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武和伍子胥因为孙武救了伍子胥所以刎颈之交。孙武青年时曾隐居吴国山林,救助了受伤的伍子胥,二人结下刎颈之交,拜将阖闾,携手助吴伐楚。他们曾分道扬镳,也曾为对方以命相搏,最终阴阳相隔,公元前512年,与伍子胥商议,准备向西进兵,这时,伍子胥七荐孙子,使得吴王阖闾同意了接见孙武。
断交的原因
伍子胥与孙武断交主要是因为两人对于战争目的不同。伍子胥发动攻楚之战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报楚平王的杀父杀兄之仇。当吴军以弱胜强,放入郢都后,伍子胥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到楚平王的尸体,鞭尸报仇。孙武战争的目的在于攻楚是为了吴国争霸,消除楚国的危险,实现吴国的安宁,也就是以战止战。所以,孙武会与伍子胥发生根本矛盾,道不同不相与谋,一对好友就此断交。
吴国攻陷楚国首都郢都,楚国后来到底是如何复国的?
晋国扶持吴国牵制楚国。秦国要和晋国对峙,所以不能坐视吴国持续打击楚国。
吴国也不是灭了楚国,只是攻破了楚国的首都。当时楚国首都在江陵附近,距离吴国很远。吴军奔袭郢都一时得手,之后楚国得到援军,于是吴军退却,这也是很正常的事。
吴国国力远不如楚国,即使与晋国结盟也不能在与楚国交战中稳居上风。后来能攻破郢都,主要还是因为有伍子胥。
历史上伍子胥和孙武应该是同一个人,直到史记之前孙武根本未见记载,应该就是伍子胥的笔名。伍子胥后来把儿子送到齐国,改姓王孙,这个姓后来就简化成了孙姓。
公元前506年,吴国伐楚,既然攻占楚都,为何没能彻底消灭楚国?
吴国伐楚,第一是为了彰显吴国的军事实力和称霸的雄心,第二则是伍子胥为了私怨,但吴军善于水战而陆战稍弱,楚国在几近灭国的时候由申包胥前往秦国求救,而且楚王外逃并未失去复国的根本,最终由秦国出兵帮助楚国复国,此时越国也在后方捣乱,吴国只能见好就收顺势退兵。
如果吴国此时灭了楚国,不仅是树大招风之举,恐怕天下诸侯就该合起来讨伐吴国了,而且吴国还不能全部控制楚国的土地,最终是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