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事件

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事件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1952 更新时间:2023/12/25 22:22:39

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事件

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是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史入侵北京后,为了销赃灭迹而犯下的滔天罪行。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发生在公元1860年的10月18日到10月21日,仅仅四天的时间,鬼斧神工的圆明园就面目全非。

从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名字上来看好像是只烧了圆明园,其实事实并不是这样,被烧毁的不仅仅是圆明园,还有京西的皇家三山五园,如万寿山、玉泉山、畅春园、静明园、清漪园等。

圆明园遗址

1856年10月,英俊炮轰广州,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1857年,英法联军攻下广州,随后一路北上,1858年,英法联军已经打到天津,并对外宣称要进击北京,这时清政府连忙派人议。1859年,英法的公使都带了舰队进京换约,英法因为私自闯进大沽口被清军的大炮轰走。后来在通州谈判的时候,英国的无理要求被清政府拒绝,清政府还扣押了39人。英法联军知道后立马进军北京,1860年10月6日占领了圆明园。随后英法联军就把圆明园洗劫一空,还放火烧了圆明园。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其中的八国包括大英帝国、美利坚合众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德意志帝国、俄罗斯帝国、日本帝国、奥匈帝国、意大利国。八国联军入侵之后,慈禧带着光绪帝逃到西安,京城一片混乱,八国联军将圆明园内的珍宝都带走了,带不走就烧掉,圆明园又经历了一次浩劫。

探索火烧圆明园时间

火烧圆明园时间有两个,因为圆明园总共被烧了两次,第一次是在1860年的10月18日到10月21日,烧毁者是英法联军,第二次是在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圆明园再次遭到洗劫。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时候,有一些目击者看到了英法联军的暴行。英法联军为了掠夺圆明园里的财宝,纷纷涌入园内,手忙脚乱地抢夺,士兵为了争夺财宝大打出手,还发生过械斗。因为园内的珍贵我恩物太多了,他们眼花缭乱不知道拿哪个好,每个人身上都挂满了项链、项圈,身上有的穿着皮衣有的背着大口袋,衣服里塞满了金条、金叶子。一个军官还在一座有500尊神像的庙堂里找到了一个金佛像,而法军总司令孟托邦的儿子抢走了大约30万的财宝。最后因为财宝太多带不走了,这些人就把带不走的肆意毁坏,最后为了掩盖自己的暴行,英法联军放了火烧毁圆明园。

第二次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时候,被英法联军烧毁后的圆明园已经被清政府重修了一部分,依然是皇家禁园,为了修复圆明园,清政府也是花了不少的人力物力财力。但是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圆明园又遭受了一次浩劫,圆明园里面的东西又被抢干净了,在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后,圆明园的而建筑和一些名贵的古树古木被彻底破坏,八国联军也对圆明园进行故意破坏,不少柱子、建筑都是被八国联军用绳子、锯子给锯断的,一把火过后,园内只剩下一片灰烬。

揭秘火烧圆明园真相

对于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真相,历史学家们一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猜测及争议,迄今为止,关于火烧圆明园真相存在着两种说法。

圆明园遗址

第一种,也是最普遍的一种说法就是英法联军在抢夺圆明园中的宝物之后,不想让他们盗走的商品被清点出来,为了掩盖他们抢夺圆明园的罪证,所以决定火烧圆明园去销毁其抢夺的痕迹,销赃灭迹;

对于这种说法有很多历史学家认为它不够合理,他们觉得这种说法的判断可能是受一些影视剧中太监、宫女偷取宫中宝物之后烧毁偷盗地点的影响,带着很浓的主观臆想。因为英法联军光天化日之下能够火烧圆明园,并且烧了三天三夜,显然他们对于抢夺及火烧圆明园的事件是毫不避讳的。

第二种说法就是因为清政府曾逮捕了一批英法联军的士兵,并把他们押解到北京监禁。监禁期间对被捕的英法联军百般拷打和折磨,直至被凌辱至死。所以,在英法联军的侵华期间,英国全权大臣决定对清政府之前杀害英国士兵复仇,这种报复心理使他毁掉圆明园。而这种说法也不是被所有人都认可的,因为被俘的英法联军士兵中,有一部分被虐待至死,但是最后仍还有18个人存活下来,所以也无法考证这种说法是否就是真相。

