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骞出使西域本为贯彻汉武帝联合大月氏抗击匈奴之战略意图,但出使西域后汉夷文化交往频繁,中原文明通过“丝绸之路”迅速向四周传播,恐怕是汉武帝所始料不及的。因而,张骞出使西域这一历史事件便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
古代西南边疆的茶马互市兴于唐朝?
茶马古道源于古代西南边疆和西北边疆的茶马互市,兴于唐宋,盛于明清,二战中后期最为兴盛。茶马古道分川藏、滇藏两路,连接川滇藏,延伸入不丹、尼泊尔、印度境内(此为滇越茶马古道),直到西亚、西非红海海岸。
由明代陕西商人与古代西北边疆的茶马互市形成。而此时所谓的茶马古道主要的运输工具是骆驼。而茶、马,指的是贩茶换马(这里的茶和马均是商品)。之所以用骆驼是因为明朝时要有数百万斤茶叶要贩运(从陕南到四川康定一带),到清朝时达到了数千吨,马不能胜任,所以用骆驼。由于明清时政府对贩茶实行政府管制,贩茶分区域,其中最繁华的茶马交易市场在康定,称为---古道,因此陕西茶马古道是当时唯一可以在国内跨区贩茶的茶马古道。
中国古代历朝治理边疆的措施?
和亲、设置管理部门、战争等措施。
举例:
古代对新疆采取的措施:
1、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这是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的开始。
西汉统一西域后,建立了西域都护府。公元前108年,西汉出兵攻破楼兰、车师,打败大宛后,在轮台、渠犁驻兵屯田,建立了“使者校尉”,管理屯田事宜。
这是西汉在西域设置的最早的行政机构。公元前68年,西汉派特郎郑吉、校尉司马到渠犁一带屯田。公元前64年,任命郑吉为“护鄯善以西使者”,主护南道。公元前60年,任命郑吉为“西域都护”,统管南道和北道,都护府设在乌垒城(今轮台东北)。
2、唐朝时,唐太宗在天山以南,设立安西都护府;武则天在天山以北设立北庭都护府。
3、清朝时,乾隆帝平定了新疆回部大小和卓的叛乱,并设置伊犁将军,管理整个新疆地区。
扩展资料:
古代边疆多指四大地域:西北人烟稀少之地,东北极度苦寒之地,西南烟瘴遍布之地和东南荒岛几近无人之地。光听名字就知道,这些地方有多荒凉。气候恶劣,去那里很容易水土不服。
还没等累死,就先病死了。就算没病死,周围也有很多凶猛野兽神出鬼没。而且边疆地区很容易发生战事,每天都要提心吊胆,稍不留神,自己就是炮灰。
概括指出抗日战争时期西南地区工业发展所产生的主要影响
奠定了我国战后工业恢复的基础,也为前方战事提供了军事装备等方面的后勤保障,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基础
宋朝时期的对外战争!给详细点
1、首先,宋人和唐人完全不同,在军事指挥和军事行政体制上,一贯实行以文统武的方针,藉以防止武人专权篡位。因为宋朝诸帝,实在是被五代那城头变幻大王旗、谁拳头大谁做天子的军阀混战时期搞怕了。文人掌军,说到底还是要比赳赳武夫放心些。这一状况,到了南宋时期,虽然有少许改变,给了武将以一部分自主权,但仍没有根本的改变。这一状况,是宋朝军事积弱的一个突出原因(还有其他原因,如战略本末倒置,把精锐部队集中在京畿地区以防叛乱,担负国防重任的边军反倒弱的一塌糊涂)。比如,南宋文人掌权掌军时,主导发动的张浚北伐,和韩胄北伐,全部以大败亏输而告终。四百年宋史,只有一个区区虞允文,才真正是能文能武的杰出统帅!你看古代史当中,能文能武是个多么难以企及的标准!2、既然是不懂干戈的文人领军,那么事后的战绩统计,在文人的笔墨报告下,自然就会非常吊诡了。其中,不管战事胜负如何,讳疾忌医,浮夸虚瞒,将小胜夸为大胜,甚至以大败反而讳饰为大胜的案例,实在是太多,我都难以例举完毕。这样,留在那时候的历史记录里面的战绩,自然肯定是不靠谱的。毕竟,这统帅虽然是文人,也得要讲一个脸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