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庞德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军阀混战,将领们更换政治集团是常有的事。而庞德最早追随的也并非曹操,而是凉州军阀马腾。他在跟随马腾征战的过程中屡立战功,勇冠三军。马腾被曹操收编后,庞德就跟了他儿子马超。后来马超兵败,二人一起投靠了汉中的张鲁。因张鲁也投降了曹操,所以马超便追随了刘备,而庞德则加入了曹魏集团。
在襄樊之战中,庞德率军支援曹仁。还在与关羽的战斗中一箭射中关羽的前额。后来因为当地发生了连绵几十天的暴雨,导致汉水暴涨,关羽趁势水淹七军,让庞德和于禁的部队全军覆没。在捉住庞德后,关羽曾劝他投降蜀汉,但庞德却誓死不降。关羽对他的忠心赞赏有加,但因各为其主,所以还是杀了他。后来庞德的儿子庞会为父亲报了仇,蜀汉灭亡后,灭了关羽满门。
二,楚霸王
楚霸王的威名,相信大家有听说过。他自幼勇猛好武,早年跟随叔父项梁在吴中发动起义。项梁阵亡后,是他率领楚军渡河援救赵国。巨鹿之战中,他以微弱兵力与秦军大战九次,最终斩杀苏角、生擒王离,逼降章邯。如果没有项羽拖着秦军主力,估计刘邦的小股部队早就被灭了。
但也因为项羽过于自负,所以才导致他在楚汉相争中一败涂地。后来他被韩信围在垓下,也绝不投降,而是奋勇杀敌,为兄弟们杀出一条血路。虽然他最后还是败了,但却赢得了后人的尊重。因此,李清照在《夏日绝句》中写道:“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卧薪尝胆有关的历史人物?
卧薪尝胆的主人公是勾践,讲的是越王勾践励精图治以图复国的事迹,后演变为成语,形容一个人忍辱负重,发愤图强,最终苦尽甘来。
1、勾践:越王勾践即位,同年,在李大败吴师。越王勾践三年(公元前494年),被吴军败于夫椒,被迫向吴求和。三年后被释放回越国,返国后重用范蠡、文种,卧薪尝胆使越国国力渐渐恢复起来。
2、韩信:韩信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父母,主要靠钓鱼换钱维持生活,经常受一位靠漂洗丝棉老妇人的施舍,屡屡遭到周围人的歧视和冷遇。一次,一群恶少当众羞辱韩信。有一个屠夫对韩信说:你虽然长得又高又大,喜欢带刀配剑,其实你胆子小得很。有本事的话,你敢用你的佩剑来刺我吗?如果不敢,就从我的裤裆下钻过去。韩信自知形只影单,硬拼肯定吃亏。于是,当着许多围观人的面,从那个屠夫的裤裆下钻了过去。
3、司马迁: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4、刘邦:刘邦白登之围,时值寒冬天气,天降大雪,刘邦不顾前哨探军刘敬的劝解阻拦,轻敌冒进,直追到大同平城,结果中了匈奴诱兵之计。刘邦和他的先头部队,被围困于平城白登山,达7天7夜,完全和主力部队断绝了联系。后来,刘邦采用陈平之计才得脱险。
5、秦孝公:秦孝公让出函谷关,秦孝公在魏国手中夺取崤函之地后,便设立函谷关,在以后的很多年里,赵卫楚等五国军队联合入侵秦国,皆至函谷关处,仓皇败走。很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
中国古代第一战例?
1.周武王与商纣王的牧野之战---反间计
2.战国时期,秦国名将白起与赵国大将赵括的长平之战---以退为进,包围歼灭
3.战国时期,赵国名将李牧和匈奴大单于的长城之战---诱敌深入,包围歼灭
4.战国末期,秦国名将王翦与楚国名将项燕平舆(读yu)之战---以逸待劳
5.秦王朝时期,楚地义军项羽与秦朝名将章邯的巨鹿之战---破釜沉舟,一击必杀
6.楚汉时期,刘邦与项羽的垓下之战---分兵包围,逐步蚕食,车轮大战
7.汉武帝时期,大将军卫青与匈奴大单于的漠北决战---以攻代守,攻其不备
8.东汉末年,曹操与袁绍的官渡之战---柿子要挑软的捏,打蛇要打七寸地
9.三国时期,曹操和孙权刘备联军的赤壁之战---苦肉计,以己之长,攻彼之短
10.三国时期,蜀国大将黄忠与魏国大将夏侯渊的定军山之战---以逸待劳
11.三国时期,蜀国君主刘备与吴国大将陆逊的夷陵之战---以逸待劳
12.三国末期,魏国名将邓艾偷袭成都---千里迂回,深入敌后
13.东晋时期,东晋与前秦的淝水之战---以少胜多,反间计
14.大唐与阿拉伯的恒罗斯之战
15.北宋年间开封保卫战
16.北宋末期襄阳保卫战
17.元朝末年,陈友谅与朱元璋的鄱阳湖水战
18.明朝中期土木堡之战
19.明朝末年袁焕崇的北京保卫战
20.明朝末年,李自成与吴三桂的山海关之战
21.太平天国北王石达开与湘军首领曾国藩的湘水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