不论真相是哪一个,也不论真相是什么样子的,圆明园已经被烧毁,国人应该永远铭记国家耻辱的时刻,不断的鞭策自己去努力建设更强的国家,再也不受其他国家的剥夺。

火烧圆明园的影响是什么

火烧圆明园是在清朝时候发生的列强入侵中国所造成的事情,火烧圆明园的影响对中国是很大很大的,无论是当时的清朝还是现在都有着很大的影响。

圆明园遗址

火烧圆明园所造成的影响分为很多的方面,在政治上,这个事件使得中国损失了很多的自己的领地和主权,中国的半殖民地社会程度慢慢的加重,甚至使得清朝开始帮助外国的侵略者做事情,丧失了很多主动权。这次火烧圆明园清朝无动于衷,也让别的国家看见了中国的利益,开始慢慢组织起来侵占中国。从经济上来说,这次火烧圆明园的发生导致了别的国家的势力直接发展到了我国,方便他们的经济发展,但是我们中国的发展被压制住了。再加上中国的人口众多,这也是让列强们得到了廉价的劳动力,但是当时清政府的军队又是打不过列强没办法反抗这就导致外国侵略者更加的猖狂。在之后列强们逼迫中国签订《北京条约》这也使得外国的侵略者在中国可以更加的肆意妄为。火烧圆明园还致中国的大批物丢失,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遭到破坏,据统计损失文物达到了150万件换算成银两也是很值钱的,这也表现出了这次中国的损失是多么的惨重。

火烧圆明园成为了中国的一大耻辱,对于现在的中国人来说教训也是非大的,这次的耻辱对于中国的每一个人都该牢记于心,也是促进我们更加努力保护祖国。

火烧圆明园元凶是谁

在历史上曾经发生过一次骇人听闻的事件,那就是火烧圆明园。在历史上圆明园曾经遭到两次抢劫,第一次就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第二次是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候为了掩盖自己的罪行还烧了圆明园,那么火烧圆明园元凶是谁呢?

圆明园遗址

在火烧圆明园这个名称上,名义上是只烧了圆明园这一个地方,其实被烧毁的地方远远不止这个地方在万寿山、玉泉山、香山上的一些名胜古迹都被烧毁。那的毁坏的程度远远超过了圆明园。这次事件的真正元凶就是英国和法国的军队,在入侵中国的北京之后,听说了圆明园的宝物众多,在以清朝曾经把自己的人个囚禁在圆明园这个地方为借口之后便开始率领军队进军圆明园开始烧杀抢掠,在1860年10月英国军队率领三千人到达圆明园进行烧毁抢夺宝物。这次的烧毁圆明园几乎被夷为平地,粗略的统计圆明园丧失的宝物达到了150万件,不论是上古的青铜器,还是书画奇珍异宝都是被抢夺一空,在抢夺结束还烧了整个圆明园,现在的圆明园是后来尽力修复的。

这次英法联军入侵北京导致的火烧圆明园事件影响极为恶劣,在雨果的文章中,也是记载了这次火烧圆明园事件,还把这次的元凶称为“法兰西”和“英吉利”这一个是代表了英国,一个是代表了法国。

火烧圆明园造成的损失

火烧圆明园是发生在清朝的时候一个难以想象的灾难。英法联军入侵北京就是为了抢夺圆明园的财宝。那么火烧圆明园损失到底有多严重呢?接下来就给大家介绍下火烧圆明园损失。

在当年的十月十八日到十九日之间,圆明园遭到了无法想象的灾难,接近四千名英国军队在圆明园四处纵火,圆明园中存放的从古至今的宝物全部毁于一旦,要么是被抢走,抢不走的就被砸了和放火烧了。在这个事件结束之后清朝的派人去查证这次到底损失了多少。在这么大的一座圆明园中,只剩下二三十座亭子和小庙宇还残留着,但是门窗摆设,屋内的宝物也被洗劫一空。而且不光在圆明园,在万寿山和香山的一些名胜古迹也遭到了焚烧。根据清朝的文献记载,在十月十八号英国焚烧圆明园的时候,因为他们来的过于突然,在圆明园里面的宫女太监赶紧紧闭门窗,英国放火烧了之后,大概30人活活被烧死。

在被掠夺的财宝后,很多人去做了统计到底损失了多少宝物,粗略的统计之后算出大概丢失宝物150万件,从先秦的青铜器到唐的名人书画奇珍异宝,全被洗劫一空,可见英法联军的恶贪。

这次发生的火烧圆明园事件无论是从人还是宝物和建筑圆明园都是受到了致命的创伤。损失的东西换算成银两不可估量。英法联军的这次恶行也被世界记录,被世界谴责。

更多文章

  • 六场战争改变历史,为后世留下六个成语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项羽,天下,刘邦,长平,中国,战争,匈奴,秦国

    中国历史上堪称经典的战争有很多。其中有这样六场战争,不仅精彩绝伦、名垂青史,而且以成语典故的方式流传下来,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下面,就让我们一一回顾下:纸上谈兵一、“纸上谈兵”-长平之战 商鞅变法后,秦国国力逐步提升,到长平之战前,东方六国里,只有赵国能与之一战。前262年,秦赵在长平爆发

  • 秦朝百万雄狮和罗马军团谁更厉害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谋略,其实,当时,罗马,中国,军队,就是,还是

