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赵国在长平之战后的局面如何?赵国是怎么走向灭亡的?

赵国在长平之战后的局面如何?赵国是怎么走向灭亡的?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胖次 访问量:4358 更新时间:2024/1/18 23:25:19

你真的了解长平之战吗?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长平大战后,华夏的统一权就牢牢地掌握在了秦国手里。赵国虽被严重削弱,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它依旧是秦国统一战争中最强劲的敌手之一。因此,秦国始终把赵国锁定为第一对手,制定了“弱赵”的政策,而赵国也始终把秦国视为眼中钉,不断组织联军和秦国对抗。

秦国趁着长平之战取胜的威势,继续向东推进,想一举拿下邯郸,攻灭赵国。但魏信陵君窃符救赵,联合楚军,三国联军在邯郸保卫战中打败秦军,并乘胜追击,迫使秦国放弃了此前侵占的魏国河东地区、赵国太原地区和韩国上党地区,暂时遏制住了秦军东进的势头。但长平大战后,赵国已经十分衰弱,再也无力单独和秦国抗衡。

邯郸之战使秦国意识到,要想顺利进行灭六国的战争,必须切断六国之间的相互联系,阻止六国合力抗秦。

为了执行这一战略,秦国从秦王政元年开始,发动了以切断六国联系为目标的一系列战争。在蒙骜等人的率领下,秦军再次夺回了上党地区,攻下晋阳地区,再次设置了太原郡。从秦王政元年到六年,蒙骜等将领攻下韩、魏近四十多座城池。秦国国土不断向东扩张,最终实现了与齐国接壤、分割六国的战略目的,并对韩国和魏国形成了三面包围之势。

秦军的神速进展引起了东方各国的担忧。在赵国的组织下,赵、魏等五国联军发动了最后一次合纵攻秦行动,结果被秦军击败,秦军还趁势夺取了魏国的朝歌。此后,被南北分割的列国再也没有组织过联合抗秦的行动,秦国的战略目标得以实现。分割战略实现后,秦国主导的统一战争开始了。当然,秦国的首要目标还是削弱赵国,只要赵国垮了,统一大业就等于完成了一半。

就在此时,昏庸的赵王又办了件糊涂事——和燕国打了起来。

当秦国一路东进的时候,作为第二强国的赵国也奈不住寂寞,不甘心看着秦国坐大,更不愿坐以待毙。但他也知道赵国现在不比从前,已无力和秦国对抗,因此要想增强实力,就必须谋求扩张。

但赵国的地理位置不太理想,处于四战之地。要想进攻一国,就必须先搞好外交,防止被他国趁机偷袭,陷于两面作战的境地。于是,赵王把扩张方向锁定了北部的燕国。燕国较弱,也是赵国向南发展的后顾之忧,因此,燕赵可谓宿敌。在赵王看来,赵国如果能吞下燕国,北面就再无敌国了,只剩下没什么政治抱负的匈奴,不会对赵有大的威胁。然后,赵国就可以从北、西两个方向夹击齐国,赵国就再次有了与秦国一较高下的资本。

这是赵王打的如意算盘。赵王打算盘的时机选得还是不错的,此时的秦国,始皇亲政不久,正在忙于处理嫪毐吕不韦等内部事务,暂时无暇东顾。

因此,赵王就先派人到秦国搞外交去了。秦国热情款待了赵国使者,并表达了对赵王的问候,还说了些保证两国和平相处,互不干涉内政等好话。

使者回国后,赵国就全力以赴准备拿燕国开刀了。但赵王的政治能力实在是太差了,长平之战赵国就吃亏在这点上,这次也不例外。赵国这一准备就是两年,两年后赵国感觉准备好了,但秦国的“家务事”也已处理完毕,嬴政正在和朝臣商议先灭哪个国家,正在找出兵的借口。

公元前236年,赵国派庞煖率大军攻燕。

燕国混了几百年,但国力始终不强,仅比韩国好一点。因此,在赵军的功击下,燕国很快招架不住,开始求援。

燕齐之间仇深似海,都恨不得灭掉对方,燕国不可能向齐国求援,没准齐国还正想着趁火打劫呢。魏楚远在南方,远水解不了近渴。因此,燕国只好向秦国求援。

赵军北上攻燕,国内空虚,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秦国本来就想趁机攻打赵国,但古人讲师出有名,必须得找个合适的借口。嬴政君臣正在想借口的时候,燕国送上门来了。这是天赐良机,怎能错过。于是,秦国便打着主持公道、锄强扶弱的大旗,发兵攻赵。

秦国出动大军三十万,分南北两路。北路两支部队,一支由战神王翦率领,进攻太行山上的关隘——阏与,这是赵国最重要的关卡之一。当年马服君赵奢就曾在这里击败来犯的秦军,使赵国声威大震。另一支由杨端和率领,进攻橑阳。两支军队进军神速,顺利拿下阏与和橑阳。此时,赵国的主力军正在攻打燕国的勺梁,当赵国军队打到燕国的狸时,杨端和与南路秦军遥相呼应,一口气攻下了赵国六座城池,当赵军攻下燕的阳城时,秦军又拿下了赵国的邮、安阳两城。

赵王一看,赵军每打下燕国一座城,秦军就能打下赵国至少两座城,这是绝对的赔本买卖,不能再干了。于是,赵王让庞煖立即放弃攻燕,迅速回国,同时调回正在北方抵御匈奴的李牧。赵国军事实力还是相当雄厚的,迅速组织起了二十万军队,从西、南两个方向抵御秦军的进攻。

