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史最经典的大概就是“苏武牧羊”。近代史最经典的大概就是詹天佑建“京张铁路”。钱老回国...拜托是现代史的故事好吧...
中国古代有什么著名的战争?如长平之战、巨鹿之战等
按历史顺序排列;鸣条之战,牧野之战,长勺之战,肴之战,城濮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巨鹿之战,漠北之战,昆阳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朔州之战,邺城之战,拒马河之战,朱仙镇之战,黄天荡之战,襄阳之战,钓鱼城之战,台州之战,萨尔浒之战,宁远之战,山海关之战,雅克萨之战,等等。
按历史顺序排列;鸣条之战,牧野之战,长勺之战,之战,城濮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巨鹿之战,漠北之战,昆阳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朔州之战,邺城之战,拒马河之战,朱仙镇之战,黄天荡之战,襄阳之战,钓鱼城之战,台州之战,萨尔浒之战,宁远之战,山海关之战,雅克萨之战,等等。
故事
淝水之战吧!
我给你详细资料!
中国东晋太元八年(前秦建元十九年,383),东晋在淝水(今安徽瓦埠湖一带)击败前秦进攻的战争。
前秦在统一北方后,不断向南扩张,先后攻取东晋的梁、益两州及襄阳(今属湖北)、彭城(今江苏徐州)等地。前秦主苻坚为了灭亡东晋,统治全国,于建元十九年七月调集90多万兵力,对晋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八月,秦征南大将军苻融、冠军将军慕容垂等率步骑25万为前锋先发。九月,苻坚率领中路主力进至项县(今河南沈丘)时,后续的凉州兵刚到咸阳(今属陕西),西路蜀汉兵才顺江而下,东路幽冀兵抵彭城,苻融军已至颍口(今安徽正阳关)。面对前秦军的进攻,东晋内部一致主张抵抗。执掌朝政的宰相谢安,命荆州刺史桓冲加强长江上游的防御,令征讨大都督谢石、前锋都督谢玄等,率水陆军8万前往淮水一线抗击秦军,派龙骧将军胡彬率5000水军增援寿阳(今安徽寿县)。
十月,秦苻融军攻克寿阳,慕容垂率所部占郧城(今湖北安陆);卫将军梁成领兵5万进抵洛涧(即洛河,今安徽淮南市东),于淮水设木栅阻遏东来的晋军。谢石等见秦军势大,畏而不进,屯兵于洛涧东25里处。胡彬部在途中闻寿阳已失,退保硖石(山名,今安徽凤台西南)。后为苻融军所困,粮尽,派人下书向谢石求援,被秦军截获。苻融即遣使报告苻坚:晋兵少而易擒,请令后续部队加速进军。苻坚大喜,恐谢石等逃去,不等大军到齐,即从项县引轻骑8000赶往寿阳,亲临前线督战。随后,派在襄阳俘获的晋将朱序前往晋营劝降。朱序心向晋室,借机将秦军情况密告谢石等,并建议趁秦军尚未集中,迅速击败其前锋。谢石原想固守以疲惫秦军,经辅国将军谢琰相劝,决定采纳朱序建议,改取主动进攻之策。
十一月,谢玄遣部将刘牢之率5000精兵夜渡洛涧,袭击梁成大营,又分兵断其退路,使梁成部腹背受敌,全面崩溃,梁成等10名将领战死,秦兵损失1。5万人。兵力处于劣势的晋军首战告捷,士气大振,于是水陆兼程,直逼淝水东岸。苻坚登寿阳城,见对岸晋军布阵严整,又望八公山(今寿县城东北5里处)上草木,以为皆是晋兵,始有惧色。谢玄针对秦军上下离心、将士厌战的情况,及苻坚恃众轻晋又急于决战的心理,派人前往秦营,要求秦军由淝水西岸略向后撤,以便晋军渡水决战。秦军将领认为不应后撤。苻坚则主张将计就计,待晋军半渡时以铁骑突袭取胜,于是下令稍退,但秦军一退不可复止。朱序趁机在阵后大喊秦兵败了。后面部众以为前阵真败,被迫从军的各族士兵纷纷逃散,顿时大乱。晋军及时抢渡淝水猛攻。苻融驰骑整顿队伍,马倒,死于乱军中。晋军乘胜追击至青冈(今寿县西30里处),秦军大败。溃兵听到风声鹤唳,以为是晋兵追来,因而昼夜奔跑,饥寒交迫,死者十之七八,及至洛阳,只剩下10余万人。苻坚中箭,单骑逃往淮北。
