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安徽古建筑分布?

安徽古建筑分布?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660 更新时间:2024/1/21 19:05:17

安徽的文化古迹有:合肥三河古镇、黄山宏村古民居、淮南寿县古城、蚌埠双墩新石器遗址、滁州古城遗址等。一、三河古镇位于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南端,地处肥西、庐江、舒城交界处,古镇总面积2.9平方公里。三河古镇原是巢湖中的高洲,因泥沙淤积,渐成陆地。南北朝后期称三汊河,明、清置三河镇。

二、宏村位于安徽省黄山市黟县东北部,始建于南宋绍熙年间(公元1131年)。名叫“弘村”,清乾隆年间改为宏村。整个村落面积19.17公顷(300多亩),至今已有870多年的历史,原为汪姓聚居之地。

三、寿县古城位于安徽省淮南市,淮河南岸,依八公山。寿县古城始建于宋朝(1068~1224年),是棋盘式布局的一座宋城。寿县总面积2986平方公里,现城内总面积3.65平方公里。

淮南寿县,古称寿春,自楚考烈王二十二年(公元前241年)迁都于此,曾10次为郡,并屡为州郡治所。明清以来,按照防御战争和防洪的需要,又不断进行整修。

四、双墩新石器遗址距今7000年左右,共出土了607件陶器刻划符号,包含内容丰富,内容涉及双墩人的衣食住行以及天文历法、宗教信仰等,涵盖了生产、生活、精神方面的全部内容,堪称原始社会的“档案馆”。

五、滁州古城遗址位于安徽省滁州市老城区。东晋为顿邱县城,东魏为南谯州城。唐以前州城罗城东临广惠桥,设临清门;南抵龚家园,设丰泰门。城周长3里320步。

遗址分布有:赤湖城遗址、荻港城遗址、薄阳城遗址、唐堆城遗址、龚家城遗址、蒋家城遗址、闪州城遗址、花山古城遗址。

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简介?

1、淮海战役: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我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在地方部队的配合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援下,历时66天,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自临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区域内,发起了伟大的淮海战役(国民党方面称为“徐蚌会战”)。

战役首歼黄伯韬兵团,继歼黄维兵团,再歼杜聿明集团,解放军以伤亡13.4万余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军5个兵团、22个军、56个师,共计55.5万余人,创造了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奇迹。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战略决战中历时最长、规模最大、歼敌数量最多的一次战役。

2、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

3、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封丘西),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4、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前秦出兵伐晋,于淝水(现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交战,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前秦军。

5、巨鹿之战:秦朝末年,天下大乱,诸侯割据,军阀混战。公元前207年,秦军上将军章邯打败楚地反秦义军首领项梁后,认为楚地已不足忧,遂率20余万秦军北上攻赵,并急调上郡的王离部20万秦军南下,围困赵王歇于巨鹿(今河北平乡),无奈之下赵王派使者向楚怀王以及各国诸侯求援。当时秦军十分强大,救赵诸军驻扎在巨鹿城北,没有人敢前去迎战。

项羽为报秦军杀叔父项梁之仇主动请缨,于是楚怀王便以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率军六万余北上以解巨鹿之困。

扩展资料:

淮海战役是在经济落后、交通不便的农村地区进行的。战役规模空前,作战时间长,战区面积大,军用物资的供应量和伤员的运送量都很大。淮海战役发起之前,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就一再指示要充分发动群众,做好战役的后勤准备工作。

地方各级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积极响应中央的号召,将一针一线、一块铜板、一粒粮食节省下来,集中起来,送往前线,人民群众提出了“一切为了支援前线”,“倾家荡产,支援前方”的豪迈口号。各地涌现出许多父子争着上前线、妻子送郎去前方的动人场面。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淮海战役期间,先后有12个纵队在徐州东南作战,每天需要粮食300万斤,后来随着战事的演进,每天需要500万斤之多。前线和后方的解放区人民,节衣缩食,想方设法为子弟兵筹集粮食、碾米磨面、运送粮草。

妇女们为了不让子弟兵受冻,不分昼夜地缝制棉衣、棉被、军鞋,甚至不顾寒冬把自己的棉衣棉被拆了给子弟兵做军衣军鞋。整个战役期间,空旷的皖北平原上,一条条送粮长龙在风雪中行进,构成了一幅气吞山河、蔚为壮观的历史画卷。

以少胜多读音:yǐshǎoshèngduō

释义:以少量的精兵强将,战胜强大的敌人。

出处:邓小平《我们有信心把中国的事情做得更好》:“抗日战争打了八年,抗美援朝打了三年,我们有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传统。”

