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看到刘邦和齐王已经议和,打算停止进攻齐国。可是蒯彻(后改名蒯通)对郦食其游说齐王成功是慕妒忌恨,一个劲窜掇韩信攻打齐国。韩信脑袋一发热就率领大军攻打齐国,齐王大怒把身在齐国的郦食其给投进沸水锅里煮了。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刘邦的谋士郦食其说服了齐王,齐王把准备攻打刘邦的大兵撤了回来,背叛了项羽投靠了刘邦。无所事事的齐王和酒鬼郦食其是日日纵酒,夜夜笙歌。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就在一切看似大功告成的时候,郦食其这个酒鬼、说客,是大难临头了。
间接害死他的人,就是汉王刘邦。
刘邦总感觉齐王不可靠,所以,他做了两方面的准备,一边派郦食其说服齐王,一边派韩信率领大军随时准备进攻,一旦游说不成,马上就让韩信进攻齐国。本来韩信看到汉齐已经议和,不准备进攻齐国了,这时候,一个好事的家伙跳了出来。他叫蒯彻,后来为避汉武帝的讳,大家都叫他蒯通。
蒯彻可能对于同行郦食其游说齐王成功,有一种慕妒忌恨的心里。他在韩信耳边是卯足了劲的吹风:您看看郦食其那小子,凭三寸不烂之舌,一夜之间下了齐国城池七十多座,您辛辛苦苦一年拼命到头,也不过打下赵国城池五十多座,"为将数岁,反不如一竖儒之功乎!"
韩信的自尊心特别强,蒯彻的一个激将法,使韩信马上就率领大军东进渡河进攻齐国。最可怜的是郦食其,是好人没做成,弄个里外不是人。
齐王正和酒鬼郦食其狂饮,听说韩信率领大军来打自己。马上就下令:把满桌子的山珍海味都撤走;又下令:"上一口大油锅!"一口冒着泡的大油锅抬了上来。
现在的情况,老傻子都知道是怎么回事。
郦食其死到临头,是依然英雄本色,没有说出一句求饶的软话,只是鄙视齐王一眼:"举大事不细谨,盛德不辞让,而公不为若更言!"是慷慨陈词一翻后,自己跳进热气腾腾的大锅里,自个儿把自己煮了。齐王是看得目瞪口呆,半天没有缓过神来。
郦食其虽然是个文人酒鬼,但是在生死关头表现出一个侠客的壮举。
引言:繁华的齐王宫中,一位老者正独自享受着珍馐美酒,嘴角还洋溢着微笑,似乎在盘算着今后的好日子。“你这老匹夫巧舌如簧,如今害得我好苦,你却还在那里独自享受着!殿外传来的骂声惊得老者刚想送到嘴边的美酒洒了一地,赶紧解释道:“大王何出此言?老朽不知啊!”“不知?事到如今你还在演戏,那韩信的大军马上就要打到临淄城下了,这一切都是你们的阴谋!”老者这才恍然大悟,淡然说道:“既如此,我不会再为你多说什么了!”只见齐王大手一挥,冷冷的说道:“这就是你的选择?好,本王今日就先煮了你这老匹夫,再作计较!”说罢,两旁士兵架起老者,拖出了殿外,只听得老者口中喃喃自语道:“韩信害我,韩信害我!”
“高阳酒徒”郦食其剧照
这位老者,便是刘邦手下的重要谋士郦食其!不久前,他听从刘邦的命令,成功劝降齐王田广投汉,使齐王放松了军事戒备,却没想到韩信违背了刘邦的命令擅自攻齐,使郦食其惨遭杀害。随后,齐国选择与楚联盟,却被韩信杀的大败,史称“潍水之战”,齐国自此覆灭。但是,这场楚汉相争中的局部战役却并没有看上去那么简单,他的背后还隐藏着什么?我们今天要如何评价这场韩信灭齐之战呢?
一战前形势齐国战略地位日益突出经历了彭城之战这个楚汉相争的第一个转折点后,刘邦的五十六万联军灰飞烟灭,连老爹老婆都成了项羽的阶下囚,原本占据优势的刘邦一下丢掉了大把本钱,不得不从头来过,与项羽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拉锯战荥阳之战!