    关于秦的战斗力之前有过很多讨论,我想说的是中国人治学的不严谨夸大了秦的实力:一。首先演义太多让国人产生了老祖宗谋略天下第一的概念,西方人在谋略方面只能望其象背,一个孙子好象就是世界谋略的笔祖。我想说的是在冷兵器时代太强调谋略的作用显然是片面的,其实所有的谋略归结到最后就是天时地利人和。霍去病没学过孙

  • 楚汉争霸的决战地在哪里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项羽,刘邦,记载,汉军,一个,这个,列传,这里

    汉四年(公元前200年)八月,项羽已经发现自己孤立无援,军粮极度匮乏,韩信占领了齐国,伙同彭越经常进兵攻打项羽的粮道,彭城也被灌婴拿下。项羽自觉不支,对局势很恐惧。根据《史记·项羽本纪》记载:这时,刘邦先派陆贾去求和,项羽不听,又派一个叫侯公的人去,项羽才答应了。双方约定以鸿沟为界,以西归刘邦,以东

  • 旺代战争的起源是什么 旺代战争的结果怎么样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政府,法国,战争,叛乱,革命,他们,中央,叛军

    旺代战争是发生在法国的大革命期间,在当时的保王党进行的一场反革命叛乱,在历史上也被称作“旺代叛乱”。接下来就是旺代战争简介。之后叛军企图攻占瓦尔河和旺代地区,但是被政府军击退。在同一年的秋天,政府军调动主力攻击叛军但是由于兵力不足几次退回,重新作出了调整之后,政府军击退叛军主力。同年11月叛军得到了

  • 春秋战国时期的神秘军队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可以,当然,军功,秦国,全家,一下,于是,爵位

    所谓“敢死队”,指由不惜命的军人组成的突击先锋队,至于词义出处,大抵可以追溯到《三国志》:“(董)袭与凌统俱为前部,各将敢死百人”。可遗憾的是,这支敢死精锐之队,早已湮没在吕布、关羽、马超等名将巨星光环下,连一向八卦的罗贯中,似乎也懒得多提。不过,古时敢死之师,绝非在三国才有,早在之前,其实就大有存

  • 万历朝鲜战争对东亚地区算是重新洗牌吗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明朝,朝鲜,日本,战争,万历,朝鲜战争,对于,兵力

    万历朝鲜战争中朝日军力对比悬殊,在这场持续了七年的战争中,双方的兵力、人数和作战能力和策略都很重要。作为朝鲜的强力后援的明朝在这场战争中表现的相当强势,实质上这更像是明朝和日本的对抗。万历朝鲜战争发生在十六世纪末,当时的日本想攻下朝鲜继而进攻明朝。按照万历朝鲜战争中朝日军力对比来看,当时的朝鲜的兵力

  • 隋炀帝远征高句丽 是一个不得不消灭的崛起大国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隋朝,王朝,中原,一个,实力,军队,最终,唐太宗

    隋炀帝三征高句丽,导致民怨沸腾,最后隋朝被李唐取而代之。隋炀帝不恤民力,举国远征高句丽,难道仅仅是为了炫耀武力吗?要知道隋炀帝是一个暴君而不是一个昏君,他不知道频繁的战争劳民伤财容易动摇帝国根基这个道理吗?我想他是懂的。但是隋炀帝却依然坚持。因为这个时候强大的不仅仅是隋朝,而且还有高句丽。这里说的崛

  • 古人都是怎样守城的 守城战术和器具有哪些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城池,城墙,守城,自己,自然,战争,民族,这种

    几千年来,“攻城拔寨”是历来战争的直接目标和关键动机。随着战事迭起,攻防相生,城池也因此成为最大最重要的战争舞台。特别是在春秋战国时代,诸侯纷争,群雄并起,战争极其频繁,也因此形成了各诸侯国割据自立的多中心城池筑城体系,仅《春秋》、《左传》、《国语》提及的城邑地名就达千余座据不完全统计,仅战国时期较

  • 夷陵之战双方兵力 刘备为何大败而归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刘备,进攻,直接,主力,数千,分兵,分析,江南

    正月,刘备命令吴班、陈式四万大军,数千骑兵出秭归,进攻夷陵,二月,刘备从秭归亲自率主力“缘山截岭”而进,进攻“夷道猇亭”。同时命令黄权率军驻扎在江北,与吴军在夷陵对峙。留赵云镇守江州,作为后卫。针对蜀汉的进攻,“权命逊为大都督、假节,督朱然、潘璋、宋谦、韩当、徐盛、鲜于丹、孙桓等五万人拒之。”夷陵之

  • 诸葛亮手下的王牌部队 勇猛无前的无当飞军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少数民族,当地,军队,这些,诸葛亮,蜀汉,王平,一个

    诸葛亮手中的王牌劲... 富有特色,从部队性质上说,给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类似于法国的外籍军团,是一支职利用当地少数民族兵源,建立的蜀汉劲旅--无当飞军。这支部队和刘备传统的王牌军--白耳兵(注解1),以及西凉马氏军团鼎足而三,一时瑜亮。这支军队富有特色,从部队性质上说,给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类似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