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历史上长城在战争中发挥过作用吗?

历史上长城在战争中发挥过作用吗?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3858 更新时间:2024/2/19 18:52:13

长城在历.史中的作用和意义是很大的。

边带发展

自秦汉至明清,长城沿线的许多关口成为农、牧两大经济、文化系统民.族交易的场所或中心,有的逐渐发展成为长城沿线的重要城镇。长城既保证了农业经济、文化与畜牧业经济、文化的正常发展,又为二者的交流和相互补充提.供了场所和方便;又起着调解两种经济,使农、牧业经济朝着主辅相互配合的方向发展的重要作用。因此,长城不单纯是曾起过将两种经济、文化分割开来的作用,还曾担负着将两种经济、文化紧紧系在一起的重任。

秦汉之时,累计投入的兵民有近千万之众。秦始皇在修筑长城的同时,即着手加强边境地区的开发建设,揭开了屯田戍边、开发边区的序幕。汉代由于修筑长城的时间较长,曾有多人提出移民实边的建议,这些建议先后被汉政.府采纳接受并组.织实施。移民和戍守长城的军人一起,开垦荒地进行农耕,不但加速了边区的经济开发,节省了政.府的大量军费开支,而且大大减少了长途运输之苦,并将华夏文化远播四方。

民.族融合

在文化方面,长城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和发展上也起了重要作用。长城的修建和戍守,长城区域的争战,反而促使了中.国古代汉.族和十几个少数民.族进行了广泛的融合。

汉宣帝甘露三年(前51年),南匈奴归汉,实现了中原农业区的华夏汉.族与北方畜牧民.族的汇合,这便是中.华民.族的形成之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在内蒙古阴山一带汉代城堡遗址的考古发现,说明汉与匈奴的和平往来,并没有完全被万里长城和军事堡垒所遮断。

唐代,唐太宗大破突厥军后,使数十万降众居住在边境长城沿线一带,设置六个都督府,任命突厥人为都督。突厥人接受了汉.族先进的经济和文化,进一步加速了民.族融合的步伐。

金元时期,雁门关外由起初的“不植桑榆不种麻”,到后来的“生民何处不桑麻”,正反映了这一历.史的规律。明在长城沿线开放“马市”,表现了汉蒙互相依存、渐趋融合的密切关系。清政.府采取怀柔政.策,进一步促进了长城一带的民.族大融合。

军事意义

长城是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军事防御工程,它并非简单孤立的一线城墙,而是由点到线、由线到面,把长城沿线的隘口、军堡、关城和军事重镇连接成一张严密的网,形成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军堡、关城和军事重镇这个体.系具有战斗、指挥、观察、通讯、隐蔽等多种功能,并配置有长驻军.队的点线结合防御工程整体。

长城所体现出的军事防御思想,在军事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长城的产生和发展和中.国古代的整个军事发展同步前进,对于研究古代军事作战思想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秦皇汉武,包括明初,无不是在主动出击、军事上取得压倒优势时修建长城的。这说明,修筑长城既是一种积极防御,又是积蓄力量、继续进取的谋略。

修筑长城,是针对西北边地军情所采取的积极措施,是化被动为主动事.前防御。需要强调的是,长城的防御作用不是一般人以为的“不被攻陷”;其真正的用处在于——入侵者或许能集中力量偶尔攻破一两个关口、闯入内地,但只要整段长城还驻守有强劲的军.队,入侵者就始终面.临被阻击、伏击而无法回家的危险;尤其是,长城扼住了燕山和太行山北支各个交通要道,游牧民.族的骑兵纵然破关而入,但只能对内地实施骚扰,而他们的后勤根本无法通.过关口输送进来,故而无法在内地立足、从而动.摇中.华帝.国的根基。癣疥之疾再重,也侵入不到膏肓,这是长城存在的根本意义。

