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万历朝鲜战争是什么?

万历朝鲜战争是什么?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329 更新时间:2023/12/11 0:51:12

时间穿越回数百年前的明朝万历年间,在朝鲜半岛上,中日朝三国之间爆发了一场前后历时七年的漫长战争:在韩国这场战争被称为壬辰倭乱,在日本则被称为征韩,而在中国这次大战最不被重视,在明朝的官修史书中甚至没有一场正式的称谓,在明神宗万历皇帝看来,这场战争只不过是帮着小弟赶跑了强盗,并没有什么大不了,所以它被放在了万历三大征之中,后世人称为万历朝鲜之役。

话说日本进入战国时代之后,本就不大的国土被分割成上百个诸侯的地盘,各个诸侯大名之间相互混战,直到出现了一位枭雄丰臣秀吉,他成功的降服了国内诸侯,自己也从一个贱民成为日出之国的“关白”。一统日本后,他开始把目光放到东亚大陆上,丰臣秀吉对于经历过战国洗礼的日本武士们十分自信,他的梦想是,“征灭韩土,占据大明,君临印度”,这场战争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

丰臣秀吉自己心里还有小九九,他虽然暂时压服各位诸侯,但是却并不能建立所谓的“丰臣幕府”,因为他的出身极为低下,这场战争恐怕还有借敌人之手,消耗日本国内诸侯力量的目的。丰臣秀吉在出兵之前照会了琉球,菲律宾等国家,这是当时日本人知道的地理知识的极限了,不然,丰臣阁下大概会喊出在整个亚洲建立王道乐土的口号。

反观此时的大明王朝,万历皇帝接手张居正改革留下的摊子,不至于山河日非,只是年轻的皇帝大概是疏懒于和文官集团打交道,开始躲进深宫里操纵朝臣,明朝的可战之兵也仅仅只有北方边境上的骑兵和辽东铁骑,再就是戚继光俞大猷抗倭时留下的南军,这对于一个庞大的帝国而言显然是不够的,而且大明王朝对于外部世界和丰臣秀吉的战争宣言一无所知。

而就近的朝鲜,则已经是国人二百年不知兵,整个国防体系呈现出崩塌状态,连在边境上抵御没开化的女真人的战斗力都没有,更不用说抵御日本军队。而在两国高层看来,偶尔的倭寇骚扰倒是时有发生,但是他们对倾国而来的日本士兵完全没有心理准备,朝鲜国王虽然收到了丰臣秀吉借道攻明的外交照会但也没有予以理会。

1592年,丰臣秀吉的十几万大军渡过朝鲜海峡,于四月十三日在朝鲜釜山登陆,开始了侵朝战争。日军一路所向披靡,连克汉城、开城、平壤。朝鲜军民望风皆溃,仅仅两个月的时间,朝鲜“三都失守,八方瓦解”,日军几乎占据了朝鲜全境。国王李一直逃到半岛西北方靠近中国边境的义州,然后频繁派出使节请求明朝出兵增援,而他的两个儿子第二子临海君李、第三子光海君李珲则在逃到咸镜道后被加藤清正所俘。

日军在开战两个月的时间里就拿下了朝鲜八道中的七道,甚至有一部分日军度过了鸭绿江,进入到当时海西女真的势力范围内烧杀抢掠了一番,之后被拖着辫子,拿着板斧弓箭的女真联军赶了出去。大明王朝在接到朝鲜国王的求救之后开始正视这股侵朝日军,于是先把朝鲜国王接到了中国境内保护起来,然后派出了辽东系的骑兵开始对朝鲜境内的日军发动试探性的进攻。1593年七月,明朝以游击史儒、副总兵祖承训率骑兵五千为先头部队,进入朝鲜,直扑平壤。当时,平壤城内的日军有二万余,统帅为小西行长。

明军在雨天中突入平壤七星门,然而城内却是一片泥泞,骑兵的活动受到了很大限制。前来迎战的日军人马全部披上鬼面、狮头等饰物,使明军的马匹受到惊吓。明朝的骑兵也是第一次和日本正规军接战,他们虽然在边境上砍人砍习惯了,可是也没见过如同鬼魅一般的日本武士,而且当天大雨致使明军携带的火器失效,骑兵也困于泥潭之中。陷入泥淖中的明军骑兵遭到日军用鸟铳从左右两个方向进行夹击。日军几轮齐射之后,明军损兵折将史儒及两名千总均中弹而亡,祖承训不得不引兵退回境内。