淝水之战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南北之间一次大规模的战争。秦主苻坚无视内部不稳、民心背离、士卒厌战的情况,恃众轻敌,单路突进,急于决战,招致大败。东晋面临强敌进攻,一致抵抗,并根据敌情及时改变作战方略,在秦军后续兵力未抵淝水前,抓住时机,与之决战,终获全胜。此战成为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之一。。
牧野之战
姜尚、周武王不足10万17万,一说70万全军覆没
牧野之战展开之前,文王采取政策,即政治上,积善行德,裕民富国。广招人才,发长生产;外交上,争取与国,最大限度孤立商纣。准备过后,文王乘商师主力远征东夷,果断地率领诸侯联军实施奔垄,使敌人在战略战术上处于被动与恶势,善于做到奋正并用,予敌人巧妙而猛烈的打击,使之倾刻崩溃
柏举之战
孙伍、伍员、磕闾3万20万千里破楚,五战入郢
柏举之战是春秋晚期一次规模宏大、战法灵活、影响深远的大战。吴军灵活机动,因敌用兵,以迂回奔袭、后退疲敌、寻机决战、深远追击的战法,一举战胜多年的敌手楚国,给长期称雄的楚国以十分沉重的打击,从而有力地改变了春秋晚期的整个战略格局,为吴国的进一步崛起,进而争霸中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阴晋之战
吴起5万50万大败秦军
此战,在名将吴起的指挥下,虽面对强大的秦军,但吴起通过激励方法极大地提高了魏军士气,显着地增强了战斗力,以少数精兵击败了十倍于己的秦军,保卫了河西战略要地,有效地遏制了秦军东进的势头,是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伊阙之战
白起12万24万全歼
周赧王二十二年(公元前293年),名将白起率领秦军在伊阙(今河南洛阳龙门)大败韩、魏联军的重要歼灭战。
代之战
廉颇、乐乘20万60万大败燕军
王十五年(公元前251年),赵军在(今河北高邑东)、代(今河北蔚县东北)击败燕军的战争。
此战赵军在名将廉颇的指挥下,利用燕军轻敌、疲劳,赵军则同仇敌忾,对来范之敌予以痛击,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巨鹿之战
项羽2万40万歼灭
项羽破釜沉舟的决心和勇气,极大地鼓舞了将士们的士气。楚军个个士气振奋,以一当十,奋勇死战,九战九捷,大败秦军。此时,齐、燕等各路援军也冲出营垒助战,最后俘获了秦军统帅王离,杀了其副将,巨鹿之困因而得解
彭城之战
项羽2万40万歼灭
最后由于项羽自身的战略眼光,战术手段成就了一个伟大的胜利,项羽能在局势如此不利的情况下迅速找到对方弱点,并且完成一次空前的战略计划。但是这种胜利不具有任何普遍性,一个真正的名将就善于利用一切机会完成别人无法完成的胜利。“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只有在危机和劣势的情况下创造的奇迹才更让人难忘,从军事上来说惟有项羽前次经典战例巨鹿之战可以相媲美
官渡之战
曹操2万10余万歼7万余人
曹操能接纳能人之言,取得最终的胜利,这全在于用人之道。我们可以细分来看:刘晔、荀攸、许攸皆是人才,献上计谋,有化险为夷之功,由此观之,人才应该任用可说是一计敌万人。至於曹操,他是一个懂得运用人才的人才,能接纳他人之言,故袁绍兵多也不足为惧,正所谓兵不在多,在乎能否调遣。
赤壁之战
周瑜5万20余万
赤壁之战,曹操自负轻敌,指挥失误,加之水军不强,终致战败。孙权、刘备在强敌面前,冷静分析形势,结盟抗战,扬水战之长,巧用火攻,创造了中国军事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夷陵之战
陆逊5万数10万蜀国从此衰落
夷陵之战对于三国鼎立的局面也有很大的影响。对蜀汉来说,它大损国力,基本上毁灭了当年诸葛亮隆中对策时制定的宏伟战略蓝图。对东吴来说,虽然打赢了战争,但是却进一步损害了吴、蜀关系,从战略上看,亦打破了孙刘两家联合抗曹的可能,给日后吴蜀两国的先后覆灭埋下了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