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为宋朝续命百年的采石大战

为宋朝续命百年的采石大战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3537 更新时间:2024/1/21 23:11:39

采石矶,原名牛渚矶,位于安徽省翠螺山西麓临江处,怪石嶙峋,重岩叠嶂,著有"千古一秀"之美称。就是这里历史上发生了一起足以改编历史的战役“采石大战”,而今天小编要讲的就是在采石矶反生的为南宋续命百年的“采石大战”。

为宋朝续命百年的采石大战

允文,南宋初年名臣,唐朝名臣虞世南之后,字彬甫,隆州仁寿县人 ,宋高宗绍年间的的进士及第,累官中书舍人、直学士院,其姿貌雄伟,慷慨磊落,早年以文章致身台阁,采石矶危局时挺身而出,随后出将入相二十余年 ,史称其"战伐之奇,妙算之策,忠烈义勇,为南宋第一" 。

而自岳飞入狱后,南宋主战派人人自危,于是宋金之间的绍兴议和也得以顺利的完成,次年岳飞被杀,宋金之间的对峙局面正式形成。可是金国却一直想着卷土重来,于是公元1161年十一月,金主完颜亮在平定了他因弑主而导致金国贵族不满的事情后厉兵秣马,决定举兵南下,一举消灭南宋朝廷,当时的完颜亮因为通过篡位当上了金国皇帝,意气风发,认为此次必定大胜而归,甚至还写下了"万里车书尽混同,江南岂有别疆封。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这样豪情万丈的诗句,可结局他却是万万没想到。

战争初期,金主完颜亮亲率十七万大军抵达寿春,欲从寿春渡过淮河进攻南宋,而适时在担任淮西防务的建康都统制王权胆小怯战,根本不敢与金军作战,而淮、浙制置使刘锜又奉命退守长江,以至于金军一路畅通无阻,顺利的渡过了淮河。得知金军渡过淮河后王权愈加的恐惧,而其手下的将领却纷纷请战,但王权却诈称奉旨守城,便独自一人乘船逃跑,其部也随之败退于采石矶,其中统制官姚兴力战身亡。而完颜亮则在南宋北境长驱直入,在其进入和州后,搭营筑寨,积极造船,准备十一月初渡江。由于王权的临阵脱逃,导致宋军不战自溃,王权被南宋朝廷罢职,而彼时接替王权的抗金名将李显忠还在路上,江防部队无人指挥,一盘散沙,根本不足以抵抗金军的攻势。而如果长江天险不能抵挡住金军的进攻步伐,那么南宋都城将直接暴露在金军的铁骑下,此时南宋危在旦夕……

而适时南宋朝廷派担任中书舍人的虞允文来犒赏慰问一下军队,但虞允文到来后发现了南宋军队因没有主帅而导致一片混乱的情况,便意识到形势的严峻,于是挺身而出,主动担任江防指挥使,召集了旗下的将领商议御敌之策。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利用宋军先进的武器装备对金军造成了不小的麻烦,可是金军依靠庞大的军队数量,仍然击溃了宋军,可是宋军在这样绝境爆发出来了强大的战斗力,虽然损失惨重但还是守住了采石矶。而恰逢有宋军败兵百余人自光州退至采石,虞允文心生一计,授败兵以旗帜,令其从金军山后转出,作为疑兵。而金军误以为南宋的援军赶到,于是便开始撤退。虞允文不给金军反应的时机,连夜追击,派遣战船劫金军战船于杨林河口,水陆配合,大败金军,歼敌4000余人,焚敌船三百余艘。而完颜亮在采石矶渡江失败后,则率军退至扬州。虞允文料定金军将改在瓜洲渡江,欲先占领京口,而后继续南侵,便提前率军到达京口。于此同时宋军的其他部队也陆续到达,总兵力达20万人。但水军力量薄弱,战船并不充足,于是虞允文一面修造战船,一面加强江防部署,积极备战。金军见宋军早有准备,防守严密,权衡利弊后终末敢强行渡江。

而由于采石矶之战的失败,京口方面又不能强行渡江这一系列军事行动的失败,致使金朝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再次爆发。同年十一月底,金主完颜亮为部下所杀,金军北撤,彻底失去了灭亡南宋的实力,而自此一战后,虞允文也闻名天下。

标签: 宋朝采石大战

更多文章

  • 东汉统一战争简介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东汉,刘秀,汉朝,光武帝,东汉统一战争

    《星汉灿烂》历史背景设定在东汉初年,东汉初建,还不是很太平的时候,女主的父亲程始就是依靠军功发家,而男主凌不疑是新帝义子,也是一位将军,那么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东汉统一战争,看看东汉是怎么统一的。东汉统一战争简介东汉统一战争是指东汉建武元年(25年)十月至建武十二年(36年)十一月光武帝刘秀削平关东、

