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一箭之仇,老马识途典故?

一箭之仇,老马识途典故?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1710 更新时间:2024/2/9 19:35:41

“一箭之仇”的典故发生在春秋时期的最佳拍档齐桓公管仲身上。

其中故事为:齐襄公有两个弟弟,一个叫公子纠,另一个叫公子小白,他们各有一个很有才能的师傅。由于襄公荒淫无道,公元前686年,公子纠跟着他的师傅管仲到鲁国去避难,公子小白则跟着他的师傅鲍叔牙逃往莒国。不久,襄公被杀,另立新君。第二年,大臣们又杀了新君,派使者到鲁国去迎回公子纠当齐国国君,鲁庄公亲自带兵护送公子纠回国。

管仲怕逃亡在莒国的公子小白因离齐国近,抢先回国夺到君位。所以经庄公同意,先带领一支人马去拦截公子小白。果然,管仲的队伍急行到即墨附近时,发现公子小白正在赶往齐国,便上前说服他不要去。但是,小白坚持要去。于是管仲偷偷向小白射了一箭。管仲以为他已被射死,便不慌不忙地回鲁国去护送公子纠回齐国。

不料,公子小白并未被射死,反而赶在管仲和公子纠之前回到了齐国都城,说服大臣们迎立公子小白为国君,这就是后来的齐桓公。之后,齐、鲁之间发生了战争。结果鲁军大败,只得答应齐国的条件,将公子纠逼死,又把管仲抓了起来。齐国的使者表示,管仲射过他们的国君,国君要报一箭之仇,非亲手杀了他不可,于是管仲被捆绑着,从鲁国押往齐国。

行至绮乌,守卫边界的官员竟跪在地上,端饭给管仲吃,神情十分恭敬。管仲被押到齐国都城后,鲍叔牙又亲自前去迎接。后来齐桓公不仅没有对他报一箭之仇,反而任命他为相国,而鲍叔牙自愿当管仲的副手。

老马识途这个成语最早出自《韩非子说林上》。该成语意思是指老马认识走过的道路,比喻有经验的人对事情比较熟悉。

故事说公元前663年,齐桓公应燕国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国的山戎,相国管仲和大夫隰朋随同前往。齐军于春天出征,到凯旋时已是冬天,草木变了样。大军在山谷里转来转去,最后迷了路,再也找不到归路。虽然派出多批探子去探路,但仍然弄不清楚该从哪里走出山谷。时间一长,军队的给养出现困难。情况非常危急,再找不到出路,大军就会困死在这里。

管仲思索良久,有了一个设想:既然狗离家很远也能寻回家去,那么军中马尤其是老马也会有认识路途的本领。于是他对齐桓公说:“大王,我认为老马有认路的本领,可以让它在前面领路,带引大军出山谷。”齐桓公同意试试看。管仲立即挑出几匹老马,解开缰绳,让它们在大军的最前面自由行走。也真奇怪,这些老马都毫不犹豫地朝一个方向行进。大军就紧跟着它们东走西走,最后终于走出山谷,找到了回齐国的大路。

趁火打劫的寓言故事?

春秋时期,吴国和越国相互争霸,战事频繁。经过长期战争,越国终因不敌吴国,只得俯首称臣。越王勾践被扣在吴国,失去行动自由。勾践立志复国,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卧薪尝胆。表面上对吴王夫差百般逢迎,终于骗得夫差的信任,被放回越国。因国之后,勾践依然臣服吴国,年年进献财宝,麻痹夫差。而在国内则采取了一系列富国强兵的措施。越国几年后实力大大加强,人丁兴旺,物资丰足,人心稳定。吴王夫差却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被勾践的假象迷惑,不把越国放在眼里。他骄纵凶残,拒绝纳谏,杀了一代名将忠臣伍子胥,重用奸臣,堵塞言路。生活淫靡奢侈,大兴土木,搞得民穷财尽.公元前473年,吴国颗粒难收,民怨沸腾。越正勾践选中吴王夫差北上和中原诸侯在黄池会盟的时机,大举进兵吴国,吴国国内空虚,无力还击,很快就被越国击破灭亡。勾践的胜利,正是乘敌之危,就势取胜的典型战例。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长津湖背后的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还原历史,长津湖战役是发生在抗美援朝中的一次惨烈战役,此次战役彻底粉碎了麦克阿瑟圣诞节前占领整个朝鲜的美梦,扭转了战场态势,收复了三八线以北的东部广大地区。志愿军在东西两线同时大捷,一举扭转了战场态势,成为朝鲜战争的拐点,为最终到来的停战谈判奠定了胜利基础。1950年11月27日到12月13日,中美

