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帖木儿东征

帖木儿东征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693 更新时间:2023/12/25 18:01:30

帖木儿东征简介

帖木儿东征,是帖木儿帝国对中国明朝的一次远征军事行动。那么这次东征的简介是什么呢?读中国古代历史,了解更多历史真相——

帖木儿东征图片

公元1403年,帖木儿在征服整个小亚细亚半岛,达到了人生事业的顶峰。为了重建成吉思汗的大帝国,同时为了宣扬伊斯兰教,帖木儿决定东扩张,征伐明帝国,重新蒙古帝国的版图。

其实早在1387年,帖木儿就开始向明朝纳贡,但这不是真正的臣服,而是探听虚实,提升自身的力量。后来经过几年战争,帖木儿帝国的军事实力在战争中壮大,还征服了整个小亚细亚半岛,军事实力达到了顶峰。而明朝刚刚处于靖难之役之间,内政混乱。因此帖木儿认为东征的时机已经成熟,遂开始积极准备。

1404年11月27日,帖木儿率领大军。离开了撒马尔罕,开始了东征之路。

由于撒马尔罕跟中国远隔万里,东征之路要经过茫茫的戈壁沙漠,要熬过酷暑严寒。这对帖木儿的东征部队来说是一次艰难的征程。漫长的行军路线让帖木儿大军的后勤保障也出现了问题,部队只能靠途播种或喝骆驼奶强撑战斗力。

但帖木儿依然乐此不疲,他要完成蒙古帝国昔日的辉煌,要创造一个属于他的帝国。在多年的战争生涯中,他就是靠这样的意念,完成了一次次的胜利。同样,也是在战争生涯中,养成了痛饮豪饮的习惯。正是因为这个习惯,结束了帖木儿传奇的一生。

2月11日,帖木儿因为喝酒过度引发了高烧。2月18日,帖木儿在东征途中逝世。帖木儿东征计划也随之帖木儿去世而结束。

帖木儿东征过程

帖木儿组织百万大军远征明朝,想要创造新的帝国。可是帖木儿东征的过程异艰难,帖木儿本人也因病暴毙于行军途中,大军最终无功而返。

帖木儿大军

大明使节向帖木儿催收拖欠多年之贡赋时,帖木儿在大庭广众之下叫骂“猪可汗”,并称要前去讨伐。帖木尔东征是早有阴谋,而明朝因沉醉大国幻想,未曾发觉。而帖木儿东征明帝国之目的主要有二:一为重建成吉思汗帝国,二为宣扬伊斯兰教。十多年的情报侦察,使帖木儿对于新疆、中国北部及中部的地形与兵力部署了如指掌。周密的战略安排,充足的粮草后备。

公元1404年11月27日,帖木儿率军离开撒马尔罕,踏上“中国圣战”之旅。部队推进及锡尔河之时遭遇大雪,河面结冰。帖木儿一行便于河岸上驻扎足足50天。帖木儿之前锋部队,即从塔什干出发之右路军于公元1405年新年翻越了天山,1月6日则推进至伊犁河。同时,帖木儿渡过锡尔河,并命右路军总司令、其皇孙哈里·苏丹加紧进军,务必于三月初拿下蒙古斯坦。自己则暂留讹打刺。哈里·苏丹成功于2月下旬推进到了别失八里,此处仅距明帝国西边界重镇哈密卫约400公里。明朝终于觉察危机,然而除缺乏良将劲卒外,明朝又面临信息不灵,缺乏准备以及内部潜在叛徒颇多等问题。而此时帖木儿同样境况不好,因远征路线太过遥远,且途中大多是戈壁荒漠,白天酷热,夜晚严寒。后勤压力更是十分巨大,无疑是人马疲惫。更况曾“遇大雪,士马僵毙”。再有就是穆斯林们的忠诚性问题,同样困扰着帖木儿。

偏偏在此节骨眼上,帖木尔汗因常年痛饮葡萄酒以及阿拉克烧酒。2月11日晚,他的体温烧起来了,且越烧越高。最优秀的医生围绕于他的周围,却束手无策。2月18日,帖木尔大汗死亡,东征中国之计划亦烟消云散。

通过帖木儿东征的过程,可以看出,这次东征艰难重重,即使到了中国,或许也不可能改变中原朝的历史。

帖木儿东征结果

帖木儿东征就结局来说是失败的。明王朝依然在中原大地上存在了几百年,直到另一个少数民族女真人的兴起,明王朝才走向末路。如果仅从历史的角度来说,帖木儿东征结果对帖木儿本人来说,充满了太多的惋惜。

虽然帖木儿帝国在之前的战役中战无不胜,但由于这次东征路途遥远,且途中多为戈壁沙漠,沙漠中昼夜温差极大。士兵们都疲惫不堪。加上长长的行军队列需要巨大的物资作为补寄。而东征军队远离补给站,途中经过之处人烟稀少,后勤压力巨大。因此东征指挥官哈里·苏丹也顶着巨大的压力。这次东征,更像是一场赌博。赢了,帖木儿稳占中国的半壁江山,成就一番大业;输了,全军覆没,帖木儿名誉大跌,甚至有性命之忧。

在这个关键时刻,上天却给帖木儿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2月18日,就在哈里·苏丹向哈密进军的时候,却传来了帖木儿病逝的消息。原因是帖木儿痛饮烈酒,导致发烧,最终因为酒精而命丧黄泉。帖木儿的死,可以说一次巨大的意外。他的死,改变了明朝和帖木尔帝国的命运。两军之间的一次规模巨大的战役,也随之烟消云散。