文化意义

在长城出现的2000多年来,以长城为中心,南北文化的交流始终没有停止过。战国时期,赵武灵王修建赵长城,号召国人学习“胡服骑射”,进行南北文化交流。秦汉时期,长城南北文化进行了空前的对话与交流,在长城沿线发现的秦权、诏版,内蒙和林格尔汉墓壁画、单于和亲瓦当,还有闻名遐迩的昭君墓等,均是南北文化交流融合的见证。在长城地区的文化带里,遗留下来众多的名胜古迹,诸如敦煌、云冈石窟、麦积山、万佛堂石窟壁画、雕塑;元代居庸关云台、金代的卢沟桥以及金中都、元大都遗址与出土的文物等,都体现了文化交流的特点,同时也记载着中.华民.族历.史上文化的辉煌。

长城对于世界了解中.国、中.国走向世界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早在汉朝长城就在中西文化的交流也起到了很大的促进和保护作用。自从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诸国之后,遂以长城要塞为根据地,开辟和维护着东起汉朝首都长安(今西安),西到大秦(今地中海东岸一带)全长2万余里的交通干道,这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几千年来,中外友好使团频繁往来于这条古道上,中外文化在此融合、交流,迄今仍在发挥着作用。许多外国人知道中.国是从长城开始的,长城是世界上其它国.家人.民了解中.国历.史、中.国文化、中.华民.族的一个最好的切入点。万里长城这一凝结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与力量的宏伟建筑,在人类历.史上留下的宝贵遗产。1⑨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将万里长城定为世界文化遗产,证明长城所具备的历.史文化和人文价值已被世界所承认,长城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长城以其雄伟的气势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吸引着历代的中.华文人名士及国际人.士,许多中.国的文人墨客以长城为题材创作了大量的诗词歌赋、美术、音乐等文艺作品,其中唐代的“边塞诗”尤为典型。如李白的“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王昌龄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维的“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名句,千载传诵不绝。孟姜女送寒衣的歌词广泛传唱。唐以下的宋、元、明、清以及近现代,均有不少诗人词人名人,路经或登临长城,有感于长城的修筑、作用,以及长城两侧的壮美河山等,挥毫写出了名篇佳作,迄今仍广为流传,大大丰富了长城文化的宝库。

象征意义

万里长城自构筑的那天起,就成为中.华民.族大一统的象征,2000多年来,任何人都没有能从认识上割裂万里长城,因而也就无法割裂中.华民.族。长城对中.国人来说,是意志、勇气和力量的标志,象征着中.华民.族的伟大意志和力量。《义勇军进行曲》的长期传唱,使长城在人们心目中已升华为勤劳、智慧、百折不挠、众志成城、坚.不.可.摧的民.族精神和意志,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豪感、自信心和爱.国热情。

长城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在历.史的进程中自然形成,并在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中,特别是在全民.族的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斗.争中被世人所认同,所接受。面对民.族的生死存亡,象征国防和民.族统.一的长城自然提升为整个中.华民.族的象征,唤.起整个民.族的抗战意识。1933年的长城抗战震.惊中外,揭开了抗.日战争史上最初的壮烈一页,“誓与长城共存亡”成为抗.日将士们的共同誓言。“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义勇军进行曲》唱出了全体中.国人.民共同的心声;而《长城谣》同样以其独特的艺术感.召力,激起了亿万中.国人.民的爱.国热忱。《义勇军进行曲》后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人们听到或唱起总能从中感受到一种爱.国激.情,就是因为长城能唤.起亿万中.国人心灵深处的共鸣。

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中的合法地位。中.国向联合国大.会赠送的礼品是一块万里长城大型挂毯,再次表明中.国人.民和政.府已将标志数千年灿烂文化的万里长城视为中.华民.族的象征,这一象征意义也被全世界所认同,所接受。

长城在军事实用功能逐渐消退,文化精神作用不断增强的双向历.史演进中,美学魅力日益明显,一方面不断地向世界展示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能力,另一方面也在展示人类的坚强意志和雄伟气魄。长城不仅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而且也是人类文明的象征,地球和平的象征,全人类都将从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中得到益处。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古代历史上立了功已经身为平民的将军再次出征与妻子告别上战场的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这个真的没有。首先,在古代,既然立功就不再是平民,若因过受罚降为平民那就不再是将军。其次,上战场的将军有的是,但古代典籍历来不关注他们的妻子,因而不会有他们和妻子告别这样的故事记载于中。如果有的话,那也是小说或文艺作品,不是历史典籍。江姐红梅赞说的就是她,抗日战争年代,“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

