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赵国兵力上占一点优势,为何还是在长平之战输给了秦国?

赵国兵力上占一点优势,为何还是在长平之战输给了秦国?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3550 更新时间:2024/1/20 19:37:03

要想知道长平之战赵括输的原因,需要先知道以下几点,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面对韩国即将灭国的局面,韩王决定将上党郡献给秦国,以此来议和。谁曾想上党郡郡守冯亭却不愿投降秦国,冯亭更是私自将上党郡献给了赵国。

注意,此时是秦国在主动进攻韩国。

这说明什么?说明秦军为此做足了准备,粮草供应是很充足的。另一边赵国君臣们商议后决定,接收上党郡。此时的赵国已经好几年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的战事了。这又是为何呢?这是因为长平之战发生前,赵国接连几年大旱,粮食减产,无力向外扩张领土。

赵国君臣意识到了,得到上党郡赵国可以遏制秦国的攻势。但赵国君臣们却没有忘了,此时的赵国正处在粮食减产的阶段,赵国并没有资本和秦国打一场倾国之战。长平之战就是在这一前提背景下爆发的。

秦军主动进攻,即使不胜最多也就是损失兵卒。赵国被动防守,战火烧到了自己的领土上。即使赵国赢了,赵国农户们也将错过种植粮食的时机。随之赵国粮食减产的情况会更加严重。长平之战前半段,是王龁统率秦军带足了两年粮草,从咸阳城水陆并进,向上党进发。王龁在赵将廉颇的严密防守下,毫无建树可言。于是秦王便派白起前往长平,去主导秦赵两国间的这场倾国之战。

廉颇面对作战经验丰富的白起,可不敢马虎大意。于是廉颇便采取了被动防守的战术,廉颇的战术并没有错,但连年大旱的赵国已经吃不消了。

在秦国的反间计之下,赵王决定用赵括换掉被动防守的廉颇。当时的赵括是带着赵王的命令来到长平战场的。赵王命令赵括,主动出击尽早结束长平之战。当时秦赵两国投入这场战役的总兵力是,秦国47万,赵国50万。数字显示应该是赵国略微占一点优势。其实不然,双方实际用于作战的甲士是秦国17万,赵国15万。秦国运输粮食的民兵为30万,而赵国是35万。主力士兵秦军是稍占优势的。

秦赵两国间的长平之战,进行到最焦灼的时候。秦王嬴稷更是亲自到河东地区征兵,他将河东地区十五岁以上的男子,全部调往了长平。秦军这支增援部队在向长平战场进发时,更是从太行第二陉绕道奔袭了大粮山。大粮山一役,秦军增援部队不但切断了赵括麾下大军的粮食供给,他们还俘虏了看守粮食的十万赵国民兵。

一边是不惜打一场倾国之战的嬴稷,一边是急于结束长平之战,临战换将的赵王。这样场战役赵军怎能不败?

就在赵括麾下大军粮草供应被切断的时候,更雪上加霜的事情来了。急于突破的赵括,竟然率军进入了白起提前设下的埋伏圈。史料记载这是一场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战斗。秦赵两军,在各自死伤了将近十万士兵的情况下,赵括身死。

随之被断粮的赵国兵卒,更没有斗志进行抵抗了。随后白起为了不让赵国青壮回归赵国,当即下令坑杀赵军40万人(包括被俘的民兵)。

一场大战下来,赵国损兵将近50万,而秦国也损失了近30万兵卒。此战过后赵国再也不具备争夺天下的实力,天下间也再没有一国能独自抗衡秦国。

长平之战结束后,白起本打算乘胜追击灭了赵国。但秦国丞相范睢嫉妒白起所立战功。于是在范睢的怂恿下,嬴稷接受了赵国割让六郡的议和条件,让白起撤军。后来白起因拒领嬴稷,攻打邯郸的诏令,被嬴稷赐死。

等到公元前257年,王龁率领秦军围攻赵国邯郸城时,秦军却遭到了赵、魏、楚三国联军的联手抵抗。秦军大败折损兵卒近20万。第一次邯郸城之战秦军大败,也让秦国不得不暂时放缓统一天下的脚步。但即使秦军损兵折将再多,他们也依然走在主动进攻的道路上。坐拥关内之地,让秦国不必为粮食担忧,守住了函谷关的秦国更是只有主动出击,没有被动挨打的份。等到秦国重新积攒实力,到了嬴政这一代,天下再无秦军的对手。最终秦国在嬴政手上,完成了几代老秦人统一天下的夙愿。

标签: 战史风云

更多文章

  • 张元素的理论对后世有着什么影响?关于他的评价是怎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张元素,医学家,历史解密

    张元素医学思想的可贵之处,首先是他具有革新精神。他虚心研究学习古代的医学理论,但不拘泥古方。他明确地声称:“运气不齐,古今异轨,古方新病,不相能也”。就是说,时代不同,具体气候和患病者的体质等情况不同,病情有变化,不能完全再按过去的处方用药。他就是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灵活地吸收前人经验,结合自己数十