可能帖木尔自己也没有想到,苦心策划许久的东征,会因为自己的痛饮,落下了一个无终而返的结局。

这就是帖木儿东征的结果,帖木儿帝国,也因为他的死,也开始了没落。

标签: 东征帝国巨大明朝中国因为途中大军

更多文章

  • 三国三大战为何连败于火攻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刘备,大战,赤壁,而且,很大,火烧,没有,条件

    中国古代历史上三国的三个转折点都三次这著名的战争,而且是全火攻,这是为什么呢.官渡之战,曹操一把火烧了袁绍乌巢粮草;赤壁之战,曹操却被周瑜火烧了战船;没想到夷陵大战,刘备又被陆逊火烧连营。为什么三国三大战会连败于火攻呢?赤壁之战首先,这三次大战的共同的特点是以弱对强,只能出奇制胜,借势发力。曹操打袁

  • 靖难之役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发动,军队,皇权,可以,对于,路线,皇位,历史

    靖难之役路线介绍靖难之役可以说是中古历史上鲜有的一次藩王谋反叛逆,并且最终取得了战争胜利的军事行动。关于靖难之役的作战路线一直以来都为人所称赞,靖难之变中,无疑朱棣是在作战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朱允炆在靖难之变中惨败,最终江山易主。那么靖难之役路线是什么呢?靖难之役路线图靖难之役路线主要是燕王的军队从

  • 长平之战秦国损失有多少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长平,秦国,时间,赵国,损失,战争,历史,计算

    长平之战秦国损失有多少世人皆知,历史上着名的长平之战对当时的赵国可谓是产生了毁灭性的打击。是的,赵国在这场战争中伤亡的人数以及损耗的财力、物力,在当时来说的确是一个巨大的灾难。那么,在这场战争中,交战的另一方秦国又有着什么样的损失呢?它的损失大不大,对国内又有着怎样的影响?。读中国古代历史,了解更多

  • 街亭重要诸葛亮为何不去救援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诸葛亮,陇西,这个,太守,没有,魏国,蜀国,南安

    诸葛亮初次北伐,由于师出突然,很快拿下了魏国的南安、天水、安定三郡。此事引起了魏国朝廷的震动,魏明帝亲自率军坐阵长安,部署抗击诸葛亮大军。曹睿派曹真攻击赵云军,派张合进攻街亭。由于马谡违背了诸葛亮的部署,街亭丢失,诸葛亮继续进军失去了依托,无奈只好撤军回蜀国。魏明帝率军从洛阳到达长安,用魏延的计算,

  • 安史之乱对唐朝的发展有何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唐朝,叛乱,唐玄宗,一个,经济,影响,这次,杨贵妃

    公元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安禄山和史思明组织发起了一场政治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又由于爆发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亦称“天宝之乱”。叛乱发生之后,安禄山将他占据的地盘变成了一个独立于大唐的国家。这就是“大燕”。安禄山自称“大燕”的皇帝,不会再听从李隆基的命令了。不过“大燕”在大唐的眼

  • 万历朝鲜战争阵亡将领是谁 万历朝鲜战争伤亡多少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明朝,朝鲜,万历,朝鲜战争,战争,日本,兵力,但是

    万历朝鲜战争中日朝阵亡将领不计其数,除了那些能说得出名字的以外,还有更多的都是无名英雄。万历朝鲜战争持续七年之久,双方在战争中都有大量的损耗,虽然最后是明朝胜利,但是明朝最后依然是走向了灭亡的道路。那么万历朝鲜战争中日朝阵亡将领有哪些呢?简单的说一下,中国阵亡的将领有李宁,在战争中首当其冲杀敌,却被

  • 春秋战国战争 楚攻吴鸠兹衡山之战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安徽,吴国,地区,衡山,楚国,灵王,发展,国家

    周灵王二年(公元前570年),楚令尹子重率军进攻吴国鸠兹(今安徽芜湖东南)、衡山(今安徽当涂东北)的作战。吴国是西周时周太王之子太伯、伯雍创建的小国。春秋中晚期,吴发展成为长江下游地区实力最强的国家。当时,中原北方的晋国与江汉流域强国楚国为争夺对周灵王二年(公元前570年),楚令尹子重率军进攻吴国鸠

  • 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事件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圆明园,火烧,英法,联军,中国,八国联军,北京,这次

    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事件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是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史入侵北京后,为了销赃灭迹而犯下的滔天罪行。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发生在公元1860年的10月18日到10月21日,仅仅四天的时间,鬼斧神工的圆明园就面目全非。从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名字上来看好像是只烧了圆明园,其实事实并不是这样,被烧毁的不

  • 六场战争改变历史,为后世留下六个成语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项羽,天下,刘邦,长平,中国,战争,匈奴,秦国

    中国历史上堪称经典的战争有很多。其中有这样六场战争,不仅精彩绝伦、名垂青史,而且以成语典故的方式流传下来,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下面,就让我们一一回顾下:纸上谈兵一、“纸上谈兵”-长平之战 商鞅变法后,秦国国力逐步提升,到长平之战前,东方六国里,只有赵国能与之一战。前262年,秦赵在长平爆发

  • 秦朝百万雄狮和罗马军团谁更厉害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谋略,其实,当时,罗马,中国,军队,就是,还是

    关于秦的战斗力之前有过很多讨论,我想说的是中国人治学的不严谨夸大了秦的实力:一。首先演义太多让国人产生了老祖宗谋略天下第一的概念,西方人在谋略方面只能望其象背,一个孙子好象就是世界谋略的笔祖。我想说的是在冷兵器时代太强调谋略的作用显然是片面的,其实所有的谋略归结到最后就是天时地利人和。霍去病没学过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