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入木三分主要人物?

入木三分主要人物?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3510 更新时间:2024/2/24 6:49:17

入木三分主要人物?

入木三分的主人公是王羲之。

相传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木工刻时,发现字迹透入木板三分深

入木三分的历史人物是谁

入木三分的历史人物是:王羲之。

传说当时的皇帝要到北郊去祭祀,让王羲之把祝词写在一块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刻字者把木板削了一层又一层,发现王羲之的书法墨迹一直印到木板里面去了。

王羲之削进三分深度才见底,木工惊叹王羲之的笔力雄劲,书法技艺炉火纯青,笔锋力度竟能入木三分。“入木三分”就是从这个故事中得出来的。

扩展资料:

书圣王羲之很喜欢鹅,他认为养鹅不仅能陶冶情操,还能从观察鹅的动作形态中悟到一些书法理论。有一次王羲之出外游玩,看到一群很漂亮的白鹅,便想买下,一问之下知道这些鹅是附近一个道士养的,便找到那个道士想与他商量买下那群鹅。

那个道士听说大名鼎鼎的王羲之要买,便说:只要王右军能为我抄一部《黄庭经》,便将拿些鹅送给他,王羲之欣然答应,这便成就了书成换白鹅的佳话。

王羲之编辑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字逸少,汉族,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祖籍琅琊(今属山东临沂),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历任秘书O、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1]1人物生平编辑入木三分

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

主词条:入木三分

晋代王羲之,字逸少,是世上难得的才子。七岁就擅长书法,十二岁时在父”晋帝当时要到北郊去祭祀,让王羲之把祝词写在一块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刻字者把木板削了一层又一层,发现王羲之的书法墨迹一直印到木板里面去了。他削进三分深度,

才见底,木工惊叹王羲之的笔力雄劲,书法技艺炉火纯青,笔锋力度竟能入木三分。[3]袒腹东床

主词条:东床快婿

16岁时,王羲之被郗鉴选为东床快婿。郗鉴有个女儿,名叫郗v,字子房[4]。年长二八,貌有貌相,尚未婚配,郗鉴爱女故要为女择婿,与丞相王导与情谊深厚,又同朝为官,听说其家子弟甚多,个个都才貌俱佳。一

天早朝后,郗鉴就把自己择婿的想法告诉了王丞相。王丞相说:“那好啊,我家里子弟很多,就由您到家里挑选吧,凡你相中的,不管是谁,我都同意。”

郗鉴就命心腹管家,带上重礼到了王丞相家。王府子弟听说郗太尉派人觅婿,都仔细打扮一番出来相见。寻来觅去,一数少了一人。王府管家便领着郗府管家来到东跨院的书房里,就见靠东墙的床上一个袒腹仰卧的青年人,对太尉觅婿一事,无动于衷。郗府管家回到府中,对郗太尉说:“王府的年轻公子二十余人,听说郗府觅婿,都争先恐后,唯有东床上有位公子,袒腹躺着若无其事。”郗鉴说:“我要选的就是这样的人,走,快领我去看。”郗鉴来到王府,见此人既豁达又文雅,才貌双全,当场下了聘礼,择为快婿。“东床快婿”一说就是这样来的。[6]相聚兰亭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农历三月三日,王羲之和谢安、孙绰等41人在绍兴兰亭修(一种祓除疾病和不祥的活动)时,众人饮酒赋诗,汇诗成集,羲之即兴挥毫为此诗集作序,这便是有名的《兰亭序》。此帖为草稿,28行,324字。记述了当时文人雅集的情景。作者因当时天时地利人效果发挥极致,据说后来再写已不能逮。其中有二十多个“之”字,写法各不相同。宋代米芾称之为“天下第一行书”。[7]称病弃官

永和十一年(公元355年)三月王羲之称病弃官。“携子操之由无锡徙居金庭。建书楼,植桑果,教子弟,赋诗文,作书画,以放鹅弋钓为娱。”[8]他和许询、支遁等人,开始遍游剡地山水。定居金庭后,书法兴起。其后裔多擅书画,作品挂满厅堂、书房,人称“华院画堂”。后人定村名为“华堂”,沿称至今。

