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江充为什么敢冒极大的危险害死太子刘据?

江充为什么敢冒极大的危险害死太子刘据?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3513 更新时间:2023/12/24 8:28:43

江充只是被推到台面上的代理人,实际上,江充的背后隐藏了一个幕后玩家,操控了一切!

表面上看,江充由于在京师做官时得罪了太子刘据,害怕汉武帝死后,太子登基再报复他,因此孤注一掷搞垮太子。

因为这事儿实在太不合理!

江充得罪太子是咋回事呢?史书上说,江充被汉武帝任命为直指绣衣使者,这里有必要简单介绍一下这个官职。

直指绣衣使者,主要负责京师缉捕盗匪,监察王公贵族以及官员们的违规行为,而且有调兵的权力,甚至可以直接诛杀地方官。

江充到任之后,对那些仗着权势,在长安城胡作非为的贵族进行了强力整治,得到汉武帝的赞许。

有一次,他发现太子刘据的车驾行驶在皇帝专用的驰道上,这是违规行为,于是就把太子的车马全给没收充公了,还要上报皇帝。

太子派人来解释并求情,江充依然不为所动,坚持没收,同时上报给了刘彻。

为此,还获得了汉武帝的表扬,但此举得罪了太子。

充从上甘泉,逢太子家使乘车马行驰道中,充以属吏。太子闻之,使人谢充曰:“非爱车马,诚不欲令上闻之,以教敕亡素者。唯江君宽之!”充不听,遂白奏。上曰:“人臣当如是矣。”《汉书》

汉武帝这时候,已经步入晚年,身体每况愈下,终于病倒了!

江充此刻十分担心,他现在之所以还能红极一时,全是汉武帝撑腰,现在汉武帝病入膏肓,万一嘎嘣了,一旦太子刘据登基,再秋后算账,自己岂不是玩儿完了?

于是,他决定铤而走险,趁汉武帝还没死,先下手为强,干掉太子!

后上幸甘泉,疾病,充见上年老,恐晏驾后为太子所诛,因是为奸,奏言上疾祟在巫蛊。《汉书》

但事实的真相是这样吗?依我看,这种说法不靠谱,因为江充和太子之间那点事儿顶多算是小摩擦,就算太子记恨,顶多贬个官,变着法敲打一下有可能,但绝不至于闹到要杀江充的地步。

不就是没收了太子的车驾,没给他面子嘛,为这么点事,就要冒着失败后全家被杀的风险,搞死太子?

要知道诬陷太子这事儿风险极大,汉武帝已是暮年,太子接班基本已经是定局,而且时间已进入倒计时。

不干这事还好,将来太子顶多记仇敲打一下,一旦迈出巫蛊案诬陷太子这一步,万一不成功,将来必定全家遭殃,这风险是很高的。

犯得着这么干吗?逻辑上和情理上都说不通!

而在翻阅史书时,我发现了一条重要的线索,表明江充的幕后,还有一双推手。

幕后黑手是谁呢?我们可以分析一下,干倒刘据,是为了太子之位,只要刘据下台,就会有新的太子填补那个位置。

一旦刘据被拉下太子之位,最大的受益人是昌邑王刘!

而刘的母亲是汉武帝的小老婆李夫人,她有个哥哥叫李广利。

这李广利的女儿是丞相刘屈的儿媳,这俩人在刘据死后,联名向汉武帝请求立昌邑王刘为太子。

所以,幕后的黑手就是李广利和刘屈!

广利曰:“愿君侯早请昌邑王为太子。如立为帝,君侯长何忧乎?”屈许诺。昌邑王者,贰师将军女弟李夫人子也。贰师女为屈子妻,故共欲立焉。《汉书》

李广利是有兵权的将军、刘屈是丞相、李夫人是皇妃、昌邑王刘是皇子,这帮人是一个利益集团,江充只是他们这个集团中的一个推到前台的代理人。

因此,事情的真相是这样的:

将军李广利和丞相刘屈联手布了一个局,目标是搞垮太子,扶刘上位。

刘彻晚年不喜欢太子刘据,父子之间的关系不大好,这是李广利搞垮太子的时机,但还不是绝佳时机。

真正的机会是刘彻逐渐变得疑神疑鬼,痴迷于求神问卜、长生不老这种捕风捉影的事情时。

因为当一个人痴迷于求神问卜时,他对于鬼神之说是十分相信的。

一个对鬼神之说十分相信的人,你跟他说有人搞巫蛊害他,这无疑会触到他的敏感神经。

因此,巫蛊案就是李广利集团的最佳时机,趁汉武帝迷信鬼神之时,将太子刘据拖进巫蛊案,给其致命一击,就可以帮刘拿到太子之位了。

一年后,匈奴入侵,刘彻派李广利带兵出击匈奴,就在李广利出发后不久,就有人告发李广利和刘屈密谋佣立刘为太子,并搞巫蛊咒汉武帝早点死。

又是巫蛊,这次还跟太子之位联系上了,很明显,这是大臣联合外戚夺嫡,事态很严重!

刘彻本来已经知道太子时冤枉的,十分后悔,此时这俩人又想佣立刘为太子,前后一联系,他已经猜到巫蛊案背后的黑手李广利和刘屈。

因此,对这俩人采取了铁腕镇压手段,刘屈满门抄斩,李广利全家被关进大牢。

在前线的李广利听到消息后,十分恐惧!

为了全家人的性命和自己的前途,他决定赌一把,打一场大胜仗来换取刘彻对他以及家人的赦免。

随后挥师北进,跟匈奴大战一场,匈奴伤亡惨重,当场撤兵。

会贰师妻子坐巫蛊收,闻之忧惧。其掾胡亚夫亦避罪从军,说贰师曰:「夫人室家皆在吏,若还不称意,适与狱会,郅居以北可复得见乎?」贰师由是狐疑,欲深入要功,遂北至郅居水上。《汉书》

就在这关键时刻,李广利被卷入巫蛊案的消息在军中传开,搞得人心惶惶。

军中长史觉得李广利想用全军安危来立功赎罪,风险极大,万一失败,大家都没得玩了。

于是密谋把他扣押起来,然后撤兵回长安,结果被李广利察觉,先下手砍死了长史,然后率兵后撤。

汉军长途作战,不是前进就是后撤,已是疲惫之师,匈奴抓住机会突袭了撤退的汉军,李广利带出的部队死伤惨重。

随后又遭遇匈奴重兵突袭,全军覆没,李广利选择了投降。

军长史与决眭都尉辉渠侯谋曰:「将军怀异心,欲危众求功,恐必败。」谋共执贰师。贰师闻之,斩长史,引兵还至速邪乌燕然山。单于知汉军劳倦,自将五万骑遮击贰师,相杀伤甚众。夜堑汉军前,深数尺,从后急击之,军大乱败,贰师降。《汉书》

李广利的到来,受到匈奴单于重用,由此威胁到了更早投降的卫律的地位。

不久之后,卫律以类似于巫蛊之类的鬼神之说的手段,搞死了李广利。

至此,刘据卷入的巫蛊案落下全部帷幕!

所以,我的结论是:江充本人没有充分必要的理由冒着诛九族的风险干掉太子,真相是,江充属于李广利一党,他之所以敢冒险陷害太子,是因为背后有丞相刘屈、将军李广利、皇妃李夫人撑腰,而这个案子幕后是由李广利和刘屈在操纵。

虽然世上没有报应之说,但巫蛊案的结局还真有那么点味道。

刘屈以巫蛊案害死刘据,后来自己也死于巫蛊案,李广利也参与谋划用巫蛊案害死刘据,最终也被人用鬼神之说搞死。

真是应了那句话,天道有轮回,苍天饶过谁?

江充,本名齐,字次倩。本名江齐,通晓医术,其妹善歌舞鼓琴,嫁与赵国太子刘丹。因江充泄露刘丹隐私。刘丹派人追杀江齐,江齐逃入长安,更名江充,刘丹便将其父兄抓来诛杀。江充在长安得以出使匈奴,官至水衡都尉。江充出于报复,上书汉武帝刘彻举发刘丹和姐妹及后宫相奸,刘彻立即逮捕刘丹。武帝晚年患病,江充指使胡巫檀何欺骗武帝说:“皇宫中大有蛊气,武帝信以为真,派江充严加查察。一时江充权倾朝野。江充与太子刘据有仇隙,遂陷害太子,江充在太子宫掘蛊,掘出桐木做的人偶。太子刘据恐惧,被迫起兵造反。汉武帝命丞相刘屈牦调兵平乱,最后太子兵败逃亡,刘据在湖县泉鸠悬梁自尽。皇后卫子夫亦自杀。史称“巫蛊之祸”。后来汉武帝知道太子刘据本无反心,灭江充三族。