依靠着萧何从关中提供的兵源和敖仓的粮食,刘邦终于再度站稳了脚跟,双方在荥阳展开对决,虽然刘邦面对项羽败多胜少,但却成功牵制了项羽的主力,给第二战场的韩信提供了机会。韩信连克西魏,代,赵等国,又招降了燕国,折断了项羽的羽翼。彼时,刘项双方都把目光对准了同一个目标齐国!
楚汉相争形势图
此时正处在楚汉相争最关键的时刻,齐国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战略角度:齐国地处山东,处在项羽的后方,若他与刘邦联手,既可以东西夹击,使项羽腹背受敌,又可以南下威胁楚都彭城,逼项羽回援。若齐国与项羽联手,项羽就可以安心对付刘邦,自己的大后方包括河北的韩信都因齐国的帮助而有了保障。
国家实力:齐国有七十多座城市,是所有二流诸侯国里地盘最大的一个,刘项双方此时实力基本相当,齐国加入哪一方,胜利的天平就会向谁倾斜。
综合楚汉双方的情况和齐国战略地位的问题,齐国的选择有可能成为这场世纪大战的转折点,一场战争,不可避免的要在齐国展开!
二对齐策略刘邦韩信各怀鬼胎最先对齐国展开想法的是刘邦一方,这不仅是刘邦的战略眼光看的更远,更是刘邦目前对内对外的迫切需要。
1项羽与齐国积怨已久:在对齐拉拢上,刘邦具有先天优势,项羽与齐国之间存在很深的矛盾,早在秦灭后项羽主持分封时,就对齐国土地分封不均,导致齐国最早站出来反对项羽,项羽在平定齐地的过程中又做出了屠杀百姓,焚毁城市的行为,齐地的百姓对项羽和楚军非常仇恨。
田横最早跳出来反对项羽
2对外方面:刘邦更需要齐国的帮助,虽然侧面战场上韩信连战连捷,但荥阳主战场上刘邦却不是项羽的对手,一度要靠纪信假冒自己来逃跑,兵力上刘邦也处于劣势,虽然有来自萧何和韩信的补充,也不过二十万人,而项羽一方则多达三十万,为了扭转这一局势,刘邦非常需要齐国的帮助。
3对内方面:刘邦需要限制韩信,对韩信刘邦一直没有完全信任,即使分兵作战还是派亲信曹参灌婴监视韩信,当韩信连克魏代两国时刘邦已经感觉到韩信的威胁,因此在韩信进攻赵国前只留给韩信两万老弱,没想到韩信背水一战灭了赵国,此番若再让韩信拿下齐国就更加难以控制,所以刘邦选择先下手为强,派郦食其游说齐国。
另一边,韩信也接到了刘邦的命令,知道郦食其已经游说齐国,对出兵与否十分纠结,最终韩信选择不顾刘邦的命令出兵齐国,韩信有着自己的想法。
1齐国狡诈善变:不值得信任,在这些诸侯国中,齐国是最善变的,当初项羽几次征服齐国,齐国每每表面服从,等项羽离开后又再度反叛,和这样的国家合作是不牢靠的,今天他们可以答应联汉攻楚,明天或许又会联楚攻汉。
2.韩信士气正旺,敌人松懈:进攻齐国之前,韩信已经连续拿下了多个诸侯国,士气正盛,尤其赵国井陉之战,两万汉军击溃二十万赵军,创造了几乎不可能的神话。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这个道理韩信是再明白不过了,同时由于郦食其的劝说,齐王已经放松了历下军的戒备,齐军松懈,韩信刚好趁虚而入。
韩信最终选择出兵齐国
3韩信本人的私心:原本,韩信在接到刘邦的命令后是不准备出兵的,但在他的谋士蒯通的劝说:“将军帅兵数万,克赵国五十多城,而郦食其不过一介儒生,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居然拿下齐国七十多城,您难道还不如区区一个儒生吗?”韩信被蒯通说动了,不仅是韩信虚荣心的问题,更是他害怕有人的功劳比他大,成为刘邦跟前的第一红人。