会稽安逝

东晋升平五年(公元361年),王羲之卒于会稽金庭(今浙江绍兴),葬于金庭瀑布山(又称紫藤山),其五世孙衡舍宅为金庭观,遗址犹存。梁大同年间(535-546年),嗣孙建豆腐干豆腐右军祠于墓前。[8]2个人成就编辑书法风格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为历代书法家所敬仰,被誉作“天下第一行书”。王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其书法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世人常用曹植的《洛神赋》中:“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u兮若流风之回雪。”一句来赞美王羲之的书法之美。传说王羲之小的时候苦练书法,日久,用于清洗毛笔的池塘水都变成墨色。后人评曰:“飘若游云,矫若惊龙”、“龙跳天门,虎卧凰阁”、“天质自然,丰神盖代”。有关于他的成语有入木三分、东床快婿等,王羲之书风最明显特征是用笔细腻,结构多变。

王羲之书法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书苑。唐代的欧阳询、虞世南、诸遂良、薛稷、和颜真卿、柳公权,五代的杨凝式,宋代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元代赵孟\,明代董其昌,这些历代书法名家对王羲之心悦诚服,因而他享有“书圣”美誉。

作品

王羲之真迹早于不存于世,唐代的精摹本历来已被当作真迹看待。由于年代久远,且本帖享盛名久,和王羲之其它墨迹一样,对它的摹刻年代就有不同推断。有称为宋摹的,也有疑为米芾所摹的,而更多的则定为唐摹。它著录极多,并一再被刻入各种丛帖中,元以后的公私藏印及流传历历可考与可靠,其珍贵性不言而喻。[14]王羲之作品列表书体类别作品

草书《十七帖》《初月帖》《行穰帖》《龙保帖》《上虞帖》

《长风帖》《贤士帖》《飞白帖》《平安帖》(草书)

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兰亭集序》《平安帖》(行书)

《何如帖》《奉橘帖》《孔侍中帖》《寒切帖》《远宦帖》

《二谢帖》《雨后帖》《秋月帖》《都下帖》[14

楷书《黄庭经》《乐毅论》

造诣

王羲之自幼爱习书法,由父王旷、叔父王M蒙。七岁善书,十二岁从父亲枕中窃读前代《笔论》。王旷善行、隶书;王M擅长书画,王僧虔《论书》曾评:“自过江东,右军之前,惟M为最,画为晋明帝师,书为右军法。”王羲之从小就受到王氏世家深厚的书学熏陶。当代留美书法新秀刘铎曾赞叹:“好字唯之(之,王羲之)”。

王羲之早年又从卫夫人学书。卫烁,师承钟繇,妙传其法。她给王羲之传授钟繇之法、卫氏数世习书之法以及她自己酿育的书风与法门。《唐人书评》曰:“卫夫人书如插花舞女,低昂美容。又如美女登台,仙娥弄影,红莲映水,碧沼浮霞。”今人沈尹默分析说:“羲之从卫夫人学书,自然受到她的熏染,一遵钟法,姿媚之习尚,亦由之而成,后来博览秦汉以来篆隶淳古之迹,与卫夫人所传钟法新体有异,因而对于师传有所不满,这和后代书从帖学入手的,一旦看见碑版,发生了兴趣,便欲改学,这是同样可以理解的事。可以体会到羲之的姿媚风格和变古不尽的地方,是有深厚根源的。”(《二王法书管窥》)王羲之善于转益多师,当他从卫夫人的书学藩篱中脱出时,他己置身于新的历史层而上。他曾自述这一历史转折:“羲之少学卫夫人书,将谓大能;及渡江北游名山,比见李斯、曹喜等书;又之许下,见钟爵、梁鹄书;又之洛下,见蔡邕《石经》三体书;又于从兄洽处,见张昶《华岳碑》,始知学卫夫人书,徒费年月耳。……遂改本师,仍于众碑学习焉。”从这段话可以看到王羲之不断开拓视野、广闻博取、探源明理的经历和用心。

