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求建国英雄事迹

求建国英雄事迹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4683 更新时间:2024/1/30 5:42:32

罗盛教,1952年1月2日清晨,罗盛教和战友宋惠云一起去河边练习投掷榴弹。正值隆冬季节,河面已被厚厚的冰雪盖住,几个儿童正在滑冰,笑声阵阵。忽然,传来了呼救声,有人掉进冰窟窿了!罗盛教抓起自己的帽子,往地上一扔,一弯腰,直冲过去。他一边跑一边飞快地脱掉身上的衣服,接着跳进了冰河里。过了好一会,罗盛教才浮出河面,深深吸了口气,又钻进水里。又过了一会,罗盛教终于将落水的孩子托出水面。当那少年两臂扒住冰面往上爬时,突然,哗啦一声,冰又塌了,少年连人带冰又落入水中。这时罗盛教全身已冻得发紫,体力已快消耗殆尽,但他却又一次潜入水中,好久,才用头和肩将少年顶出水面。这时宋惠云已将一根电线杆拖到河边,少年抱住电线杆被拉上了岸。人们急切地等待着罗盛教,然而,他却再也没有上来。为了救落水的朝鲜儿童,罗盛教英勇献身。1952年2月,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罗盛教追记特等功,同时授予“一级模范”、“特等功臣”的称号。同年4月1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决定追认罗盛教为“模范青年团员”。1953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他一级国旗勋章及一级战士荣誉勋章。雷锋。雷锋,原名雷正兴,1940年12月18日-1962年8月15日,入伍不到3年,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三次。享年22岁,1956年夏天,他小学毕业后在乡政府当了通信员,不久调到望城县委当公务员,被评为机关模范工作者,并于1957年加入共青团。1958年春,雷锋到团山湖农场,只用了一周的时间就学会了开拖拉机。同年9月,雷锋响应支援鞍钢的号召,到辽宁鞍山做了一名推土机手。翌年8月,他又来到条件艰苦的弓长岭焦化厂参加基础建设,曾带领伙伴们冒雨奋战保住了7200袋水泥免受损失,当时的《辽阳日报》报道了这一事迹。在鞍山和焦化厂工作期间,他曾3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5次被评为标兵,18次被评为红旗手,并荣获“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的光荣称号。1959年12月征兵开始,雷锋迫切要求参军,焦化厂领导舍不得放他走。雷锋跑了几十里路来到辽阳市兵役局(现人民武装部)表明参军的决心。他身高只有1.54米,有点胖,娃娃脸,眉毛粗,眼睛大,体重不足55公斤,均不符合征兵条件,但因政治素质过硬和有经验技术,最后被破例批准入伍。参加人民解放军后,编入工程兵某部运输连四班,任班长。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只要是对人民有利的事,他都心甘情愿地去做。他曾多次立功,被评为节约标兵和模范共青团员。1960年11月入党,并被选为抚顺市人民代表。1962年8月因公殉职。因公殉职后,1963年1月7日,国防部命名他生前所在班为“雷锋班”。1963年3月1日,朱德题词:“学习雷锋做毛主席的好战士。”1963年3月5日,毛泽东同志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粟裕生于湖南会同坪村乡枫木树脚村。924年春到常德,入湖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读书,参加中共领导的学生运动。1926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5月参加叶挺为师长的国民革命军第24师,任教导队班长。6月转入中国共产党。8月参加南昌起义,任警卫队班长,是南昌起义革命委员会成员之一。起义军在广东潮(安)汕(头)地区失败后,坚定地跟随朱德、陈毅转战闽粤赣湘边,10月任连政治指导员。1928年参加湘南起义后到井冈山。历任中国工农红军的连长、营长、团长、师长,红4军参谋长、红7军团参谋长等职。参加井冈山斗争,转战赣南、闽西和中央苏区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1934年7月任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参谋长,转战闽浙赣皖边。1935年1月同刘英率500余人突破封锁线到浙南,任挺进师师长、闽浙军区司令员,在国民党统治的腹心地区开辟浙南游击根据地。在与上级党组织失去联系的情况下,独立领导部队开展游击战争。他摒弃“左”倾冒险主义的影响,从实际情况出发,调整政策,注意团结中间阶层,重视群众经济利益,并把公开的武装斗争与隐蔽的群众工作结合起来。