这祖承训挨了一顿胖揍之后,军队中倭寇可怖,情形阴森的流言四起,而万历皇帝压根没想到日本兵有如此强悍的战斗力,第一次兴师竟近乎全军尽没,一时之间朝野震动,万历皇帝想到了刚平定了宁夏叛乱的李如松,当年十月,诏命李如松为防海御倭总兵官,提督,宋应昌为经略,统领四万多大军再度前往救援朝鲜。

明朝调集的这四万大军之中,辽东系骑兵和宣府大同的骑兵有两万多人,蓟和保定兵一万这些都是惯于平原作战的军队,真正御倭有经验的浙兵只有三千,擅长山地作战的五千川军也仅作为后续而已。明军武器精良,骑兵众多,如果放在大平原上,那十多万日本步兵根本不够一仗踩踏的,然而在朝鲜作战,无论兵数还是复杂地形作战的经验,明军都全然落在下风。

但李如松在正式进军之前玩了个花招,他边做军事准备边联系到了占据平壤的日军守将小西行长,声称可以进行和谈,并且先后派出了三批使者,小西行长错误地认为议和有望。甚至还让手下人美美的赋了一首汉诗:扶桑息战服中华,四海九州同一家,喜气还消塞外雪,乾坤春早太平花。小西行长派遣牙将二十人来迎接李如松,这些人当场被李如松捉获了三人,其余的或死或逃。

李如松为了避免打草惊蛇,对再度前来质问的日军使者好言相慰,稳住了局面。1594年正月六日,平壤城内的日本人华衣夹道,小西行长准备在平壤风月楼迎接前来议和的李如松。这时候,大队明军兵临平壤城下,气氛紧张,日军方才醒悟,闭城拒守。至此,平壤之战正式爆发,鉴于日军之中混有朝鲜伪军的事实,明军在平壤城前坚立了一面白旗,上面写道:“朝鲜军民自投旗下者免死。”

双方就此展开激战,而英勇的朝鲜起义军队也开始袭扰日军,这一场大战,打的是昏天黑地,大明王朝的帝国雄狮第一次正面进攻东瀛列岛的日本武士们。因为明朝大军装备了大量的火炮,而日军只在单兵火器上有优势,所以明军进展还算顺利,不过就是这样李如松的坐骑被鸟铳击中、浙兵主将吴惟忠的胸部中弹负伤。仗打到这个地步,明军已经伤亡数千了,只好暂时休战,班师回营。

经过一天的激战,日军损失惨重,小西行长见援军不至,率“不满五千”的残部退出了平壤,狼狈南逃。明军及朝鲜军堵截、伏击了一部分南逃的日军,随后,光复了黄海、平安、京畿、江原四道。据统计,明军仅仅斩获日军的首级就达到一千六百四十七。但日军的伤亡总数不止这些,其连同被炮火轰炸、硝烟薰烧及其它原因而死的,总损失超过万人以上。而明军阵亡七百九十六人,受伤一千四百九十二人。

说到此节,有一位朝鲜民族史上非常有名的将军不得不提,就是今天韩国主力驱逐舰就以他的名字命名“忠武公李舜臣”。日军在釜山登陆的时候,朝鲜水军的统领元均吓得屁滚尿流,竟然把军舰、武器全都沉入海底,并且解散部下。正因为如此,日本人才能毫无阻碍地将后续兵员和武器物资源源不断地运送到朝鲜战场。全罗道左水使李舜臣就在这个时候站了出来,成为中流砥柱。

1592年五月四日,李舜臣连续在十五天之内六次打败日本水军,甚至连鼎鼎大名的“海贼大名”九鬼嘉隆都差点成为他刀下之鬼。李舜臣用兵机动灵活,神出鬼没,经常集中力量以多击少,日军的海上运输线路被他骚扰的几乎瘫痪。随后在泗川之战中李舜臣再次大获全胜,朝鲜水军越战越勇,尤其是李舜臣根据传统舰式所改进的“龟船”,更在战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种龟船吃水深,下置两排浆手,上面包有铁皮,乍一看很像大海龟。龟船最利于近海作战,装甲防护高,移动灵活,速度也很快,日本的大安宅船在龟船面前行动笨拙,被无数海龟碰撞撕咬,很快就会丧失战斗力。就此,日军的海上运输线受到了李舜臣水军的巨大打击,一度被掐断了日军的运输补给。

