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古代战争故事之鸣条之战

古代战争故事之鸣条之战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4610 更新时间:2024/2/20 6:45:13

鸣条之战是约公元前1559年商汤在鸣条(今山西省运城市夏县之西,一说今河南省洛阳市附近)与夏军进行的一场决战,战争导致夏朝灭亡,商汤建立了商朝。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古代战争故事之鸣条之战,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鸣条之战

日期:公元前1559年地点:鸣条(今山西省运城市夏县,一说在今河南省洛阳市附近)结果:商部落及方国联军获胜,夏朝灭亡

参战方商部落及方国联军夏朝

指挥官和领导者商汤、伊尹

兵力战车70乘,步兵6000人不详

伤亡与损失不明不明

鸣条之战背景

夏朝统治了400多年,到夏桀履癸统治时期,已是危机四伏。他宠信王后喜,重用嬖臣,残杀忠臣关龙逄,并对民众及所属方国、部落进行残酷的压榨奴役,引起普遍的憎恨与反对。《竹书纪年》记载,夏桀“筑倾宫、饰瑶台、作琼室、立玉门”。《通鉴外纪》记载:“桀作瑶台,罢民力,殚民财。为酒池糟堤,纵靡靡之乐,一鼓而牛饮者三千人”。夏桀常把自己比作太阳,民众愤慨地诅咒他“时日曷丧,予偕汝皆亡”(太阳啊你什么时候要灭亡,我们愿意跟你一起灭亡!)。

在夏朝逐渐衰落的过程中,在黄河下游的商部落逐渐强盛起来。商汤继位后,将部族统治中心迁到南亳(今河南省商丘市东南),并积极筹措攻夏立国的'计划。

鸣条之战过程

战前部署

在与夏朝决战之前,商汤在贤臣伊尹、仲虺的辅佐下,巧妙谋划,“先为不可胜”,逐一翦除夏桀的羽翼,孤立夏后氏。

刺探军情

商汤首先派遣伊尹数次潜入夏都斟(今河南省巩义市西南)充当间谍,掌握了夏王朝“上下相疾,民心积怨”的混乱状况。

翦除羽翼

当时夏王朝总体力量仍然大于商部落,商汤采取先弱后强、绝其羽翼的方法,削弱夏朝实力。第一个打击目标指向夏的属国葛(今河南省商丘市宁陵县北),以替童子复仇的名义起兵灭葛,继而集中兵力逐步灭韦(即豕韦,今河南省滑县东南)、顾(即鼓,今河南省范县东南),最后攻灭了实力较强的昆吾(今河南省许昌市)。

选择战机

当商汤停止向夏桀纳贡以试探其反应时,夏桀立即调动九夷之师,准备伐商,商汤则马上“谢罪请服,复入职贡”。不久传来夏桀诛杀重臣、众叛亲离的消息,商汤再次停止向夏桀的贡奉,此时夏桀的指挥完全失灵,九夷之师不起,有??氏公开反抗。商汤认为伐桀的时机完全成熟,于是果断下令起兵。

决战

公元前1600年,商汤兴兵伐夏,战前他隆重举行誓师,《尚书·序》记载:商汤“与桀战于鸣条之野,作汤誓”。誓师后汤简选良车70乘,必死之士6000人,联合各方国军队,采取战略大迂回,绕道至夏都以西突袭,夏桀仓促应战,西出拒汤,双方军队在鸣条展开决战。决战中汤军奋勇作战,一举击败了夏桀的主力部队,夏桀败退后归依于属国三Q(今山东省定陶县东一带),商汤乘胜攻灭了三Q,夏桀率少数残部逃往南巢(今安徽省巢湖市),不久病死。商汤回师西亳(今河南省偃师市西),召开了众多诸侯参加的“景亳之命”大会,得到3000诸侯的拥护,取得了天下共主的地位,夏朝宣告灭亡。

鸣条之战影响

鸣条之战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场以暴力形式推翻没落王朝的战争,后人将这种战争称为“汤武革命”。《易·革·彖辞》记载:“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鸣条之战也是中国古代通过“伐谋”、“伐交”、“伐兵”、“用间”达到战争速胜的最早的成功战例。

【拓展】鸣条之战历史战争故事

夏商之际(约公元前16世纪),在商灭夏的战争中,商汤率领商军与夏军在鸣条(今山西运城东北)进行的一场决战。

夏朝衰落,商将取而代之。商王汤都居亳(今山东曹县东南)。他和丞相伊尹等制定了除其羽翼、后攻夏都的战略,逐个攻灭夏朝盟国葛国(今河南宁陵东北)、韦国(今河南滑县东南)、顾国(今山东鄄城东北)、昆吾氏国(今河南许昌),清除了灭夏的障碍,完成了各项准备。接着,商军开始大举攻夏。

灭昆吾后,商汤即集合商军和各国诸侯联军进行誓师,指出“有夏多罪,天命殛之,予畏上帝不敢不正”,“有夏若兹,今朕必往”(《尚书·汤誓》)。他还宣布了必须服从的纪律。然后,他手持铜钺亲率商军武士6000人、战车70乘和各诸侯国联军,浩浩荡荡进攻夏都斟寻。夏桀也调集军队准备迎战。