采取“敌进我进”的指导方针,挫败了国民党军多次“进剿”和两次兵力各达40个团的大规模“围剿”,使浙南游击根据地得到巩固和发展。抗日战争爆发后,于1938年1月在闽浙边讲授游击战术时论述了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意义。4月任新四军第2支队副司令员、先遣支队司令员,率部挺进江南敌后,首战韦岗告捷。接著率领第2支队在南京、芜湖、溧水地区抗击日军。1939年8月任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副指挥,同陈毅一起,执行中共中央关于新四军东进北上、独立自主地开展游击战争的战略方针,开辟了苏南抗日根据地。1940年7月率部挺进苏北,任新四军苏北指挥部副指挥兼参谋长。10月协助陈毅指挥黄桥战役,粉碎了4倍于己的国民党顽固派军队的进攻,巩固发展了苏北抗日根据地,开创了华中敌后抗战的新局面。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第1师师长(后兼政治委员)、苏中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共苏中区委员会书记。制定游击战与要点争夺相结合的作战方针,保持基本区的相对稳定,发动群众改造地形,拦河筑坝,设置水下障碍,限制日军汽艇机动,开展海上游击战,在临江濒海、交通发达的平原水网地区开展游击战争,挫败日伪军频繁“扫荡”、“清剿”和“清乡”,建成了巩固的苏中抗日根据地。1944年3月开始对日军发动局部反攻,组织指挥车桥战役,创华中敌后歼灭战的范例。同年12月率第1师主力南渡长江,任苏浙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后又兼中共苏浙区委员会书记,巩固和发展了苏南、浙东抗日根据地,开辟了浙西抗日根据地。1945年指挥所部在天目山区对国民党顽固派军队进行3次自卫反击战,缴获大批美械装备,率先实现了从游击战向运动战的转变。日本投降后回师江北。1945年10月任华中军区副司令员、华中野战军司令员。指挥高邮战役和陇海线徐(州)海(州)段战役,歼灭拒降日伪军2万余人,为迎击国民党军的进攻准备了内线作战的有利条件,使华中、山东解放区连成一片。1946年6月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后,中共中央采纳他的建议,改变太行、山东、华中3支大军同时出击外线的计划,同意华中野战军主力先在苏中内线作战。7月起,指挥华中野战军主力3万余人,与12万美械装备的国民党军作战,七战七捷,每战均集中绝对优势兵力歼敌一部,一个半月中歼敌5.3万余人,鼓舞了解放区军民敢打必胜的信心,为解放战争初期的作战指导提供了实践经验。中央军委将苏中作战经验通报全军,要求各区“仿照办理”。10月山东、华中野战军会师后,根据中共中央决定,负责战役指挥。1947年1月任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仍负责战役指挥。在战略上仍处于内线的条件下,先后指挥了宿北、鲁南、莱芜、泰蒙、孟良崮等战役,共歼敌7个军(整编师)和1个快速纵队,内有国民党号称“王牌军”的整编第74师。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后,同陈毅一起率华东野战军主力挺进鲁西南,掩护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南下大别山,指挥沙土集战役,歼敌1个整编师,迫使敌从山东和大别山区抽调4个整编师来援,实现了华东战区由内线向外线、从战略防御到战略进攻的转捩,随即挺进豫皖苏边区。他体察军事政治形势的发展,于1948年1月、4月提出3个纵队暂缓渡江南进,集中兵力在黄淮地区打大歼灭战的建议,为中共中央采纳。5月陈毅奉调到中原工作,他任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兼代政治委员。6月兼任豫皖苏军区司令员。六七月间,指挥华东野战军8个纵队、中原野战军2个纵队进行豫东战役,歼敌9万余人,取得了大规模攻城打援作战的胜利,改变了中原、华东战场的战略态势,打乱了国民党军防御体系,为尔后进行更大规模的歼灭战创造了有利条件。9月指挥济南战役,攻克坚固设防的大城市济南,歼敌10万余人9月24日提出进行淮海战役的建议,经中央军委批准,中原、华东野战军并肩作战,于11月6日发起淮海战役。11月8日与华东野战军副参谋长张震联名提出将南线国民党军主力抑留于徐州及其周围逐步歼灭的重要建议,为中央军委采纳,对扩大淮海战役规模,发展成为南线的战略决战起到了积极作用。在战役中,作为中共淮海前线总前委成员,直接指挥了华东野战军17个纵队作战。1949年1月任第三野战军副司令员兼第二副政治委员(仍代理司令员、政治委员职务)。在渡江战役中指挥所部追歼逃敌5个军于皖南郎溪、广德山区,解放南京、杭州。5月指挥上海战役,歼敌主力8个军于上海外围,使上海免遭严重破坏。