  • 东汉统一关东的过程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东汉,关东,东汉统一关东之战

    建武元年,刘秀建都洛阳,占有司隶校尉部和冀、豫、并州,雄踞中原战略要地,资源丰富,兵力优势,但四面受敌。东有刘永、董宪、张步、李宪;北有彭宠;西有隗嚣、公孙述;南有秦丰、田戎。各割据政权虽然对刘秀形成包围形势,但互不统属,各自为政。其中,关东几个割据政权对刘秀威胁最大。此外,尚有数十万农民军活动于河

  • 绿林赤眉起义的经过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绿林赤眉起义,赤眉起义

    绿林赤眉起义是西汉末年王莽篡权时发生的农民起义,后来与刘演刘秀起义军会合,成为光武中兴的源头。地皇二年(公元21年),新莽荆州牧发兵2万人进攻绿林军,绿林军击败莽军,部众增至数万人。绿林赤眉起义的经过天凤四年(公元17年),南方发生饥荒,饥民们被迫流亡山泽之中。新市(今湖北京山)人王匡、王凤兄弟深得

  • 令刘秀一战成名的昆阳之战全过程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刘秀,昆阳之战

    昆阳之战中,身为偏将军的刘秀(后来的光武帝)一战而天下闻名。昆阳之战不但是玄汉击败新莽的关键一战,同时也为起义军最终推翻王莽的统治奠定了基础。明代大思想家顾炎武赞扬昆阳之战中的刘秀:“一战摧大敌,顿使何宇平”。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昆阳之战的过程。昆阳之战的全过程一、前期公元23年(新莽地皇四年,刘玄更

  • 东汉灭蜀之战介绍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东汉,刘秀,东汉灭蜀之战

    东汉灭蜀之战是指建武十一年(公元35年)春至建武十二年(公元36年)十一月,在东汉统一战争中,光武帝刘秀削平益州北部(今四川、汉中)割据势力公孙述,完成东汉统一的作战。东汉灭蜀之战的过程建武四年(公元28年),公孙述进攻关中失败,退守汉中巴蜀。隗嚣反汉后,公孙述曾数次援陇,意图帮助隗嚣阻止汉军从武都

  • 略阳之战的经过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刘秀,略阳之战

    东汉平定割据势力的作战。汉光武帝建武八年(公元32年)春,刘秀遣将来歙率精兵2000人,由陇西(今甘肃东部)隗嚣防线的翼侧秘密袭取隗嚣军的后方战略要地略阳(今甘肃秦安东北)。刘秀丢失了安定、北地两郡,再次深感隗嚣对长安地区的威胁,于是,决计进一步施展政治上分化瓦解,军事上奇袭隗嚣要害城邑略阳的对策。

  • 郑成功收复台湾战争经过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郑成功,台湾,郑成功收复台湾

    郑成功收复台湾又称郑成功收复台湾之战,是指公元1661年南明将领郑成功驱逐窃取台湾的荷兰殖民者收复宝岛台湾的事件。至此,郑成功从荷兰侵略者手里收复了沦陷38年的中国领土台湾。这场战争结束了荷兰东印度公司在中国台湾的经营,开启了明郑政权对台湾的统治。下面一起来看看战争经过。郑成功收复台湾战争经过一、横

  • 绿林赤眉起义的历史背景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绿林赤眉起义

    公元23年,绿林军各路将士就正式立刘玄做皇帝,恢复汉朝国号,年号"更始",所以刘玄又称更始帝。更始帝拜王匡、王凤为上公,刘縯为大司徒,刘秀为太常偏将军,其他将领也各有各的封号。绿林赤眉起义是西汉末年王莽篡权时发生的农民起义,后来与刘演刘秀起义军会合,成为光武中兴的源头。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绿林赤眉起义

  • 崤底之战始末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绿林赤眉起义,崤底之战始末,绿林起义

    崤底之战是东汉建武三年(27年)闰正月东汉征西大将军冯异大败赤眉军于崤底(崤山谷地)的一次伏击战,冯异先遣一部兵力化装成赤眉军潜伏路旁,以小部兵力诱对方进攻,再以主力相拒。会战中,伏兵突起,造成赤眉军不能识别敌我,以至溃败。冯异军追击至崤底。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崤底战役的全过程。崤底战役始末1.背景赤

  • 昆阳之战天降陨石真相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陨石,昆阳之战

    昆阳之战是新朝末年,新汉两军在中原地区进行的一场战略决战,这场大战的主战场在昆阳一线(今河南省叶县),故称为昆阳之战。昆阳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之一,它决定了未来中原王朝的国运与兴衰,战中,身为偏将军的刘秀一战而天下闻名。昆阳之战不但是玄汉击败新莽的关键一战,同时也为起义军最终推翻王莽