王羲之志存高远,富于创造。他学钟繇,自能融化。钟书尚翻,真书亦具分势,用笔尚外拓,有飞鸟N腾之势,所谓钟家隼尾波。王羲之心仪手追,但易翻为曲,减去分势。用笔尚内抵,不折而用转,所谓右军“一毕隆薄Kд胖ヒ彩亲猿龌獭L拼呕彻⒃凇妒槎稀分兄赋稣庖坏悖骸捌饰稣殴荩ㄏ苏壑裕死⑵渚欤凰鹨嬷泳ィ湓擞迷龌叛挪淮裂芯迨疲蛭匏还ぁ!蓖豸酥哉胖ゲ菔椤捌饰觥薄罢壑浴保灾郁砹ナ椤八鹨妗薄霸擞谩保哉饬轿皇檠Т笫Χ寄堋把芯迨啤薄I蛞蒲锏溃和豸酥辉谇叭私畔屡棠啵姥藕且擞米约旱男氖郑构湃宋曳瘢荒嘤诠牛槐澈踅瘛K哑缴硬├浪们睾鹤サ母髦植煌史钣茫な谌胗谡嫘胁萏逯腥ィ煨纬闪怂歉鍪贝罴烟迨疲瞥鲁鲂拢蟠倭诵碌奶斓亍U馐峭豸酥凹娲橹诜ǎ赋梢患摇币蚨苋送瞥绲脑倒省i笫碌涔时嗉裆忍庾

据说有一次,王羲之路过山阴城的一座桥。有个老婆婆拎了一篮子六角形的竹扇在集上叫卖。那种竹扇很简陋,没有什么装饰,引不起过路人的兴趣,看样子卖不出去了,老婆婆十分着急。王羲之看到这情形,很同情那老婆婆,就上前跟她说:“你这竹扇上没画没字,当然卖不出去。我给你题上字,怎么样?”老婆婆不认识王羲之,见他这样热心,也就把竹扇交给他写了。王羲之提起笔来,在每把扇面上龙飞凤舞地写了五个字,就还给老婆婆。老婆婆不识字,觉得他写得很潦草,很不高兴。王羲之安慰她说:“别急。你告诉买扇的人,说上面是王右军写的字”王羲之一离开,老婆婆就照他的话做了。集上的人一看真是王右军的书法,都抢着买。一箩竹扇马上就卖完了。[16]书成换鹅

书圣王羲之很喜欢鹅,他认为养鹅不仅能陶冶情操,还能从观察鹅的动作形态中悟到一些书法理论。有一次王羲之出外游玩,看到一群很漂亮的白鹅,便想买下,一问之下知道这些鹅是附近一个道士养的,便找到那个道士想与他商量买下那群鹅,那个道士听说大名鼎鼎的王羲之要买,便说:只要王右军能为我抄一部《黄庭经》,便将拿些鹅送给他,王羲之欣然答应,这便成就了书成换白鹅的佳话。[17]巧补春联

大书法家王羲之每逢除夕都要亲手写春联贴之于门。因为他的字号称“天下第一行书”,很多人都想得其字而又难得。所以每年除夕他的春联一贴出,不到半夜,就被人偷偷揭走。这一年,除夕又至,王羲之照旧写了“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八个字的春联,留下了下半截。想偷对联的人一看此八个字太不吉利,便扫兴而归。到了寅时,王羲之补了后半截,变成了“福无双至今朝至,祸不单行昨夜行。”第二天一大早,想偷春联的人见春联变了样,皆赞叹不已,拍手叫绝。[18]不避之字

斐松之、刘牢之、寇谦之、司马孚之、司马亮之、司马景之、司马昙之……王羲之的儿子玄之、凝之、徽之、操之、献之;孙子桢之、静之。上述人为什么不避家讳?这里藏着个大秘密,与西汉张良有关的秘密。王羲之一辈人名有“之”字的12个,子侄辈有“之”22个,孙辈12个,曾孙13个,玄孙9个,五世孙4个……陈寅恪说这些人所以不避讳是因为都是天师道成员,这个“之”是暗号、徽章。而天师道老大张天师,是张良的八世孙。[19]道教情缘

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书法艺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高度。究其成因,