元月二十四日,明军先锋查大受率三千精骑南下当时朝鲜的王京(今天的首尔),在京城西北方突然遭遇日军,展开激战。当时日军在王京聚集了五万余人,查大受所碰到的,是小股的日军前锋,很快就被明军击败了。之后日军主力两万余人闻讯而来,查大受撤退不及,被日军团团包围在一处名叫碧蹄馆的地方。

据说当时李如松正在勘查前往京城的道路,身边兵马本就不多,闻听查大受被围,竟然仅带着一千亲卫赶来救援真是一员悍将,他应该当先锋,不该当主帅。结果李如松所部也陷入了碧蹄馆之围,日军看到他的旗号,纷纷绕开查大受所部,直奔李如松而来。明军奋勇抵抗。李如松且战且走,数度被日军冲到马前,副将李有升为了保护他而英勇战死。

激战至夜,中军官杨元率一千步兵赶来增援。日军不知虚实,因为害怕明军主力将要陆续开到,所以停止追击,朝京城方向退却。从这场四千对两万还打了一整天的恶仗来看,明军的战斗力实在顽强,然而以少击多终究不是兵法的正道,将帅无能,轻敌冒进,这才导致援朝抗日战争旷日持久。

双方在碧蹄馆之役之后开始僵持,而日军渡海而来面临的一个巨大的问题就是后勤补给,而讨厌的朝鲜水军又出了个李舜臣,于是日本军中开始出现粮草不济的情况,而更要命的是当年二月间,京畿、庆尚等道闹起了罕见的大饥荒。李如松又派明军奇袭龙山大仓,将数十万石粮食烧了个干干净净。日军缺粮便再无进展。日军军心涣散,甚至有很多人偷偷逃离前线,渡海回去日本老家。

就在这种背景下,丰臣秀吉被迫于1593年四月九日下令各军火速从王京后撤,一部分日军将士先渡海归国,但是仍然留下了几万士兵占据了朝鲜的南部四道,大概是今天韩国的领土,双方开始进入到打打停停的阶段。几个月之后谈判破裂,双方再次打大出手,日军再次出动大军,进攻朝鲜,明廷也再次派出大军救援,双方又在朝鲜的土地上数度交手,不过,双方都没有能力彻底打败对方,而丰臣秀吉却在这场长达六年的战争中心力交瘁,随后溘然长逝。

随后日军开始撤退,趁此良机,朝鲜水军和明朝大军也试图截击日军,今天的韩国电影《鸣梁海战》描写的就是此时的海战场景。鸣梁海战和露梁海战,让数万日本武士葬身海底,而韩国的民族英雄李舜臣则英勇殉国,明朝的老将邓子龙也英勇捐躯。

之后,万历皇帝在北京举行了盛大的庆功仪式,并且发布了一篇诏书,诏书中有句话这么说:义武奋扬,跳梁者,虽强必戮。

这场战争打打停停先后持续了七年,明帝国,朝鲜,日本三方博弈,但是并没有赢家。朝鲜三千里锦绣江山沦为战场,生灵涂炭,百业凋敝,虽然在明的帮助下收复了全部领土,但元气大伤。而日本的丰臣秀吉军事集团则走向末路,并且在之后的关原合战中,德川家康击败了丰臣秀吉系的残余势力,整合了日本,成为新的征夷大将军开创幕府。

而明朝一方,朝鲜之役耗费国帑数百万两,明军将士又在血火里滚了一遭,帝国的虚弱开始暴露在世人面前,之后建州女真的崛起跟这次战争也不无关系。这场战争对于朝鲜的影响,甚至可以说持续到了今天:韩国人对日本天然的戒心和带有忌惮的畏惧心理,就是在这次战争以及以后的变乱中,被烙进了韩国人的血脉。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中西文化演进七大定律?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

    1.第一定律:生态环境横向决定律2.第二定律:语言、文字纵向诱导暗示律3.第三定律:科技、工具、媒介横向催变律4.第四定律:物(食)欲原动力律5.第五定律:情(性)欲原动力律6.第六定律:权欲原动力律7.第七定律:审美递增、递减律8.第八定律:阴阳二极对立转化律9.第九定律:万物五相(五行、五向)选