先后兼任上海市军管会副主任、南京市军管会主任、南京市市长、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在解放战争中,他富有战略远见,善于关照战略与战役和各战役、各阶段之间的联系,适时集中和转用兵力,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战役的胜利,积累了组织指挥大兵团作战的丰富经验。1951年任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1954年任总参谋长。坚持真理,实事求是。深入研究国防战略,制定作战计划,探索未来反侵略战争的战略方针、作战指导和国家战备等问题,提出诸军兵种建设方针和富有战略创见的设想,使总参谋部在军队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中发挥重要的组织领导作用。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第一至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1958年在军委扩大会议上受到错误的批判,并因此长期受到不公正的对待。同年调任国防部副部长兼军事科学院副院长。1972年任军事科学院第一政治委员。他致力于坚持和发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提出要在军事领域解放思想,研究和回答现代战争提出的新问题。是军事科学研究实践的一位开拓者。“文化大革命”中曾任国务院业务组成员,在周恩来领导下,分管铁道、交通、邮电、港口建设和造船统筹。是中共第七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八至第十一届中央委员。1967~1968年、1975~1982年任中央军委常委。1980年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82年当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1984年2月5日病逝于北京。艰苦事迹,像长征之类的检举回答人的补充20:21许世友许世友将军是位有着特殊经历和富有传奇色彩的将军,社会中关于许世友将军的故事很多,他曾7次参加敢死队,5次担任敢死队长。平时上阵,他左手提一把沉重的大刀,在战斗交织打不开局面时,不论他当师长、军长,帽子往下一拉,带着敢死队往前冲,和“亮剑精神”相比,这种“大刀精神”更加勇猛顽强,更加所向无敌。在中国革命处于低潮时期的1927年,许世友毅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2年秋,国民党对鄂豫皖苏区发动大规模“围剿”,红四方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面对敌人30万大军的铁壁重围和西征路上气候恶劣、山道崎岖、物质匮竭、进退失据的道道难关,许世友同志怀着对党的无限忠诚和革命一定会胜利的坚定信念,与广大红军官兵一起浴血奋战,英勇杀敌,终于摆脱敌人的围追堵截,在川陕地区重新燃起革命武装斗争的熊熊烈火。1936年,三大主力红军在会宁会师后,四方面军红军大学向陕北开进途中,少数受张国焘分裂主义错误影响的人阻止北上,他挺身而出,坚决斗争,使四方面军红军大学与中央红军大学顺利合编。在批判张国焘分裂主义的斗争中,他经毛泽东同志发教育,对张国焘错误的实质有了深刻的认识,从而坚定地站在正确立场上,并从此对毛泽东思想坚信不疑。1971年9月,林彪反革命集团妄图炸毁火车谋害毛主席。危急关头,许世友同志周密布置安全保卫措施,和林彪的党羽进行周旋,保证了毛主席乘坐的专列安全离开华东。许世友将军1985年逝世后,叶落归根,被中央特批安葬于故乡新县田铺乡母亲的墓地旁,实现了他“生前报国,死后尽孝”的诺言。五跪慈母许世友非常孝顺,曾经五跪慈母。许世友未到10岁时父亲便去世了,母亲更加辛勤劳动。一天,许世友到山上挖野菜回家晚了,母亲迎着寒风站在村口等他,他一阵心酸,流出了眼泪,心疼地跪在地上对母亲说:“娘,俺晓得你最疼俺,俺这一辈子不管有没有出息,一定尽心奉养您!”许世友16岁那年,误伤了一个地主的儿子,地主勾结官府到处追捕他。一年后,许世友悄悄回到家中,跪在母亲面前,喊了一声:“娘,俺走后,让您老受苦了!”许世友投身革命斗争之后,反动派对他恨之入骨,曾几次抄他的家,许世友的母亲被迫带着两个女儿逃到外乡。一次在行军路上,许世友偶而碰到正在沿街乞讨的母亲和妹妹,难过得泪如泉涌,一下子跪在母亲的面前,泣不成声:“娘,孩儿不孝,连累您老人家无处安身……”1949年,许世友已是山东军区司令员。不久,许世友便接来了年迈的母亲。当饱经风霜的母亲从吉普车里走出来的时候,许世友叫了一声:“娘!”随后当着数十名官兵的面,泪如泉涌,跪在了地上。母亲心疼地说:“孩子,快起来,一个大将军怎么能当着这么多部下跪我一个老太婆!”许世友却说:“我当再大的官,还是您的儿,您老就让我多跪会儿吧,这样我心里好受些!”勤劳惯了的许母,在城里住了不到一个月,便住不下去了。1959年春天,许世友思母心切,请假后起程返家。他看到母亲背着柴草,马上快步跑过去,接过母亲背上的柴草,然后跪倒在母亲面前,说:“娘,您这么大年纪了还上山砍柴,儿心里实在难过啊!”直到母亲答应再也不去砍柴了,许世友才起身。