与王羲之信奉道教,书籍、道合一有很大的关系。土生土长的道教,很早就产生

道教符。在抄写经书时,必须由精于书艺的经生抄写,而在书写经本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受到了道教文化的潜移默化影响。历史上诸多道家学者多是有名的书画家,他们修身养性,既精通道法,又能挥毫泼墨,落笔成体。王羲之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他将修道和书法艺术相互契合,相得益彰,因而产生了具大的艺术魅力。

王羲之的道教信仰有着深厚的家庭背景。王氏家族是东晋时最有代表的文化士族。从上到下,奉信黄老学说。《晋书·卷八十·列传第五十》记载,王氏家族“世事张氏五斗米道,又精通书道。”《道经》中记载了王羲之始祖王子晋向往神仙之灵虚,迈行放达于天台北门金庭桐柏山(即今嵊州金庭)第二十七洞天(道界三十六洞天之一)的故事。《潜夫论》记载:“因氏王氏,其后子孙,世喜养性、神仙之术。”[21]4历史评价编辑萧衍云:“子敬之不迨逸少,犹逸少之不迨元常。”[22]瘐翼:“吾昔有伯英章草十纸,过江颠狈,遂乃亡失,常叹妙迹永绝。忽见足下答家兄书,焕若神明,顿还旧观。”[22]梁武帝:“王羲之书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故历代宝之,永以为训。”[22]唐太宗:“心慕手追,此人而已,其余区区之类,何足论哉!”[22]虞:“羲之书云:‘顷寻诸名书,钟、张信为绝伦,其余不足存。’又云:‘吾书比之钟、张当抗行,张草犹当雁行。[23]孙过庭:“且元常(钟繇)专工于隶书,伯英(张芝)尤精于草体,彼之二美,而逸少兼之。”[24]米芾:“谢安慰问帖,字清古,在二王之上,宜乎批评子敬帖尾也。“[25]5史籍记载编辑主词条:晋书·王羲之传唐房玄龄、李淳风、褚遂良等共同撰写的《晋书·列传·第五十》是王羲之、王献之等人的合传。仔细地阐述了王羲之是如何练就书法,最终成为中国历史上仅有的“书圣”,王羲之对知识的不断追求、对书法的深深痴迷,发人深省,具有深刻的借鉴及教育意义。[你可以到百度百科查下王羲之的历史资料,有很多内容。

王羲之

晋朝大书法家王羲之,字号逸少,是东晋书法家王旷的儿子。七岁就擅长书法,十二岁看见在他父亲的枕下的前代的《笔说》,他偷来读。父亲说:“你为什么要偷被我秘密收藏的东西?”王羲之笑着却不回答,母亲问:“你看的是用笔法吗?”父看他年年纪还小,担心他不能守住秘密,告诉王羲之说:“等你长大成人我再教你书法。”王羲之跪了下来说:“现在就让儿看看这书吧,长大再看就耽误了孩儿幼年的美好才华与发展了。父亲很高兴,于是立刻就把书给了他。还不到一个月时间,(王羲之的)书法就有了很大进步。

卫夫人知道后,告诉太常王策说:“这孩子一定看过用笔诀窍,最近看见他的书法,就已老成大器。”流着眼泪说:“这孩子将来名声一定超过我。”晋帝时,在北郊祭祀,更换祝版,工匠刻字由羲之书写,笔法入木三分。三十三写了《兰亭序》,三十七写了《黄庭经》,写完后,空中有人语说:“卿的书法都感动我,而况世人呢?我是天台丈人”。天台丈人称王羲之的楷书胜过了钟繇。(本句意或为“王羲之自认为自己的楷书胜过了钟繇”)羲之书法多数不是一种字体。

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王羲之7岁时开始练习书法,他练字十分刻苦,经常在水池边练字,池水都染黑了。33岁时写《兰亭集序》,37岁写《黄庭经》,后来因更换写字的木板,工匠发现王羲之笔力强劲,字迹已透入木板三分深。后用“入木三分”形容书法笔力遒劲,也比喻见解、议论深刻、确切。语本《说郛》卷八七引唐张怀妒槎稀ね豸酥罚骸王羲之书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