此时,被夏桀冷落的元妻喜向伊尹提供情报,说夏桀梦见东西方两日相斗,西方日胜,十分迷信。商汤据此把军队调到斟寻西面再向东进攻夏都。夏桀害怕,连忙指挥夏军撤出斟寻,向故都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方向退却,至有贼(约在今山西永济境)迎战商军。商汤率军紧追不舍,在河曲渡过黄河,经邴(今山西中条山麓,永济境)至有唬击败夏军。夏桀率军退至鸣条,摆开阵势欲与决战。

商汤赶到鸣条将大军列成左、中、右三军阵,自己在中军,指挥军队各横列看齐,向夏军阵发起进攻,史称“鸟阵雁行”(《墨子·明鬼》)。商军士气高昂,阵容整齐,协同良好,战斗力强。夏军则士气低落,抵挡不住商军攻势。商军一举击败夏军,歼灭其主力。夏桀只带500人仓惶逃至三腹(今山西中条山中)。商军追到,击破三腹。夏桀最后逃往南巢(离三?不远,一说今安徽巢湖一带),被困死在该地。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世界著名战争及战争起源,军备,结局和 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

    官渡之战起源:东汉末年,袁绍、曹操两大割据势力争夺地盘,互相侵占。影响:官渡之战增强了曹操的实力,为曹操击溃袁绍,统一北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北方仅有曹操和袁绍势力较大,此战击溃了袁绍,北方就无人能和曹操抗衡。军备:袁绍约110,000人,曹操30,000至40,000人反思:曹操能接纳能人之言,取得

  • 抗日战争有气节的人物及事迹?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

    著名的抗日民族英雄、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和领导人杨靖宇牺牲后,当残忍的日军割头剖腹,发现他的胃里尽是枯草、树皮和棉絮,竟无一粒粮食,也无不为之震惊。杨靖宇,1905年生于河南省确山县。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4月参与领导确山农民暴动,同年5月转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组织确山起

  • 我国古代外交大臣的故事有哪些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道,从大门入。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

  • 古代战争故事《白登山之围》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白登之围,是公元前200年(汉高祖七年)汉高祖刘邦被匈奴围困于白登山(今山西省大同市东北马铺山)的事件。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古代战争故事《白登山之围》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白登之围也叫白登山之围,是公元前200年汉高祖刘邦被匈奴围困于白登山的事件。汉高祖六年(前201年),匈奴骚扰北

  • 古代名将的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一,庞德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军阀混战,将领们更换政治集团是常有的事。而庞德最早追随的也并非曹操,而是凉州军阀马腾。他在跟随马腾征战的过程中屡立战功,勇冠三军。马腾被曹操收编后,庞德就跟了他儿子马超。后来马超兵败,二人一起投靠了汉中的张鲁。因张鲁也投降了曹操,所以马超便追随了刘备,而庞德则加入了曹魏集

  • 江充为什么敢冒极大的危险害死太子刘据?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江充只是被推到台面上的代理人,实际上,江充的背后隐藏了一个幕后玩家,操控了一切!表面上看,江充由于在京师做官时得罪了太子刘据,害怕汉武帝死后,太子登基再报复他,因此孤注一掷搞垮太子。因为这事儿实在太不合理!江充得罪太子是咋回事呢?史书上说,江充被汉武帝任命为直指绣衣使者,这里有必要简单介绍一下这个官

  • 一句话概括抗美援朝的英雄?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

    抗美援朝涌现出来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他们不怕牺牲,英勇顽强,为新生的共和国立威!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欺世耍流氓,悍然出兵威胁朝鲜,也严重威胁我国的安全。新生的共和国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一大批优秀的中华儿女开赴前线,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彻底打败了美帝国主义,保了国、卫了家!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是

  • 历史上发生过哪些经典商业战或有关经典商业的案例????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世纪70年代的香港,曾有人断言:谁拥有了九龙仓,谁就掌握了香港绝大部分的货物装卸、储运和过海轮渡。此言的确不虚,当时九龙仓的产业包括九龙尖沙咀、新界、港岛上的大部分码头、仓库,还拥有酒店、大厦、有轨电车等优质产业。九龙仓的资源丰厚程度,在当时,让港岛所有商贾垂涎欲滴。这场九龙仓商战就是经典商业战二战

  • 我国古代科举考试第一二三名分别叫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

    我国古代科举考试第一二三名分别叫状元,榜眼,探花。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乡试第一称解元,会试第一称会元。殿试第一称状元。榜眼是中国科举制度中在殿试中,取得进士第二名的名称,与第一名状元,第三名探花合称“三鼎甲”。探花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对位列第三的举子的称谓。在唐代的科举时就已经出现。探花作

  • 关于从秦朝以来的边塞战事?

    战史风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

    先来问你们个问题,匈奴是何时开始入侵中原的?大部分人想到的应该是秦朝,因为秦始皇所修筑的长城,不就是为了抵御他们的嘛。史料记载,公元前215年,秦军大将蒙恬将匈奴赶出河套与河西走廊地区。为何在秦之前,没有匈奴入侵的记载?其实秦之前,匈奴早已存在,只不过那时候对他们的称呼并不是匈奴,而是戎狄。比如西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