江充之所以敢构陷太子,首先就是利用了汉武帝迷信怕死的心理,再就是他本人对皇族有着刻骨的仇恨(因为刘丹的关系)。但最关键的是武帝和太子之间的“政策分歧”武帝应该是在“利用”江充。太子刘据为人宽和,与汉武帝的施政多有不同。群臣由于惧怕汉武帝的喜怒无常、而多依附太子,武帝和太子在政策思想上有严重分歧,就此在朝中形成了派系,但大多数朝臣都支持太子,等待刘据登基以后改变武帝的强硬政策。作为一个权力欲积重的汉武帝是绝对不会允许出现这样的情况(任何一个皇帝都不许)为了自己的帝王权威,必须打压太子刘据和他的党羽。在这一点上必须有个“酷吏和打手”。武帝首任皇后陈阿娇就被认为用巫蛊之术而被废掉。也就是说,江充用巫蛊之术构陷太子刘据不新鲜。只要汉武帝相信就行。巫蛊之祸是汉武帝导演,江充做打手而进行的一场政治屠杀,前后数万人被杀。公孙贺是太子的姨夫,诸邑公主太子刘据一母所生。卫长公主之子曹宗居然被废。太子刘据全家被杀,皇后卫子夫自尽。至此,卫霍一门彻底被铲除,卫霍两家的政治集团被残杀殆尽。汉武帝居然给自己族灭了(除了他自己)可见江充也是杀红了眼,也可见他对皇族痛恨到了何种地步。

汉武帝不是不知道太子刘据的政策是正确的,但政由己出、汉武帝不允许任何反对他的“施政”。应该说,汉武帝没有杀太子的意思,但江充知道,此时太子不死,日后太子登基的话,他根本活不成,江充利用的汉武帝的权力,但太子的自杀让了汉武帝极大触动,晚年的罪己诏也是反省的意思。当田千秋为太子鸣冤之后,武帝就为太子昭雪。而田千秋从一微末小吏,一举而为宰相。然后将江充族灭。从本质上说,“巫蛊之祸”就是一个借口,是汉武帝为了铲除卫霍的政治影响。也是汉武帝晚年施政策略的转变。

巫蛊案就是政治清洗。但事情的发展失控了,江充太能干了。汉武帝应该是要“教育“太子。更没有更换太子的意思,这既是权力与施政的问题,也包括太子政治班底的问题,汉武帝绝对不允许外戚干政,(如果刘据登基,绝对会用外戚)。换言之,汉武帝的意思我可以给你权力,但你不许要。政策的改变必须在我死后,而不是现在。刘据当太子数十年,居然政变没有成功,也可见本事真不咋地。刘据当太子处处和汉武帝“对着干”。由此可见刘据的能力和水平很一般,登基以后大概不会是个合格的皇帝。

再其中一个“暗线”就是太子之争,苏文希望让想拱昌邑王刘上位(其母是李夫人)、宰相刘屈髦和刘的舅舅李广利也希望就此击败太子。如此一来汉武帝也被利用了,刘屈髦在和平定太子叛乱的时候,为何那么卖力就在于此,等到汉武帝明白以后,把这些人都杀了泄愤,但也晚了。辛苦培养了几十年的太子死了,汉武帝真成了“孤家寡人”了说没就没了。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一句话概括抗美援朝的英雄?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

    抗美援朝涌现出来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他们不怕牺牲,英勇顽强,为新生的共和国立威!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欺世耍流氓,悍然出兵威胁朝鲜,也严重威胁我国的安全。新生的共和国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一大批优秀的中华儿女开赴前线,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彻底打败了美帝国主义,保了国、卫了家!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是