刘邦与韩信各怀鬼胎,先后做出了自己的判断,正是由于这两个人的小算盘,才使得汉军与齐军最终兵戎相见,只有郦食其一人被蒙在鼓里。
三拿下齐国一家欢喜三家愁因为韩信的进攻,齐国选择背汉投楚,项羽也摒弃前嫌,命项它与悍将龙且帅二十万楚军增援齐国,怎奈龙且一介莽夫,哪里是韩信的对手,韩信掘开潍水以攻楚军,可怜二十万楚国精锐尽成水中鱼虾,悍将龙且也战死沙场,韩信最终拿下了齐国,这样的结局下,却是一家欢喜三家愁。
1最倒霉的郦食其作为当时刘邦手下的二号谋士,郦食其原本可以封侯拜相,此番出使齐国更是兵不血刃使齐投汉,立下大功一件,却因为韩信的擅自出兵惨遭烹杀酷刑,郦食其到死也不明白渭河韩信会在自己已经成功的情况下依然选择攻齐。
2损失最大的项羽以项羽的脾气往常他断然不会和齐国合作,但投靠他的诸侯们或如英布反叛,或如赵王歇被杀,项羽此时也顾不上私情选择增援齐国,并派出了他手下能够独挡一面的大将龙且,可惜碰上的是韩信,项羽不仅损失一员大将,更丢失了二十万精锐,原本在荥阳战场上处于优势的项羽瞬间变成劣势的一方,项羽不得不向刘邦请和,但主动权却已不在项羽手上了。
龙且战死让项羽痛失一臂
3最头痛的韩信原本,刘邦对韩信也只是以限制为主,以便更好的控制,但没想到韩信会违背自己的命令,并且以数万人马击溃楚国二十万精锐,韩信一跃成为刘邦手下头号功臣。所谓功高震主,这个道理在什么时候都不过时,韩信因为贪图功劳而遭到刘邦的猜忌,项羽也因为韩信的实力开始选择拉拢他,摇摆在楚汉两边,韩信成为最头痛的人。
4.最大的赢家刘邦无论是游说齐国也好还是武力灭齐也罢,齐国最终还是归于刘邦一方,最初的战略构想东西夹击项羽完成的同时还大幅削弱项羽的有生力量,一直在荥阳一线被打的抱头鼠窜的刘邦第一次挺直了腰杆,此时的刘邦才真正感受到不久的将来天下将归他刘邦所有。
刘邦笑到了最后
四潘多拉的魔盒刘邦韩信渐行渐远韩信灭齐,打的漂亮,却如同潘多拉的盒子一样,打开之后,天下仿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刘邦之于项羽,之于韩信,韩信之于项羽,三者之间产生了新的变化。
曾经,项羽是那么的不可一世,能用战争解决的问题绝不和你多废话,但潍水一战项羽损兵折将,使他不得不面对现实,他开始寻求和刘邦讲和,甚至提出要和刘邦一对一决战,以期尽早结束这场战争,项羽是真诚的,但无赖出身的刘邦此时却不会和项羽讲这些了。
韩信在投奔刘邦前曾长期在项羽手下任职,却一直得不到项羽的重用,即使在楚汉相争前期项羽依然不怎么在意韩信,潍水之战让项羽第一次感受到韩信的恐怖,也认识到了外交的重要性,项羽开始派遣使者游说韩信,希望能从内部瓦解刘邦的实力。
潍水之战的失利让项羽翻盘无望
而刘邦与韩信之间的变化则更大,这变化可以从刘邦听闻韩信请封假齐王开始。或许,韩信的初衷是为了维护齐地的稳定,但刘邦听到这件事的第一反应是想马上带兵灭了韩信,虽然在张良和陈平的示意下最终同意了韩信的请求,但人的第一反应往往是最真实的,刘邦此时对韩信已经起了杀心,或者说此时开始刘邦与韩信之间已经渐行渐远,还是说刘邦此时有绝对的信心,即使杀了韩信,刘邦最终也可以消灭项羽。
结语:田氏齐国在韩信的打击下最终走上了覆灭的道路,这场战役是楚汉战争后期的关键转折点,将战争局势由楚汉焦灼变成汉强楚弱,随着灭齐之战的结束,刘邦,项羽,韩信三人的命运也开始注定,三个枭雄在三条不同的道路上不断前进,直至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