  • 中国有哪些文明事迹的?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

    孔融四岁的时候,常常和哥哥一块吃梨。每次,孔融总是拿一个最小的梨子。有一次,爸爸看见了,问道:“你为什么总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说:“我是弟弟,年龄最小,应该吃小的,大的还是让给哥哥吃吧!”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礼让、相互帮助、团结友爱的道理,使全家人都感到惊喜。2、朱德尊师1957年

  • 抗日战争时期的著名烈士有哪些?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

    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赵一曼、左权抗战时期有无数人为祖国英雄献身,烈士很多,比如狼牙山五壮士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赵一曼等。1.李宗仁,在台儿庄歼敌10000多人,取得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2.彭德怀,指挥百团大战3.佟麟阁,赵登禹,在平津保卫战中指挥部队奋勇抵抗,先后为国捐躯楼主,

  • 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厉害的战将都有谁?

    战史风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古代,名将辈出,要说谁是最厉害的战将,这个不好说,也不好对比,如果非要选一个出来,我个人认为是孙武,因为他的《孙子兵法》影响了后世各朝代将领。首先列举几个比较熟悉的:春秋时期的孙武、孙膑、吴起,战国四大名将(王剪、白起、李牧、廉颇)、北击匈奴修筑长城的蒙恬、力拔山兮的楚霸王项羽、用兵如神的韩信、

  • 春节,简单手抄报?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春节想画一副简单的手抄报的话,你可以画几个大大的红灯笼,然后灯笼中间写几个漂亮的艺术大字,春节快乐,这几个字可以涂上黄色,也可以涂上白色的,这样搭配比较显眼,然后可以画上两串正在燃放的鞭炮,旁边画几个小朋友,有的在捂着耳朵,有的在拍手叫好,还有几个正在蹲在地上点燃花炮春节简单的手抄报很好做呀春节有很

  • 中国历史诗人的排名是?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

    我觉着李白第一我认为第一是冉闵秦始皇嬴政汉武帝刘彻曹操诸葛亮李世民武则天文天祥成吉思汗朱元璋朱棣这个英雄之说……有点宽泛……看看下面的,希望可以帮到你中国历史十大猛将TOP10李文忠明史载:李文忠,字思本,小字保儿,盱眙人,太祖姊子也。出身够可以,朱元璋的亲外*,随朱一起打天下,勇冠三军,戏勇冠诸将

  • 出尔反尔的成语故事50字?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

    战国时,有一年邹国与鲁国发生了战争。邹国吃败仗,死伤了不少将士。邹穆公很不高兴,问孟子道:在这次战争中,我手下的官吏被杀死了三十三个,可是老百姓却没有一个为他们去拼命的,他们眼看长官被杀,而不去营救,可恨得很。要是杀了这些人吧,他们人太多,杀也杀不完;要是不杀吧,却又十分可恨。您说该怎么办才好呢?孟

  • 中国有多少种美食文化?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1、按饮食者类型可分为三种:宫廷、贵族饮食,市井、百姓饮食,民族、宗教饮食;2、中国饮食文化涉及到食源的开发与利用、食具的运用与创新、食品的生产与消费、餐饮的服务与接待、餐饮业与食品业的经营与管理;3、中华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饮食文化介绍:中国饮食文化可以从时代与技法

  • 安徒生童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

    《安徒生童话》它立足于现实生活,充满对人类美好的愿望,这些作品的艺术魅力震撼了世界文坛,揭开了世界文学史上童话创作的新篇章。该作爱憎分明,热情歌颂劳动人民、赞美他们的善良和纯洁的优秀品德。无情地揭露和批判王公贵族们的愚蠢、无能、贪婪和残暴。安徒生所处的时代,丹麦仍是一个君主专制主义社会,自中古以降,

  • 红岩情节梗概分6篇?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红岩》是国民党集中营的幸存者罗广斌、杨益言创作的长篇小说。《红岩》主要叙述了1948年在国民党的统治下,处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的共产党员在渣滓洞中,敌人为了得到口供,妄图用炎热、蚊虫、饥饿和干渴动摇革命者的意志,但在共产党员的坚强意志前,敌人却是一筹莫展,一败涂地。充分体现了共产党员对革命事业的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