  • 历史上发生过哪些经典商业战或有关经典商业的案例????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世纪70年代的香港,曾有人断言:谁拥有了九龙仓,谁就掌握了香港绝大部分的货物装卸、储运和过海轮渡。此言的确不虚,当时九龙仓的产业包括九龙尖沙咀、新界、港岛上的大部分码头、仓库,还拥有酒店、大厦、有轨电车等优质产业。九龙仓的资源丰厚程度,在当时,让港岛所有商贾垂涎欲滴。这场九龙仓商战就是经典商业战二战

  • 我国古代科举考试第一二三名分别叫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

    我国古代科举考试第一二三名分别叫状元,榜眼,探花。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乡试第一称解元,会试第一称会元。殿试第一称状元。榜眼是中国科举制度中在殿试中,取得进士第二名的名称,与第一名状元,第三名探花合称“三鼎甲”。探花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对位列第三的举子的称谓。在唐代的科举时就已经出现。探花作

  • 关于从秦朝以来的边塞战事?

    战史风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

    先来问你们个问题,匈奴是何时开始入侵中原的?大部分人想到的应该是秦朝,因为秦始皇所修筑的长城,不就是为了抵御他们的嘛。史料记载,公元前215年,秦军大将蒙恬将匈奴赶出河套与河西走廊地区。为何在秦之前,没有匈奴入侵的记载?其实秦之前,匈奴早已存在,只不过那时候对他们的称呼并不是匈奴,而是戎狄。比如西周

  • 中国古建筑大师有哪些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几乎没有中国古代的营造师是设计、施工一体,和现代意义上的建筑师不是一回事而且营造师被视为“匠人”社会地位低下,很难留下自己的名字圭表是我国古代度量日影长度的一种天文仪器,由“圭”和“表”两个部件组成。直立于平地上测日影的标杆和石柱,叫做表;正南正北方向平放的测定表影长度的刻板,叫做圭。日晷日晷又称“

  • 古埃及战争爱情电影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

    古埃及的战争电影:1、《埃及艳后》:年约瑟夫·L·曼凯维奇执导,此片由好莱坞传奇影星伊丽莎白·泰勒和理查德·伯顿主演的电影,也是好莱坞电影史上投资最大同时也赔得最惨的一部古装巨制。影片再现了古罗马时期,尼罗河皇后克莱奥帕特拉与两个情人之间的爱情故事。在上部中,野心勃勃的埃及女王为了目的,与罗马帝国的

  • 朝鲜古代有哪些杰出的女的?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明成皇后1851年(辛亥年,朝鲜哲宗二年)阴历九月廿五生于骊州近东面蟾乐里,是佥正赠领议政骊城府院君纯简公闵致禄的女儿。1866年(丙寅年)十六岁入宫,并册封为王妃,是为闵妃,行家礼于汉阳的云岘宫(兴宣大院君之府第)。闵妃为朝鲜王朝高宗之王妃,纯宗之母。高宗幼时即位,其生父兴宣大院君李是应摄政,一味

  • 历史上与厄运抗争的伟人事迹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

    文王据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讲述了传奇骗子查尔斯庞兹的非凡人生,他制造了美国金融史上最著名的骗局。1920年春夏,庞兹承诺在三个月内让投资者的钱翻一倍,然后用后面投资者的钱支付前面投资者的本金和利息,他魔术般地施展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骗术,在短短几个星期里

  • 柏举之战吴军只有三万人为什么能够打败了楚国20万人,而且还差点灭了楚国?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公元前518年,吴王僚九年,同时也是楚平王十一年,在吴国边境的卑梁(今安徽天长县西北)和楚国边境的钟离(今安徽凤台县东北)交界处发生了一件事,当时边境上有一棵桑树,古代的过境并没有现在这样标记得很清楚,很多都是大概或者以自然景观为界,吴国有个妇女因为采桑与楚国的妇女发生了矛盾,双方都认为边境上这棵桑

  • 冰上运动的起源时间?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冰上运动首先是从滑冰开始的。早在新石器时期便有了滑冰活动。当时的人们只是把它做为一种冬季冰上劳动的技能手段交通和狩猎的工具,以获取必要的生活资料。在欧洲,关于滑冰最早的记述是公元936年。那一年有一个荷兰滑冰者在冰上遇害。在伦敦某地,人们曾挖掘出古代滑冰遗物滑木,据考证,滑木是12世纪的东西。欧洲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