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11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正式成立。那一天,当宣布徐向前任总指挥时,全场掌声雷动,一片欢腾。年仅30岁的徐总指挥,穿着平整的灰布军装,检阅了部队,显得雄壮威武。徐总指挥检阅后发表了简短有力的讲话,指出:红四方面军的成立,是鄂豫皖苏区红军进一步发展壮大的标志,是党领导鄂豫皖苏区人民和广大红军指战员四年英勇斗争的胜利成果。他号召全体指战员,要团结一心,戒骄戒躁,为彻底粉碎敌人的“围剿”而努力奋斗。红四方面军的成立,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自然也是徐向前革命生涯中的一件大事。从此,他的名字和红四方面军紧密联系在一起。不久,徐向前组织指挥了黄安战役、商潢战役、苏家埠战役、潢光战役,歼敌正规军近四十个团,红军发展到4万余人。抗日战争时任八路军129师副师长的徐向前鄂豫皖红军力量的大发展,严重威胁敌人的腹心统治地区——武汉、南京等地,引起国民党阵营的极大恐慌。蒋介石于1932年亲自出马,调集二十四个师30余万兵力,部署第四次“围剿”,企图一鼓荡平鄂豫皖根据地。此时,张国焘等人积极推行王明的“左”的路线,拒不采纳徐向前同志关于休整部队、作好反“围剿准备的建议,而是强令红军南下围攻麻城,进逼武汉。徐向前和红军被张国焘捆住了手脚,不能进行擅长的运动战,而去强行攻坚。这样就使红军陷入被动地位。红四方面军在两个月作战中,行程3000里,几乎无日不战。红军多次陷入险境,徐向前临危不惧,指挥果断,常常使红军化险为夷,转危为安。1932年寒冬,红四方面军1.4万余人在徐向前总指挥的率领下,渡汉水,攀乌道,越秦岭,战寒风,翻越人迹罕至的大巴山,直下通江县城,开创川陕革命根据地。1949年4月,时任华北野战军第1兵团司令员的徐向前率部向太原发动总攻,此役共消灭敌人13.8万余人,盘踞山西达38年之久的阎锡山政权宣告灭亡。徐向前从太原走出,又回到太原,为家乡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徐向前出将入相,德才兼备,虽因张国焘的问题,长期低调做人,但他在战场上的创造力,治军能力,军事思想等都是中国徐向前故居人民解放军的宝贵财富。在国共两军的黄埔学生中,徐向前是第一个当上方面军军事主官的,也是红军时期方面军指挥员中最年轻的,年仅30岁就成为方面军总指挥。同时期国共两军的方面军战区一级指挥员也就数他最年轻。徐向前的主要军事业绩是创建鄂豫皖根据地和红四方面军。指挥过的部队包括了第二野战军(四方面军总指挥、129师副师长)、第一野战军(陕甘宁联防军副司令)、第四野战军(担任第一纵队司令员指挥过115师主力)、第三野战军(指挥过山东纵队,后来成为山东野战军,再成为华东野战军主要来源之一,许世友、聂凤智、王建安,华东9纵-27军等等,都是山东部队),华北野战军(18兵团司令员兼华北军区第一副司令)。部下也是猛将如云,如许世友、陈锡联、陈再道、王近山和秦基伟等等都是在他手下成长的。1955年的将帅里,出自红四方面军的占多数。徐向前指挥的苏家阜大捷是红军时期最成功的围点打援的范例。反六路围攻是红四方面军军战史上歼敌数量最多的一次战役,徐向前以8万人对川军20余万,最后击溃川军20万,歼灭10万。徐向前在反六路围攻中用的“收紧阵地”战法,在中国战争史上一次发明和实践。也是他军事生涯的一座里程碑。在解放战争中,他攻克太原、临汾解放山西大部,他杰出的军事才华再次展现。徐向前指挥的临汾战役是解放战争中规模最大的一次使用坑道爆破战术攻克城市的范例。晋中战役,徐向前用6万人一个月歼敌10万,是整个解放战争中最成功地运用灵活机动的运动战术以少胜多的范例之一。太原战役是解放战争中攻克的敌人设防最严密、阵地最坚固、难度最大的城市攻坚战。同时,也是解放战争中,唯一一次中国人民解放军兵力少于对方的(解放军约10万:国军13万),而且火力也远远不如敌军,却敢于主动攻城且能够实现长期围城的大型战役。其他所有的城市攻坚战,解放军无不是兵力火力皆占据绝对优势下才敢攻城。而当时解放军其他部队,都是用集中优势兵力消灭敌人的原则进行战斗的。而徐向前却用一年半时间,用6万地方部队起家,全歼山西敌军近30万。对于徐向前元帅,大家也许会感到陌生。因为一直以来,人们心目中善于打仗的将领无非是林彪、彭德怀、刘伯承这些人。其实,无论在指挥艺术还是胆略方面,他们跟徐向前比起来,都差了那么一截。徐向前确实是一位难得的军事天才,他是中共最能打仗的两位军事家之一(另一位是粟裕大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