王羲之,他在木头上写字,当木匠去顺着他的笔迹去刻时,发现墨汁已经渗透进了木板里达到三分深,于是木匠便感慨说:“王大人的字真是入木三分啊!”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3个感恩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居里夫人和她的老师欧班女士是一位老师。一天,她收到一封信,寄信人是“玛丽居里”。居里夫人举世闻名的科学家,怎么会给一个普通教师写信呢?她简直难以相信。她拆开信读了起来,读着读着,泪水涌出了眼眶,原来写信人是她二十年前的学生小玛丽。在信中,居里夫人向欧班老师深表敬意,还寄来了往返的路费,请她去作客。久

  • 花开山乡讲的什么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花开山乡》一共31集,讲述了青年干部白朗(王雷饰演)被派到楚川县的偏僻山村——芈月山村任第一书记期间,凭着强烈的使命意识、过硬的素质和火热的情感,不畏困难,勇于创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的故事。《花开山乡》热情讴歌了基层党员干部锐意进取、敢于担当的创新精神,诠释了“美好幸福生活是奋斗出来

  • 中国厉害的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

    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8年改革开放!1971年恢复在常任理事国地位!1997年香港回归!1999年澳门回归!2001年中国申奥成功!2003年太空有了中国人的身影!2008年成功举办第29届奥运会!爱我中华,祝福伟大的祖国更加历害富强!中国历害的故事有民

  • 24孝中的5个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01孝感动天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

  • 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故事50字?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成语狡兔三窟的故事:孟尝君薛文被封在薛城,有很多人向他借钱。于是孟尝君派门客冯谖去向这些人讨债,冯谖将所有欠债的人聚集在一起,当众烧掉了所有的欠条,对众人说他们有钱就还,没钱就不用还了。孟尝君听说后虽然很生气,却没把冯谖怎么样。后来孟尝君受到齐王迫害,被罢免相位,贬回薛城。回到薛城,孟尝君受到百姓的

  • 传统文化话题作文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传统文化话题作文,欢迎大家分享。传统文化话题作文1“老吴深色娱,戒惧在饮食,要级铭盘孟,下著如对敌”更写出面对佳肴不知从何下口的抉择。肉食从来意自凝,希孟况与病相宜”他不信药

  • 长津湖之水门桥的内容概括?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长津湖之水门桥》作为电影《长津湖》的续集,讲述了七连战士们在结束了新兴里和下碣隅里的战斗之后,又将面临更艰巨的挑战和更猛烈的火力,他们将在美陆战一师撤退路线上的咽喉之处水门桥阻击敌军,任务会更加艰巨,战斗场面会更加激烈,为赢得胜利付出的巨大牺牲也会令人更加动容。长津湖之水门桥发生在朝鲜战争时期,我

  • 1920留法勤工俭学主要人物名单?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

    1919年至1921年初,在李大钊、吴玉章、蔡和森、周恩来、赵世炎等人的推动下,留法勤工俭学运动达到高潮,前后共有18个省1600多名勤工俭学学生,分20批到达法国,其中有徐特立、蔡和森、王若飞、向警予、蔡畅、郭隆真、刘清扬、周恩来、邓小平等。他们一边从事辛苦的劳动,一边勤奋学习,其中的五四运动骨干

  • 春节的习俗50字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春节的习俗有扫尘、办年货、贴年红、团年饭、守岁、压岁钱、拜岁、舞龙、舞狮、游神、祭祖、放爆竹、烟花、年例、拜年等。1、扫尘“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扫尘的意义在于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希望来年的生活过得更加的美好。2、拜年新年的初一,人

  • 历史上有哪些名人的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我记得最清楚的故事就是司马光砸缸北宋时,有一个很聪明的小孩,他就是司马光。这个小孩,生来聪慧,喜欢动脑筋,与同龄的孩子相比,显得与众不同。有一天,司马光和小朋友在花园里玩,花园里有花有树还有假山,大家你追我赶,玩的很高兴。一个调皮的小男孩爬到了假山上去玩,突然,一不小心掉进了假山边上的大水缸。水缸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