  • 日本的古代典型的战神是谁?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上杉谦信(又名长尾景虎1530年2月18日1578年4月19日)谦信战无不胜,被誉为“越後之龙”、“战国最强”的武将他,虽生于越后国守护代的尊贵之家,却不为父亲所爱;四岁失母,少年丧父,复被嫉妒的史长敌视、迫害,饱受颠沛流离之苦。他,十五岁初次上阵,多次击退敌对势力的来犯,很快将国内豪族收服于帐下。

  • 韩王信与韩信的下场?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

    韩信(前231-前196年),字号不详,颍川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人。西汉开国功臣、异姓诸侯王,韩襄王姬仓庶孙。韩国被灭后,跟随张良入关,担任将军。授韩国太尉,领兵攻取韩国故地,受封韩王。楚汉之争时期,支持汉王刘邦击败项羽,平定天下。西汉建立后,受到汉高帝猜忌,戍守太原以北的地区,向匈奴求和,起兵反

  • 1931年前日本有哪些侵华历史?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

    1,1874年5月,日本侵入侵台湾。2,1894年7月,日本突袭丰岛,海面爆发,中日甲午战争。3,1895年2月。日本攻击威海中国海军。迫使中国签订马关条约。6月再次入侵台湾,迫使中国签订中日辽南条约。4,1898年。日本强行将福建划为其势力范围。5,1900年。参与八国联军侵犯北京6,1905年1

  • 世界战争历史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

    欧洲第三次反法联盟对法战争期间,1805年12月2日,法军与俄奥联军在奥斯特利茨(今捷克与斯洛伐克的斯拉夫科夫)地域进行了一次决定性战役,史称“三皇会战”。下面一起和我看看历史故事《奥斯特利茨三皇会战》吧!1805年,正值拿破仑积极准备进攻英国本土之际,欧洲第三次反法联盟(英国、奥地利、俄国、瑞典和

  • 中国史上最成功的战争?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一、牧野之战在战争史上,牧野之战可以说是历史上相当大的一次战争。在这场战争不仅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而且在军力数量反差极大的情况之下,西周的军队战胜了商朝的军队。而且在战争的过程中,出现了商军集体倒戈的军事奇观。另外牧野之战也是中国古代车战初期的著名战例。二、巨鹿之战巨鹿之战是项羽勇猛一生的真

  • 长清湖之战历史事件?

    战史风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

    长津湖战役是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中发生在长津湖地区的一场战役。长津湖战役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3个军,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与武器装备世界一流、战功显赫的美军第10军,于1950年11月27日至12月24日在朝鲜长津湖地区进行了直接较量,创造了抗美援朝战争中全歼美军一个整团的纪录,迫使美军王牌部队经

  • 日本战国十大悲剧英雄?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织田信长算一个,第六天魔王果然不是浪得虚名,桶狭间一战成名(取了号称东海道一弓取今川义元的首级),紧接着护送将军上洛,两次击碎信长包围圈,灭掉武田家、朝仓家,平定长岛一向一夔。就在快要实现其天下布武的道路时,却身死本能寺。忒悲催了,一代豪杰就这么葬身火海。其次,发动本能寺事变的明智光秀也算得上一个,

  • 古代行军打仗取胜靠计谋还是将多兵广?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都知道,世界上各个国家都是有着自己国家相应发展历史,在一众国家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其中都是存在着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战争,在人类历史演变里,战争一直都是永恒不变的话题,然而通过一众的史料、或是如今相关的影视剧中,同样是古代历史中的战争,西方国家看重的大都是双方真正的实力,说句不好听的就是蛮力对拼的硬碰硬

  • 安徽古代是什么地区?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安徽在战国时期属于楚国。古寿春(今寿县)曾为楚国后期的首都。秦朝实行郡县制,安徽境内淮北地区属砀郡、泗水郡,江淮之间属九江郡,皖南属鄣郡。两汉时期,安徽地属扬、豫、徐三州。三国时期,安徽分属吴、魏,安徽境内曾发生多次战争。两晋、南北朝和隋朝,安徽分属扬、徐、豫三州。一、蒿里行作者:曹操关东有义士,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