都是泣血的故事……建国英雄,你查查我们的见过领袖不久可以了吗,他们都可以说是英雄,影视剧也不少,去网上找找很多的,但是我推荐的是那些为我们国家默默无闻做特工的无名英雄是很好的题材。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美国海军陆战队是如何通过二战从海军独立出来,成为一个独立兵种的?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

    感谢悟空问答的邀请。美国海军陆战队是美国军队中的一个独立的军种,美国海军陆战队最早成立于美国的独立战争时期,期间有过解散,重组,最终在举办大陆会议之后正式成立。因此美国的海军陆战队也是世界上最年长的一支陆战队。美国海军陆战队在每一个时期的任务分配也不尽相同。在美国海军陆战队成立的最初期,海军陆战队成

  • 辽沈战役,防守长春的郑洞国,为何下令士兵朝天开枪,然后投降?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

    在东北战场上,郑洞国绝对是个最悲情的人物,他吃亏在于太厚道。1948年3月13日,东北野战军攻占四平后,国民党军固守的长春,就成为孤悬在松辽平原上一座孤城。其实早在1947年10月17日下午六点半,林彪指挥的东北民主联军攻克小丰满水电站,切断了长春的电力供应。现在四平失守,中长铁路被切断,也等于掐断

  • 为何秦军士兵连工资都没有却还要为秦国浴血沙场?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秦国之所以强大,关键是有一支强大的军事力量。维持这么一支军事力量是需要大量的财政支出的,但由于秦国实行的是义务兵役制,这就减少了巨大的经济负担。义务兵役,也就是没有工资,那如何保证军队的战斗力哪?这得益于秦国实行了一套严格的兵员管理制度和完善的军功制。01兵役管理制度秦朝沿袭了战国时期的郡县征兵制。

  • 美国独立战争时期,一万多美国民兵为何能赶走强大的英国人?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

    我很好奇,是什么让你产生了是美国人自己赶走英国人的错觉?赶走英国人的是卖肾援助的法国路易十六。美国人自己赶跑了英国人的说法,简直比我们自己独立打败日本人还过分十倍啊。当一小撮国家分裂分子在北美起事时候,英军在北美驻军就6000人,开始持续的在北美增加兵力,当时正是日不落帝国如日中天,龙虾兵打遍天下无

  • 在秦末农民战争中,你知道哪些以少胜多的战役?

    战史风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

    1991年5月1日,一位老人来到河北省蓟县盘山烈士陵园,到抗日英雄包森墓前祭拜,并献上自己亲笔书写的花圈对联,对联上的字是:弓之鸟,漏网之鱼;不朽者,祭拜包森。此人叫冢更咻,是一位侵华日军老兵,此举一是为日军在侵华战争中对中国人民的生命赎罪;二是他在一次战斗中幸存下来,前来祭拜鲍森,是八路军的将军,

  • 秦末农民起义详细过程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刘邦性格豪爽,不太喜欢读书,但对人很宽容。他也不喜欢下地劳动,所以常被父亲训斥为“无赖”,说他不如自己的哥哥会经营,但刘邦依然我行我素。刘邦长大后做了泗水的亭长(亭长是管十里以内的小官),时间长了,和县里的官吏们混得很熟,在当地也小有名气。刘邦的心胸很大,在一次送服役的人去咸阳的路上,碰到秦始皇大队

  • 经典战争电影有哪些?

    战史风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国内越战《高山下的花环》三大战役《大决战》三部曲这么犀利居然没人记得。。集结号我的团长我的团虽然是电视剧,不过画面不输电影鬼子来了战争与和平据说历史上耗资最多的电影,五年,耗资高达5亿6000万美元(1968年)。出口之后席卷整个西方电影市场,把当年许多好莱坞巨片打得一败涂地,成功翻本。苏联的电影,

  • 秦末农民起义将领周章的典型事例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

    司马迁《史记卷四十八陈涉世家第十八》周文,陈之贤人也,尝为项燕军视日,事春申君,自言习兵,陈王与之将军印,西击秦。2.司马迁《史记卷四十八陈涉世家第十八》行收兵至关,车千乘,卒数十万,至戏,军焉。3.司马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二世乃大赦天下,使章邯将,击破周章军而走,遂杀章曹阳。4.司马迁《史

  • 《大决战》之中,杜聿明一会跑东北一会去华东,他为何会这么忙?

    战史风云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

    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出品的《大决战》已经更新完毕,作为向建党百年的献礼片,该剧的热度依然还在持续中。全剧以毛泽东和周恩来等领导亲赴重庆谈判作为起点,重点讲述了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这决定解放战争走向的“三大战役”。在《大决战》中,杜聿明一会跑东北,一会跑华东,显得异常繁忙。那么问题来了,当时国军

  • 秦末农民战争的成语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逐鹿中原,揭竿起义......回答者:词典大叔-初学弟子一级2006-12-421:00一呼百应,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舍我其谁...回答者:tqer007-试用期二级2006-12-421:08四面楚歌项羽和刘邦原来约定以鸿沟(在今河南荣县境贾鲁河)东西边作为界限,互不侵犯。后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