义》里赵云长坂坡之战单骑救阿斗、截江救阿斗、汉水之战计破曹军、受封五虎上将、夷陵之战勇退吴军、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老当益壮智退追兵等等故事脍炙人口。演义里的这些故事虽然说有一些艺术加工,但是也有一定的历史依据:长坂坡之战单骑救阿斗《三国演义》里长坂坡之战赵云为

  • 赵云单骑救主在历史上真有其事吗?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

    三国志里有提到:及先主为曹公所追於当阳长阪,弃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迁为牙门将军。说明是有这件事的,只是有没有七进七出就不知道了。评曰: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羽报效曹公,飞义释严颜,并有国士之风。然羽刚而自矜,飞暴而无恩,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

  • 韩信为什么在楚汉之争中铁了心帮刘邦?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韩信是一匹千里马,刘邦是伯乐,这就是韩信为什么死心塌地跟着刘邦的原因。01极为相似的早年经历韩信,姓韩,大约是韩国公室之后。一个大小伙子,既混不上一官半职,也不愿务农或经商糊口。成日不务正业,于是只能各种蹭饭养活自己。韩信倒也不是懒,而是对那些不感兴趣。也许他是怕自己一旦习惯了普通人的生活,便会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