  • 中国古代史上比较出名的战役 例如安史之乱之类的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安史之乱,这不是战役。你看三十六计,每一计都有讲一个经典战例平型关大捷卢沟桥事变湘西会战淞沪会战延安保卫战吉鸿昌1931年9月21日,矢志抗日的吉鸿昌将军被逼迫下野,到国外“考察实业”。船到美国,吉鸿昌就接二连三地遭到意想不到的刺激,如那里的头等旅馆不接待中国人,却对日本人却奉若神明,有一次,吉鸿昌

  • 论对日战争佳句赏析?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

    揭示了抗日战争发展的基本规律(敌强我弱、敌退步、我进步、敌小我大、敌寡助、我多助);论述了只有实行人民战争,才能赢得胜利的思想;阐明了抗日战争作战的形式上,主要是运动战,其次是游击战。其实,论持久战这片论文式的著作,之所以被称为经典,最突出的地方是:它是在抗日战争初期写成并发表的,对抗日战争做了论述

  • 中华文化的战争名称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2牧野之战(奠定周朝八百年天下)3长平之战(白起坑杀四十万赵军,奠定秦统一基础)4齐魏马陵之战,孙膑围魏救赵(以巧妙运用战略战术著称,为后世军事战略典范)5巨鹿之战(项羽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灭秦之决定战役)6垓下之战(结束4年楚汉战争,奠定汉朝立国基础)7卫青,霍去病第三次北击匈奴的战役(结束匈奴自

  • 以刚克柔的例子?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

    本文列举三个例子一,以柔克刚是水擅长的智慧。水滴石穿这个成语自古以来一直在中国广为流传,在现代几乎是家喻户晓。中国人自古就推崇水的恒心。水以它的恒心,坚持不懈地滴答滴答,最终能把坚硬的磐石滴穿。滴水穿石的精神,自古到现代一直激励着中华民族的创造和发展。滴水穿石正是柔弱胜刚强的典型事例。二,以柔克刚的

  •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基本内容大致如下:战争观这一思想大约形成在奴隶社会的初期,到奴隶社会的末期基本成熟。以仁为本的战争观,主要包括两层含义:⒈战争支柱以仁为本。《司马法仁本第一》开宗明义:“古者,以仁为本,以义治为正。正不获意则权。”仁者使人亲,义者使人悦。此二者,才是战斗力的凝聚核,才是赢得战争胜利的基础。⒉战争准则

  • 1904日俄战争期间旅顺口历史人物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先说结论,1904年日俄战争期间,旅顺口历史人物故事如下,1904年,日本和沙皇俄国为了争夺在我国东北地区的权益和中东铁路的归属权,发动了一次帝国主义之间的战争,日本军队先后在辽阳和沈阳之间歼灭了沙皇俄国主力军队并且击退援军。广州三元里人民团结起,抗击英国侵略者的故事。中国历史上有很多用谋略取胜的故

  • 为什么古代战争中戈和戟逐渐被矛和枪取代?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

    这种变化是由作战方式决定的。先秦时期以车战为主。一辆战车三个人,一人嘉车,一衣持弓箭,一人持戈。当两车相错时,戈手横向攻击对手,勾、啄比直刺命中率高得多。战国后期,单骑战逐步代替了车战;无论骑兵、步兵都是以向前攻击为主,矛的直刺就取得优势。戟虽然可刺可砍可勾,但它砍的力量很小,且不好掌握;穿盔甲作战

  • 现代史上有哪些著名战争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

    从公元17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到本世纪初比较著名的战争有:美国独立战争,法国革命战争,拿破仑战争,第2次美英战争,希腊独立战争,英缅战争,阿尔及利亚抗法战争,阿富汗抗英战争,英国—锡克战争,墨西哥抗英战争,意大利独立战争,克里米亚战争,英伊(伊朗)战争,法越战争,西摩(摩洛哥)战争,美国内战,丹

  • 求古今中外各大战役。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

    滑铁卢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官渡之战夷陵之战中途岛之战名言内容:有备无患,亡战必危。名言作者:张九龄张九龄资料:唐代开元尚书丞相,诗人名言出处:唐朝张九龄《对嗣鲁王道坚所举道侔伊吕科》名言解释:见唐张九龄《对嗣鲁王道坚所举道侔伊吕科》第一道。患:灾祸。亡:忘。这两句大意是:有所准备,则没有灾祸;忘却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