西面的赵军由李牧统领,防守太行山一线,抵挡秦军北路。太行天险果然名不虚传,那里行军困难,补给不便,因此,秦赵两军就沿太行山一线对峙了起来。南部的军队由扈辄统领,他也依靠地形展开防守,将赵国的南长城作为依托,抵御南路秦军。赵国南长城临着漳水,若秦军进攻南长城,就要背漳水而战,这是兵家大忌,当时韩信还没出生,背水布阵的打法还没人敢用。因此,秦军和赵军再次对峙。赵悼襄王偷鸡不成反蚀了把米,抑郁了一年后就死去了。

标签: 长平之战赵国战史风云

更多文章

  • 历史上隋朝与唐朝相比,谁的实力更强?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581年,杨坚定国号为“隋”,定都大兴城,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倘若说起中国古代最为辉煌的时代的话,世人都会想到大唐王朝,想到当时的盛世局面。但是事实真的是如此吗?大唐王朝的实力真的如此之强吗?其实不然,在唐朝之前的隋朝,其国力便强于唐朝。隋朝是中国历史之中,上承南北朝、下启

  • 历史上有一位悲惨皇帝,喜欢的妃子都不能临幸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杨坚,隋朝,野史秘闻

    隋朝的开国皇帝是杨坚,杨坚的皇后叫做独孤伽罗,和杨坚并称“二圣”。独孤伽罗的家族是北周贵族,他的父亲独孤信是北周太保卫国公。这个独孤信有多会生女儿呢?长女是北周明帝宇文毓的皇后。次女是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的母亲,后被追封为元贞太后。次女就是独孤伽罗,也就是隋朝开国皇帝杨坚的皇后。一门三后,还是三个朝代的

  • 蒙毅、蒙恬将军手握重兵,却不扶持太子扶苏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公子扶苏,秦朝,风云人物

    秦始皇死后,赵高、李斯秘而不宣,以皇帝名义下旨赐死公子扶苏,扶苏过于懦弱,在没有确定圣旨真伪的情况,自杀而亡。蒙恬、蒙毅两兄弟虽然有所质疑,但苦于扶苏大气旗已倒,胡亥又已经登基,无力回天,只能束手就擒,被逼自杀。蒙氏家族一直都是秦国后期的重要氏族,而且历代都手握重兵,是整个大秦帝国的国之柱石,到了秦

  • 朱祁钰成为皇帝是名正言顺的,为什么朱祁镇这么容易复辟?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文史百科

    明朝正统十四年,发生了历史上较为著名的“土木堡之变”,明英宗朱祁镇被瓦剌军给俘虏了,于是为了避免大明江山的丢失,原本只是监国的朱祁钰在朝臣以及皇太后的请求之下,成为了新帝,是为明代宗。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朱祁钰成为皇帝是名正言顺的,为什么朱祁镇这么容易复辟?要想回答这个问题,还得从朱祁镇被瓦剌军

  • 宋辽幽州之战,为什么会以北宋的失败告终?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战史风云

    古装电视剧《燕云台》中大量情节都与真实历史不相符,其中关于辽宋幽州之战这段剧情尤其夸张。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历史上真实的辽宋幽州之战,和大家一起分享。辽宋幽州之战的正式名称叫“高梁河之战”,它发生在公元979年。当时宋太宗赵光义率30万精锐宋军在攻克北汉(今山西中部和北部)后挥师东进,打算一举收复“

  • 明太祖朱元璋月饼起义夺天下的故事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月饼起义,明朝,朱元璋,历史解密

    又到了每逢佳节胖三斤的中秋节啦,中秋节是我国除了春节外的最热闹的传统节日之一。中秋节习俗众多,其中吃月饼就是最为广泛的中秋习俗,在我国,关于吃月饼的神话和历史故事有嫦娥奔月、杨贵妃为月饼起名、朱元璋月饼起义夺天下,前面两个故事估计大多数人都耳熟能详,或许明太祖朱元璋月饼起义夺天下的故事就没有那么了解

  • 揭秘:皇太极最喜欢的是大玉儿还是海兰珠?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皇太极,清朝,野史秘闻

    “泪湿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熏笼坐到明。可怜红颜总薄命,最是无情帝王家。”都说帝王无情,其实不然,后宫佳丽众多,他却只执着于那一个罢了。皇太极,他是政治上的野心家:与贵族抗衡,突破八旗制度局限性,建立国家统治机构。他是国家发展的先见者:废除汉奴身份,缓解社会矛盾,促进满族文

  • 相士遇到一将军,女儿嫁给将军,将军最后成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朱元璋,明朝,风云人物

    朱元璋与郭山甫之间的故事,未免有些太神秘,神秘得让人难以置信。话说,朱元璋还未发迹时,有一次路过郭山甫家,郭山甫一见朱元璋的相貌,便大惊失色,硬将女儿嫁给他。郭山甫为何会有如此“偏激”的举动呢?据《明史》记载,“太祖微时过其家,山甫相之,大惊曰:公相贵不可言”,原来,这郭山甫给朱元璋相了面,认为他面

  • 伏寿是汉献帝的皇后,他为何最终会死于曹操的手里?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伏寿,曹操,文史百科

    伏寿是汉献帝的皇后,她最终死于曹操的手里,两个儿子也被曹操毒酒赐死,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曹操要对这个看似无害的女子下此毒手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伏皇后的家族势力,恰恰是汉末仅存的一股与曹操不合拍的力量,必须加以剪除。从案子侦办过程与结果来看,大概情形也能反映他的这种心

  • 揭秘北宋与越南李朝的熙宁战争,最终结果如何?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战史风云

    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熙宁战争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上,国与国之间的冲突很常见,有胜有负,胜了就得到各种好处,败了就受尽屈辱,这种事情很常见。可让人无语的是,有些战争,明明是打胜了,最后却还是受到了战败的“待遇”,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北宋时期的熙宁战争就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