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诺莎城堡是意大利北部的一座城堡,这座不起眼的城堡因为国王亨利四世的卡诺莎之行而闻名史册。亨利四世是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卡诺沙城堡事件正是和他有关。中世纪后期,教权渐渐地世俗化,教会的权威也大大降低。为了重振教会的威望,宗教内部渐渐兴起了改革运动,要求教会独立,收回主教职权。宗教人士鼓吹教皇权力至上,甚至主张教皇有权废黜世俗君主。这触动了封建王权的利益,国王当然不同意了。于是引发士教皇与世俗君主的长期斗争。亨利四世在宗教会议上宣布废黜教皇,作为报复,教皇将亨刹驱逐出天主教。依照天主教廷规定,亨利四世如果不能在一年之内获得教皇的宽恕,他的臣民都要对他解除效忠宣誓。让亨利四世感到压力更大的是,许多诸侯表示,如果在一年之内争利四世无法恢复教籍,他们将不再承认他作为君主的合法性,亨利没有足够的兵力来制服反叛的诸侯,不得不向教会低头,1077年1月25曰,他赶到教皇的驻地卡诺莎城堡,当时城堡外面到处是冰天雪地,他赤脚站立了三天,恳求教皇原谅。教皇最终取消了驱逐亨利四世出教廷的处罚,“卡诺莎事件”使罗马教廷的权力得到强化。另外,“卡诺莎之行”在西方世界成了忍辱投降的代名词。
俄狄浦斯与斯芬克斯决斗的故事?
底比斯王拉伊俄斯受神预示,将自己与伊俄卡斯忒所生的儿子俄狄甫斯丢弃在山崖,因说他长大后将要杀父娶母。
后被一牧人救起。成年后,俄狄甫斯为逃避这一命运,悄悄来到底比斯为民除害。在通往底比斯城的路上,有一狮身人面怪斯芬克司拦路让人猜谜,猜不中者即被吃掉。全城惶惶不可终日。女怪的谜语是:何种动物早晨用四条腿走路,中午用两条腿,晚上用三条腿走路,腿最多的时候,却是他最弱和走路最慢的时候。
俄狄甫斯思考之后回答说,这是人。因为人生在幼小的时候是爬着走的,长大后用两条腿,到晚年才添上一根拐杖。画家以新的构思描绘了这个题材。斯芬克司在临死前跳到俄狄甫斯的胸前,以求英雄的宽恕,给神话增添了一层感情色彩。画家运用严峻的写实技巧,创造性地画出这个狮身人面怪的综合性形象。俄狄甫斯作为一健壮的青年裸体,手持兵器,正怒目直盯着这个女怪的脸,不予以任何同情或宽恕,因为她已吞噬了许多无辜的人。在近景的边线上露出了被她杀害的尸体的脚。背景有悬崖和古代灯塔柱的遗迹,充满远古的色彩。
当作品于1864年展出后,在象征派画家们内部引起震动。莫罗此时38岁,他第一次展现了独特的艺术个性,画面上油色用得很薄。造型精确无比。素描看来是无可非议的。跳到王子胸前的女怪,带着一种哀求的表情,而英雄的无情与面对这个具有一定女色的怪物构成强烈对比。隐晦的象征含义,符合了学院派要求,艺术上也合乎沙龙标准,莫罗开始得到承认,象征风格一下子几乎可与印象派相抗衡了。难怪印象派画家德加后来说莫罗是“神秘的机会主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