  • 酷吏来俊臣被武则天处死,背后有何原因?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来俊臣,周兴,唐朝,野史秘闻

    首先我们先来说下他这个人,这个人的名字叫来俊臣,至于他的来历,历史上着墨不多,据《新唐书》记载“来俊臣,京兆万年人。父操,博徒也,与里人蔡本善。本负博数十万不能偿,操因纳其妻,先已娠而生俊臣,冒其姓”,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来俊臣亲爹是一个姓蔡的赌徒,曾把自己的妻子和腹中的胎儿输给了一个姓来的赌徒,胎儿出

  • 西汉一代车夫,夏侯婴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夏侯婴,西汉,风云人物

    夏侯婴,是沛县人,与汉高祖刘邦是老乡,其实,沛县是个出人才的地方啊!刘邦政治集团的许多大人物,都是从这里走出去的。最早的时候,夏侯婴是在沛县衙门马房官吏马的,相比也是因此才练就了一身精湛的车技。每当夏侯婴驾车送走使者或客人返回的时候,总是会经过沛县泗水亭,找时任泗水亭长的刘邦聊天,二人一聊就是大半天

  • 世界上有哪些口味的西红柿?为何现在的口感却变了?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文史百科

    现如今的很多食物的口感都和我们小时候吃到的有很大的区别,尤其是西红柿。在小时候,很多人吃到的西红柿都是松软多汁,掰开之后有时还能够看到明显的沙瓤。有些西红柿的口感偏酸甜,而有些则更为甜一些,不管是哪种口味的西红柿,吃起来都要比现如今的西红柿可口许多。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那么

  • 历史上很多朝代都进攻过缅甸,为何很多都是铩羽而归?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战史风云

    历史上,在清朝之前,进攻中南半岛的历代王朝大多没捞到什么实际好处,比如:宋朝征交趾、元世祖忽必烈三征安南、明朝经略安南,最后都是铩羽而归。载,乾隆曾四次出征缅甸,前三次号称清军依旧是走的前朝老路。首先,武器太弱。清军士兵的武器是弓箭、刀、鸟枪。虽然配备了2000至3000斤铜炮、九节炮、劈山炮,但这

  • 揭秘:曹操为什么杀杨修而留司马懿?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三国,曹操,历史解密

    杀司马懿可除曹魏政权的长远威胁,杀杨修可除曹操父子交接班的短期隐患。历来在讨论杨修之死时,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事件常常被忽略,这个事件就是曹操立嗣事件及其结果。曹操长子曹昂早年随征死于宛城,曹氏政权逐渐做大之后的继承人问题,便成为曹氏内部两大势力集团斗争的焦点。在立嗣事件中,杨修和司马懿是两个焦点人物,

  • 刘裕为何43岁都没有儿子?后来真找了个寡妇?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刘裕,南朝,野史秘闻

    或许人们并不知道刘裕就是南宋时期的一位皇帝,他出生在一个比较穷困的家庭,他的母亲生下他以后,就离世了。由于家里穷,并没有钱给他请乳娘。他父亲当时就把他给了一户有钱人家。刘怀敬的母亲抚养了刘裕,这才让他有幸活了下来。他长大以后长得很是强壮,他也因为孝顺继母,而被众人所知晓。他后来长大就去参军了,在战场

  • 安禄山发动安史之乱后 安禄山最后的下场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风云人物

    还不了解:安禄山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发动安史之乱的安禄山,其最终的结局是怎么样的呢?安史之乱是一件影响唐代乃至中国历史的重大事件,由安禄山发动的这场叛乱使得唐代由强盛走向衰落,并且导致了此后延绵不绝的藩镇叛乱,终有唐一代都没能完全的终结藩镇割据的乱象。安禄山是胡人,原

  • 知遇之恩究竟有多重要?不然赵匡胤又怎会有僭越之心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知遇之恩,赵匡胤,文史百科

    “知遇之恩”是指在你还没有成功或者展现自我之前,第一个赏识并提拔你的人给予你的恩情。能带给你知遇之恩的人,就是你的人生“贵人”。如果你能体会这种恩情,那么你就能够理解宋太祖赵匡胤为什么能在“陈桥兵变”取得成功。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赵匡胤本是一个将门世家子弟,年轻时估计是犯了

  • 薛万彻选择“围魏救赵”帮助李建成解困,他到底成功了吗?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唐朝,薛万彻,战史风云

    历史上都知道著名的玄武门之变,李世民为夺皇位杀害手足,足见他为了利益可以不顾一切的狠。当然李世民之所以能成功全靠帐下的猛将誓死追随。这一点也充分体现了他非常重视人才,善弄心计。李建成帐下有一员大将薛万彻曾随李建成到李世民家中做客,遭到程咬金的挑衅,各为其主的切磋武艺,然而不到3个回合薛万彻便败下阵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