参考资料:人民网-淮海战役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奇迹

百科-以少胜多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近100年来,世界上都发生了哪些战争?原因都各是什么?有哪些大事件或值得记住的事情?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大的战争毋庸置疑是第一、二次世界大战。原因很多,非只言片语能够说得清楚的抗日小英雄:王朴银幕上的抗日小英雄张嘎送鸡毛信的抗日小英雄海娃小说里的抗日小英雄雨来抗日小英雄王二小战争与回忆战争风云最长的一天兄弟连针眼是小说,不是电影电视剧,你可以去搜索下载来看看。游击队员活捉敌人翻译官1943年春夏相交的

  • 在世界古代上有哪些著名的征服战争?你是如何看待这些战争的?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

    官渡之战我认为这是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赤壁之战反法西斯战争希波战争,罗马的扩张战争,还有亚历山大东征中国历史十大名剑;第一轩辕夏禹剑,第二湛泸,第三赤霄,第四泰阿,第五七星龙渊,第七第六干将莫邪,第八鱼肠,第九纯钧,第十承影。日本九大名剑;天丛云剑,十握剑,布都御魂,村正,鬼丸国纲,鬼切,童子切安纲。

  • 秦国灭六国的关键战役什么什么战役?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

    秦王嬴政在李斯、尉缭等人的协助下制定了“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的策略。具体的措施是:笼络燕齐,稳住魏楚,消灭韩赵;远交近攻,逐个击破。秦灭六国之战都有哪些重要战役并韩灭赵:秦灭韩之战、秦灭赵之战灭魏:秦灭魏之战灭楚:秦灭楚之战灭燕:秦灭燕之战灭齐:秦灭齐之战秦在统一过程中,派遣数十万内地人民到

  • 战国家时期有哪些有名典故!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孟母三迁,“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杞人忧天还有白起坑杀40万赵兵导致后来有人做出一到菜叫“白起肉”越南从法国殖民开始的战争:1.第一次抗法战争:法国与越南进行的民族解放战争,1930年开始2.抗日战争:越南为了抵抗日本殖民者而爆发的卫国战争,1940年开始3.第二次抗法战争:法国再次侵入越南时,越南

  • 急需有关战争儿童的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不知您要哪种类型的?少年英雄的可以在网上搜索卓娅、小英雄雨来。苦难儿童的可以搜索伊拉克儿童、阿富汗儿童、非洲儿童。抗日战争时期,在河北省沫源县出现了一位全国闻名的抗日小英雄,他的名字叫王二小。王二小牺牲时才七岁,在日本鬼子扫荡一条山沟的时候,为了掩护几千名老乡和干部,他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把敌人带进

  • 符坚拥有八十多万兵力,却不能统一江南,这究竟是为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因为内部不团结,而淝水之战又败了。符坚之前,前秦都只是在关中一隅,统一北方都是符坚上位后才发生的事。而北方多民族众多,人口分散,文化差异很大,融合需要几代人的时间。因此,淝水之战成了所有矛盾集中的爆发点,一战之败,前秦土崩瓦解,更莫谈统一江南了。一、踌躇满志的苻坚公元383年,前秦符坚26年,东晋孝

  • 西安事变小故事名称?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是当时任职西北剿匪副总司令、东北军领袖张学良和当时任职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总指挥、西北军领袖杨虎城于1936年12月12日,在西安发动的直接军事监禁事件,扣留了当时任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和西北剿匪总司令的蒋中正。目的是“停止剿共,改组政府,出兵抗日”,西安事变最终以蒋中

  • 兵圣孙武差点灭掉楚国,最后为何又失败了?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楚国作为南疆的巨无霸,地广人众,兵多粮足,虽然楚军战斗力不怎么样,但是体量摆在那里的;吴国作为后起之秀可以攻破楚国国都,但是无法一战灭楚。尽管有兵圣孙武、名将伍子胥率领吴军作战,但是在秦楚两大国的反攻下,越国的偷袭下,吴军还是撤出了楚国。春秋时期王室衰落,内不能制诸侯以振王权,外不能攘四夷以护华夏,

  • 长平之战 是 三国演义 的故事吗?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

    长平之战不是三国演义的故事。长平之战(公元前262年-公元前260年)是秦国军队在赵国的长平一带同赵国军队发生的战争,最后以赵军的失败告终。长平之战是秦、赵两国之间的战略决战,其加速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是战国历史的重要转折,也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大型歼灭战。三国演义却是秦末各

  • 威海古今胜地雄关发生过什么著名战争?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特殊的地理位置还使得成山头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在三国、隋、唐、明、清等各个朝代均有战事发生。震惊中外的甲午海战的最后一战一一黄海之战,就发生在成山头以东10海里外的海面上。北洋水师爱国将领邓世昌就殉国在此。为了纪念邓世昌誓与战舰共存亡的英雄气概,清代光绪皇帝御赐碑文,谥号“壮节”,此碑至今还保存于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